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他受夠了被猜忌的滋味,也想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索性,隱忍多年後,最終勝利的是他。
本以為,自己的所有努力都無人理解、無人知道,最終只剩下青史上的寥寥數筆作為終結。
但是,這諸天盤點的出現,直接讓他名震天下。
甚至……一舉名揚萬界!
此時此刻,回首遙望來時之路,楊堅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他出身弘農楊氏,是漢太尉楊震的第十四世孫,父親楊忠是西魏的十二大將軍之一,官至柱國,受封隋國公。這樣顯赫的出身,讓他有了得天獨厚的政治資本。
父親去世後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在朝廷中也有了一定的地位。
可能在大多數人眼裡,他必然是年少有為、光芒萬丈。
可事實上,他卻受到了皇帝的猜忌,情況並不樂觀。
齊王宇文憲曾對武帝宇文邕說:「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注1)」
原本宇文邕就對已經對自己生出了疑心,聽宇文憲的話以後,他的疑心更重。
於是宇文邕便詢問下大夫來和,來和也說自己不凡,但他不想得罪自己,想暗中給他留條後路。
便謊稱:"楊堅這人是可以信任的,如果皇上封他做將軍,讓他帶兵攻打陳國,那就沒有攻不下的城池。"
正是這段話為自己避免了一場殺身之禍。
可即使如此,宇文邕還是對自己不放心,私下裡又派人請相士趙昭偷偷為自己看相。
幸好趙昭與自己關係友善,也深知皇帝的意圖。
於是,趙昭當著宇文邕的面佯裝觀察自己的長相,然後極為隨意地說:
「皇上不必多慮,楊堅的相貌極其平常,絕非大富大貴之明,最多也不過是個大將軍罷了。"
正是他的這番話才打消了宇文邕的念頭,使自己又險象環生,度過了一次險境。
作者有話說:
注1引用《隋書 ·帝紀·卷一》:齊王憲言於帝曰:"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
第89章 蒙毅:陛下心態崩了呀!
◎始皇帝:難道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都排不上號?朕的所作所為都無法成為十◎
可就在這時, 內史王軌又勸諫宇文邕說:"楊堅貌有反相"。
意思是要讓宇文邕及早除掉自己。可宇文邕對相士趙昭的話深信不疑,便不悅地說:"如果真的是天命所歸,那有什麼辦法啊?"
這才使自己再次化險為夷。
後來, 每次回憶起此事,他都有種膽戰心驚、如芒在背之感。
他不止一次暗自慶幸自己和趙昭關係親近, 否則稍不注意, 就有可能一命嗚呼!那麼, 不但躲不過這場殺身之禍, 還會帶來身死族滅的下場。
數年後,宇文邕駕崩,其子宇文贇即位。
當時自己的長女楊麗華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妃, 宇文斌即位之後長女楊麗華被封為皇后。
可不過不久之後,宇文贇又連立四位皇后, 麗華的封號也變成了天元大皇后。這宇文贇同時冊封了五位皇后, 但麗華才是明媒正娶的太子妃,他的所作所為讓麗華的皇后之位猶如一場笑話!
雖然自己是國丈, 但是宇文贇對自己的疑心更大,他曾絲毫不留情面地對麗華說過:「我一定要將你們家滿門抄斬!」
他這並不是說說而已,而是付諸了實際行動!誰又能想到,國丈的身邊也潛伏的種種危險呢?
可這宇文贇並非良人, 他和麗華之間並沒有多少夫妻之情。更何況他手握大權之後便愈發昏庸暴虐,常常無緣無故責罵麗華, 從來不給她身為一個皇后該有的的尊嚴,甚至還想過賜其死罪。
好在伽羅得到了消息,及時趕來求情, 她跪在宇文贇面前, 不停地磕頭, 直將額頭磕的頭破血流,這才救了麗華一命。
於是,宇文贇又命人召自己入宮,他命內侍在提前皇宮埋伏殺手,並且再三叮囑說:「只要楊堅有一點無禮聲色,即刻殺之!」
還好自己在先帝時曾屢次化險為夷,對宇文贇的所作所為也早有預料。
因此,不管宇文贇怎樣激怒,怎樣欺騙,又或者說出什麼不堪入耳的話,自己都神色自若、不為所動,這也讓宇文贇抓不到把柄,無殺機可乘,因而只能含恨放棄。
但在京師皇城之中、在宇文贇眼皮子底下走動,依然是步步驚心,隨時都有可能面臨死亡的威脅。
不知有多少老奸巨猾的大臣在暗中算計,想要取他的性命。而皇宮之中、廟堂之高,皇帝的眼中亦是暗流涌動,也想要將身為國丈的自己除之而後快。
最後,還是自己想出了「兩全其美」之策,通過旁人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
這正合宇文贇的心思,他也想將自己排擠出權利的中心,於是他當即任命自己為亳州總管。
這樣一來兩人相隔萬里,彼此都可以安心了。
可兩代皇帝的這一系列試探和謀劃,讓他感受到了身家性命全都握在別人手中的無力感,他開始想要翻身做主、推翻周朝的統治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恰巧,宇文贇此人不問朝政,整日裡沉溺酒色,毫無人君之相,滿朝文臣武將皆敢怒而不敢言。
對於忠臣們的勸告,他不但不聽,反而覺得這皇帝當得不自由、不如意。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索性,隱忍多年後,最終勝利的是他。
本以為,自己的所有努力都無人理解、無人知道,最終只剩下青史上的寥寥數筆作為終結。
但是,這諸天盤點的出現,直接讓他名震天下。
甚至……一舉名揚萬界!
