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不必了。”李衍秋認真道,“今天是你生辰日,方才我已吩咐鄭彥去做長壽麵,待武獨起來,咱們再慢慢地商量,接下來的幾步棋,該怎麼走。”
“四叔你就這麼過來,太冒失了。”段嶺忍不住說。
“哪有這麼多刺客reads;金手指收割專家[快穿]。”李衍秋說,“北到官山,南到南越,南北萬里,當年你爹還不是獨來獨往。”
段嶺笑了起來,想說我爹一生戎馬,功夫了得,你不比他,可不能有什麼閃失。
他坐在一旁,想了想,說:“四叔喝茶嗎?”
李衍秋點了點頭,睡醒後目光便未離開過段嶺哪怕是一會兒。段嶺便去燒水泡茶給他喝,說也奇怪,面對李衍秋時,他們就像本來就相識一般。哪怕先前還未相認,說不到幾句話,也會逐漸習慣起來。
有些人天生當將軍,有些人則天生當皇帝,李衍秋自幼身居高位,作為大陳皇子,十四歲開始便要協助父親處理政務,與趙奎、牧曠達等權臣打機鋒,此時坐在廳堂中,自然而然的就有一種君臨天下的威嚴。
“他們把鎮山河找到了嗎?”李衍秋問。
“還沒有。”段嶺說,“在等耶律宗真的消息。”
李衍秋說:“路上聽武獨說了你這半年來辦的事,做得很好。”
段嶺也不知道李衍秋是真心誇獎他,還是因為在他眼裡,自己做什麼都是好的,說:“當真慚愧,我……兒臣手裡實在是兵馬不足,只好與拔都立下三年之約。”
“不必擔心。”李衍秋答道,“回去就開始募兵,三年後給你五十萬兵馬就是了。”
“那可萬萬不可。”段嶺忙道,“如今國內……呃,四叔,恕我直言,國內好不容易才安定下來,切不可再徵兵了,三年說長不長,說短卻也不短,還是能做許多事的。”
李衍秋嘴角微微勾了起來,眼裡帶著讚許的神色,說:“看來你比我有主意。”
段嶺答道:“兵貴jīng,不貴多,真要打起來,一路堅壁清野,將他們誘到河北來打,地形咱們更熟,到時也不用太怕他們。”
李衍秋點頭道:“四叔不懂行軍打仗,當年外頭有你爹頂著,以後聽你的,想必不會有錯。”
段嶺忙道自己還需要學,現在打仗全靠武獨。李衍秋想了想,又說:“來日在這些時日裡,不離不棄,跟著你的人,都會有封賞。”
段嶺想了想,說:“四叔,兒臣求您一件事。”
李衍秋自顧自地喝著茶,“嗯”了聲,意思是先答應了。
段嶺說:“武獨他,平日裡也不懂看人眼色,是個xingqíng中人……”
“從前的事,自然不會怪罪於他。”李衍秋隨口答道,“武獨的xingqíng,我向來欣賞,畢竟這天底下敢違抗朕的人也不多。”
段嶺說:“其實也不必封賞他了,只希望能讓他時時在我身邊……”
李衍秋笑了起來,說:“封賞還是要的。”
段嶺答道:“他那脾氣,給他錢財,反倒是……”
“給他鎮山河吧。”李衍秋答道,“再加半塊玉璜?”
段嶺聽到這話時,倏然就震驚了,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
“這個……”段嶺問,“真的……真的可以嗎?”
“他救你一命。”李衍秋說,“我皇兒這條命,多少還是值半塊玉璜的。但這玉璜不可世襲,不過看他這副模樣,想必也世襲不下去就是了。”
段嶺說:“那我先替武獨……”
李衍秋皺眉道:“你謝什麼恩?你與四叔是一邊的reads;韓娛之演技大師!”
段嶺忍不住大笑,覺得有些東西,果然是相似的,李家人的xing格里,仿佛都帶著“有趣”這個特點,總是能用一副正兒八經的表qíng,說出不正經的話來。
門外已有守衛,鄭彥不敢直呼陛下,便在外頭問:“什麼時候開午飯?”
