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就不一樣了,用別人的話說,他看著就不像個好人!他怕他過去說,適得其反。

  「你要是有這瓜子,你會告訴別人嗎?」李小江問道他。

  男人立刻把腦袋搖得像撥浪鼓。

  看兩個人聊的熱鬧,其他小販也圍了過來。

  他們倒是難得地湊到一起。

  臉皮厚的也管李小江要了點瓜子嘗一嘗,嘗完都沒話說。

  人群終於散開,露出裡面的張桂蘭和幾個孩子。

  每個人的兜子癟癟的,只剩個底。

  李小江立刻過去,買了1斤回來。仔細裝好,別跟自己的瓜子混了,他打算回家自己吃。

  又有幾個小販對視一眼,也去買了半斤或者一斤瓜子。他們都不差錢。

  張桂蘭又在人群里轉了幾分鐘,瓜子就都賣完了。

  母子四人開開心心地手牽手回家了。

  李小江看著他們的背影,決定改天去他們來的路上問一問,瓜子哪來的?能不能告訴他們,問過才知道。

  第298章 征服葉舒

  花昭看他們這麼快就回來,就知道他們今天的生意不錯。

  「有人找麻煩嗎?其他小販什麼反應?」花昭還是最關心這個。

  「沒有,都挺好的。」張桂蘭有些擔心道:「只有一個小販來買了一杯瓜子,然後他們幾個就都聚在一邊嘀嘀咕咕,也不知道說些什麼。後來又有幾個小販來我這買了挺多瓜子。」

  「沒事,他們不會做什麼的,我們又沒搶他們多少市場。」花昭說道:「他們再來,你就告訴他們,自己家產的瓜子,賣完就沒了,祝他們生意興隆。」

  那些小販,不可能是鄉下的農民進城來賺外快,只可能是城裡的無業人員,專業幹這個的。

  76年了,雖然不是所有知青都回城了,但是有門路的都回來了,然而並沒有那麼多工作安排給他們,他們只能閒在家裡。

  再趕上政策鬆了,街頭巷尾的小商小販就多了。

  他們常年干,她們卻只賣一兩個月,衝突不大。

  有花昭指點,張桂蘭就放心多了,帶著孩子們開心數錢。

  今天她背了20斤瓜子,3個孩子一人5斤,就是15斤,但是試吃用掉了一些,到底有人沒買過,買之前得嘗嘗。

  最後數下來,一共165塊錢,再加上白天的75,今天一天就賺了240塊錢。

  看得葉舒都跟著眼熱:「錢怎麼這麼好賺啊?」她從來不知道。

  這可跟花昭挖人參賺大錢不一樣,那個可遇不可求,全中國也沒幾個像她一樣靠人參發財的。

  但是賣瓜子不一樣,誰都能賣,連小孩子都能賣。

  雖然說花昭的瓜子好,賣得貴,但是只看其他賣2毛5的人吧,聽說人家生意也不錯,賣得比張桂蘭都多,收益除以2,人家一天也賺100多,一個月就是3000多!

  過去她從來不可能想到一個小販,就這麼賺錢。

  葉舒還在驚嘆地回不過神,張桂蘭已經把錢放在花昭這,領著孩子們回家睡覺去了。

  她家那條胡同,只有幾家獨門獨院的,其他都是大雜院,人多眼雜,閒漢也多,她害怕。還是放在花昭這裡她放心。

  這條胡同住的人就不一樣了,周圍人也知道這裡住著誰。萬一真有小偷來,不知實情,進了院子都得打怵。

  這麼大的院子,那得住著什麼人家?一般小賊可得罪不起。

  花昭把這些錢都放在一個專門的木頭箱子裡,說道:「是啊,現在的錢真是太好賺了。」

  這是個黃金時代,此時已經初見端倪。

  等到了幾十年後,流動攤販,隨便賣個瓜子,一個月就想掙出別人七八年的工資,那是做夢。

  但是現在,只要敢幹,遍地都是錢,隨便撿。

  但是敢的人太少了,一來怕抓,二來怕丟人。

  有些人就是明知道賺錢,也不會放棄自己勉強維持溫飽的工作出去擺攤的,丟不起那個人。

  也許是千百年傳下來的商人低賤思想,也許是之前打擊私營經濟太狠,大家覺得小商小販、個體戶,是個很丟人的職業。走投無路的人才會去干。

  ......

  接下來幾天,有葉舒的全天候陪伴,張桂蘭也放心了,每天都是火車站、電影院兩頭跑,賺錢賺得飛起。

  她也感覺到了撿錢的樂趣,根本停不下來。

  火車站的市場,還是那麼不慍不火,因為沒有老客戶,每天的客戶幾乎都是全新的。

  但是一個白天也能賣出30斤,晚上,她和孩子們加起來,一共能賣50斤,一天就賣80斤。

  花昭一看,這不行啊,家裡的瓜子十幾天就要賣完了!她得開始著手新的東西了。

  張桂蘭都來催過了,她想到瓜子就要賣完,她真是痛並快樂著。每天賺錢好開心,馬上就沒得賺了,好難過。

  花昭拉著葉舒去逛街,她非常好奇花昭說的新的賺錢方法是什麼。花昭說,那是個不遜色於瓜子的生意。

  她可知道瓜子的利有多重,自己家產的瓜子,哪有什麼本錢。

  兩人來到了華僑商店。

  「你要買什麼?」葉舒好奇道。什麼賺錢的生意跟華僑商店有關?還是張桂蘭能做的?

  不是她瞧不起張桂蘭,她看得清楚,以張桂蘭現在的水平和膽子,只能在火車站和電影院門口賣零食。讓她賣電視機,她自己還沒看過幾回電視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