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215章 一碗梅子湯引發的糾紛
她身穿黃褐色襦裙,外面套一件絳紫色褂子,頭戴一支淺紫色瑪瑙釵,整個人端莊又沉穩。
蘇希錦搖起身相迎,「沒打擾,三嬸請坐。」
又吩咐花狸上茶。
費氏順勢坐下,環視一周,忍不住誇獎,「不愧是讀書人,這格調、氣派,是咱們如何也想不出的。」
費氏出身武將世家,其父為五品驍都尉,嫁入韓家算高攀。
「都是韓大哥布置的,」蘇希錦說道,他婚前曾問過她的意見,她覺得甚好。
「韞玉是咱們韓家最有出息的孩子,」費氏低頭抿茶,臉上帶著淺淺笑容,「今日三嬸來,其實還為著一件事。」
蘇希錦大約猜到一些,「三嬸請說。」
費氏放下茶盞,從懷中掏出一串鑰匙,笑著遞給她。
「三嬸這是何意?」
「論理,這管家之事該是大房的。現今大哥不在,自然輪到了二房。從前我不在韓府,家中諸事也是韞玉在管。現如今你進了門,自然該交給你。這是家裡的鑰匙,廚房、庫房、前後院都在這裡,日後家中就辛苦你了。」
蘇希錦避過不接。
「阿錦可是有甚為難之處?」費氏問。
自然,蘇希錦放下手中雜物,起身嚴肅說道,「大戶之家從來最怕蕭牆之禍,管家之事,馬虎不得。既然三嬸來尋阿錦,那阿錦今日就將話挑明,也省的日後再起嫌隙。」
費氏見她如此,也不由得靜了下來,坐看她分說。
「三嬸方才說族中事,之前一直是韓大哥在管,既然他現在將管家權交給三嬸,自是信得過三嬸的能力和人品。阿錦嫁夫隨夫,凡事隨他安排。」
「這……」
蘇希錦擺了擺手,「此乃其一。其二,三嬸也知我與一般女子不一樣。身為女子,野心勃勃,忙於朝政,以求為陛下添片瓦功勞。」
「這是你的能力,咱們想也想不來。」
蘇希錦笑著搖頭,「人的精力有限,阿錦日常要上朝、處理公務,恐無暇顧及家中。」
她將鑰匙推了回去,「處理庶物並非是個光鮮活,咱們韓家家大,人情往來複雜,其中的苦處、煩處,阿錦身為女子自然知曉。以後家中諸事,還勞煩三嬸多辛苦擔待。」
「這是應該的,咱們一家人,說什麼勞煩?不過互相擔待罷了。」
說到這裡,費氏已經看見了她的誠意,當著她的面收了鑰匙。
「三嬸這話阿錦愛聽,可不就是這麼個理兒?」蘇希錦笑言,「咱們一家人自該同氣連枝,互幫互助。只有內宅安寧,咱們在前頭才能無後顧之憂。」
「阿錦今日將話說開,就是希望分工明確,專人專事,日後家裡不要因為些瑣事起爭執。」
對於內宅婦人趨之若鷲的管家權,她並不在意。她的心從未落在這一畝三分地之中。
費氏忍不住一陣讚賞,不愧是公公和陛下看中的人,小小年紀,為人大氣,條理清晰。有這樣的人坐鎮,何愁家業不興?
兩人慨然交心,解決了核心問題,又了解了對方為人,說話真誠放開了不少。
聊了大半個時辰,費氏起身告辭,「你二妹妹不知又跑去了哪裡,我讓她跟著春櫻學女紅,哪知一轉眼她就不見了。」
經她提示,蘇希錦才想起藏在衣櫥里的韓顏玉,不做挽留,送她離去。
待她一走,就去衣櫥將韓顏玉放了出來。
韓顏玉早已昏昏欲睡,等親娘一走,猛地從衣櫥里蹦了出來,咋咋呼呼,「好熱,熱死我了。」
蘇希錦讓下人端來冰茶和風扇,緩解她灼熱之感。
「我娘太能說了,」韓顏玉打著哈欠,小臉紅撲撲一片,「要不是裡面太熱,我早去見周公了。」
蘇希錦笑道,「三嬸說教你學女紅,你跑我這裡來躲懶。」
「不學不學,傷神又費腦,家裡這麼多丫頭,哪個不會女紅?何需我親自動手。」
此言有理,蘇希錦取了帕子與她擦汗,「還看不看女官服?」
「看!看!」
花狸便捧著女官服進來,此官服與尋常官服差不多,用料、圖案一模一樣。
只不過改圓領為交領,交領處有黑色暗紋花邊點綴。除此之外,又在腰肢處做了收腰設計,加上整體小一號的尺碼,讓之看起來更為精緻,巧妙。
「真好看,」韓顏玉羨慕說,「此官服全天下只這一件,可謂獨一無二。」
她嚷著讓蘇希錦換上,圍著她夸個不停。蘇希錦瞧著她話多,遂讓人準備了梅子湯給她。
「大嫂這裡的好東西真多,」她捧著玉碗嘆息,「比我那裡好多了。」
「都是些小玩意,你若喜歡,待會帶一壺走。」蘇希錦不甚在意,她作為韓家唯一嫡女,要什麼東西沒有?
