第七四章:箭矢一支退高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家高相率領部卒三千前來相助廣川,城上.將軍速速開城!」

  下面高聲叫喊著,陳諾時也已經從姚貢府上過來,立身牆頭。

  陳諾端視了下面部伍一眼,放聲說道:「哦,原來當真是高相到了,請高相相見!」

  大纛之下,只見一個文官打扮的人扯馬上前一步,向陳諾說道:「本相在此,城上可是陳諾陳將軍?」

  「唔!」

  陳諾城頭打拱,連連說道:「不敢,鄙人正是陳諾,不知高相所為何來?」

  那高焉說道:「本相與姚相乃至交好友,如今他坐困此城,本相豈能坐視不管?今日本相領兵前來,便是欲要助姚相一臂之力,共同抵禦公孫逆賊之兵鋒。所以,還請陳將軍速速開城放我等入城,如何?」

  陳諾掃視了城下眾人一眼,一時沒有開口。

  陳諾身後立著典韋還有趙雪。

  那趙雪仔細瞧了瞧,也瞧出了些破綻來。她生怕陳諾就這麼答應了,趕緊一扯陳諾衣袖,低聲說道:「將軍不可!想如今高相衝破賊營到我城下,我軍雖未開城迎他們進來,他們卻也不是十分上心,似乎也並不擔心身後公孫大軍隨時殺來,此其可疑之一;

  再者,雪兒觀那後面的公孫大軍,雖然為高相所趁,一時無法組織人馬追來,但也不至於不做理會,在旁觀望,此其可疑之二。有此兩點,雪兒擔心這其中必然有詐,望將軍小心為上!」

  陳諾聽趙雪這麼一說,也是十分欣喜趙雪她的縝密心思。不過他自有計較,倒是不做一語,將頭轉向城下,嘿然一笑:「高相果然大義,想公孫瓚圍我等日久,袁將軍未到高相倒是先來了。此乃古人之義,佩服佩服!

  本來,高相以義前來,我當開城相迎,只是奈何如今兩兵交於城下,公孫逆賊在後,怕我這城門一開,賊人也就跟著入城了。所以,為了謹慎起見,恕某暫時不敢輕易開城,還望高相擔待。」

  高焉一聽,眉頭一豎,想要發作但又立時止住了。

  他眼睛一轉,勉強一笑,說道:「陳將軍身負守城重任,在此之時謹慎行事也是情有可原,本相不怪將軍。這樣吧,本相也不為難將軍你,請將軍派人速請姚相前來搭話,想來,只要姚相開口了,這件事情也就自然好說了。」

  陳諾嘿然一笑,立即道:「實在不巧了,姚相他此刻身在病榻,只怕一時不能跟高相你相見了,所以……」

  一語未了,卻聽身後一聲長笑,一人高聲說道:「啊哈哈,城下可是高相,哎呀,快快開城放高相人馬入城!」

  從聲音里也能聽得出來,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姚貢。

  剛才這姚貢還身處病榻,如今居然出現在了西門城頭。

  陳諾倒是沒有想到姚貢此刻會緊跟著他的步子就來了,看來他這也是豁出去了,他還真的把高焉當成了救命恩人了。

  既然如此,我倒是要看看你有何能耐。

  陳諾也不動,靜靜的看著眼前的士兵。

  眼前的這些守城的士兵,他們皆都是陳諾的心腹,聽的是陳諾的話。雖然姚貢有令,但沒有陳諾發話,他們仍是呆立當地,不做一語,更不挪動身子,權當沒有聽見。

  眼看姚貢尷尬的矗立在那裡,倒是陳諾走了過來,向姚貢一拱手,故作吃驚的說道:「哎呀呀,姚相剛才還不是病得厲害得很嗎?如何這會兒跑到牆頭來了,這裡這麼大的風如何是久處之地?姚相你聽我一言,還是趕緊回城去吧,免得舊疾未了又添了新病!」

