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劉徹:「???什麼叫不是好事?說清楚點!」
康熙@劉徹:「天機不可泄露。武帝莫急,很快就會盤點到你了,到時候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漢武帝位面。
劉徹一個頭兩個大。
他算是看出來了,這些人都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可偏偏個個都不說,就擱這兒憋著壞、等著看他的笑話呢!
還有這雍正和康熙,說一半留一半兒的,真是吊人胃口。
難怪他看乾隆怎麼那麼不順眼,合著他爹和他爺爺也是這樣一肚子壞水兒。
皮,是他們家的祖傳藝能。
他和阿嬌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身處在時間長河上游就是這點不好,別人對你的事兒瞭若指掌,你卻對他們一無所知,真是吵架都吵不到點子上。
劉徹心中猶如百爪撓心,越想越煩……
見漢武帝這邊沒有樂子可看,大家又將視線轉移到趙宋身上:
趙匡胤(十大帝王):「說說吧,大宋的哪個皇帝允許女主幹政的?」
這……,南宋的皇帝們猶猶豫豫,一時間,沒人敢率先回答。
看到這一情況,趙恆和趙禎長舒了一口氣,可一想到太·祖皇帝這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模樣,他們不由的焦慮不安,但也只能默默的在心裡求神拜佛。
趙匡胤惱怒不已,他虎目圓睜、拍案而起,簡直想立刻購買穿梭符,然後衝進南宋,讓這些不孝子孫們領略一下太·祖長拳的厲害。
趙匡胤(十大帝王)@趙昚:「你來說,或者我去你的位面,你當面告訴我!」
趙昚:……
倒也不必如此!
我是您的血脈後裔,您的問題我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趙昚擦了一把頭上的汗珠,暗道:太·祖皇帝這威勢,果真是名不虛傳啊!
俗話說,死道友不死貧道!
真宗、仁宗,對不起啦!
趙昚@趙匡胤(十大帝王):「宋朝的第一位執政皇后,正是真宗皇帝之妻、仁宗之母——章獻皇后劉氏。就是之前,想穿龍袍祭拜宗廟的那位。」
趙匡胤:???
趙匡胤表示:這什麼真宗仁宗的,我分不清,但你說想穿龍袍祭拜宗廟、還姓劉的那個,我一下就想起來了。
不就是被趙二討厭的那個嘛,我記得。
趙匡胤(十大帝王)@趙恆:「這是你老婆?」
突然被大伯cue到,宋真宗嚇的打了個機靈,忙不跌的回道:
趙恆:「……,是的伯伯。可是,小娥她剛毅果斷、品性高潔,斷不會如同這向氏一般。」
趙匡胤(十大帝王)@趙昚:「這劉娥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她執政期間大宋究竟如何?我現在不相信他們的話,還是你來你說!」
另一邊,宋孝宗趙昚唉聲嘆氣的苦笑道:
「早知道我就再等一會兒,何必第一個冒頭呢!如今被太·祖皇帝牢牢的抓住,可真是騎虎難下嘍!」
不過,既然已經得罪了真宗和章獻太后一次,那還差第二次嗎?
趙昚@趙匡胤(十大帝王):「真宗早期還算是位勤勉的皇帝,後期他厭戰怕戰,再加上身體不好,就不願耽於繁忙的政務,逐漸變成了一個求仙問道、迷戀仙丹的人,他將很多朝廷事務委託給劉皇后處理。後來仁宗繼位,國事也多仰仗劉太后。」
作者有話說:
第84章 武則天:治國與性別無關,你們別混淆概念!