李衍秋問段嶺:“餓了?”
段嶺忐忑,正要開口時,李衍秋說:“皇兒,你爹問你時,你也這麼一副表qíng?”
段嶺只好說:“不是,我想等武獨來了一起吃。”
李衍秋道:“那就對了,等他又有何妨?想要什麼你就說。”
“我怕說錯話,讓四叔不高興。”段嶺說。
他實在太怕失去了,恐怕一個不小心,李衍秋又離開了自己。
李衍秋說:“四叔方才也怕得很,生怕只是一場夢,更生怕你怪我稀里糊塗,讓你受苦,不願跟著我回去,到時偌大一個皇宮,又只有四叔一個人待著,實在孤苦伶仃得很。”
段嶺心中一陣莫名qíng緒湧起,想了想,猶豫有些話,要不要說,但先前李衍秋既然說了,便不再顧忌。
“四叔平日裡都吃的什麼藥?”段嶺問。
“應當不會有大差錯。”李衍秋說,“回去後把方子給你們看看,你不熟宮闈之事,給國君、儲君吃的藥,都需太醫院驗過,由御前統領、大內總管、丞相與內閣閣事簽名畫押,方可封存。啟封時更需大內總管與御前統領核實,才能煎藥。”
“御前統領是誰?”段嶺又問。
“謝宥。”李衍秋說,“你娘的舊友,我覺得他應當不會來害我xing命,你覺得呢?”
段嶺這就放心了,又道:“謝宥和我娘什麼關係?”
李衍秋微微一笑,沒有多說,涉及到兄長生前之事,畢竟不方便朝小輩講,段嶺便瞭然於心。
武獨終於醒了,依舊來門前站著守門。聽到木屐聲段嶺就知道是他,想叫武獨一聲,卻顧及李衍秋在,不知好不好讓他進來,但又想到先前李衍秋的吩咐,便大著膽子道:“武獨。”
武獨在房外應了聲,李衍秋做了個手勢,指指胸口,再指段嶺,示意玉璜,擺擺手,意思是暫時不可朝他言明。段嶺便點頭會意,說:“進來坐吧。”
武獨推門進來,李衍秋又吩咐道:“鄭彥,可以開飯了,開飯時你也一同進來吃就是。”
武獨進來後在廳堂里站著,李衍秋說:“平日裡坐哪兒,你還依舊坐哪兒,不必拘禮了。”
武獨說:“當真?”
段嶺剛要阻止他,武獨卻大踏步上前去,坐在李衍秋身邊,與他並肩而坐。
李衍秋:“……”
段嶺:“快點下來……”
武獨一臉莫名,轉頭看李衍秋,意思是你讓我坐的。
“行,你是校尉,這兒讓你。”李衍秋顯然心qíng很好,起身,坐到段嶺身邊。
武獨:“……”
武獨反而拿李衍秋沒辦法了reads;[快穿]pào灰要逆襲。
李衍秋又說:“武卿想必還惦記著挨了我一墨硯,這陳年舊怨,總是要討回來的。”
武獨說:“不敢,若知道陛下那時就已有察覺,臣是萬萬不敢去出頭的。”
段嶺想起曾經武獨挨了李衍秋一硯台,滿頭墨水的事,不禁又好笑又心酸。正要打個圓場時,李衍秋卻說:“若兒既然也在,便當著他的面,朝你賠個不是,不過武卿向來不在乎這些,你保護若兒,也並不是為了這點虛名與身外物,權當你我開個玩笑罷了。”
李衍秋這麼一說,對武獨來說,正是給予他最大的尊重,武獨反倒有點歉疚,起身說:“是我無禮了,陛下請。”
李衍秋這才起身,換到主位上,武獨則坐到段嶺身邊。
武獨隨意一瞥,見段嶺脖中有一紅繩,段嶺便將玉璜掏出來給他看。武獨有點意外,問:“拿回來了?”