  陳諾說著,眼睛向著典韋稍稍示意了一下,典韋也即明白過來。他稍一點頭,即虎步上前,就要夾著姚貢走。

  姚貢這次來也深知十分冒險,故而將府上的家兵都帶了出來。

  他身後跟了十幾條漢子,眼看有人對姚貢不敬,也都是紛紛上前,拔刀相向。

  姚貢也是豁出去了,對著陳諾冷笑一聲:「本相的病自己知道,也不需陳將軍你來關心。本相如今要問你一句,在這廣川城到底是你陳諾說了算,還是我堂堂相國說了算?」

  陳諾將典韋叫回,方才故作惶恐之態,說道:「死罪死罪!這廣川城乃清河首府,大人你又是清河國相,在這廣川城裡當然以國相你為尊,這還用說嗎?」

  姚相鼻子一哼,說道:「既然如此,那麼為何我想要開城見見老朋友都得不到將軍你的『恩准』呢?你眼裡還有我這個國相嗎?」

  陳諾嘿然一笑,他這是狗急亂咬人了。

  他也不做解釋,只是故作驚訝,連忙道:「誤會誤會,這高焉高相難道真的是姚相你的朋友?」

  姚貢鼻子一哼,這陳諾是怎麼了,先前我還在府上跟他說過的,此時怎麼反而明知故問起來?

  「當然,這還有假不成?」

  姚貢袖子一甩,急著想要開城將高焉等接進城中,故而再次催促左右人等扯吊橋,開城門。但被陳諾及時阻止,再次低聲問了姚貢同樣一句。姚相被他連問兩遍,心下不耐煩,但也不好不答,只得鼻子重重的一哼,點了點頭,算是承認下來。

  陳諾聽後更是驚訝了,拉著姚貢走到一旁,低聲對他說道:「使不得使不得,我知道姚相你對我有些偏見,但姚相你有句話不可不聽。我先前不是反覆跟姚相你說了嗎,在目前局勢下,處在我們這個位置上的,最是應當慎重行事,不能走錯一步。不然一步錯,步步皆錯!

  姚相,我陳諾不是故意要刁難於你,只是這件事情說來甚是棘手啊。你可知道,高焉他突然兵臨城下所為者何,難道姚相你當真以為是里幫助我廣川的嗎?姚相如果這麼想,那當真是大錯特錯了。

  姚相你還不知道吧,這高相如今已經將安平國賣給了公孫瓚了。他這次來,就是想從姚相你手中騙開廣川城門,然後再殺了你我。想高焉乃是失節之人,難道姚相你還跟他一口一個老朋友嗎?這要是讓袁將軍聽到,只怕對姚相你不利吧?姚相,可千萬三思啊!」

  姚貢聽陳諾這麼前後一說,臉色大變,但瞬間又變得理智起來:「陳將軍莫要危言聳聽,莫說高相他不會出賣袁將軍,就是賺城來殺你我,只怕也是將軍的臆想猜度罷了。陳將軍切勿再言,只怕到時袁將軍會怪罪下來。」

  陳諾一笑,說道:「我故知姚相你不相信,如果我拿出了高相與公孫瓚之間勾結的證據來,姚相你難道還不相信嗎?」

  姚貢微微一愣,也不知道陳諾他掌握了什麼證據,想要親自一見,陳諾又沒有立即拿出來。

  他正遲疑這,陳諾安撫了他一句:「姚相勿動,是非曲直,我這就讓姚相你看個明白!」

  陳諾說著,也不管姚貢了,轉過身來,向著下面突然喊道,「下面聽著!姚相說了,念在往日情面上,暫不追究高相你故意賺城之罪。高相,你可收拾人馬,速速將軍隊後撤,然後任你跟公孫瓚如何聯合攻打我城池那是你的事情,但現在,你必須速速離開,否則弓箭手伺候!」

