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而那些出身自宋朝之後的·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皇帝們也暗戳戳的開始發力了。
既然宋太·宗你看不懂,那我們好心的幫幫你。
不用謝,請叫我雷鋒!
朱棣(航海先驅)@趙光義:「你也知道,北宋滅亡之後才建立了南宋,那麼,問題來了——北宋亡國之君是誰?」
雍正@趙光義:「我剛才已經說過了,趙佶成了亡國奴,那麼,如此一來,被金人劫做俘虜是誰?」
乾隆@雍正:「皇阿瑪你說的還不夠明顯,應該直白的告訴宋太宗,南宋的末代皇帝是趙昺,那行了牽羊禮的又是誰?」
啊??
趙佶:???
趙光義:……
宋太·宗位面。
看到後世皇帝們這層出不窮的問題,趙光義也不由得按照他們的思路去思考。
可越是琢磨這些問題,他就越是心神不寧,最終,剝繭抽絲之下,那個不可思議的答案呼之欲出。
這怎麼可能?!
作者有話說:
第80章 誰又該同情誰呢?
◎趙光義:看見沒,這就是我的三觀,它「砰」的一聲,碎裂了!◎
趙光義只覺得頭痛欲裂, 他怎麼也想不通,這北宋的文武百官都認為趙佶是千古一帝,各個都奉承他、讚美他, 這樣的皇帝怎麼會成為偷生怕死的俘虜?
但是,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選項之外, 他也只能相信這個最終的結果。
於是, 他屏住呼吸, 試探性的詢問那些後世的皇帝們:
趙光義:「難道, 他就是北宋的亡國之君,行了牽羊禮的那個?」
雖然他心中隱隱約約已經得出了答案,可他還不死心。
這一刻, 趙光義寧願是自己判斷失誤,也不願意相信趙佶就是「徽欽二人」這個結果。
可是, 歷朝歷代的同行們才不管他作何感想。
諸天萬界:你還心存僥倖?那就讓我來幫你認清現實, 不用謝!
朱元璋(平民榜樣)@趙光義:「可不就是他嘛,宋太宗啊, 你還是認清現實吧。」
乾隆@趙光義:「雖然此事實在難以接受,可是,我們要尊重歷史,身為同行, 我深感同情。你,還是冷靜一點, 可彆氣出個好歹來。」
啊!!!
得到了朱元璋這個肯定的結果,趙光義只覺得胸口劇痛,氣血一陣兒翻湧, 濃重的血腥味瀰漫在他的喉中。
一時間, 他心神俱震, 竟不知該說什麼。
趙光義:看見沒,這就是我的三觀,它「砰」的一聲,碎裂了!
與此同時,北宋的各個位面都充斥著一片怒罵之聲,不少血氣方剛的少年人都立志從軍,絕不讓金人踏上大宋的每一寸疆土。
而南宋的各個位面則面露哀色,對於他們來說,這些都是過去發生的事,已經無法改變。
更何況,他們要面對金人、蒙古人這兩大勢力。
誰又該同情誰呢?
而宋徽宗位面卻陷入了短暫的沉寂,而後,許多人開始呼朋引伴,相互傳遞這一消息。
不得不說,這事兒即使放在諸天萬界,那也是極為炸裂的存在。
北宋,延福宮。
得到這些消息的趙佶也大吃一驚,他當即慌了神兒。
「快,快請諸位愛卿入朝覲見!!」
雖然此時剛剛下朝,可按時觀看盤點的大臣們也瞬間得知了此事,他們知曉家國存亡的輕重,於是又馬不停蹄的趕赴宮中。
而咸福宮中,趙佶也滿臉憂慮,唉聲嘆氣。
金人兇悍野蠻,被他們俘虜後絕不會有好下場,不行,他絕不做亡國之君!
於是,他匆忙披上龍袍趕至紫宸殿。
此時,滿朝文武無一缺席,他難掩焦急的詢問道:
「這,金人要亡我大宋,諸位愛卿以為,該當如何?」
聽到他的話,童貫、蔡京和張邦昌等人面面相覷,皆顯得老神在在。
如何?按老辦法來唄!
無非就是割地、送歲幣、投降,還能如何?
只要許出的利益能令金人滿意,他們就一定會退兵。
說到底,這也不是他們頭一回南下了。
以往都是這般,一方得了金銀財寶,一方能夠保全自身,雙方都皆大歡喜,想來,這次也不例外。
至於賠付出去的歲幣由誰來出?
呵,反正不會是他們這些達官貴人。
正當他們打著小算盤想著搜刮民脂民膏用來求和之際,文臣李綱出言道:
「官家,既然如今大宋已得先機,那我等應該厲兵秣馬、籌備糧草,早做準備才是。」
將軍宗澤也一臉堅毅的抱拳請求:
「還請官家下旨,只要大宋軍民上下一心、同仇敵愾,一定能成功擊退進犯的金軍。」
「這……」
趙佶面露難色,眼睛不斷游移,不敢與李綱和宗澤對視:
「金軍兵強馬壯,能征善戰,大宋,又能取得幾分勝算……」
看到自家皇帝這副軟弱可欺、連殊死一搏的勇氣都沒有的怯弱模樣,朝中的主戰派們猶如被一瓢冷水潑到了頭上,心也在霎時間沉到了谷底。
主和派也臉色難看,深深地思索著宋、金決戰的勝率,良久之後,他們長嘆了一口氣,無奈的搖了搖頭。
而投降派們則面帶微笑,顯得成竹在胸。
李綱忍住心中的悲憤和無奈,復言道: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既然宋太·宗你看不懂,那我們好心的幫幫你。
不用謝,請叫我雷鋒!