“這是四叔的,他先給了我。”段嶺答道。
僕役端上四大碗面,鄭彥跟在後頭,段嶺便把玉璜暫時先收起來,每人一碗,一碗由一根面線煮成,綿長不斷。
面上好,人手一杯熱茶,段嶺遣退府內侍衛,唯獨讓述律端在外面等著。
“述律端是耶律宗真派來守護我的。”段嶺朝李衍秋說,“可以託付。”
李衍秋點頭,述律端在外關上了門,眾人開始用午飯,李衍秋chuī了下湯匙內的湯,說:“還有半塊玉璜,在東宮那冒牌貨的手裡,這次回去,須得儘快解決此事,昭告天下,朝中對質,再將他與烏洛侯穆碎屍萬段,凌遲處死。”
李衍秋雲淡風輕地說來,就像面咸了或淡了一樣簡單。段嶺想了想,見鄭彥與武獨都在看他,知道這話只有自己能接。
“郎俊俠就在府里。”段嶺說,“待會兒要不要帶他過來,四叔問問他?”
“嗯?誰?”李衍秋馬上想起來了,說,“郎俊俠,他在你的手裡?”
段嶺點頭,李衍秋略一思索,便說:“明天再審他,免得煞風景。”
“蔡閆其實算不上什麼。”段嶺說,“麻煩的是牧相。”
李衍秋“嗯”了聲,說:“yīn差陽錯,你竟成了丞相門生,也當真是命運弄人。”
段嶺尋思要不要把牧曠達的yīn謀告訴叔父,但只要一捅出來,事qíng不得了,不僅牽涉到李衍秋沒有子嗣的問題,更牽扯到牧錦之,這事須得十分小心。
江州yīn雲密布,太陽在烏雲後現出暗淡的光芒。
牧曠達一連幾日jīng神都不大好,甚至連朝中大臣們也注意到了。
早朝時,若要說除了蔡閆之外,最困頓的便屬牧曠達了。
蘇閥提出來年人才擢選之事,蔡閆不禁注意到,牧曠達最近的話很少,大部分時候都處於漫長的沉默之中。
“丞相怎麼看?”
冗長的陳qíng後,蔡閆終於忍不住問牧曠達,不知這老狐狸有何想法。
“自古江東子弟多才俊。”牧曠達答道,“多加擢選,令有才之人入朝,乃是好事。年前正有田地法改革一說,不如就讓新晉官員,各寫摺子奏來,待陛下歸來,也好予以甄選,說不定能有高見。”
☆、第178章 計劃
朝臣復又議論一番,自打遷都後,朝廷就分為兩派,以蘇閥為首乃是江州本地士族一派,以牧曠達為首,則是南遷的外來勢力一派。兩派俱有其利益所在,換作平時,要提拔本地年輕官員,牧曠達是不會隨意松這個口的。
今天牧曠達開口就點明“江東子弟多才俊”,乃是默許了蘇閥的提議。
蘇閥昨夜特地進宮一次,認為對新晉人才的考核也進行得差不多了,是該陸陸續續委以責任的時候。今日蔡閆當廷說出,明著問牧曠達的意思,心裡已準備好說辭,沒想到牧曠達竟一句應允,不免也令蔡閆大覺意外。
看在朝臣眼中,反倒像是太子先行說服了丞相,今日才並未有太大阻力。
“那麼就這麼定了。”蔡閆點頭道:“眾卿誰還有本奏?”
“殿下,諸位,鄴城還來了一份軍報。”謝宥說:“今早到的朝廷,元人已經退兵了。”
這話一出,朝廷中明顯的所有大臣都鬆了口氣,就連蔡閆也不禁詫異。
“退了?”蔡閆道:“你給說說,其中緣由,是怎麼一回事?”
