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官家,既然北宋之後還有南宋,可見我宋軍也有一戰之力,並非是脆弱到了不堪一擊的田地。」
宗澤也言辭懇切的再次請求道:
「官家,到了此番危急存亡之際,我大宋只有奮力一搏、殊死相爭才能取得一線生機,萬不可……」
話到嘴邊,他又生生拐了個彎兒,換了個委婉的說辭:
「萬不可心存僥倖啊!」
聽了宗澤的話,趙佶捋著鬍鬚若有所思,倒也不再說那些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喪氣話了。
而李邦彥、李梲、張邦昌等投降派皆皺起眉頭,面色不虞,雖然宗澤說的是「僥倖」,可他們清楚,他實際上想說的是——絕不能投降。
再偷眼兒瞧瞧官家的臉色,似乎是對宗澤的話有所意動。
這怎麼能行?
在投降派眼裡,金人是不可戰勝的,只要能投降,賣·國求榮根本算什麼,反正,他們依然能身居高位,享受榮華富貴。
到時候賠付歲幣的是百姓,承擔罵名的是趙宋皇族,他們這些文臣正好躲在後方攪風攪雨,既得了好處,又不用承受百姓的辱罵,豈不是美滋滋?
可若是打起仗來,戰勝了他們也得不到絲毫的好處,可若是戰敗了,以金人的脾性,怕是要獅子大開口、加倍的獲取賠償,可是,如此一來,百姓的錢都被搜刮去當歲幣了,自己又從哪裡獲得油水?
不成,絕對不成!
沒有好處的事兒咱不做!(這一部分僅代入北宋投降派的三觀,卑微作者是愛國好青年)
於是,他們當即斂袖拱手道:
「官家三思,金人勢不可擋,萬不可得罪啊。」
「官家,不能戰啊!宋軍屢戰屢敗,根本不是金人的對手,官家切莫聽他們誇大其詞。」
「萬一此戰失敗,金人只會更加變本加厲的進犯大宋,不若,與其歲幣,令其退去。」
……
「這……」
聽了投降派的話,趙佶也覺得挺有道理,金人屢屢進犯大宋,宋人少有揚眉吐氣的時候,那些年,被金人支配的恐懼又浮上心頭。
萬不可觸怒金人吶!
這下他有些犯了難,到底是聽李綱和宗澤的,還是聽周邦彥、李梲等人的?
眼瞧著官家剛鼓起的勇氣又因投降派的一席話而逐漸消失,主戰派的大臣們簡直心急如焚,又紛紛出列好言相勸:
「官家切莫聽他挑唆!金人也是肉體凡胎,並不是仙神下凡、不可戰勝的!」
「官家,若是此次不戰,大宋又該何時出戰?此等危急存亡之際,萬不可退縮啊!」
「若是避而不戰,大宋就只能任金人搓圓捏扁,再無還手之力。」
……
聽了投降派和主戰派的勸諫,雙方各執一詞,趙佶也面帶猶豫,遲遲不能做出決定。
正在此時,趙光義終於從咽下了喉頭的血氣,稍稍平靜下來。
面對大宋將亡這一現實,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為趙佶出謀劃策。
雖然他現在對此人恨之入骨,可如今,誰讓這趙佶才是大宋皇帝,所有的國事都由他裁決、所有的政令經過他的同意才能下達,因此,他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
趙光義@趙佶:「別慫,必須給我狠狠地打!不許投降、更不許做出有損祖宗清譽的事來,否則,看我怎麼收拾你!」
匆匆忙忙說完了這一段話,他猶嫌不夠,又趕忙催促自家大哥:
趙光義@趙匡胤(十大帝王):「大哥,大宋已經到了水深火熱的境地,身為開國之君,你可不能坐視不理。」
趙匡胤:……
趙光義@趙匡胤(十大帝王):「我知道你在看盤點,大宋要亡了,你倒是說句話啊!」
宋太·祖位面。
趙匡胤忍住翻湧的血氣,怒極反笑,現在知道聽我的了?
我說什麼?北宋都是你的後裔,跟我有什麼關係?
再說了,大宋才沒亡,亡的是你的北宋,我的南宋還延續了好幾代皇帝呢!
可他到底開國之君,又哪裡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傾盡一切才開創的王朝走向末路?
趙匡胤(十大帝王)@趙佶:「你小子給我聽好了,大宋可以戰敗,卻不能投降,我趙家的男兒,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
趙光義@趙佶:「聽見我大哥的話了沒?寧願你屢戰屢敗,也絕不能不戰而降。另外,你以為投降了就有好日子過了?想想你以後的牽羊禮吧!!」
看到自家太·祖、太宗皇帝的叮囑,趙佶臉色的當即舒展開來。
可他轉念一想,說的輕巧,你們又不是當朝皇帝,若是真的戰敗了,吃苦的只會是我。
因此,絕不能觸怒金人。
那麼,究竟該如何呢?
他又皺起眉頭心煩意亂,可當他的視線掃過太子趙桓的時候,他突然微微一頓、福至心靈。
不能投降是吧?不能開罪金人是吧?
我想到辦法了!