韓顏玉見她不信,急忙解釋,「我那裡的東西其實也不少,只是碰著個喜歡的,三妹妹就想要。娘親說我年紀大,要讓著妹妹。」
蘇希錦想起那日進祠堂看見的韓如玉,穿著件單薄的月華裳,怯怯弱弱的樣子不比韓珠玉嬌,卻比她弱上三分。
韓家兩兄弟保護欲爆棚,仿佛都特別喜歡嬌弱的人。
長輩的事她不好說,姐妹之間互相謙讓是應該的,但不能全由著年齡大的讓。
費氏行事穩妥,挑不出岔子,讓女兒讓著庶女,只怕是擔心落人口舌。
「三嬸這樣想,自然有她的思慮,」蘇希錦笑著寬慰,「她是你娘,還能錯到哪裡去不成?」
韓顏玉撇嘴,將要吐苦水就看見韓韞玉回來了。端著那碗沒喝完的梅子湯,走也不是,喝也不是。
「花狸,給二妹妹裝一壺帶回去。」
如此,她仿佛撿了個好大的便宜,高高興興跑了回去。
什麼都是韓如玉的,梅子湯總會是她的吧。
蘇希錦起身替韓韞玉寬解外衫,「還以為我們戶部忙,沒想到你們吏部更甚。」
韓韞玉笑而不語,等她放下衣物,便將她摟進懷裡,「三嬸來過?」
「你怎麼知道?」
「氣味未散。」
蘇希錦忍不住腹誹,狗鼻子都沒有他這麼靈的。
他將頭抵在她肩窩處,深吸一口氣,「三嬸來想必是為了管家權。都是些瑣事,我怕累著你,就轉給了三嬸。」
「其實三嬸已經料想到我不會要,走這麼一遭,不過是求個安心罷了。」這一點她倒十分認同,畢竟,「先說斷,後不亂。」
「今日祖父與三叔在福寧殿吵了起來。」
「這是為何?」蘇希錦疑惑。
韓韞玉捏著她的手把玩,只覺怎麼都看不夠,「三叔在福寧殿遇見了韓少仆,拉著他讓他跟祖父服軟。還勸祖父將韓少仆重新列入族譜。」
都說家事得關起門來處理,韓國棟老謀深算,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而今忍不住暴脾氣,刻意選在福寧殿在吵架,生怕別人不知道。蘇希錦以為有作秀的嫌疑。
「可是出了變故?」
「估計是吧。」他摟著她說。
變故出在宮裡的嘉樂公主身上,這位公主因著臉上長麻子,在寢宮中關了好些日子。這不臉上的麻子一好,就立刻跑出來放風。放著放著就放到了福寧殿。
彼時周武煦正在批摺子,聽公公報導說嘉樂公主求見,想也沒想拒絕。
女兒麻子來得快去得也快,叫他心裡有了隔閡,忍不住與上次假傳口諭一事聯繫在一起。
「父皇,兒臣這裡有個驚人的喜訊,是關於淑妃娘娘的。父皇確定不聽嗎?」
小公主聲音俏皮,歪著個腦袋撲閃撲閃看著他。周武煦無奈,讓人將她放了進來,「說罷,什麼好消息?」
小公主附身過去,小聲說道:「淑妃娘娘有喜了。」
皇室添丁,這確實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畢竟淑妃娘娘也是四十歲的人了。
周武煦立刻喜笑顏開,「可著太醫確定了?」
「父皇不相信兒臣的醫術?」嘉樂公主撇嘴,在他遲疑的眼神中點了點頭,「請了,太醫都這樣說。只不過懷胎一月多,不宜聲張。」
淑妃娘娘懷孕,周武煦喜笑顏開,心裡頭那點隔閡煙消雲散。嘉樂公主由此復寵,甚至比以前更甚。
這日早朝後,嘉樂公主又來找周武煦,悶悶不樂的樣子,引起了周武煦的注意。
「又怎麼了?」他問。
「兒臣聽說蘇大人成親,鳳袍加身,頭戴珠冠,比幾位皇姐出嫁還氣派。心裡羨慕不已,不知今後兒臣有沒有這樣的待遇。」
「她那鳳袍是從前王氏留下的,藏了幾十年,你可這羨慕個什麼勁兒?」
嘉樂公主撇嘴,「兒臣還聽說文武百官都去參宴了,連父皇跟幾位個個都去湊熱鬧。兒臣不管,日後兒臣出嫁,必然也要文武百官送行。」
文武百官幾個字,讓周武煦眼底暗了一暗。
嘉樂公主說著也覺得不對勁兒,小覷了父皇一眼,試探性說道,「怎韓家娶妻,八方來賀?便是宮中盛宴也沒有這樣齊全的。韓家跟朝中官員的關係,未免也太好了些。」
自來為君的,最是忌諱下面結黨營私。韓國棟明晃晃的與文武百官搞好關係,有取代周姓王朝的嫌疑。
「父皇,你說蘇大人有能耐得人心,韓家有勢力有錢財,韓家日後會不會對咱們周家江山不利啊?」
公主清澈的眼裡流露出擔憂,稚子焦心,一派無辜。
周武煦摸了摸她腦袋,忍不笑道,「太傅乃朕之良師,多年來勤勤懇懇為朕分憂,忠心可鑑。當年韓家嫡長子為救先皇,在戰場犧牲。」
還有一點,當初先皇欲廢太子,立秦王為儲。是韓國棟冒死上書,才讓先皇遲疑。後來他當上了皇帝,韓家又遞了辭呈回老家。
韓家不慕權勢,忠心耿耿。
「人心難測,韓家以前忠心可鑑不假,誰知道人現在是怎麼想?」
「兒臣以前養了只野貓,剛開始瘦瘦小小的,兒臣怕它活不過去,日日小心看護,它對我頗為依戀。有次兒臣隨師父外出化緣,七日沒見著它,它就跟了庵里的其他人,再不賴著兒臣。畜牲尚且如此,何況人乎?韓家就如那貓,以前是好,如今朝世事變遷,誰知道現在是不是。」
小公主嘀嘀咕咕說了一道,又心懷怨懟離去,旁人只當她童言無忌,有心人卻已上了心。
她走後,周武煦獨自在殿中思量了許久,而今朝堂三足鼎立,正是最穩定的時候。韓家忠心,是他最得力的下屬,若韓家真有了異心呢?