“河間校尉武獨的軍報上並未寫得太清楚。”謝宥答道:“只說一夜間,元軍北退,根據他們的偵查得出,已撤過了黑山谷北面,開chūn之前,想必不會再來。玉璧關下韓濱也發來軍報,卻比河北的消息先一天到,元軍現在已撤過huáng河,朝北方去了。”
這實在是過年前最好的消息,就連牧曠達的眉頭也為之舒展開來。
“陛下之福,殿下之福,蒼生之福。”蘇閥朝蔡閆說:“今日這消息,來得再合適不過。”
蔡閆微微一笑,答道:“快派人送信往淮yīn,告知四叔。”
退朝後,牧曠達回到府中,昌流君依舊坐在一旁。
距離長聘最後來信的那一天,已將近一個月了。牧曠達帶著明顯的心事,喝了口茶,眉頭皺了起來,打開桌上擺放的一封密信。
信上是段嶺的字跡,告知他從落雁城歸來後的大概事項。這封信寫得甚有技巧,裡頭不提原因,只提結果。經過與昌流君所述大致一樣——段嶺與耶律宗真一同逃出了落雁城。
“他和遼帝怎麼認識的?”牧曠達輕描淡寫地問。
“什麼?”昌流君剎那就震驚了,問:“落雁城裡的是遼帝嗎?”
昌流君本來就懷疑,那銀甲青年氣宇非凡,且身邊又跟著不少高手,本以為是遼國的王公貴族,卻沒想到竟然是遼帝本人!
“我問你話。”牧曠達道。
昌流君忙道:“是,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認識的,那夜裡王山好像yīn錯陽差,救了那人一命,沒過多久,對方就送信過來,讓我與武獨到城主府里去見王山了。”
段嶺自己在信上也沒有明著jiāo代與耶律宗真的關係,牧曠達若是從昌流君口中問,反倒顯得更可信些。
信上又說,離開落雁城後,耶律宗真跟著他們逃往鄴城,元人則窮追不捨,陳兵黑山谷時,收到了窩闊台的來信,不久後便撤軍了。
至於長聘,一直沒有下落。
現在段嶺請示的是,是否讓武獨將烏洛侯穆押回京城,以待牧曠達下一步行動。
段嶺聰明就聰明在,沒有直接提出如何處置烏洛侯穆,而是讓牧曠達決定。
“送信來的人呢?”牧曠達問:“喚進來,我問問話。”
來人是孫廷的部下,城主府守衛之一,牧曠達問起太守與校尉平日所作所為,對方便一一答了,牧曠達又打發回去,讓對方以口信的方式報知段嶺。安排“那個人”暫時關押在鄴城,但須得非常小心,以免走漏了風聲。
“四叔你就這麼過來,太冒失了。”段嶺忍不住說。
“哪有這麼多刺客reads;金手指收割專家[快穿]。”李衍秋說,“北到官山,南到南越,南北萬里,當年你爹還不是獨來獨往。”
段嶺笑了起來,想說我爹一生戎馬,功夫了得,你不比他,可不能有什麼閃失。
他坐在一旁,想了想,說:“四叔喝茶嗎?”
李衍秋點了點頭,睡醒後目光便未離開過段嶺哪怕是一會兒。段嶺便去燒水泡茶給他喝,說也奇怪,面對李衍秋時,他們就像本來就相識一般。哪怕先前還未相認,說不到幾句話,也會逐漸習慣起來。
有些人天生當將軍,有些人則天生當皇帝,李衍秋自幼身居高位,作為大陳皇子,十四歲開始便要協助父親處理政務,與趙奎、牧曠達等權臣打機鋒,此時坐在廳堂中,自然而然的就有一種君臨天下的威嚴。
“他們把鎮山河找到了嗎?”李衍秋問。
“還沒有。”段嶺說,“在等耶律宗真的消息。”
李衍秋說:“路上聽武獨說了你這半年來辦的事,做得很好。”
段嶺也不知道李衍秋是真心誇獎他,還是因為在他眼裡,自己做什麼都是好的,說:“當真慚愧,我……兒臣手裡實在是兵馬不足,只好與拔都立下三年之約。”
“不必擔心。”李衍秋答道,“回去就開始募兵,三年後給你五十萬兵馬就是了。”
“那可萬萬不可。”段嶺忙道,“如今國內……呃,四叔,恕我直言,國內好不容易才安定下來,切不可再徵兵了,三年說長不長,說短卻也不短,還是能做許多事的。”
李衍秋嘴角微微勾了起來,眼裡帶著讚許的神色,說:“看來你比我有主意。”
段嶺答道:“兵貴jīng,不貴多,真要打起來,一路堅壁清野,將他們誘到河北來打,地形咱們更熟,到時也不用太怕他們。”
李衍秋點頭道:“四叔不懂行軍打仗,當年外頭有你爹頂著,以後聽你的,想必不會有錯。”
段嶺忙道自己還需要學,現在打仗全靠武獨。李衍秋想了想,又說:“來日在這些時日裡,不離不棄,跟著你的人,都會有封賞。”
段嶺想了想,說:“四叔,兒臣求您一件事。”
李衍秋自顧自地喝著茶,“嗯”了聲,意思是先答應了。
段嶺說:“武獨他,平日裡也不懂看人眼色,是個xingqíng中人……”
“從前的事,自然不會怪罪於他。”李衍秋隨口答道,“武獨的xingqíng,我向來欣賞,畢竟這天底下敢違抗朕的人也不多。”
段嶺說:“其實也不必封賞他了,只希望能讓他時時在我身邊……”
李衍秋笑了起來,說:“封賞還是要的。”
段嶺答道:“他那脾氣,給他錢財,反倒是……”
“給他鎮山河吧。”李衍秋答道,“再加半塊玉璜?”