此時此刻,回首遙望來時之路,楊堅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他出身弘農楊氏,是漢太尉楊震的第十四世孫,父親楊忠是西魏的十二大將軍之一,官至柱國,受封隋國公。這樣顯赫的出身,讓他有了得天獨厚的政治資本。
父親去世後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在朝廷中也有了一定的地位。
可能在大多數人眼裡,他必然是年少有為、光芒萬丈。
可事實上,他卻受到了皇帝的猜忌,情況並不樂觀。
齊王宇文憲曾對武帝宇文邕說:「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注1)」
原本宇文邕就對已經對自己生出了疑心,聽宇文憲的話以後,他的疑心更重。
於是宇文邕便詢問下大夫來和,來和也說自己不凡,但他不想得罪自己,想暗中給他留條後路。
便謊稱:"楊堅這人是可以信任的,如果皇上封他做將軍,讓他帶兵攻打陳國,那就沒有攻不下的城池。"
正是這段話為自己避免了一場殺身之禍。
可即使如此,宇文邕還是對自己不放心,私下裡又派人請相士趙昭偷偷為自己看相。
幸好趙昭與自己關係友善,也深知皇帝的意圖。
於是,趙昭當著宇文邕的面佯裝觀察自己的長相,然後極為隨意地說:
「皇上不必多慮,楊堅的相貌極其平常,絕非大富大貴之明,最多也不過是個大將軍罷了。"
正是他的這番話才打消了宇文邕的念頭,使自己又險象環生,度過了一次險境。
作者有話說:
注1引用《隋書 ·帝紀·卷一》:齊王憲言於帝曰:"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
第89章 蒙毅:陛下心態崩了呀!
◎始皇帝:難道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都排不上號?朕的所作所為都無法成為十◎
可就在這時, 內史王軌又勸諫宇文邕說:"楊堅貌有反相"。
意思是要讓宇文邕及早除掉自己。可宇文邕對相士趙昭的話深信不疑,便不悅地說:"如果真的是天命所歸,那有什麼辦法啊?"
這才使自己再次化險為夷。
後來, 每次回憶起此事,他都有種膽戰心驚、如芒在背之感。
他不止一次暗自慶幸自己和趙昭關係親近, 否則稍不注意, 就有可能一命嗚呼!那麼, 不但躲不過這場殺身之禍, 還會帶來身死族滅的下場。
數年後,宇文邕駕崩,其子宇文贇即位。
當時自己的長女楊麗華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妃, 宇文斌即位之後長女楊麗華被封為皇后。
可不過不久之後,宇文贇又連立四位皇后, 麗華的封號也變成了天元大皇后。這宇文贇同時冊封了五位皇后, 但麗華才是明媒正娶的太子妃,他的所作所為讓麗華的皇后之位猶如一場笑話!
雖然自己是國丈, 但是宇文贇對自己的疑心更大,他曾絲毫不留情面地對麗華說過:「我一定要將你們家滿門抄斬!」
他這並不是說說而已,而是付諸了實際行動!誰又能想到,國丈的身邊也潛伏的種種危險呢?
可這宇文贇並非良人, 他和麗華之間並沒有多少夫妻之情。更何況他手握大權之後便愈發昏庸暴虐,常常無緣無故責罵麗華, 從來不給她身為一個皇后該有的的尊嚴,甚至還想過賜其死罪。
好在伽羅得到了消息,及時趕來求情, 她跪在宇文贇面前, 不停地磕頭, 直將額頭磕的頭破血流,這才救了麗華一命。
於是,宇文贇又命人召自己入宮,他命內侍在提前皇宮埋伏殺手,並且再三叮囑說:「只要楊堅有一點無禮聲色,即刻殺之!」
還好自己在先帝時曾屢次化險為夷,對宇文贇的所作所為也早有預料。
因此,不管宇文贇怎樣激怒,怎樣欺騙,又或者說出什麼不堪入耳的話,自己都神色自若、不為所動,這也讓宇文贇抓不到把柄,無殺機可乘,因而只能含恨放棄。
但在京師皇城之中、在宇文贇眼皮子底下走動,依然是步步驚心,隨時都有可能面臨死亡的威脅。
不知有多少老奸巨猾的大臣在暗中算計,想要取他的性命。而皇宮之中、廟堂之高,皇帝的眼中亦是暗流涌動,也想要將身為國丈的自己除之而後快。
最後,還是自己想出了「兩全其美」之策,通過旁人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
這正合宇文贇的心思,他也想將自己排擠出權利的中心,於是他當即任命自己為亳州總管。
這樣一來兩人相隔萬里,彼此都可以安心了。
可兩代皇帝的這一系列試探和謀劃,讓他感受到了身家性命全都握在別人手中的無力感,他開始想要翻身做主、推翻周朝的統治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恰巧,宇文贇此人不問朝政,整日裡沉溺酒色,毫無人君之相,滿朝文臣武將皆敢怒而不敢言。
對於忠臣們的勸告,他不但不聽,反而覺得這皇帝當得不自由、不如意。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