想法一出,他一邊想著不可能,一邊又起了疑心。君臣忌諱猜疑,疑心一旦起,就再也止不住。
他決定找個機會試探韓家忠心。
可怎麼試探,找誰試探又成了難題。後宮之中,除了淑妃與他同心,竟找不出第二個人分享。
現在淑妃懷孕,又與韓家關係匪淺……哎
蘇希錦沒想到一碗梅子湯就能引起內宅糾紛,甚至還驚動了韓庚辰。
那日她瞧著韓顏玉愛喝梅子湯,便讓花狸送了一壺讓她帶回去,誰知道正巧被三姑娘韓如玉看見。
韓顏玉被妹妹壓了很多次,好不容易有份不一樣的東西,忍不住一陣顯擺。
什麼她有梅子湯,是大嫂給的,全院獨一份。梅子湯香,梅子湯甜,梅子湯不給韓如玉喝。
一碗梅子湯硬生生讓她吹成了觀音菩薩淨瓶里的楊枝甘露。
三姑娘是個自卑怯弱的,打小愛胡思亂想。聽見新進門的大嫂只給二姐姐送梅子湯,不給她和大姐,忍不住向梅姨娘哭訴。
「大嫂是不是對我有意見,怎麼都為妹妹,她就單送給二姐姐梅子湯,不送給我和大姐姐?莫不是因為我跟大姐姐是姨娘生的?」
蘇希錦搖起身相迎,「沒打擾,三嬸請坐。」
又吩咐花狸上茶。
費氏順勢坐下,環視一周,忍不住誇獎,「不愧是讀書人,這格調、氣派,是咱們如何也想不出的。」
費氏出身武將世家,其父為五品驍都尉,嫁入韓家算高攀。
「都是韓大哥布置的,」蘇希錦說道,他婚前曾問過她的意見,她覺得甚好。
「韞玉是咱們韓家最有出息的孩子,」費氏低頭抿茶,臉上帶著淺淺笑容,「今日三嬸來,其實還為著一件事。」
蘇希錦大約猜到一些,「三嬸請說。」
費氏放下茶盞,從懷中掏出一串鑰匙,笑著遞給她。
「三嬸這是何意?」
「論理,這管家之事該是大房的。現今大哥不在,自然輪到了二房。從前我不在韓府,家中諸事也是韞玉在管。現如今你進了門,自然該交給你。這是家裡的鑰匙,廚房、庫房、前後院都在這裡,日後家中就辛苦你了。」
蘇希錦避過不接。
「阿錦可是有甚為難之處?」費氏問。
自然,蘇希錦放下手中雜物,起身嚴肅說道,「大戶之家從來最怕蕭牆之禍,管家之事,馬虎不得。既然三嬸來尋阿錦,那阿錦今日就將話挑明,也省的日後再起嫌隙。」
費氏見她如此,也不由得靜了下來,坐看她分說。
「三嬸方才說族中事,之前一直是韓大哥在管,既然他現在將管家權交給三嬸,自是信得過三嬸的能力和人品。阿錦嫁夫隨夫,凡事隨他安排。」
「這……」
蘇希錦擺了擺手,「此乃其一。其二,三嬸也知我與一般女子不一樣。身為女子,野心勃勃,忙於朝政,以求為陛下添片瓦功勞。」