段嶺聽到這話時,倏然就震驚了,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
“這個……”段嶺問,“真的……真的可以嗎?”
“他救你一命。”李衍秋說,“我皇兒這條命,多少還是值半塊玉璜的。但這玉璜不可世襲,不過看他這副模樣,想必也世襲不下去就是了。”
段嶺說:“那我先替武獨……”
李衍秋皺眉道:“你謝什麼恩?你與四叔是一邊的reads;韓娛之演技大師!”
段嶺忍不住大笑,覺得有些東西,果然是相似的,李家人的xing格里,仿佛都帶著“有趣”這個特點,總是能用一副正兒八經的表qíng,說出不正經的話來。
門外已有守衛,鄭彥不敢直呼陛下,便在外頭問:“什麼時候開午飯?”
李衍秋問段嶺:“餓了?”
段嶺忐忑,正要開口時,李衍秋說:“皇兒,你爹問你時,你也這麼一副表qíng?”
段嶺只好說:“不是,我想等武獨來了一起吃。”
李衍秋道:“那就對了,等他又有何妨?想要什麼你就說。”
“我怕說錯話,讓四叔不高興。”段嶺說。
他實在太怕失去了,恐怕一個不小心,李衍秋又離開了自己。
李衍秋說:“四叔方才也怕得很,生怕只是一場夢,更生怕你怪我稀里糊塗,讓你受苦,不願跟著我回去,到時偌大一個皇宮,又只有四叔一個人待著,實在孤苦伶仃得很。”
段嶺心中一陣莫名qíng緒湧起,想了想,猶豫有些話,要不要說,但先前李衍秋既然說了,便不再顧忌。
“四叔平日裡都吃的什麼藥?”段嶺問。
“應當不會有大差錯。”李衍秋說,“回去後把方子給你們看看,你不熟宮闈之事,給國君、儲君吃的藥,都需太醫院驗過,由御前統領、大內總管、丞相與內閣閣事簽名畫押,方可封存。啟封時更需大內總管與御前統領核實,才能煎藥。”
“御前統領是誰?”段嶺又問。
“謝宥。”李衍秋說,“你娘的舊友,我覺得他應當不會來害我xing命,你覺得呢?”
段嶺這就放心了,又道:“謝宥和我娘什麼關係?”
李衍秋微微一笑,沒有多說,涉及到兄長生前之事,畢竟不方便朝小輩講,段嶺便瞭然於心。
武獨終於醒了,依舊來門前站著守門。聽到木屐聲段嶺就知道是他,想叫武獨一聲,卻顧及李衍秋在,不知好不好讓他進來,但又想到先前李衍秋的吩咐,便大著膽子道:“武獨。”
武獨在房外應了聲,李衍秋做了個手勢,指指胸口,再指段嶺,示意玉璜,擺擺手,意思是暫時不可朝他言明。段嶺便點頭會意,說:“進來坐吧。”
武獨推門進來,李衍秋又吩咐道:“鄭彥,可以開飯了,開飯時你也一同進來吃就是。”
武獨進來後在廳堂里站著,李衍秋說:“平日裡坐哪兒,你還依舊坐哪兒,不必拘禮了。”
武獨說:“當真?”
