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只想想那味兒,就叫他害怕。
偏在吃藥這事上,李從舟、點心和蕭副將非常統一地站在一起。
沒人縱著他,便是他生擠出幾滴淚,三人也非常狠,一定要他喝完。
顧雲秋閉上眼,喃喃慨嘆、生無可戀。
李從舟看他這樣,思量片刻後開口道:
「你的症候不重,好好再吃上兩日藥,就能大好。早上我聽店裡的小廝說,七月初八日東萊郡有場唱賞會,你若不好,那便要錯過了。」
顧雲秋一下將腦袋從被中探出來。
李從舟看著他亮晶晶的眼睛,慢條斯理補充一句:「今日初三。」
唱賞會是魯府獨有,其源頭卻起寺院。
六國亂世前,錦朝的正經前朝國號為厲。
厲朝那位亡國之君篤信僧道壇尼,圍著京師的七八個州府都建立了大量的佛寺,魯府這兒因挨著厲朝國都,建得尤其多。
舊例僧籍之人不服徭役,所以在厲朝治下,不少魯府百姓投機,借著建立寺院、吃齋念佛之名,偷偷改換身份、逃避徭役。
由此,魯府大地上曾經遍地都是寺院。
有些出不起錢改建的窮苦人家,乾脆泥|塑一個菩薩在小院裡,夫妻雙方互相剔頭,跪在院中濫敲木魚就宣稱自己是出家人。
佛禍漸起,厲朝想挽回已難,往後就是六國割據。
魯府當時在陳國治下,陳國國君雷厲風行,派人搗毀佛像、拆掉寺院,勒令那些瞎開的淫|祀還俗,重新登記人口造冊。
初衷是好,卻也將不少名寺折在內。
眾多高僧聞訊出逃,身後留下不少經卷、袈裟和手串。
這些東西在當時的官府看來並不值錢,但數量龐大、官員拿著也不好入庫,便乾脆在原本佛寺的門口支了攤,晾給百姓看看。
東西都是好東西,不過每樣只得一件,有些袈裟還是舊衣,說不上能賣多少價。
結果才擺了兩日,圍搶的百姓就很多,還有不少遊方僧人瞧出來是高僧舊物,說什麼都要買。
官員們也分不出個先來後到,念著國君缺錢,靈機一動想出個「價高者得」的法子,派人看管那些物件,然後又叫來機靈懂事的小廝唱喏。
挨個報出物件成色、原身主人信息,賣價幾銀等等,然後再由下頭想要買的人出價,最後做成買賣。
當時多賣的是舊衣,所以這賣會也被叫做「唱衣會」。
後來亂世結束,魯府倒是將這習俗保留了下來,幾家大的行會隔三差五都會舉辦唱會,賣的也不止是衣服,所以改名叫唱賣會。
像報國寺的圓淨禪師,他有頂僧伽帽就是弟子從會上得來孝敬的。
李從舟提唱賣會,是希望小紈絝打起精神。
不就吃個苦藥,養好身體更要緊。
顧雲秋聽見唱賣會,心裡卻轉著另外一件事——
正元錢莊背後是劉家,劉家是大家族,當家主母后面還有三四房妾,每個都是兒女雙全、心思頗多的。
劉金財在盤盛源錢莊這件事上和他們生了齟齬,之後建立行會又和自家弟弟不對付,還不知那劉銀財性子如何。
被迫躺在床上這幾日,顧雲秋也想明白了:
正元錢莊建立錢業行會,明面上說是希望京城錢業聯合,一致對外、共同發展,實際上也是拉幫結派、排除異己。
往後,說不定也會生出兼併心思。
朱信禮和榮伯的決斷不錯,雲琜錢莊剛剛開業、根基不穩,不適合跟著四大元瞎摻和。
但四大元可不一定願意讓他們分一杯羹,錢業行會要想辦法避其鋒芒,更要緊,還是要走一走的路子。
商有商的路子,但官商合一,也不失為一法。
顧雲秋對朝堂政事算一竅不通,可人情往來這些應付卻心裡門兒清:
大錦律在外是約束,但朝廷官員也是人,只要是人,就會因著三分情分有抹不開面子的時候。
雲琜錢莊在商道上根基淺,他倒不妨學一學杭城的任縣令。
——反正錢業行會又不是慶順堂,劉家那些人才舍不得出人出力去護著什麼商道呢。
去唱賣會上看看也好,說不定能淘弄到一兩件可意的東西,拿到錢莊上存著,將來還能說不定做人情。
心裡有了主意,晚上喝藥時,顧雲秋也就沒那麼牴觸了。
雖然還是怕苦,但好歹沒那麼難伺候了。
一小碗藥,分了兩次後倒乖乖喝完了。
頂著皺成包子的小臉,他硬是從糖罐子裡多饒了兩塊糖。
李從舟盤腿坐在他那張羅漢榻上,看顧雲秋這樣,搖搖頭、閉目捻著佛珠誦經。
點心知道事情經過自然含笑,倒是蕭副將多看了顧雲秋好幾眼,不知怎麼他去看個藥的工夫,小世子就轉了性。
後來,顧雲秋身上紅疹漸退,他和李從舟才輾轉從點心口中得知——
蕭副將從前在老家也成過婚,有個恩愛貼心、兩情繾綣的妻子。
只可惜妻子生產那日,他跟著寧王外出處理一樁緊急軍情,緊趕慢趕回來還是晚了,妻子難產、生下個男孩就撒手人寰。