「這是你的能力,咱們想也想不來。」
蘇希錦笑著搖頭,「人的精力有限,阿錦日常要上朝、處理公務,恐無暇顧及家中。」
她將鑰匙推了回去,「處理庶物並非是個光鮮活,咱們韓家家大,人情往來複雜,其中的苦處、煩處,阿錦身為女子自然知曉。以後家中諸事,還勞煩三嬸多辛苦擔待。」
「這是應該的,咱們一家人,說什麼勞煩?不過互相擔待罷了。」
說到這裡,費氏已經看見了她的誠意,當著她的面收了鑰匙。
「三嬸這話阿錦愛聽,可不就是這麼個理兒?」蘇希錦笑言,「咱們一家人自該同氣連枝,互幫互助。只有內宅安寧,咱們在前頭才能無後顧之憂。」
「阿錦今日將話說開,就是希望分工明確,專人專事,日後家裡不要因為些瑣事起爭執。」
對於內宅婦人趨之若鷲的管家權,她並不在意。她的心從未落在這一畝三分地之中。
費氏忍不住一陣讚賞,不愧是公公和陛下看中的人,小小年紀,為人大氣,條理清晰。有這樣的人坐鎮,何愁家業不興?
兩人慨然交心,解決了核心問題,又了解了對方為人,說話真誠放開了不少。
聊了大半個時辰,費氏起身告辭,「你二妹妹不知又跑去了哪裡,我讓她跟著春櫻學女紅,哪知一轉眼她就不見了。」
經她提示,蘇希錦才想起藏在衣櫥里的韓顏玉,不做挽留,送她離去。
待她一走,就去衣櫥將韓顏玉放了出來。
韓顏玉早已昏昏欲睡,等親娘一走,猛地從衣櫥里蹦了出來,咋咋呼呼,「好熱,熱死我了。」
蘇希錦讓下人端來冰茶和風扇,緩解她灼熱之感。
「我娘太能說了,」韓顏玉打著哈欠,小臉紅撲撲一片,「要不是裡面太熱,我早去見周公了。」
蘇希錦笑道,「三嬸說教你學女紅,你跑我這裡來躲懶。」
「不學不學,傷神又費腦,家裡這麼多丫頭,哪個不會女紅?何需我親自動手。」
此言有理,蘇希錦取了帕子與她擦汗,「還看不看女官服?」
「看!看!」
花狸便捧著女官服進來,此官服與尋常官服差不多,用料、圖案一模一樣。
只不過改圓領為交領,交領處有黑色暗紋花邊點綴。除此之外,又在腰肢處做了收腰設計,加上整體小一號的尺碼,讓之看起來更為精緻,巧妙。
「真好看,」韓顏玉羨慕說,「此官服全天下只這一件,可謂獨一無二。」
她嚷著讓蘇希錦換上,圍著她夸個不停。蘇希錦瞧著她話多,遂讓人準備了梅子湯給她。
「大嫂這裡的好東西真多,」她捧著玉碗嘆息,「比我那裡好多了。」
「都是些小玩意,你若喜歡,待會帶一壺走。」蘇希錦不甚在意,她作為韓家唯一嫡女,要什麼東西沒有?
