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嘉靖四十五年,嘉靖皇帝去世,享年六十歲,廟號世宗,葬於永陵。】

  【總結:二十年不上朝還能掌控朝堂,從即位開始就一直和文官集團瘋狂battle,主打就是一個逆反,前二十年勵精圖治,後二十五年荒唐透頂推翻前二十年的勵精圖治,你說你圖啥?】

  觀眾們:深呼吸。

  前面幾位惋惜活的太短英年早逝,到這位可好,活的太久也不行,誰能想到這是個唐玄宗式的皇帝?

  但凡他早死二十年,大明都能繼續強盛下去,什麼南倭北虜,皇帝不上朝當然沒法解決問題!

  怎麼回事?大明的皇帝到底是怎麼回事?

  神仙這是要幹什麼?大過年的就不能讓他們看點好的嗎?

  二十年不上朝!竟然有皇帝二十年不上朝!

  公道何在?天理何存?

  完了完了完了,感覺大明要涼啊。

  沐青托著臉出身,這期叫《大明十六帝,各個是奇葩》,素材在那兒擺著,不是他想正經就能正經起來的。

  不是他推卸責任,而是這事兒真不賴他。

  【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載坖,嘉靖皇帝朱厚熜第三子,嘉靖四十五年即位,年號隆慶。】

  【嘉靖崇信道教,他身邊的道士陶仲文曾言「二龍不相見」,當時的皇太子加冠後病逝,嘉靖後悔不已,此後不光沒有再立太子,還儘量避免與另外兩個皇子見面。】

  【隆慶皇帝生性內向不得寵,不如二兄朱載圳聰明外露擅長交際,連生兒子都儘量避免上報,甚至不敢在兒子滿月時請行剪髮禮,生活相當貧困。】

  【朝臣認為嘉靖屬意二子繼位,不料朱載圳先於嘉靖病逝,朱載坖成為獨子方繼承皇位。】

  觀眾們:……

  各有各的離譜,無力吐槽。

  【朱載坖即位後任用徐階、高拱、張居正等閣臣興利除弊,又重用戚繼光、王崇古等帥才加強邊防,在位期間完成隆慶開關和俺答封貢,為之後的萬曆中興奠定了基礎。】

  【隆慶六年,朱載坖縱慾身亡,享年三十六歲,廟號穆宗,葬於昭陵。】

  【總結:明朝唯一一個開了海關的皇帝,也埋下了黨爭的隱患,但是放在明朝皇帝的群體中竟然還算得上是個不錯的皇帝。怎麼說呢,全靠同行襯托。】

  朱文正:???

  「怎麼死的?」

  朱標揉揉耳朵,「縱慾而亡。」

  朱文正震驚:「這也行?」

  朱標嘆氣:「哥,神仙都說了,全靠同行襯托。」

  開海關很好,只要朝廷抓的嚴,商人私底下動手腳的就不會太多,但是這個黨爭又是什麼情況?

  黨爭,聽上去就很有亡國之兆。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隆慶皇帝朱載坖的第三子,隆慶六年即位,年號萬曆。】

  【萬曆皇帝出生時父親隆慶皇帝不受寵,出生後連名字都沒有取,隆慶皇帝即位後方給兒子賜名翊鈞,並在次年立為皇太子。】

  朱棣搓搓胳膊,「哦豁,好慘。」

  【萬曆即位時的明朝危機四伏,皇帝年幼,朝政主要依靠張居正。萬曆朝的前十年,張居正在幼主的支持下推行改革,實行考成法裁撤冗官冗員,改革賦役制度推行一條鞭法,加強武備重新起用抗倭名將戚繼光。君臣勵精圖治推行新政,扭轉了正德、嘉靖兩朝以來形成的頹勢。】

  【皇帝親政之後銳意進取奮發圖強,頗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萬曆三大征鞏固疆土,開創了局面,大明王朝達到空前的繁榮。】

  朱標慎而又慎,「盛極而衰,哥,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沐青托著臉,心道:你的預感沒有錯。

  【萬曆十四年,皇帝開始沉湎酒色且貪財,派宦官擔任礦監稅使搜括民財,在張居正死後甚至被抄家,財物全部搬入宮中歸皇帝所有。】

  【當時朝中黨派林立互相傾軋,由於皇帝寵愛鄭貴妃之子福王朱常洵,因立太子之事朝中又掀起長達十餘年的國本之爭。】

  【國本之爭鬧到最後,萬曆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皇帝不見朝臣,內閣甚至出現「人滯於官」和「曹署多空」的現象。】

  「我以為前頭那個二十年不上朝的已經很離譜了。」朱標呆滯,「沒想到竟然還有三十年不上朝的,他怎麼沒被人推翻呢?」

  前面有因為爹鬧起來的大禮儀之爭,後面有因為兒子鬧起來的國本之爭,他們老朱家怎麼淨出些這種事情?

  朱文正捏捏拳頭,「神仙那邊的大名一共多少個皇帝來著?」

  沐英想了想,「神仙之前降下神跡講咱爹的時候提了一句大明十六帝,而這位萬曆皇帝排十三。」

  一共十六個皇帝,荒唐堆荒唐,第十三位荒唐到了沒法說的程度,要說明亡和他沒有關係,那邊的列祖列宗肯定也都不接受。

  還有那個明堡宗,現在想想,很有可能就是土木堡被瓦剌抓走當俘虜的朱祁鎮。

  丟人丟到遺臭萬年,tui!

  【萬曆皇帝久居深宮萬事不理,朝堂內外鬧的不可開交,遼東後金趁勢崛起。萬曆四十四年正月,後金正式建國,遼東邊防空虛,兩軍交戰皆以明軍失敗告終。】

  【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之戰,明軍四路大軍,三路全軍覆沒,朝廷三次加派田賦籌集軍費,明末三餉開始加派,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