偏在吃藥這事上,李從舟、點心和蕭副將非常統一地站在一起。
沒人縱著他,便是他生擠出幾滴淚,三人也非常狠,一定要他喝完。
顧雲秋閉上眼,喃喃慨嘆、生無可戀。
李從舟看他這樣,思量片刻後開口道:
「你的症候不重,好好再吃上兩日藥,就能大好。早上我聽店裡的小廝說,七月初八日東萊郡有場唱賞會,你若不好,那便要錯過了。」
顧雲秋一下將腦袋從被中探出來。
李從舟看著他亮晶晶的眼睛,慢條斯理補充一句:「今日初三。」
唱賞會是魯府獨有,其源頭卻起寺院。
六國亂世前,錦朝的正經前朝國號為厲。
厲朝那位亡國之君篤信僧道壇尼,圍著京師的七八個州府都建立了大量的佛寺,魯府這兒因挨著厲朝國都,建得尤其多。
舊例僧籍之人不服徭役,所以在厲朝治下,不少魯府百姓投機,借著建立寺院、吃齋念佛之名,偷偷改換身份、逃避徭役。
由此,魯府大地上曾經遍地都是寺院。
有些出不起錢改建的窮苦人家,乾脆泥|塑一個菩薩在小院裡,夫妻雙方互相剔頭,跪在院中濫敲木魚就宣稱自己是出家人。
佛禍漸起,厲朝想挽回已難,往後就是六國割據。
魯府當時在陳國治下,陳國國君雷厲風行,派人搗毀佛像、拆掉寺院,勒令那些瞎開的淫|祀還俗,重新登記人口造冊。
初衷是好,卻也將不少名寺折在內。
眾多高僧聞訊出逃,身後留下不少經卷、袈裟和手串。
這些東西在當時的官府看來並不值錢,但數量龐大、官員拿著也不好入庫,便乾脆在原本佛寺的門口支了攤,晾給百姓看看。
東西都是好東西,不過每樣只得一件,有些袈裟還是舊衣,說不上能賣多少價。
結果才擺了兩日,圍搶的百姓就很多,還有不少遊方僧人瞧出來是高僧舊物,說什麼都要買。
官員們也分不出個先來後到,念著國君缺錢,靈機一動想出個「價高者得」的法子,派人看管那些物件,然後又叫來機靈懂事的小廝唱喏。
挨個報出物件成色、原身主人信息,賣價幾銀等等,然後再由下頭想要買的人出價,最後做成買賣。
當時多賣的是舊衣,所以這賣會也被叫做「唱衣會」。
後來亂世結束,魯府倒是將這習俗保留了下來,幾家大的行會隔三差五都會舉辦唱會,賣的也不止是衣服,所以改名叫唱賣會。
像報國寺的圓淨禪師,他有頂僧伽帽就是弟子從會上得來孝敬的。
李從舟提唱賣會,是希望小紈絝打起精神。
不就吃個苦藥,養好身體更要緊。
顧雲秋聽見唱賣會,心裡卻轉著另外一件事——
正元錢莊背後是劉家,劉家是大家族,當家主母后面還有三四房妾,每個都是兒女雙全、心思頗多的。
劉金財在盤盛源錢莊這件事上和他們生了齟齬,之後建立行會又和自家弟弟不對付,還不知那劉銀財性子如何。
被迫躺在床上這幾日,顧雲秋也想明白了:
正元錢莊建立錢業行會,明面上說是希望京城錢業聯合,一致對外、共同發展,實際上也是拉幫結派、排除異己。
往後,說不定也會生出兼併心思。
朱信禮和榮伯的決斷不錯,雲琜錢莊剛剛開業、根基不穩,不適合跟著四大元瞎摻和。
但四大元可不一定願意讓他們分一杯羹,錢業行會要想辦法避其鋒芒,更要緊,還是要走一走的路子。
商有商的路子,但官商合一,也不失為一法。
顧雲秋對朝堂政事算一竅不通,可人情往來這些應付卻心裡門兒清:
大錦律在外是約束,但朝廷官員也是人,只要是人,就會因著三分情分有抹不開面子的時候。
雲琜錢莊在商道上根基淺,他倒不妨學一學杭城的任縣令。
——反正錢業行會又不是慶順堂,劉家那些人才舍不得出人出力去護著什麼商道呢。
去唱賣會上看看也好,說不定能淘弄到一兩件可意的東西,拿到錢莊上存著,將來還能說不定做人情。
心裡有了主意,晚上喝藥時,顧雲秋也就沒那麼牴觸了。
雖然還是怕苦,但好歹沒那麼難伺候了。
一小碗藥,分了兩次後倒乖乖喝完了。
頂著皺成包子的小臉,他硬是從糖罐子裡多饒了兩塊糖。
李從舟盤腿坐在他那張羅漢榻上,看顧雲秋這樣,搖搖頭、閉目捻著佛珠誦經。
點心知道事情經過自然含笑,倒是蕭副將多看了顧雲秋好幾眼,不知怎麼他去看個藥的工夫,小世子就轉了性。
後來,顧雲秋身上紅疹漸退,他和李從舟才輾轉從點心口中得知——
蕭副將從前在老家也成過婚,有個恩愛貼心、兩情繾綣的妻子。
只可惜妻子生產那日,他跟著寧王外出處理一樁緊急軍情,緊趕慢趕回來還是晚了,妻子難產、生下個男孩就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