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頁
李斯展開一看,便見自己帛書上,處處都是始皇帝的圈圈點點。
李斯嚇一跳,忙跪下道:「臣懇請陛下解疑答惑,為何會如此?」
嬴政便就李斯這片文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解釋。
李斯越聽,嘴張得越大,隨即身上也逐漸冒出了汗來。
從嬴政的講述中,李斯聽出了皇帝的意思——法家那套,皇帝覺得不適用了!
看著李斯失魂落魄的樣子,嬴政知道,自己的想法,對這位老丞相的衝擊是很大的,畢竟在秦一統六國的十多年裡,他們君臣一直共同進退,很多事情上都能達到統一。李斯對秦的壯大,對秦能橫掃六國,居功甚偉。
現在自己突然改了想法和態度,對李斯來說,自然是一種衝擊和打擊。
這意味著,君臣二人可能沒有以前的和諧與勠力同心了。
李斯這副樣子,倒是讓嬴政想起了在咸陽宮前,聽到天幕說胡亥將大秦直接作成了二世而亡的結局時,李斯那不可置信的神情態度。
李斯對大秦,確實是十分忠心,雖是楚國人,卻成就了秦帝國的霸業。所以嬴政才會重用他幾十年。
待李斯的情緒略略平緩了一些後,嬴政問:「丞相可願與朕一道用午膳?」
李斯還以為,皇帝這是要勸退他了,畢竟他已經到了花甲之年,人老了,跟不上皇帝的需求了。
雖然還未有「飛鳥盡,良弓藏」的典故,但李斯也生出了一些悲涼之感。
沒想到,皇帝並非是勸退他,而是和他說起了秦帝國的未來。
這點,他們君臣二人,是有過不少探討和商議的,李斯脫口而出道:「自然是天下太平,四海歸一,代代昌盛了。」
這不就是他們君臣為秦帝國設想的未來麼?
嬴政搖了搖頭:「非也,我秦帝國,二世而亡,國破之時,咸陽宮大火燒了幾日幾夜,數代秦王積累,被劫掠一空,嬴姓血脈,幾乎斷絕……」
嬴政眯著眼睛,口中說著如此可怕的事,語氣卻顯得頗為平靜。
李斯驚惶,不知皇帝為何突然這般,對未來失去了信心:「陛下,您……您這是為何?」
嬴政看向李斯:「朕得了機緣,有幸一窺將來,卻不料見到秦帝國如此結局。」
「這……」李斯看著嬴政,雖然皇帝語氣平靜,可他看不出皇帝有任何撒謊或玩笑的跡象,他從剛開始的不敢置信,到心中逐漸生出恐懼,這……這不是他想要的結局,不,是他想都不願意想的結局。
即便是秦帝國不能萬萬年,但也不至於二世而亡吧?
「這其中……可有什麼誤解?」李斯忍不住問。
他還是覺得無法接受,且難以置信。
嬴政搖頭:「並沒有。」
嬴政本也覺得,秦二世而亡的事,令人難以置信,可是他聽完一整期的天幕後,倒是能理解了。
天幕並沒有深入分析秦的各種社會矛盾,這讓嬴政覺得頗為遺憾,但他坐在秦皇帝位上時,回想天幕所講的幾期內容,也能將秦如今社會上的各種問題,看得分明了。
即便是天幕沒有像講解其他王朝一樣,將問題說得透徹明白,甚至還提出一些解決之法,但嬴政也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構想了。
只是,他知道,若他貿然開始行動,李斯這個曾經最得力的助手丞相,便會成為一個阻礙,所以須得跟他說清楚。
李斯呆坐許久,一直久久未能回過神來,他本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可他在嬴政手底下幹活幾十年,深知皇帝為人,並不會以此等關係到國家的大事為玩笑的。要想此事是假的,只有可能是皇帝被人騙了,可是那可能嗎?李斯覺得不太可能。
嬴政可不是那麼好騙的人。
許久之後,李斯才長長地嘆了口氣:「那陛下可知道,為何秦未能像期盼的那般,延續萬萬代,反而二世便……」
這個亡字,李斯實在是有些難以說出口。
嬴政道:「略知曉幾分吧。」
李斯的眼睛稍稍亮了一些,忙問:「那陛下可有解決之法了?」
嬴政沉吟了一下,道:「或許殺兩個人,能避免二世而亡,卻免不了也要走上一樣的路。」
即便是李斯這時心情沉重,也不免冒出了一些問號:殺兩個人?殺誰?誰有那個本事,能一下子就毀掉皇帝辛苦創下的基業?
嬴政卻沒解釋兩個人的事,而是繼續道:「禍根是咱們一開始就埋下了,或者說,打下六國時,就因為這個事情推進太快,留下了不少問題。」
第256章 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25)
就像天幕說的, 清朝正處於一個社會變革的時期,許多問題都會被放大,許多矛盾都會因此而成為格外刺痛人的存在一樣, 秦也處於這樣的時期。
面對著這特殊的歷史時期, 秦與清的做法, 截然不同, 結局卻是有些相似之處的,都走向了滅亡。
清是因為抵抗了這種無法避免的發展趨勢與方向,而秦則是太心急了,將推進的速度開得太大了, 也導致整個國家與社會承受不住。胡亥的上位, 是火上加油,讓大秦完得更快一些了。
李斯嚇一跳,忙跪下道:「臣懇請陛下解疑答惑,為何會如此?」
嬴政便就李斯這片文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解釋。
李斯越聽,嘴張得越大,隨即身上也逐漸冒出了汗來。
從嬴政的講述中,李斯聽出了皇帝的意思——法家那套,皇帝覺得不適用了!