  陳諾說到弓箭手,他身後的士兵立即是跨前一步,全都扯起了弓箭,向著下面瞄準。

  陳諾這句話唐突至極,就連高焉等人也被他給說懵了。但高焉畢竟心裡有鬼,還以為自己的計謀敗了,不由的嚇出一身冷汗。

  不過若是因為陳諾的幾句話就讓他從此心死,他是不甘的。他手上緊拽著韁繩,口裡喊道:「城頭上是姚相嗎?姚相,老朋友我可是來救你廣川來的,你不領情也就罷了,如何還讓人說這些傷人的話?你……」

  他話沒有說完,就見城頭上陳諾鼻子一哼,突然從袖子裡扯出了一封帛書,將其綁縛在一支箭矢上,然後卯足了勁,一箭射了下去。

  這一箭不偏不倚,射落在高焉馬前尺許的地方,若是陳諾有意,只怕高焉此刻也已經被他射落馬下了。

  高焉嚇得臉色大白,慌亂中只聽城頭上陳諾大聲叫道:「高相,你可仔細看好了,這是不是你當初與公孫瓚之間互通的書信?這封書信如今已被我軍截獲,你還有什麼話好說?」

  高焉心裡本來有鬼,加上這一箭的作用,還哪裡敢取箭來看,他趕緊是一夾馬腹,往回就跑。那些跟隨而來的士卒,見主將走了,那更是沒了主心骨,紛紛跟著落荒而走。

  「姚相如何?」

  陳諾指給姚貢看,姚貢早已經嚇得面色全無。他也沒有想到這件事情是真的,本來他還想藉助高焉的勢力來制衡陳諾,故而把一切都豁出去了,也不管是不是在假生病中,硬是衝著走了出來。本來,還以為這次定能夠得成,沒想得高焉如此不給力,還當真投靠了公孫瓚。

  姚相又氣又急,六神無主,聽陳諾來問,也只是不停的點頭,並不他說。

  陳諾嘿然一笑,說道:「既然姚相你的病已經痊癒了,也請姚相繼續出來主持安撫百姓的工作。」

  姚貢仔細一想,唯一能夠指望的高焉如今指望不上了,他還真的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從此以後想要扳倒他陳諾,重新奪權只怕已是妄想了。先前裝病是為了麻痹陳諾,現在胸口隱隱傳來的陣痛,卻在告訴他,他真是生病了。

  但已經有過一次病歷了,哪裡還能繼續說病?姚貢咿咿呀呀,隨便應付了兩句,也就趕緊告辭了。

  姚貢這邊下來,城下的高焉所部也不敢小覷陳諾,趕緊往回撤了。幸好公孫瓚大軍接應得快,不然陳諾還真想趁此機會開城再送高焉一程。

  那高焉沒有賺開廣川城門,只好到公孫瓚那裡去領罪。

  公孫瓚雖然覺得很是可惜,但也並沒有急著責備高焉,只是問他何以會如此不密,讓陳諾看出了破綻來。高焉只得將陳諾截獲他們之間的書信一事說出,公孫瓚向他討要書信,幸好臨撤前高焉部將已將陳諾射下的那封帛書連帶著箭矢拔出帶了回來,高焉將其交給公孫瓚看。

  公孫瓚一看,苦笑一聲,將其交給高焉。

  高焉一看,連連指著上面的書信內容:「這不對勁啊,我何嘗說個這些,將軍,這封書信是假的,是……」

  公孫瓚已經站了起來,嘿然一笑:「從來陳諾詭計多端,你上了他的當不足為怪。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你知道就好。這裡沒你的事了,你先下去吧!」

  高焉討了個沒趣,也只好怏怏的退了下去。

  當然,高焉突然投靠了公孫瓚,陳諾能夠及時識破,並將其驅走,並不是陳諾一時之僥倖,乃因為他對於這件事情早就有著關注。在這之前,他因為時刻謹記著郭嘉對於高焉此人的評價,故而對高焉刻意留意了起來。

  想郭嘉的評語如果沒錯的話,那麼在此紛擾之際,其他各郡縣紛紛高舉起了公孫瓚的旗號,而高焉為什麼自始至終仍是堅守著安平國不動呢?要知道這安平跟清河是接壤,而且他的治所信都跟廣川又是如此的近,想遠的地方如常山、中山等國都相繼投靠了公孫瓚,他沒有道理仍是一直守著安平國而不做任何的表態啊。

