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遺……!」顧雲秋的聲音陡然變高,而後,他又飛快捂住嘴,只眨巴眼看那琴。
他還從不知道,還、還有遺物。
李從舟的娘……
那其實是,其實是他的娘親?
顧雲秋身體不受控制地往那邊蹭了一步,接觸到李從舟目光,又有些訥訥不敢上前。
這感覺很怪,但又說不出原因。
李從舟懷裡的月琴並不名貴,用料是一般的酸枝,音樑上還缺脫了個音柱,但看得出來這些年保養得很好:
琴身重新塗過丹漆,琴頭上的貝母貼片被擦拭得很亮,琴頸琴弦也都潤著油。
見小紈絝站在三步外,想靠近又不敢,李從舟垂眸,眼中難得閃過一抹柔色——
前世,他本不知真假世子案,一直把這月琴的主人當成自己親娘。
那個雨夜混亂,僧人們要避嫌也沒細看。
倒是後來他到蜀中徹查,才聽得襄平侯府熟悉她的人提起,說她膚白勝雪、容色姣好、身段婀娜,是當時蜀中最負盛名的舞姬,名喚月娘。
看看小紈絝精緻白皙的臉蛋,李從舟暗嘆,最終招招手,讓顧雲秋過去。
得了允許,顧雲秋一下就撲到他身邊。
月琴源自先漢,魏晉時與阮相似,後來傳入蜀中為當地苗彝族喜愛,成了他們重要節慶活動時不可或缺的樂器。
中原多用琵琶、箏,倒少有人彈月琴。
小紈絝看起來真的很好奇,脖子伸得老長,身子也緊緊挨著他,目光直勾勾看著。
此情此景,忽然讓李從舟腦中電光石火閃過一些零星記憶。
前世,寧王府的人找來時,他的精神其實早處於崩潰的邊緣:
師父師兄慘死,視為家園的報國寺灰飛煙滅。
查來查去,背後牽連的線索卻紛繁複雜,甚至瓜葛皇室。
他瘋病纏身、渾身沉疴、撐著最後一口氣沒倒下,就是為了將惡首和那西戎王妃押解入京,以慰師父師兄在天之靈。
沒想,一幫銀甲衛殺出來,告訴他——
他身上也流著皇室的血。
簡言之,報國寺上下三百餘條人命,其實也和他脫不開干係。
後來的很多細節……
李從舟其實都記不清了。
他的瘋病不是一天兩天,有時殺起人來,甚至不分敵我。
他只記得自己知道身世後笑了一下,然後就在烏影的攙扶下回了大帳,而後沾著噴出來的血,將涉事人等的大名、挨個寫到了紙上。
他已身處煉獄,這些惡首又憑何安享太平?
他回了京、如願將那些人聚到一起,也復了仇、逼得襄平侯與他同歸於盡。
可……
當時的小紈絝又在哪裡?
看著顧雲秋亮晶晶的柳葉眼,看著他纖細白嫩沒有老繭的手……
李從舟抿唇,感覺心被撞了一下。
他半晌不說話,顧雲秋也不敢催,只小心翼翼扯他袖子,聲音軟軟,「所以,你……娘她,叫什麼呀?」
李從舟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
半晌後,他聽見自己開口,聲音發緊:「……月娘。」
月娘?
顧雲秋默默記了一道,原來娘親叫這個。
半晌後,他又看李從舟眨巴眼:
怎麼,沒有姓?
前世九歲時,佛寺里的孤兒、小小的僧明濟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娘親的名字,更不知她是誰、來自哪裡,只將這把月琴好好收著。
重活一世,九歲的李從舟有著後來所有的記憶。
他看著身邊唇紅齒白、一身綾羅綢緞、每日抱著他笑得傻兮兮的顧雲秋,最終,唇齒開合——
「她是,蜀中出名的舞姬,被一位……貴族小姐無意中救下後,就做了那位小姐的陪嫁,嫁到了……某個府上……」
顧雲秋認真聽著。
雖覺小和尚情緒異樣,但也只當他是提起了娘親有些激動罷了。
月娘出身貧寒,七八歲就到教坊學藝。
後來聲名大噪、容貌出挑,一時引得各路富商公子爭相求娶,甚至還有個惡霸攔路,想要直接強搶。
襄平侯的第一位夫人、來自烏昭部的白氏,就是在這情況下出手救了月娘。
白氏喜歡月娘,月娘也喜歡烏昭部苗人的單純善良,兩人一見如故,後來月娘更作為白氏的陪嫁,跟著她嫁入了襄平侯府。
在白夫人發現丈夫暗中以活人試蠱前,月娘在侯府過得不錯,還結識了侯府一位小帳房、一個屢試不第的李姓小書生。
若非後來那些事,月娘和這李生,都已談婚論嫁。
李從舟說得很慢,隱去了襄平侯、白氏身份,皆用當地大戶和貴族小姐替代,也沒告訴顧雲秋——月娘身在蜀中,為何懷著身孕也要不遠千里跑到京城的緣由。
顧雲秋聽完只是沉默,一時心中五味雜陳。
後來是王妃身邊的嬤嬤上來,打斷了堂屋內的沉默——
皇后的喪儀辦得隆重,王妃作為命婦,要跟著寧王入宮守靈。
京中疫病既去,寧王也要接妻兒回府:
「公子,該收拾東西回家了。」
他還從不知道,還、還有遺物。
李從舟的娘……
那其實是,其實是他的娘親?