段嶺剛要阻止他,武獨卻大踏步上前去,坐在李衍秋身邊,與他並肩而坐。
李衍秋:“……”
段嶺:“快點下來……”
武獨一臉莫名,轉頭看李衍秋,意思是你讓我坐的。
“行,你是校尉,這兒讓你。”李衍秋顯然心qíng很好,起身,坐到段嶺身邊。
武獨:“……”
武獨反而拿李衍秋沒辦法了reads;[快穿]pào灰要逆襲。
李衍秋又說:“武卿想必還惦記著挨了我一墨硯,這陳年舊怨,總是要討回來的。”
武獨說:“不敢,若知道陛下那時就已有察覺,臣是萬萬不敢去出頭的。”
段嶺想起曾經武獨挨了李衍秋一硯台,滿頭墨水的事,不禁又好笑又心酸。正要打個圓場時,李衍秋卻說:“若兒既然也在,便當著他的面,朝你賠個不是,不過武卿向來不在乎這些,你保護若兒,也並不是為了這點虛名與身外物,權當你我開個玩笑罷了。”
李衍秋這麼一說,對武獨來說,正是給予他最大的尊重,武獨反倒有點歉疚,起身說:“是我無禮了,陛下請。”
李衍秋這才起身,換到主位上,武獨則坐到段嶺身邊。
武獨隨意一瞥,見段嶺脖中有一紅繩,段嶺便將玉璜掏出來給他看。武獨有點意外,問:“拿回來了?”
“這是四叔的,他先給了我。”段嶺答道。
僕役端上四大碗面,鄭彥跟在後頭,段嶺便把玉璜暫時先收起來,每人一碗,一碗由一根面線煮成,綿長不斷。
面上好,人手一杯熱茶,段嶺遣退府內侍衛,唯獨讓述律端在外面等著。
“述律端是耶律宗真派來守護我的。”段嶺朝李衍秋說,“可以託付。”
李衍秋點頭,述律端在外關上了門,眾人開始用午飯,李衍秋chuī了下湯匙內的湯,說:“還有半塊玉璜,在東宮那冒牌貨的手裡,這次回去,須得儘快解決此事,昭告天下,朝中對質,再將他與烏洛侯穆碎屍萬段,凌遲處死。”
李衍秋雲淡風輕地說來,就像面咸了或淡了一樣簡單。段嶺想了想,見鄭彥與武獨都在看他,知道這話只有自己能接。
“郎俊俠就在府里。”段嶺說,“待會兒要不要帶他過來,四叔問問他?”
“嗯?誰?”李衍秋馬上想起來了,說,“郎俊俠,他在你的手裡?”
段嶺點頭,李衍秋略一思索,便說:“明天再審他,免得煞風景。”
“蔡閆其實算不上什麼。”段嶺說,“麻煩的是牧相。”
李衍秋“嗯”了聲,說:“yīn差陽錯,你竟成了丞相門生,也當真是命運弄人。”
段嶺尋思要不要把牧曠達的yīn謀告訴叔父,但只要一捅出來,事qíng不得了,不僅牽涉到李衍秋沒有子嗣的問題,更牽扯到牧錦之,這事須得十分小心。
江州yīn雲密布,太陽在烏雲後現出暗淡的光芒。
牧曠達一連幾日jīng神都不大好,甚至連朝中大臣們也注意到了。
早朝時,若要說除了蔡閆之外,最困頓的便屬牧曠達了。
蘇閥提出來年人才擢選之事,蔡閆不禁注意到,牧曠達最近的話很少,大部分時候都處於漫長的沉默之中。
“丞相怎麼看?”