  高焉如此異樣的此舉,如果不是大義,那麼就是大奸,陳諾當然不能不留意。

  他於是將此事暗地裡交給了典韋處理,典韋則將他平時訓練出來的那批『刺奸』全都派了出去,也終於找到了蛛絲馬跡,知道了高焉暗地裡勾結公孫瓚的事實。所以當高焉帶同大軍到他城下時,陳諾方才能沉著應對。

  典韋的『刺奸部』本來就是保密的,這件事情也是秘密行動的,所以趙雪等人不知道也並不奇怪。

  這件事後,陳諾也已經得知了袁紹從鄴城起兵五萬的消息。不過袁紹並沒有將兵馬直接帶來,除了讓麴義擔任先鋒帶兵來解救廣川城外,袁紹則將軍隊暫時駐紮在了巨鹿郡的廣宗縣,以為聲援。

  袁紹的意圖其實很明顯,他不過是想藉助陳諾再抵擋公孫瓚一陣,以期獲得最佳的決戰之機。到時不管陳諾是否能夠戰勝公孫瓚,等到廣川戰事結束,公孫瓚也必帶著疲憊之師繼續深入,這樣,他以逸待勞迎頭擊之,此功不難。

  袁紹有他的算盤,陳諾當然也有他的計較。

  他也是想藉助廣川城一戰,以此撈取更多的資本。不管此戰的成功與否,對於他陳諾來說是有裨益而無一害的。

  畢竟,圍攻廣川城的可是取得東光大捷的公孫瓚,而且他的兵力是陳諾的十數倍。若陳諾僥倖獲得勝利,那就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的勝利了,縱然不能,那同樣也能提高他的聲望。

  所以此戰對陳諾來說,無論如何都是能夠獲取最大的利益。

  但是,有所謂寧為雞頭不為牛尾,若在此戰中陳諾自始至終屈居於姚貢身後,不說姚貢能不能打贏這仗,就算打贏了,那也跟他陳諾沒有多大關係。所以陳諾為了當這個『雞頭』,方才不惜以一切的代價,一步步從姚貢手中將軍事指揮權奪了過來。

  有了這根指揮棒,何愁將來不能建立威望?

  陳諾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了。如今他掌控了廣川四門,且利用職務之便,擴充了個人武裝,其所部人馬已達兩千左右,這還不算那些臨時招募來的義勇兵。

  陳諾這邊堅守著城池,不數日間,突然傳來麴義率領所部人馬將要到來的消息。

  雖然沒有得到袁紹親自來救,但有了麴義這支人馬的相助,陳諾多少看見了希望。陳諾接到消息後,也即派出了人馬與他們取得了聯繫,雙方商量入城日期,以及如何入城。

  可事情偏偏沒有那麼的順利,麴義這邊領著人馬尚且距離廣川城二十里之地,就被公孫瓚的探馬發現了。公孫瓚於是立即組織了人馬,對麴義的人馬進行阻截。

  麴義所部不過兩千多人,而公孫瓚派出去的就有數萬之眾,雙方人馬在數量上就是一個巨大的差距,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更何況麴義是遠路而來,如何對戰?這麴義雖然驍勇善戰,到底還是被公孫瓚派出的人馬給阻擊在了半路。

  麴義雖然努力奮戰,奈何對方人數的差距實在太大,加上他初來此地,對於廣川的地理不是熟悉,這樣又失去了地利,更別說發揮他的戰力了。就這樣,雙方交戰不過一個時辰,麴義的人馬就被對方團團包圍了起來。

  也幸好,麴義這邊剛剛接戰,就派出了人馬通知了陳諾。陳諾得到消息後,不敢耽誤,立即組織了人馬,決意親自去救。

  不過,陳諾在出城之前還做了另外一件事,他親自去了一趟姚貢府上,將他請了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