他輕咳了幾聲,一揮衣袖:
「那就依李愛卿和宗將軍所言,早日籌集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聞言,李綱和宗澤等人皆喜不自勝、熱淚盈眶。
可接下來,趙佶的一番話又瞬間將他們打落谷底。
「咳咳,我年事已高,恐不能殫精竭慮,此等要緊之事還是交給太子去辦吧。」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宗澤也言辭懇切的再次請求道:
「官家,到了此番危急存亡之際,我大宋只有奮力一搏、殊死相爭才能取得一線生機,萬不可……」
話到嘴邊,他又生生拐了個彎兒,換了個委婉的說辭:
「萬不可心存僥倖啊!」
聽了宗澤的話,趙佶捋著鬍鬚若有所思,倒也不再說那些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喪氣話了。
而李邦彥、李梲、張邦昌等投降派皆皺起眉頭,面色不虞,雖然宗澤說的是「僥倖」,可他們清楚,他實際上想說的是——絕不能投降。
再偷眼兒瞧瞧官家的臉色,似乎是對宗澤的話有所意動。
這怎麼能行?
在投降派眼裡,金人是不可戰勝的,只要能投降,賣·國求榮根本算什麼,反正,他們依然能身居高位,享受榮華富貴。
到時候賠付歲幣的是百姓,承擔罵名的是趙宋皇族,他們這些文臣正好躲在後方攪風攪雨,既得了好處,又不用承受百姓的辱罵,豈不是美滋滋?
可若是打起仗來,戰勝了他們也得不到絲毫的好處,可若是戰敗了,以金人的脾性,怕是要獅子大開口、加倍的獲取賠償,可是,如此一來,百姓的錢都被搜刮去當歲幣了,自己又從哪裡獲得油水?
不成,絕對不成!
沒有好處的事兒咱不做!(這一部分僅代入北宋投降派的三觀,卑微作者是愛國好青年)
於是,他們當即斂袖拱手道:
「官家三思,金人勢不可擋,萬不可得罪啊。」
「官家,不能戰啊!宋軍屢戰屢敗,根本不是金人的對手,官家切莫聽他們誇大其詞。」
「萬一此戰失敗,金人只會更加變本加厲的進犯大宋,不若,與其歲幣,令其退去。」
……
「這……」
聽了投降派的話,趙佶也覺得挺有道理,金人屢屢進犯大宋,宋人少有揚眉吐氣的時候,那些年,被金人支配的恐懼又浮上心頭。
萬不可觸怒金人吶!
這下他有些犯了難,到底是聽李綱和宗澤的,還是聽周邦彥、李梲等人的?
眼瞧著官家剛鼓起的勇氣又因投降派的一席話而逐漸消失,主戰派的大臣們簡直心急如焚,又紛紛出列好言相勸:
「官家切莫聽他挑唆!金人也是肉體凡胎,並不是仙神下凡、不可戰勝的!」
「官家,若是此次不戰,大宋又該何時出戰?此等危急存亡之際,萬不可退縮啊!」
「若是避而不戰,大宋就只能任金人搓圓捏扁,再無還手之力。」
……
聽了投降派和主戰派的勸諫,雙方各執一詞,趙佶也面帶猶豫,遲遲不能做出決定。
正在此時,趙光義終於從咽下了喉頭的血氣,稍稍平靜下來。
面對大宋將亡這一現實,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為趙佶出謀劃策。
雖然他現在對此人恨之入骨,可如今,誰讓這趙佶才是大宋皇帝,所有的國事都由他裁決、所有的政令經過他的同意才能下達,因此,他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
趙光義@趙佶:「別慫,必須給我狠狠地打!不許投降、更不許做出有損祖宗清譽的事來,否則,看我怎麼收拾你!」
匆匆忙忙說完了這一段話,他猶嫌不夠,又趕忙催促自家大哥:
趙光義@趙匡胤(十大帝王):「大哥,大宋已經到了水深火熱的境地,身為開國之君,你可不能坐視不理。」
趙匡胤:……
趙光義@趙匡胤(十大帝王):「我知道你在看盤點,大宋要亡了,你倒是說句話啊!」
宋太·祖位面。
趙匡胤忍住翻湧的血氣,怒極反笑,現在知道聽我的了?
我說什麼?北宋都是你的後裔,跟我有什麼關係?
再說了,大宋才沒亡,亡的是你的北宋,我的南宋還延續了好幾代皇帝呢!
可他到底開國之君,又哪裡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傾盡一切才開創的王朝走向末路?
趙匡胤(十大帝王)@趙佶:「你小子給我聽好了,大宋可以戰敗,卻不能投降,我趙家的男兒,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
趙光義@趙佶:「聽見我大哥的話了沒?寧願你屢戰屢敗,也絕不能不戰而降。另外,你以為投降了就有好日子過了?想想你以後的牽羊禮吧!!」
看到自家太·祖、太宗皇帝的叮囑,趙佶臉色的當即舒展開來。
可他轉念一想,說的輕巧,你們又不是當朝皇帝,若是真的戰敗了,吃苦的只會是我。
因此,絕不能觸怒金人。
那麼,究竟該如何呢?
他又皺起眉頭心煩意亂,可當他的視線掃過太子趙桓的時候,他突然微微一頓、福至心靈。
不能投降是吧?不能開罪金人是吧?
我想到辦法了!
他輕咳了幾聲,一揮衣袖:
「那就依李愛卿和宗將軍所言,早日籌集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聞言,李綱和宗澤等人皆喜不自勝、熱淚盈眶。
可接下來,趙佶的一番話又瞬間將他們打落谷底。
「咳咳,我年事已高,恐不能殫精竭慮,此等要緊之事還是交給太子去辦吧。」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