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頁
說完,始皇帝就不再理會他了。
魂魄回到自己的身體後,始皇帝對趙高和胡亥兩個狗東西恨到了極點,趙高他能找了理由處死,直接行了車裂之刑,但胡亥年紀還小,又是親子,若用過於血腥的手段,容易遭人非議,怕是後人在寫史的時候,又要給他扣一個殘暴的帽子。
但對於這個兒子,始皇帝一直當是空氣,其他的公子都有安排好的先生進行教導,年長的更是安排了許多事情讓他們做,只有這個胡亥,成日閒的無事可做。
胡亥沒有別的選擇,只好滿腹怨氣地上了馬車。
車隊繼續前行,胡亥一路上被顛得屁股都快裂了,也不敢有一句怨言,生怕這破馬車都不給他坐了。
車隊一路西行,始皇帝第一站巡視的是修長城的上郡。
修長城每年都要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始皇帝卻不敢有什麼鬆懈,因為這是抗擊虎視眈眈的匈奴的重要防禦。
而大秦的長城,並非自己從頭修到尾,而是將戰國時期的秦長城、趙長城和燕長城,連接在一起。
此次巡視,除了看工程進展如何,工程質量如何,還要查閱帳目,與之前公子們來巡視的結果比對一下,看看誰看問題最為深刻準確,誰解決辦法的態度和方法最佳。
始皇帝駐蹕上郡,很快又投入了工作模式,將長城修築的事,仔細梳理了一番。
在查閱工作記錄時,始皇帝看到了十分有趣的記錄,說有民夫十分聰明,用木頭放在磚石下,用滾動木頭的方式,運送巨大的磚石,省力又快速;有民夫做了高高的架子,上頭安裝幾個可以滾動的鐵輪子,就可以輕鬆將磚石吊起來,運到高處……
始皇帝十分好奇這樣的操作是什麼樣的,做了簡便的打扮後,就帶著李斯和公子將閭到了工地上視察,果然看到了民夫們正在用那些方法修築長城。
李斯和將閭本以為,始皇帝是要在工地各處看看的,沒想到始皇帝看到民夫們幹活的情形,就站在原地不動了。
過了許久,始皇帝才對二人感嘆道:「能想出這些辦法的,都是大才啊!」
回去後,始皇帝便命監工將想出這些法子的人,送到了自己的跟前,好奇地詢問了如何想到這些法子的,還問清楚了其中的道理。
暢談過後,便命人賞了金給他們,另外命人將他們的法子記了下來。
李斯問始皇帝為何這麼做,始皇帝道:「這些法子,都是十分值得傳揚的,不僅修長城用得上,修水渠,修陵墓都能省下許多力氣和財物,你說應不應當記下來?」
李斯的思路被始皇帝打開:「陛下英明啊!」
巡視完長城的工程,上郡也是大秦一個重要的軍事重鎮,軍中也是少不得要巡視一番的。
此處由蒙恬率軍駐守,蒙恬的忠心與勇毅,始皇帝從不曾懷疑。
見軍中還算整肅,一切井然,始皇帝十分滿意。
但始皇帝在軍中也逗留了近十日,其中有七八日是與李斯在和蒙恬密談,而談的,是重整軍制的事。
大秦人口,如今還未到兩千萬,兵卒便有上百萬,養這麼多兵卒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不說,而且軍隊的布防,也存在極大的漏洞。
聽天幕講秦滅亡的時候,始皇帝才驚覺,咸陽作為都城,軍事力量卻那麼薄弱,所以不僅劉邦殺進了咸陽城,項羽也能再殺進去了一次,還又燒又搶的,把咸陽毀了個徹底。
蒙恬作為心腹大將,又是最為了解與匈奴對峙情形的人,始皇帝要改革軍制,不僅需要他的支持,也需要他對匈奴情況的了解。
大將蒙恬剛開始的不太理解,大秦以武立國,為何要調整軍制,要精簡兵員,始皇帝與他促膝長談了兩三日後,蒙恬終於理解,始皇帝改革軍制,是從整個大秦帝國出發,並非針對軍隊。
始皇帝告訴蒙恬道:「這軍隊對於大秦,就有如獵人手中的刀與弓箭,你覺得獵人能離開他的刀與弓箭嗎?我只是想,將大秦的這副軍武,磨練得更加輕便順手,也更加鋒利罷了。」
蒙恬豁然開朗後,深深拜下道:「臣深服陛下之遠見,願為陛下盡心效勞,誓死追隨陛下!」
有了蒙恬的支持,改革軍制的事,進行起來也會容易許多。
在始皇帝離開上郡後,蒙恬便按照始皇帝的指示,開始清查軍隊中老弱的情況,這些戰力不強,甚至說得上差的兵卒,都要按照初定的章程,發放一些遣散費以後,再讓他們回原籍去。
不過,始皇帝給了蒙恬一個備選方案,若這些老弱難以歸家,亦或者歸家後也無生存之法,可在上郡駐軍處進行開荒屯田,參與勞作,這樣既能又安身之所,又能獲取一些糧食,用以供養軍隊。
剩下留在軍中的兵卒,則要開始進行訓練,日日不輟,待軍隊戰力提升上來後,要對匈奴主動出擊。
匈奴始終是心腹大患,一日不除,大秦的邊疆就一日南安。
但始皇帝和蒙恬都十分清楚,匈奴就像山匪,想要一下子除掉不太可能,需要積蓄力量,才能在未來將他們徹底打敗,這時候的軍改,就是為了將來做準備。