韓顏玉見她不信,急忙解釋,「我那裡的東西其實也不少,只是碰著個喜歡的,三妹妹就想要。娘親說我年紀大,要讓著妹妹。」
蘇希錦想起那日進祠堂看見的韓如玉,穿著件單薄的月華裳,怯怯弱弱的樣子不比韓珠玉嬌,卻比她弱上三分。
韓家兩兄弟保護欲爆棚,仿佛都特別喜歡嬌弱的人。
長輩的事她不好說,姐妹之間互相謙讓是應該的,但不能全由著年齡大的讓。
費氏行事穩妥,挑不出岔子,讓女兒讓著庶女,只怕是擔心落人口舌。
「三嬸這樣想,自然有她的思慮,」蘇希錦笑著寬慰,「她是你娘,還能錯到哪裡去不成?」
韓顏玉撇嘴,將要吐苦水就看見韓韞玉回來了。端著那碗沒喝完的梅子湯,走也不是,喝也不是。
「花狸,給二妹妹裝一壺帶回去。」
如此,她仿佛撿了個好大的便宜,高高興興跑了回去。
什麼都是韓如玉的,梅子湯總會是她的吧。
蘇希錦起身替韓韞玉寬解外衫,「還以為我們戶部忙,沒想到你們吏部更甚。」
韓韞玉笑而不語,等她放下衣物,便將她摟進懷裡,「三嬸來過?」
「你怎麼知道?」
「氣味未散。」
蘇希錦忍不住腹誹,狗鼻子都沒有他這麼靈的。
他將頭抵在她肩窩處,深吸一口氣,「三嬸來想必是為了管家權。都是些瑣事,我怕累著你,就轉給了三嬸。」
「其實三嬸已經料想到我不會要,走這麼一遭,不過是求個安心罷了。」這一點她倒十分認同,畢竟,「先說斷,後不亂。」
「今日祖父與三叔在福寧殿吵了起來。」
「這是為何?」蘇希錦疑惑。
韓韞玉捏著她的手把玩,只覺怎麼都看不夠,「三叔在福寧殿遇見了韓少仆,拉著他讓他跟祖父服軟。還勸祖父將韓少仆重新列入族譜。」
都說家事得關起門來處理,韓國棟老謀深算,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而今忍不住暴脾氣,刻意選在福寧殿在吵架,生怕別人不知道。蘇希錦以為有作秀的嫌疑。
「可是出了變故?」
「估計是吧。」他摟著她說。
變故出在宮裡的嘉樂公主身上,這位公主因著臉上長麻子,在寢宮中關了好些日子。這不臉上的麻子一好,就立刻跑出來放風。放著放著就放到了福寧殿。
彼時周武煦正在批摺子,聽公公報導說嘉樂公主求見,想也沒想拒絕。
女兒麻子來得快去得也快,叫他心裡有了隔閡,忍不住與上次假傳口諭一事聯繫在一起。
「父皇,兒臣這裡有個驚人的喜訊,是關於淑妃娘娘的。父皇確定不聽嗎?」
小公主聲音俏皮,歪著個腦袋撲閃撲閃看著他。周武煦無奈,讓人將她放了進來,「說罷,什麼好消息?」
小公主附身過去,小聲說道:「淑妃娘娘有喜了。」
皇室添丁,這確實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畢竟淑妃娘娘也是四十歲的人了。
周武煦立刻喜笑顏開,「可著太醫確定了?」
「父皇不相信兒臣的醫術?」嘉樂公主撇嘴,在他遲疑的眼神中點了點頭,「請了,太醫都這樣說。只不過懷胎一月多,不宜聲張。」
淑妃娘娘懷孕,周武煦喜笑顏開,心裡頭那點隔閡煙消雲散。嘉樂公主由此復寵,甚至比以前更甚。