◎武則天:「歷朝歷代男性皇帝的數量更多,昏庸者、亡國者多不勝數,即使◎
趙昚嘚不嘚的禿嚕出這麼一大段話, 害怕自家先祖誤會,又怕將真宗皇帝和章獻太后得罪死了,以後沒好果子吃。
於是, 他又急急忙忙的補充道:
趙昚:「劉太后執掌大宋權柄數十年,期間並沒出現外戚亂政、欺壓宗室等情況。劉太后英明果斷、正直剛毅, 令人心悅服。在她的悉心治理下, 朝政清明、正氣蔚然, 大宋政權得以平穩過渡, 百姓也實現了較長時間的安居樂業。」
屏幕前,不管是趙匡胤還是劉娥,兩人都極其滿意的點了點頭。
趙匡胤:這個劉娥還算不錯。
劉娥:這個趙昚還算客觀公正, 沒有故意抹黑我、給我栽贓罪名。
而電腦桌前的武則天更是撇了撇嘴,差點羨慕哭了。
瞧瞧人家這後裔, 對於女主幹政的評價這樣公正, 哪像自己的三孫子,竟然直接把武周萬國天樞焚燒了, 明顯就是恨毒了自己。
幸好自己跟九郎葬在了一起,不然,只怕李家後裔都想掘她的墳!
可武則天哪裡能想到,劉娥雖然干政, 可並沒有改朝換代。
哪像她,改國號, 遷都城,換宗廟,改國姓, 這完完整整的一套下來, 已經是徹底的改朝換代了。
如此一來, 李唐後裔能不恨她嗎?
趙匡胤(十大帝王):「嗯,這劉娥還算不錯。可一旦出了女主幹政的先例,也難免有些女子目光短淺、藉機謀取私利,反而毀了祖宗基業。例如那個向氏,不聽大臣之言……,唉~」
看到他的話,歷朝歷代的皇帝們嘆了一口氣,腦海中不由自主的閃現出自家媽媽、奶奶的所作所為,頗有中同病相憐之感。
女主幹政的問題屢見不鮮,這個問題一直屢禁不止。
有的皇后、太后的確有真才實學,能將天下治理的海清河晏;可大多數都是平庸之輩,不僅縱容外戚亂政,更甚者,胡作非為、遠賢親佞,直接將王朝帶上絕路。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康熙@劉徹:「天機不可泄露。武帝莫急,很快就會盤點到你了,到時候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漢武帝位面。
劉徹一個頭兩個大。
他算是看出來了,這些人都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可偏偏個個都不說,就擱這兒憋著壞、等著看他的笑話呢!
還有這雍正和康熙,說一半留一半兒的,真是吊人胃口。
難怪他看乾隆怎麼那麼不順眼,合著他爹和他爺爺也是這樣一肚子壞水兒。
皮,是他們家的祖傳藝能。
他和阿嬌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身處在時間長河上游就是這點不好,別人對你的事兒瞭若指掌,你卻對他們一無所知,真是吵架都吵不到點子上。
劉徹心中猶如百爪撓心,越想越煩……
見漢武帝這邊沒有樂子可看,大家又將視線轉移到趙宋身上:
趙匡胤(十大帝王):「說說吧,大宋的哪個皇帝允許女主幹政的?」
這……,南宋的皇帝們猶猶豫豫,一時間,沒人敢率先回答。
看到這一情況,趙恆和趙禎長舒了一口氣,可一想到太·祖皇帝這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模樣,他們不由的焦慮不安,但也只能默默的在心裡求神拜佛。
趙匡胤惱怒不已,他虎目圓睜、拍案而起,簡直想立刻購買穿梭符,然後衝進南宋,讓這些不孝子孫們領略一下太·祖長拳的厲害。
趙匡胤(十大帝王)@趙昚:「你來說,或者我去你的位面,你當面告訴我!」
趙昚:……
倒也不必如此!
我是您的血脈後裔,您的問題我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趙昚擦了一把頭上的汗珠,暗道:太·祖皇帝這威勢,果真是名不虛傳啊!
俗話說,死道友不死貧道!
真宗、仁宗,對不起啦!