冗長的陳qíng後,蔡閆終於忍不住問牧曠達,不知這老狐狸有何想法。
“自古江東子弟多才俊。”牧曠達答道,“多加擢選,令有才之人入朝,乃是好事。年前正有田地法改革一說,不如就讓新晉官員,各寫摺子奏來,待陛下歸來,也好予以甄選,說不定能有高見。”
☆、第178章 計劃
朝臣復又議論一番,自打遷都後,朝廷就分為兩派,以蘇閥為首乃是江州本地士族一派,以牧曠達為首,則是南遷的外來勢力一派。兩派俱有其利益所在,換作平時,要提拔本地年輕官員,牧曠達是不會隨意松這個口的。
今天牧曠達開口就點明“江東子弟多才俊”,乃是默許了蘇閥的提議。
蘇閥昨夜特地進宮一次,認為對新晉人才的考核也進行得差不多了,是該陸陸續續委以責任的時候。今日蔡閆當廷說出,明著問牧曠達的意思,心裡已準備好說辭,沒想到牧曠達竟一句應允,不免也令蔡閆大覺意外。
看在朝臣眼中,反倒像是太子先行說服了丞相,今日才並未有太大阻力。
“那麼就這麼定了。”蔡閆點頭道:“眾卿誰還有本奏?”
“殿下,諸位,鄴城還來了一份軍報。”謝宥說:“今早到的朝廷,元人已經退兵了。”
這話一出,朝廷中明顯的所有大臣都鬆了口氣,就連蔡閆也不禁詫異。
“退了?”蔡閆道:“你給說說,其中緣由,是怎麼一回事?”
“河間校尉武獨的軍報上並未寫得太清楚。”謝宥答道:“只說一夜間,元軍北退,根據他們的偵查得出,已撤過了黑山谷北面,開chūn之前,想必不會再來。玉璧關下韓濱也發來軍報,卻比河北的消息先一天到,元軍現在已撤過huáng河,朝北方去了。”
這實在是過年前最好的消息,就連牧曠達的眉頭也為之舒展開來。
“陛下之福,殿下之福,蒼生之福。”蘇閥朝蔡閆說:“今日這消息,來得再合適不過。”
蔡閆微微一笑,答道:“快派人送信往淮yīn,告知四叔。”
退朝後,牧曠達回到府中,昌流君依舊坐在一旁。
距離長聘最後來信的那一天,已將近一個月了。牧曠達帶著明顯的心事,喝了口茶,眉頭皺了起來,打開桌上擺放的一封密信。
信上是段嶺的字跡,告知他從落雁城歸來後的大概事項。這封信寫得甚有技巧,裡頭不提原因,只提結果。經過與昌流君所述大致一樣——段嶺與耶律宗真一同逃出了落雁城。
“他和遼帝怎麼認識的?”牧曠達輕描淡寫地問。
“什麼?”昌流君剎那就震驚了,問:“落雁城裡的是遼帝嗎?”
昌流君本來就懷疑,那銀甲青年氣宇非凡,且身邊又跟著不少高手,本以為是遼國的王公貴族,卻沒想到竟然是遼帝本人!
“我問你話。”牧曠達道。
昌流君忙道:“是,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認識的,那夜裡王山好像yīn錯陽差,救了那人一命,沒過多久,對方就送信過來,讓我與武獨到城主府里去見王山了。”
段嶺自己在信上也沒有明著jiāo代與耶律宗真的關係,牧曠達若是從昌流君口中問,反倒顯得更可信些。
信上又說,離開落雁城後,耶律宗真跟著他們逃往鄴城,元人則窮追不捨,陳兵黑山谷時,收到了窩闊台的來信,不久後便撤軍了。
至於長聘,一直沒有下落。
現在段嶺請示的是,是否讓武獨將烏洛侯穆押回京城,以待牧曠達下一步行動。
段嶺聰明就聰明在,沒有直接提出如何處置烏洛侯穆,而是讓牧曠達決定。
“送信來的人呢?”牧曠達問:“喚進來,我問問話。”
來人是孫廷的部下,城主府守衛之一,牧曠達問起太守與校尉平日所作所為,對方便一一答了,牧曠達又打發回去,讓對方以口信的方式報知段嶺。安排“那個人”暫時關押在鄴城,但須得非常小心,以免走漏了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