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頁
頌景帝點點頭,「既然眾臣皆主張議和,那便派人去與羌國和談。」說到這,他頓了頓,「和談的人選,朕自有主張。」
眾臣長舒一口氣。
而此時杜裊裊的腦內,系統著急地大喊,「宿主,你怎麼改成主和派了?你忘了你的任務了,必須取得對羌國的絕對勝利,系統才會判定任務完成。你這麼一說,皇帝真支持議和了。」
杜裊裊唇線輕揚,「我沒忘。羌國派人議和,是真的想和嗎?我帶兵和羌國打了這麼久的仗,很了解他們,事情不如這些人料想的那般簡單,等著看吧。」
系統:「羌國不是真想和,難道他們還想打嗎?」
杜裊裊:「羌國尚武,輸了這麼大場戰爭,他們會甘心?骨子裡的血統不會輕易改變。羌人定會想盡辦法洗刷恥辱。」
系統:「那你這是曲意逢迎,讓主和派放鬆警惕?」
杜裊裊:「算不上。我說的也是實話,作為臣子,我的建議必須站在國家和百姓的角度。如若議和是當下最好的決定,我完不成任務,也沒有什麼。只可惜,羌人包藏禍心,不會真的甘於和平。」
大朝會結束後兩日,皇帝選定了議和的人選。
鎮國大將軍,陶玠。
這個結果讓主和派眾人始料未及。
但轉念想想,陶玠出身禮部,曾任禮部尚書,精通多國語言,又有豐富的談判經驗,作為頌國的常勝將軍,對羌人有絕對的威懾力,由他代表頌國和談,確實無可厚非,放眼大頌,也找不出更合適的人選了。
和談嘛,無非是商定停戰後羌國每年向頌國朝貢多少金銀珠寶、馬匹、糧食。
主和派壓根兒沒想過這事還會出什麼變故。
然而,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場名義上的和談,實則是羌人設下的陷阱,趁著和談之際,朝頌軍發動奇襲。
好在陶將軍觀察仔細,和談當場洞察了羌人的意圖,在羌人動手之時,當機立斷斬殺了佯裝議和的羌國王爺和使臣,隨即率軍義勇突圍,免遭羌人的毒手。
雖然頌軍損失不大,但遠在京城的頌景帝得到消息後仍是止不住勃然大怒,百官震驚。
羌國給臉不要臉,大頌誠心誠意和談,羌人卻耍詐,想要謀害陶將軍。
這仗必須打啊。非打到底不可。
只是,這打仗的錢從哪兒來。
在給陶玠寄出第二封密信後,杜裊裊進宮面聖,提出了迅速充實國庫支援戰爭的諸項建議。
不久,頌國的貪官污吏受到嚴查,每查處一樁,拔出蘿蔔帶出泥。
貪墨稅款、私設賭坊、中飽私囊的貪官奸佞們紛紛落馬。
戶部尚書看到查抄充公的銀錢時,都傻了眼。
先是刑部辦了幾個大案要案,查抄出四五十萬兩白銀的贓款,接著查處的範圍隨著新浮出水面的線索逐漸擴大,牽扯出一樁樁一件件震驚全國的貪污案件,充公的銀錢數額逐漸增加到了一百萬、一百五十萬兩。
這些人怎麼敢的啊。
戶部尚書百思不得其解。
不僅大官貪,小官也貪,比如江南路一個富裕些的縣城縣令,居然都能貪污十萬白銀。
就連祖上立下過功績、衣食無憂的榮祿伯,私下裡都勾結奸商,妄作明目,偷侵商稅,贏掠厚利,法辦之後,在他家的閣樓、密室乃至書房的窗格里,共查抄出價值三十萬兩的財物。
林林總總,國庫一下多了近兩百萬兩的現銀。
除了嚴辦貪贓枉法、偷稅漏稅的官員、奸商,朝廷還鼓勵民間富商進行捐贈。
但凡戰爭能用到的物資,糧食、棉布、銅鐵、木材,富商們可以自發購買捐獻,朝廷收到捐贈的物資後,會對有貢獻的富商頒發象徵榮譽的令牌,並修建牌坊,以彰其功德。
對於捐獻數額多的,還會令能工巧匠專門到當地刻碑記錄,歌功頌德。
這項政策一出,京城之中,會仙酒樓和智能直聘率先捐了一萬兩白銀。
朝廷派人敲鑼打鼓昭告街坊,當著眾人的面送上榮譽,立下牌坊,牌樓上的大紅稠花格外耀目,這兩家得了官府頒發的榮耀,也是大辦特辦,店鋪門口彩旗飄飄,舞獅子、秋日宴,辦的熱熱鬧鬧。
緊隨其後的是馥香閣。
秋季面市的新品,一律優惠出售,賣出貨品所收的銀錢全部用於購買物資送往前線。包裝精緻的香膏、香粉,盒子上還寫著用心設計過的「北伐紀念款」,新品活動剛一開啟,銷量火爆,極受歡迎。
手頭有些富裕又愛國的小娘子、世家千金、夫人們紛紛慷慨解囊,把對前線將士的敬意和喜愛,都換成了款式新穎好用的胭脂水粉,既裝飾了容貌,又為前線戰事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意義極好。
隨後,陶家名下所有商鋪,亦是舉辦各類愛國活動,籌集到的銀錢用來給軍隊捐款或是購買物資。
京城其他富商一看,這風向標必須得跟上啊,與其被查出問題,不如自己先把錢財給散了,別傷經動骨的就行,還能博個好名聲,有了這份名譽,日後說出去家族也有榮光。