趙昚@趙匡胤(十大帝王):「宋朝的第一位執政皇后,正是真宗皇帝之妻、仁宗之母——章獻皇后劉氏。就是之前,想穿龍袍祭拜宗廟的那位。」
趙匡胤:???
趙匡胤表示:這什麼真宗仁宗的,我分不清,但你說想穿龍袍祭拜宗廟、還姓劉的那個,我一下就想起來了。
不就是被趙二討厭的那個嘛,我記得。
趙匡胤(十大帝王)@趙恆:「這是你老婆?」
突然被大伯cue到,宋真宗嚇的打了個機靈,忙不跌的回道:
趙恆:「……,是的伯伯。可是,小娥她剛毅果斷、品性高潔,斷不會如同這向氏一般。」
趙匡胤(十大帝王)@趙昚:「這劉娥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她執政期間大宋究竟如何?我現在不相信他們的話,還是你來你說!」
另一邊,宋孝宗趙昚唉聲嘆氣的苦笑道:
「早知道我就再等一會兒,何必第一個冒頭呢!如今被太·祖皇帝牢牢的抓住,可真是騎虎難下嘍!」
不過,既然已經得罪了真宗和章獻太后一次,那還差第二次嗎?
趙昚@趙匡胤(十大帝王):「真宗早期還算是位勤勉的皇帝,後期他厭戰怕戰,再加上身體不好,就不願耽於繁忙的政務,逐漸變成了一個求仙問道、迷戀仙丹的人,他將很多朝廷事務委託給劉皇后處理。後來仁宗繼位,國事也多仰仗劉太后。」
作者有話說:
第84章 武則天:治國與性別無關,你們別混淆概念!
◎武則天:「歷朝歷代男性皇帝的數量更多,昏庸者、亡國者多不勝數,即使◎
趙昚嘚不嘚的禿嚕出這麼一大段話, 害怕自家先祖誤會,又怕將真宗皇帝和章獻太后得罪死了,以後沒好果子吃。
於是, 他又急急忙忙的補充道:
趙昚:「劉太后執掌大宋權柄數十年,期間並沒出現外戚亂政、欺壓宗室等情況。劉太后英明果斷、正直剛毅, 令人心悅服。在她的悉心治理下, 朝政清明、正氣蔚然, 大宋政權得以平穩過渡, 百姓也實現了較長時間的安居樂業。」
屏幕前,不管是趙匡胤還是劉娥,兩人都極其滿意的點了點頭。
趙匡胤:這個劉娥還算不錯。
劉娥:這個趙昚還算客觀公正, 沒有故意抹黑我、給我栽贓罪名。
而電腦桌前的武則天更是撇了撇嘴,差點羨慕哭了。
瞧瞧人家這後裔, 對於女主幹政的評價這樣公正, 哪像自己的三孫子,竟然直接把武周萬國天樞焚燒了, 明顯就是恨毒了自己。
幸好自己跟九郎葬在了一起,不然,只怕李家後裔都想掘她的墳!
可武則天哪裡能想到,劉娥雖然干政, 可並沒有改朝換代。
哪像她,改國號, 遷都城,換宗廟,改國姓, 這完完整整的一套下來, 已經是徹底的改朝換代了。
如此一來, 李唐後裔能不恨她嗎?
趙匡胤(十大帝王):「嗯,這劉娥還算不錯。可一旦出了女主幹政的先例,也難免有些女子目光短淺、藉機謀取私利,反而毀了祖宗基業。例如那個向氏,不聽大臣之言……,唉~」
看到他的話,歷朝歷代的皇帝們嘆了一口氣,腦海中不由自主的閃現出自家媽媽、奶奶的所作所為,頗有中同病相憐之感。
女主幹政的問題屢見不鮮,這個問題一直屢禁不止。
有的皇后、太后的確有真才實學,能將天下治理的海清河晏;可大多數都是平庸之輩,不僅縱容外戚亂政,更甚者,胡作非為、遠賢親佞,直接將王朝帶上絕路。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