看著李斯失魂落魄的樣子,嬴政知道,自己的想法,對這位老丞相的衝擊是很大的,畢竟在秦一統六國的十多年裡,他們君臣一直共同進退,很多事情上都能達到統一。李斯對秦的壯大,對秦能橫掃六國,居功甚偉。
現在自己突然改了想法和態度,對李斯來說,自然是一種衝擊和打擊。
這意味著,君臣二人可能沒有以前的和諧與勠力同心了。
李斯這副樣子,倒是讓嬴政想起了在咸陽宮前,聽到天幕說胡亥將大秦直接作成了二世而亡的結局時,李斯那不可置信的神情態度。
李斯對大秦,確實是十分忠心,雖是楚國人,卻成就了秦帝國的霸業。所以嬴政才會重用他幾十年。
待李斯的情緒略略平緩了一些後,嬴政問:「丞相可願與朕一道用午膳?」
李斯還以為,皇帝這是要勸退他了,畢竟他已經到了花甲之年,人老了,跟不上皇帝的需求了。
雖然還未有「飛鳥盡,良弓藏」的典故,但李斯也生出了一些悲涼之感。
沒想到,皇帝並非是勸退他,而是和他說起了秦帝國的未來。
這點,他們君臣二人,是有過不少探討和商議的,李斯脫口而出道:「自然是天下太平,四海歸一,代代昌盛了。」
這不就是他們君臣為秦帝國設想的未來麼?
嬴政搖了搖頭:「非也,我秦帝國,二世而亡,國破之時,咸陽宮大火燒了幾日幾夜,數代秦王積累,被劫掠一空,嬴姓血脈,幾乎斷絕……」
嬴政眯著眼睛,口中說著如此可怕的事,語氣卻顯得頗為平靜。
李斯驚惶,不知皇帝為何突然這般,對未來失去了信心:「陛下,您……您這是為何?」
嬴政看向李斯:「朕得了機緣,有幸一窺將來,卻不料見到秦帝國如此結局。」
「這……」李斯看著嬴政,雖然皇帝語氣平靜,可他看不出皇帝有任何撒謊或玩笑的跡象,他從剛開始的不敢置信,到心中逐漸生出恐懼,這……這不是他想要的結局,不,是他想都不願意想的結局。
即便是秦帝國不能萬萬年,但也不至於二世而亡吧?
「這其中……可有什麼誤解?」李斯忍不住問。
他還是覺得無法接受,且難以置信。
嬴政搖頭:「並沒有。」
嬴政本也覺得,秦二世而亡的事,令人難以置信,可是他聽完一整期的天幕後,倒是能理解了。
天幕並沒有深入分析秦的各種社會矛盾,這讓嬴政覺得頗為遺憾,但他坐在秦皇帝位上時,回想天幕所講的幾期內容,也能將秦如今社會上的各種問題,看得分明了。
即便是天幕沒有像講解其他王朝一樣,將問題說得透徹明白,甚至還提出一些解決之法,但嬴政也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構想了。
只是,他知道,若他貿然開始行動,李斯這個曾經最得力的助手丞相,便會成為一個阻礙,所以須得跟他說清楚。
李斯呆坐許久,一直久久未能回過神來,他本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可他在嬴政手底下幹活幾十年,深知皇帝為人,並不會以此等關係到國家的大事為玩笑的。要想此事是假的,只有可能是皇帝被人騙了,可是那可能嗎?李斯覺得不太可能。
嬴政可不是那麼好騙的人。
許久之後,李斯才長長地嘆了口氣:「那陛下可知道,為何秦未能像期盼的那般,延續萬萬代,反而二世便……」
這個亡字,李斯實在是有些難以說出口。
嬴政道:「略知曉幾分吧。」
李斯的眼睛稍稍亮了一些,忙問:「那陛下可有解決之法了?」
嬴政沉吟了一下,道:「或許殺兩個人,能避免二世而亡,卻免不了也要走上一樣的路。」
即便是李斯這時心情沉重,也不免冒出了一些問號:殺兩個人?殺誰?誰有那個本事,能一下子就毀掉皇帝辛苦創下的基業?
嬴政卻沒解釋兩個人的事,而是繼續道:「禍根是咱們一開始就埋下了,或者說,打下六國時,就因為這個事情推進太快,留下了不少問題。」
第256章 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25)
就像天幕說的, 清朝正處於一個社會變革的時期,許多問題都會被放大,許多矛盾都會因此而成為格外刺痛人的存在一樣, 秦也處於這樣的時期。
面對著這特殊的歷史時期, 秦與清的做法, 截然不同, 結局卻是有些相似之處的,都走向了滅亡。
清是因為抵抗了這種無法避免的發展趨勢與方向,而秦則是太心急了,將推進的速度開得太大了, 也導致整個國家與社會承受不住。胡亥的上位, 是火上加油,讓大秦完得更快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