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這位大宮女十五歲入宮,因家中無人的緣故, 待到二十八歲也未離宮。
陛下即位改元後, 昭敬皇后看她處事穩重, 便選了她去照顧若雲公主。
雖比不得幾位乳母跟公主親厚, 但她一直是公主身邊的掌事姑姑, 跟著公主出嫁後半年、西戎王慘死, 公主不忍她跟著孤老, 便送了她跟著使臣還朝。
家鄉的人都說,這位姑姑歡歡喜喜回來, 一直很感激公主,本都已議好了親準備出嫁, 後來聽得公主病歿消息,就穿著嫁衣上吊殉死了。
可皇城司的人開棺驗屍,卻發現那宮女的骨頭漆黑一片、嫁衣也被腐蝕, 脖頸處的斷裂也不像是下墜所致, 分明是被人毒殺後的作偽。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
不少當年跟著公主遠嫁西戎的人, 在還朝後不久都被毒殺,然後做成了病死、殉死的模樣, 幾個傳信的使臣,也都意外死亡。
皇城使的這份呈報一送,滿朝皆驚。
其中尤屬皇帝和太子不能接受——昭敬皇后那般盡心盡職,最終卻養出這樣一個女兒。
除了唏噓,宣政殿內就剩下空茫。
朝堂之上的太|子黨,也因此偃旗息鼓,只敢在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略微針對一下徐家和四皇子,於西北戰事上、便是多一個詞也不敢提。
若雲公主此事,源頭的癥結還在皇家本身。
牽涉昭敬皇后、順宜皇貴妃還有當年那個病歿的二皇子予橋,他們這些朝臣都是外人,到底不好置喙。
朝堂上政務忙,但家中該操辦的事寧王卻一件沒落:
顧雲秋的生辰快到了,他在棲凰山上管皇城使買了一處莊子,這些日子應當已改建完成——
仿造江南園林形制,同樣在後院開鑿溫湯。溫湯邊種滿移栽來的金銀二桂,樓台假山修造一應俱全。
而且,參加完江鐮老將軍的壽宴後,他從曲懷玉身上得著啟發。
老將軍都能給自家外孫早早取了小字,他又何必拘著非要等到顧雲秋二十歲那日。
十五,也算是小整壽。
前唐魏徵廟祭的《五郊樂章》里,有《白帝商音》一節,道是:
「白藏應節,天高氣清,歲功既阜,庶類收成。」
魏徵大人是亘古罕有的賢臣,他這篇廟祭的唱詞,雖不比其他詩詞古經來頭大,但造句遣詞卻很大氣。
誠如中山劉先生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
顧雲秋出生在秋日,寧王翻遍了古籍經典,總沒找到貼合自家寶貝兒子的字號,跟老將軍喝了一場酒,反受到他開闊心境的影響。
如是,這些日子改換了思路,終在歷代廟祭里翻著這首歌。
白藏應秋節,晴空待碧霄。
兒子的字號,他最終擇了「子清」二字。
選定字號,寧王心裡的大石頭算是落了一半,朝堂上的太|子黨再聒噪,回府後也能心情很好地吃下三碗飯。
旁人在這多事之秋是愁得削瘦,寧王反而紅光滿面、還吃胖一圈。
王妃近日得了一箱好布料,本打算全給兒子做衣裳,瞥眼看見丈夫還穿著去年的舊衣,便勻出一匹給他。
量體時,王妃嫌他腰寬了一寸,順便問起顧雲秋的生辰宴:
「三年大疫又是三年國喪,今歲是小整壽,要不要請戲?」
王妃一面吩咐嬤嬤記下丈夫的身量尺寸,一面繼續,「昨兒遇著中丞家的秦娘子,說嶺南來了個幻戲班,還能做些木偶戲。」
寧王原本的打算,是帶著妻兒去棲凰山中,將別院送給兒子後,一家人就住在那邊泡熱湯、賞月。
但別院剛剛改建完成,各處用物、人手還需悉心調遣。城裡人人都知道他們家疼兒子,別院才動工,府上就有十來人去走了管家的路子。
寧王在心中暗嘆,他家秋秋心性單純,就算是別院,他也不想這些別有用心的人去里頭生事,得好好挑些忠僕。
王妃見他臉上神色多變,便笑著寬慰道:
「也別太費神,秋秋大了,或許自己有主意,待會兒我也去問問看。」
寧王這才舒了一口氣,想了想,突然想起御苑今日進了一批大宛的好馬,其中有匹四蹄點墨的白雪駒十分好看。
他扯扯衣領,「衣服可以晚點再裁,遞摺子我要進宮一趟。」
王妃捏著皮尺一愣,「你不才從宮裡出來,這會子又進宮做何?」
寧王步履飛快,轉瞬已走出觀月堂,聲音卻遙遙從門外傳回——
「我給秋秋討禮物去。」
王妃看他猴急的模樣,搖搖頭,丈夫的心思還是粗。
秋秋從小到大就不喜歡騎馬,小時候送給他的踏雪烏騅,可從沒見顧雲秋騎。
除了衣裳奇玩,她給顧雲秋備下的賀禮是六個廚子,此六人分屬於不同的州郡,能做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中原、東海的六處——
在江鐮老將軍的壽宴上,她可都聽著了:
她家小饞鬼止不住地同曲家小公子說這個香、那個好吃,活像八百年沒吃過好東西。