朱棣(航海先驅)@趙光義:「你也知道,北宋滅亡之後才建立了南宋,那麼,問題來了——北宋亡國之君是誰?」
雍正@趙光義:「我剛才已經說過了,趙佶成了亡國奴,那麼,如此一來,被金人劫做俘虜是誰?」
乾隆@雍正:「皇阿瑪你說的還不夠明顯,應該直白的告訴宋太宗,南宋的末代皇帝是趙昺,那行了牽羊禮的又是誰?」
啊??
趙佶:???
趙光義:……
宋太·宗位面。
看到後世皇帝們這層出不窮的問題,趙光義也不由得按照他們的思路去思考。
可越是琢磨這些問題,他就越是心神不寧,最終,剝繭抽絲之下,那個不可思議的答案呼之欲出。
這怎麼可能?!
作者有話說:
第80章 誰又該同情誰呢?
◎趙光義:看見沒,這就是我的三觀,它「砰」的一聲,碎裂了!◎
趙光義只覺得頭痛欲裂, 他怎麼也想不通,這北宋的文武百官都認為趙佶是千古一帝,各個都奉承他、讚美他, 這樣的皇帝怎麼會成為偷生怕死的俘虜?
但是,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選項之外, 他也只能相信這個最終的結果。
於是, 他屏住呼吸, 試探性的詢問那些後世的皇帝們:
趙光義:「難道, 他就是北宋的亡國之君,行了牽羊禮的那個?」
雖然他心中隱隱約約已經得出了答案,可他還不死心。
這一刻, 趙光義寧願是自己判斷失誤,也不願意相信趙佶就是「徽欽二人」這個結果。
可是, 歷朝歷代的同行們才不管他作何感想。
諸天萬界:你還心存僥倖?那就讓我來幫你認清現實, 不用謝!
朱元璋(平民榜樣)@趙光義:「可不就是他嘛,宋太宗啊, 你還是認清現實吧。」
乾隆@趙光義:「雖然此事實在難以接受,可是,我們要尊重歷史,身為同行, 我深感同情。你,還是冷靜一點, 可彆氣出個好歹來。」
啊!!!
得到了朱元璋這個肯定的結果,趙光義只覺得胸口劇痛,氣血一陣兒翻湧, 濃重的血腥味瀰漫在他的喉中。
一時間, 他心神俱震, 竟不知該說什麼。
趙光義:看見沒,這就是我的三觀,它「砰」的一聲,碎裂了!
與此同時,北宋的各個位面都充斥著一片怒罵之聲,不少血氣方剛的少年人都立志從軍,絕不讓金人踏上大宋的每一寸疆土。
而南宋的各個位面則面露哀色,對於他們來說,這些都是過去發生的事,已經無法改變。
更何況,他們要面對金人、蒙古人這兩大勢力。
誰又該同情誰呢?
而宋徽宗位面卻陷入了短暫的沉寂,而後,許多人開始呼朋引伴,相互傳遞這一消息。
不得不說,這事兒即使放在諸天萬界,那也是極為炸裂的存在。
北宋,延福宮。
得到這些消息的趙佶也大吃一驚,他當即慌了神兒。
「快,快請諸位愛卿入朝覲見!!」
雖然此時剛剛下朝,可按時觀看盤點的大臣們也瞬間得知了此事,他們知曉家國存亡的輕重,於是又馬不停蹄的趕赴宮中。
而咸福宮中,趙佶也滿臉憂慮,唉聲嘆氣。
金人兇悍野蠻,被他們俘虜後絕不會有好下場,不行,他絕不做亡國之君!
於是,他匆忙披上龍袍趕至紫宸殿。
此時,滿朝文武無一缺席,他難掩焦急的詢問道:
「這,金人要亡我大宋,諸位愛卿以為,該當如何?」
聽到他的話,童貫、蔡京和張邦昌等人面面相覷,皆顯得老神在在。
如何?按老辦法來唄!
無非就是割地、送歲幣、投降,還能如何?
只要許出的利益能令金人滿意,他們就一定會退兵。
說到底,這也不是他們頭一回南下了。
以往都是這般,一方得了金銀財寶,一方能夠保全自身,雙方都皆大歡喜,想來,這次也不例外。
至於賠付出去的歲幣由誰來出?
呵,反正不會是他們這些達官貴人。
正當他們打著小算盤想著搜刮民脂民膏用來求和之際,文臣李綱出言道:
「官家,既然如今大宋已得先機,那我等應該厲兵秣馬、籌備糧草,早做準備才是。」
將軍宗澤也一臉堅毅的抱拳請求:
「還請官家下旨,只要大宋軍民上下一心、同仇敵愾,一定能成功擊退進犯的金軍。」
「這……」
趙佶面露難色,眼睛不斷游移,不敢與李綱和宗澤對視:
「金軍兵強馬壯,能征善戰,大宋,又能取得幾分勝算……」
看到自家皇帝這副軟弱可欺、連殊死一搏的勇氣都沒有的怯弱模樣,朝中的主戰派們猶如被一瓢冷水潑到了頭上,心也在霎時間沉到了谷底。
主和派也臉色難看,深深地思索著宋、金決戰的勝率,良久之後,他們長嘆了一口氣,無奈的搖了搖頭。
而投降派們則面帶微笑,顯得成竹在胸。
李綱忍住心中的悲憤和無奈,復言道: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