顧雲秋身體不受控制地往那邊蹭了一步,接觸到李從舟目光,又有些訥訥不敢上前。
這感覺很怪,但又說不出原因。
李從舟懷裡的月琴並不名貴,用料是一般的酸枝,音樑上還缺脫了個音柱,但看得出來這些年保養得很好:
琴身重新塗過丹漆,琴頭上的貝母貼片被擦拭得很亮,琴頸琴弦也都潤著油。
見小紈絝站在三步外,想靠近又不敢,李從舟垂眸,眼中難得閃過一抹柔色——
前世,他本不知真假世子案,一直把這月琴的主人當成自己親娘。
那個雨夜混亂,僧人們要避嫌也沒細看。
倒是後來他到蜀中徹查,才聽得襄平侯府熟悉她的人提起,說她膚白勝雪、容色姣好、身段婀娜,是當時蜀中最負盛名的舞姬,名喚月娘。
看看小紈絝精緻白皙的臉蛋,李從舟暗嘆,最終招招手,讓顧雲秋過去。
得了允許,顧雲秋一下就撲到他身邊。
月琴源自先漢,魏晉時與阮相似,後來傳入蜀中為當地苗彝族喜愛,成了他們重要節慶活動時不可或缺的樂器。
中原多用琵琶、箏,倒少有人彈月琴。
小紈絝看起來真的很好奇,脖子伸得老長,身子也緊緊挨著他,目光直勾勾看著。
此情此景,忽然讓李從舟腦中電光石火閃過一些零星記憶。
前世,寧王府的人找來時,他的精神其實早處於崩潰的邊緣:
師父師兄慘死,視為家園的報國寺灰飛煙滅。
查來查去,背後牽連的線索卻紛繁複雜,甚至瓜葛皇室。
他瘋病纏身、渾身沉疴、撐著最後一口氣沒倒下,就是為了將惡首和那西戎王妃押解入京,以慰師父師兄在天之靈。
沒想,一幫銀甲衛殺出來,告訴他——
他身上也流著皇室的血。
簡言之,報國寺上下三百餘條人命,其實也和他脫不開干係。
後來的很多細節……
李從舟其實都記不清了。
他的瘋病不是一天兩天,有時殺起人來,甚至不分敵我。
他只記得自己知道身世後笑了一下,然後就在烏影的攙扶下回了大帳,而後沾著噴出來的血,將涉事人等的大名、挨個寫到了紙上。
他已身處煉獄,這些惡首又憑何安享太平?
他回了京、如願將那些人聚到一起,也復了仇、逼得襄平侯與他同歸於盡。
可……
當時的小紈絝又在哪裡?
看著顧雲秋亮晶晶的柳葉眼,看著他纖細白嫩沒有老繭的手……
李從舟抿唇,感覺心被撞了一下。
他半晌不說話,顧雲秋也不敢催,只小心翼翼扯他袖子,聲音軟軟,「所以,你……娘她,叫什麼呀?」
李從舟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
半晌後,他聽見自己開口,聲音發緊:「……月娘。」
月娘?
顧雲秋默默記了一道,原來娘親叫這個。
半晌後,他又看李從舟眨巴眼:
怎麼,沒有姓?
前世九歲時,佛寺里的孤兒、小小的僧明濟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娘親的名字,更不知她是誰、來自哪裡,只將這把月琴好好收著。
重活一世,九歲的李從舟有著後來所有的記憶。
他看著身邊唇紅齒白、一身綾羅綢緞、每日抱著他笑得傻兮兮的顧雲秋,最終,唇齒開合——
「她是,蜀中出名的舞姬,被一位……貴族小姐無意中救下後,就做了那位小姐的陪嫁,嫁到了……某個府上……」
顧雲秋認真聽著。
雖覺小和尚情緒異樣,但也只當他是提起了娘親有些激動罷了。
月娘出身貧寒,七八歲就到教坊學藝。
後來聲名大噪、容貌出挑,一時引得各路富商公子爭相求娶,甚至還有個惡霸攔路,想要直接強搶。
襄平侯的第一位夫人、來自烏昭部的白氏,就是在這情況下出手救了月娘。
白氏喜歡月娘,月娘也喜歡烏昭部苗人的單純善良,兩人一見如故,後來月娘更作為白氏的陪嫁,跟著她嫁入了襄平侯府。
在白夫人發現丈夫暗中以活人試蠱前,月娘在侯府過得不錯,還結識了侯府一位小帳房、一個屢試不第的李姓小書生。
若非後來那些事,月娘和這李生,都已談婚論嫁。
李從舟說得很慢,隱去了襄平侯、白氏身份,皆用當地大戶和貴族小姐替代,也沒告訴顧雲秋——月娘身在蜀中,為何懷著身孕也要不遠千里跑到京城的緣由。
顧雲秋聽完只是沉默,一時心中五味雜陳。
後來是王妃身邊的嬤嬤上來,打斷了堂屋內的沉默——
皇后的喪儀辦得隆重,王妃作為命婦,要跟著寧王入宮守靈。
京中疫病既去,寧王也要接妻兒回府:
「公子,該收拾東西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