王妃放下皮尺,笑著捏捏眉心:顧秋秋,當真是好沒出息。
陛下即位改元後, 昭敬皇后看她處事穩重, 便選了她去照顧若雲公主。
雖比不得幾位乳母跟公主親厚, 但她一直是公主身邊的掌事姑姑, 跟著公主出嫁後半年、西戎王慘死, 公主不忍她跟著孤老, 便送了她跟著使臣還朝。
家鄉的人都說,這位姑姑歡歡喜喜回來, 一直很感激公主,本都已議好了親準備出嫁, 後來聽得公主病歿消息,就穿著嫁衣上吊殉死了。
可皇城司的人開棺驗屍,卻發現那宮女的骨頭漆黑一片、嫁衣也被腐蝕, 脖頸處的斷裂也不像是下墜所致, 分明是被人毒殺後的作偽。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
不少當年跟著公主遠嫁西戎的人, 在還朝後不久都被毒殺,然後做成了病死、殉死的模樣, 幾個傳信的使臣,也都意外死亡。
皇城使的這份呈報一送,滿朝皆驚。
其中尤屬皇帝和太子不能接受——昭敬皇后那般盡心盡職,最終卻養出這樣一個女兒。
除了唏噓,宣政殿內就剩下空茫。
朝堂之上的太|子黨,也因此偃旗息鼓,只敢在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略微針對一下徐家和四皇子,於西北戰事上、便是多一個詞也不敢提。
若雲公主此事,源頭的癥結還在皇家本身。
牽涉昭敬皇后、順宜皇貴妃還有當年那個病歿的二皇子予橋,他們這些朝臣都是外人,到底不好置喙。
朝堂上政務忙,但家中該操辦的事寧王卻一件沒落:
顧雲秋的生辰快到了,他在棲凰山上管皇城使買了一處莊子,這些日子應當已改建完成——
仿造江南園林形制,同樣在後院開鑿溫湯。溫湯邊種滿移栽來的金銀二桂,樓台假山修造一應俱全。
而且,參加完江鐮老將軍的壽宴後,他從曲懷玉身上得著啟發。
老將軍都能給自家外孫早早取了小字,他又何必拘著非要等到顧雲秋二十歲那日。
十五,也算是小整壽。
前唐魏徵廟祭的《五郊樂章》里,有《白帝商音》一節,道是:
「白藏應節,天高氣清,歲功既阜,庶類收成。」
魏徵大人是亘古罕有的賢臣,他這篇廟祭的唱詞,雖不比其他詩詞古經來頭大,但造句遣詞卻很大氣。
誠如中山劉先生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
顧雲秋出生在秋日,寧王翻遍了古籍經典,總沒找到貼合自家寶貝兒子的字號,跟老將軍喝了一場酒,反受到他開闊心境的影響。
如是,這些日子改換了思路,終在歷代廟祭里翻著這首歌。
白藏應秋節,晴空待碧霄。
兒子的字號,他最終擇了「子清」二字。
選定字號,寧王心裡的大石頭算是落了一半,朝堂上的太|子黨再聒噪,回府後也能心情很好地吃下三碗飯。
旁人在這多事之秋是愁得削瘦,寧王反而紅光滿面、還吃胖一圈。
王妃近日得了一箱好布料,本打算全給兒子做衣裳,瞥眼看見丈夫還穿著去年的舊衣,便勻出一匹給他。
量體時,王妃嫌他腰寬了一寸,順便問起顧雲秋的生辰宴:
「三年大疫又是三年國喪,今歲是小整壽,要不要請戲?」
王妃一面吩咐嬤嬤記下丈夫的身量尺寸,一面繼續,「昨兒遇著中丞家的秦娘子,說嶺南來了個幻戲班,還能做些木偶戲。」
寧王原本的打算,是帶著妻兒去棲凰山中,將別院送給兒子後,一家人就住在那邊泡熱湯、賞月。
但別院剛剛改建完成,各處用物、人手還需悉心調遣。城裡人人都知道他們家疼兒子,別院才動工,府上就有十來人去走了管家的路子。
寧王在心中暗嘆,他家秋秋心性單純,就算是別院,他也不想這些別有用心的人去里頭生事,得好好挑些忠僕。
王妃見他臉上神色多變,便笑著寬慰道:
「也別太費神,秋秋大了,或許自己有主意,待會兒我也去問問看。」
寧王這才舒了一口氣,想了想,突然想起御苑今日進了一批大宛的好馬,其中有匹四蹄點墨的白雪駒十分好看。
他扯扯衣領,「衣服可以晚點再裁,遞摺子我要進宮一趟。」
王妃捏著皮尺一愣,「你不才從宮裡出來,這會子又進宮做何?」
寧王步履飛快,轉瞬已走出觀月堂,聲音卻遙遙從門外傳回——
「我給秋秋討禮物去。」
王妃看他猴急的模樣,搖搖頭,丈夫的心思還是粗。
秋秋從小到大就不喜歡騎馬,小時候送給他的踏雪烏騅,可從沒見顧雲秋騎。
除了衣裳奇玩,她給顧雲秋備下的賀禮是六個廚子,此六人分屬於不同的州郡,能做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中原、東海的六處——
在江鐮老將軍的壽宴上,她可都聽著了:
她家小饞鬼止不住地同曲家小公子說這個香、那個好吃,活像八百年沒吃過好東西。
王妃放下皮尺,笑著捏捏眉心:顧秋秋,當真是好沒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