眾臣長舒一口氣。
而此時杜裊裊的腦內,系統著急地大喊,「宿主,你怎麼改成主和派了?你忘了你的任務了,必須取得對羌國的絕對勝利,系統才會判定任務完成。你這麼一說,皇帝真支持議和了。」
杜裊裊唇線輕揚,「我沒忘。羌國派人議和,是真的想和嗎?我帶兵和羌國打了這麼久的仗,很了解他們,事情不如這些人料想的那般簡單,等著看吧。」
系統:「羌國不是真想和,難道他們還想打嗎?」
杜裊裊:「羌國尚武,輸了這麼大場戰爭,他們會甘心?骨子裡的血統不會輕易改變。羌人定會想盡辦法洗刷恥辱。」
系統:「那你這是曲意逢迎,讓主和派放鬆警惕?」
杜裊裊:「算不上。我說的也是實話,作為臣子,我的建議必須站在國家和百姓的角度。如若議和是當下最好的決定,我完不成任務,也沒有什麼。只可惜,羌人包藏禍心,不會真的甘於和平。」
大朝會結束後兩日,皇帝選定了議和的人選。
鎮國大將軍,陶玠。
這個結果讓主和派眾人始料未及。
但轉念想想,陶玠出身禮部,曾任禮部尚書,精通多國語言,又有豐富的談判經驗,作為頌國的常勝將軍,對羌人有絕對的威懾力,由他代表頌國和談,確實無可厚非,放眼大頌,也找不出更合適的人選了。
和談嘛,無非是商定停戰後羌國每年向頌國朝貢多少金銀珠寶、馬匹、糧食。
主和派壓根兒沒想過這事還會出什麼變故。
然而,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場名義上的和談,實則是羌人設下的陷阱,趁著和談之際,朝頌軍發動奇襲。
好在陶將軍觀察仔細,和談當場洞察了羌人的意圖,在羌人動手之時,當機立斷斬殺了佯裝議和的羌國王爺和使臣,隨即率軍義勇突圍,免遭羌人的毒手。
雖然頌軍損失不大,但遠在京城的頌景帝得到消息後仍是止不住勃然大怒,百官震驚。
羌國給臉不要臉,大頌誠心誠意和談,羌人卻耍詐,想要謀害陶將軍。
這仗必須打啊。非打到底不可。
只是,這打仗的錢從哪兒來。
在給陶玠寄出第二封密信後,杜裊裊進宮面聖,提出了迅速充實國庫支援戰爭的諸項建議。
不久,頌國的貪官污吏受到嚴查,每查處一樁,拔出蘿蔔帶出泥。
貪墨稅款、私設賭坊、中飽私囊的貪官奸佞們紛紛落馬。
戶部尚書看到查抄充公的銀錢時,都傻了眼。
先是刑部辦了幾個大案要案,查抄出四五十萬兩白銀的贓款,接著查處的範圍隨著新浮出水面的線索逐漸擴大,牽扯出一樁樁一件件震驚全國的貪污案件,充公的銀錢數額逐漸增加到了一百萬、一百五十萬兩。
這些人怎麼敢的啊。
戶部尚書百思不得其解。
不僅大官貪,小官也貪,比如江南路一個富裕些的縣城縣令,居然都能貪污十萬白銀。
就連祖上立下過功績、衣食無憂的榮祿伯,私下裡都勾結奸商,妄作明目,偷侵商稅,贏掠厚利,法辦之後,在他家的閣樓、密室乃至書房的窗格里,共查抄出價值三十萬兩的財物。
林林總總,國庫一下多了近兩百萬兩的現銀。
除了嚴辦貪贓枉法、偷稅漏稅的官員、奸商,朝廷還鼓勵民間富商進行捐贈。
但凡戰爭能用到的物資,糧食、棉布、銅鐵、木材,富商們可以自發購買捐獻,朝廷收到捐贈的物資後,會對有貢獻的富商頒發象徵榮譽的令牌,並修建牌坊,以彰其功德。
對於捐獻數額多的,還會令能工巧匠專門到當地刻碑記錄,歌功頌德。
這項政策一出,京城之中,會仙酒樓和智能直聘率先捐了一萬兩白銀。
朝廷派人敲鑼打鼓昭告街坊,當著眾人的面送上榮譽,立下牌坊,牌樓上的大紅稠花格外耀目,這兩家得了官府頒發的榮耀,也是大辦特辦,店鋪門口彩旗飄飄,舞獅子、秋日宴,辦的熱熱鬧鬧。
緊隨其後的是馥香閣。
秋季面市的新品,一律優惠出售,賣出貨品所收的銀錢全部用於購買物資送往前線。包裝精緻的香膏、香粉,盒子上還寫著用心設計過的「北伐紀念款」,新品活動剛一開啟,銷量火爆,極受歡迎。
手頭有些富裕又愛國的小娘子、世家千金、夫人們紛紛慷慨解囊,把對前線將士的敬意和喜愛,都換成了款式新穎好用的胭脂水粉,既裝飾了容貌,又為前線戰事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意義極好。
隨後,陶家名下所有商鋪,亦是舉辦各類愛國活動,籌集到的銀錢用來給軍隊捐款或是購買物資。
京城其他富商一看,這風向標必須得跟上啊,與其被查出問題,不如自己先把錢財給散了,別傷經動骨的就行,還能博個好名聲,有了這份名譽,日後說出去家族也有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