這日早朝後,嘉樂公主又來找周武煦,悶悶不樂的樣子,引起了周武煦的注意。
「又怎麼了?」他問。
「兒臣聽說蘇大人成親,鳳袍加身,頭戴珠冠,比幾位皇姐出嫁還氣派。心裡羨慕不已,不知今後兒臣有沒有這樣的待遇。」
「她那鳳袍是從前王氏留下的,藏了幾十年,你可這羨慕個什麼勁兒?」
嘉樂公主撇嘴,「兒臣還聽說文武百官都去參宴了,連父皇跟幾位個個都去湊熱鬧。兒臣不管,日後兒臣出嫁,必然也要文武百官送行。」
文武百官幾個字,讓周武煦眼底暗了一暗。
嘉樂公主說著也覺得不對勁兒,小覷了父皇一眼,試探性說道,「怎韓家娶妻,八方來賀?便是宮中盛宴也沒有這樣齊全的。韓家跟朝中官員的關係,未免也太好了些。」
自來為君的,最是忌諱下面結黨營私。韓國棟明晃晃的與文武百官搞好關係,有取代周姓王朝的嫌疑。
「父皇,你說蘇大人有能耐得人心,韓家有勢力有錢財,韓家日後會不會對咱們周家江山不利啊?」
公主清澈的眼裡流露出擔憂,稚子焦心,一派無辜。
周武煦摸了摸她腦袋,忍不笑道,「太傅乃朕之良師,多年來勤勤懇懇為朕分憂,忠心可鑑。當年韓家嫡長子為救先皇,在戰場犧牲。」
還有一點,當初先皇欲廢太子,立秦王為儲。是韓國棟冒死上書,才讓先皇遲疑。後來他當上了皇帝,韓家又遞了辭呈回老家。
韓家不慕權勢,忠心耿耿。
「人心難測,韓家以前忠心可鑑不假,誰知道人現在是怎麼想?」
「兒臣以前養了只野貓,剛開始瘦瘦小小的,兒臣怕它活不過去,日日小心看護,它對我頗為依戀。有次兒臣隨師父外出化緣,七日沒見著它,它就跟了庵里的其他人,再不賴著兒臣。畜牲尚且如此,何況人乎?韓家就如那貓,以前是好,如今朝世事變遷,誰知道現在是不是。」
小公主嘀嘀咕咕說了一道,又心懷怨懟離去,旁人只當她童言無忌,有心人卻已上了心。
她走後,周武煦獨自在殿中思量了許久,而今朝堂三足鼎立,正是最穩定的時候。韓家忠心,是他最得力的下屬,若韓家真有了異心呢?
想法一出,他一邊想著不可能,一邊又起了疑心。君臣忌諱猜疑,疑心一旦起,就再也止不住。
他決定找個機會試探韓家忠心。
可怎麼試探,找誰試探又成了難題。後宮之中,除了淑妃與他同心,竟找不出第二個人分享。
現在淑妃懷孕,又與韓家關係匪淺……哎
蘇希錦沒想到一碗梅子湯就能引起內宅糾紛,甚至還驚動了韓庚辰。
那日她瞧著韓顏玉愛喝梅子湯,便讓花狸送了一壺讓她帶回去,誰知道正巧被三姑娘韓如玉看見。
韓顏玉被妹妹壓了很多次,好不容易有份不一樣的東西,忍不住一陣顯擺。
什麼她有梅子湯,是大嫂給的,全院獨一份。梅子湯香,梅子湯甜,梅子湯不給韓如玉喝。
一碗梅子湯硬生生讓她吹成了觀音菩薩淨瓶里的楊枝甘露。
三姑娘是個自卑怯弱的,打小愛胡思亂想。聽見新進門的大嫂只給二姐姐送梅子湯,不給她和大姐,忍不住向梅姨娘哭訴。
「大嫂是不是對我有意見,怎麼都為妹妹,她就單送給二姐姐梅子湯,不送給我和大姐姐?莫不是因為我跟大姐姐是姨娘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