魂魄回到自己的身體後,始皇帝對趙高和胡亥兩個狗東西恨到了極點,趙高他能找了理由處死,直接行了車裂之刑,但胡亥年紀還小,又是親子,若用過於血腥的手段,容易遭人非議,怕是後人在寫史的時候,又要給他扣一個殘暴的帽子。
但對於這個兒子,始皇帝一直當是空氣,其他的公子都有安排好的先生進行教導,年長的更是安排了許多事情讓他們做,只有這個胡亥,成日閒的無事可做。
胡亥沒有別的選擇,只好滿腹怨氣地上了馬車。
車隊繼續前行,胡亥一路上被顛得屁股都快裂了,也不敢有一句怨言,生怕這破馬車都不給他坐了。
車隊一路西行,始皇帝第一站巡視的是修長城的上郡。
修長城每年都要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始皇帝卻不敢有什麼鬆懈,因為這是抗擊虎視眈眈的匈奴的重要防禦。
而大秦的長城,並非自己從頭修到尾,而是將戰國時期的秦長城、趙長城和燕長城,連接在一起。
此次巡視,除了看工程進展如何,工程質量如何,還要查閱帳目,與之前公子們來巡視的結果比對一下,看看誰看問題最為深刻準確,誰解決辦法的態度和方法最佳。
始皇帝駐蹕上郡,很快又投入了工作模式,將長城修築的事,仔細梳理了一番。
在查閱工作記錄時,始皇帝看到了十分有趣的記錄,說有民夫十分聰明,用木頭放在磚石下,用滾動木頭的方式,運送巨大的磚石,省力又快速;有民夫做了高高的架子,上頭安裝幾個可以滾動的鐵輪子,就可以輕鬆將磚石吊起來,運到高處……
始皇帝十分好奇這樣的操作是什麼樣的,做了簡便的打扮後,就帶著李斯和公子將閭到了工地上視察,果然看到了民夫們正在用那些方法修築長城。
李斯和將閭本以為,始皇帝是要在工地各處看看的,沒想到始皇帝看到民夫們幹活的情形,就站在原地不動了。
過了許久,始皇帝才對二人感嘆道:「能想出這些辦法的,都是大才啊!」
回去後,始皇帝便命監工將想出這些法子的人,送到了自己的跟前,好奇地詢問了如何想到這些法子的,還問清楚了其中的道理。
暢談過後,便命人賞了金給他們,另外命人將他們的法子記了下來。
李斯問始皇帝為何這麼做,始皇帝道:「這些法子,都是十分值得傳揚的,不僅修長城用得上,修水渠,修陵墓都能省下許多力氣和財物,你說應不應當記下來?」
李斯的思路被始皇帝打開:「陛下英明啊!」
巡視完長城的工程,上郡也是大秦一個重要的軍事重鎮,軍中也是少不得要巡視一番的。
此處由蒙恬率軍駐守,蒙恬的忠心與勇毅,始皇帝從不曾懷疑。
見軍中還算整肅,一切井然,始皇帝十分滿意。
但始皇帝在軍中也逗留了近十日,其中有七八日是與李斯在和蒙恬密談,而談的,是重整軍制的事。
大秦人口,如今還未到兩千萬,兵卒便有上百萬,養這麼多兵卒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不說,而且軍隊的布防,也存在極大的漏洞。
聽天幕講秦滅亡的時候,始皇帝才驚覺,咸陽作為都城,軍事力量卻那麼薄弱,所以不僅劉邦殺進了咸陽城,項羽也能再殺進去了一次,還又燒又搶的,把咸陽毀了個徹底。
蒙恬作為心腹大將,又是最為了解與匈奴對峙情形的人,始皇帝要改革軍制,不僅需要他的支持,也需要他對匈奴情況的了解。
大將蒙恬剛開始的不太理解,大秦以武立國,為何要調整軍制,要精簡兵員,始皇帝與他促膝長談了兩三日後,蒙恬終於理解,始皇帝改革軍制,是從整個大秦帝國出發,並非針對軍隊。
始皇帝告訴蒙恬道:「這軍隊對於大秦,就有如獵人手中的刀與弓箭,你覺得獵人能離開他的刀與弓箭嗎?我只是想,將大秦的這副軍武,磨練得更加輕便順手,也更加鋒利罷了。」
蒙恬豁然開朗後,深深拜下道:「臣深服陛下之遠見,願為陛下盡心效勞,誓死追隨陛下!」
有了蒙恬的支持,改革軍制的事,進行起來也會容易許多。
在始皇帝離開上郡後,蒙恬便按照始皇帝的指示,開始清查軍隊中老弱的情況,這些戰力不強,甚至說得上差的兵卒,都要按照初定的章程,發放一些遣散費以後,再讓他們回原籍去。
不過,始皇帝給了蒙恬一個備選方案,若這些老弱難以歸家,亦或者歸家後也無生存之法,可在上郡駐軍處進行開荒屯田,參與勞作,這樣既能又安身之所,又能獲取一些糧食,用以供養軍隊。
剩下留在軍中的兵卒,則要開始進行訓練,日日不輟,待軍隊戰力提升上來後,要對匈奴主動出擊。
匈奴始終是心腹大患,一日不除,大秦的邊疆就一日南安。
但始皇帝和蒙恬都十分清楚,匈奴就像山匪,想要一下子除掉不太可能,需要積蓄力量,才能在未來將他們徹底打敗,這時候的軍改,就是為了將來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