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頁
想了想,她明白了陳定川的意思,「孫二偉如今在大理寺,我已經套到了他的證詞,但是大殿下若是知曉有人接近過,說不定會想方設法命他改口,甚至直接殺人滅口,我們必須得保證他活著站到陛下面前……昔日我倒是有個同窗師文耀在大理寺任評事,但是他能力有限,胸無城府……」
崔靖眨了眨眼睛,以李時居對他的了解,顯然愛莫能助,坐在他旁邊的霍定方卻「騰」地一下站起身——
「李相爺,不就是上大理寺地牢盯個人麼,我可以啊!」
「啊?這可不是等閒衙門啊。」李時居愕然地望著他。
「承恩公被賜爵之前就是大理寺少卿,小時候母妃忙著哄……陛下,三位兄長都要念書,我得著出宮的機會,就只能跟著承恩公去大理寺,那地牢也就是看上去堅不可摧罷了,這些年有錦衣衛和東廠,他們也沒關押過多少犯人,圍牆上有幾處狗洞,我曾見人爬過的,入地牢後偷上一身衙差的衣服換上,包準他們查不出來。」
霍定方眼光一黯,即便早就知道自己和霍貴妃、明煦帝和承恩公的關係,他也很難再改口管一個叫了十來年舅舅的人為「父親」。
李時居聽了這話,再一回想今日地牢里好像除了格外臭以外,當真沒有關旁的犯人。
但她還是擔心,「那地牢看守嚴密,能行嗎?」
霍定方笑了,「三兄只是跟著侯公公學了些皮毛,就已經能打得長兄和二兄毫無還手餘地了,我可是結結實實在雞鳴山上呆了三年啊!」
那位侯公公難道是不出世的武林高人?
李時居若有所思,但自從來到這個時空,她一直悶著頭考科舉,哪兒有時間精力去探索其他呢。
既然霍定方如此自信,又是陳定川專門讓崔靖找過來的人,那她也沒什麼好顧慮的了。
當下將孫二偉號舍的位置同霍定方一說,又吩咐崔靖與霍定方同去作為幫手,並去仵作處領取毒藥的檢驗結果。
約定好碰面的時間和地點,她才鎮定轉身,上二樓書房謄寫最終定稿的科舉改良案。
待一切全然準備妥當,東方天色微微亮起,李時居重新換上一身緋袍,踏著滿城的新雪,往皇城而去。
第135章 求新
紫宸殿。
明煦帝坐在龍案前, 苦惱地按了按額頭。
潘石暴斃已經過去兩天了,陳定川一直被禁足於天寧宮內,他連著兩夜頭痛難忍, 連早朝都叫了散。
回籠覺睡得頗不踏實, 起床後簡單地用了點午膳,就命小太監上太醫院給他取止痛的湯藥。
小太監為難地說:「陛下, 您今早才用了一碗, 那樣的東西到底傷身子, 還是忍一忍吧。」
小孩子說話辦事不如大璫,從來不合他心意,明煦帝雙目闔起, 不痛快地揮了下手, 「童子昂呢?」
小太監道:「大璫還在審問偏殿孫二偉呢。」
明煦帝睜開雙眼, 想起來了。
一大早李時居就帶著崔靖和孫二偉入宮, 當面給他呈上一本摺子, 說明潘石暴斃另有隱情。
他看中李時居、破格提拔她為內閣中書的原因很簡單,這孩子聰慧、公正,而且行事有分寸, 從不會因侍奉御前的原因, 越過通政司當面給他遞摺子。
因此那小小的布面題本一呈上來,明煦帝便在心底長嘆一口氣。
——看來他的猜測,還是成了真。
她是做好了功課來的, 有十足的把握, 摺子里的案發經過和緣由寫得不比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失色, 邏輯嚴密, 亦有證詞證據,甚至還主動提出讓孫二偉再次接受親巈。
只是有一點, 摺子里並沒有點明,指使孫二偉、陷害陳定川的幕後之人到底是誰。
內閣大學士計玉書、御史雲天青,還有司禮監的幾位大璫都在場,就算是為了公正,明煦帝也不能再將此事私了。
於是只能講孫二偉從大理寺提出來,交給童子昂審問。
其實李時居不說,他也猜的出來是誰。
他的兒子裡,有這個賊心賊膽,行事又有城府的,就只剩下皇長子陳定夷一人了。
太子是國本,固然不可動搖,可是自己的兒子們,如今還好好在他眼前的,也所剩無幾了。
小太監看他發愣,又提醒道:「陛下,李大人還等在殿外呢。」
明煦帝側頭:「一直沒走?」
小太監說是,「陛下,是您叫李大人在外面等著的啊。」
是有這麼一回事,明煦帝扶了扶額頭。
這回又不疼了,只是暈得厲害。
年歲越來越大了,他有時候不得不承認,現在到了江山易主的當口,大邾的朝堂渴望新鮮血液激活頭腦,儘管他內心有許多不情願,但理智有時會占上風,幫他做出正確的選擇。
陳定夷固然可惜,但他也不能任由陳定川背上黑鍋,被囚禁在宮殿之內,而讓陰毒的長子坐上龍椅。
帝王自己的情感,總歸要讓位於大邾的天下,在霍氏企圖干政時,在嫡子企圖造反時,他不是已經做過兩回選擇了嗎?
既然證據已經擺到了眼前,是啊,他必須在今天,做出最後的抉擇。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崔靖眨了眨眼睛,以李時居對他的了解,顯然愛莫能助,坐在他旁邊的霍定方卻「騰」地一下站起身——
「李相爺,不就是上大理寺地牢盯個人麼,我可以啊!」
「啊?這可不是等閒衙門啊。」李時居愕然地望著他。
「承恩公被賜爵之前就是大理寺少卿,小時候母妃忙著哄……陛下,三位兄長都要念書,我得著出宮的機會,就只能跟著承恩公去大理寺,那地牢也就是看上去堅不可摧罷了,這些年有錦衣衛和東廠,他們也沒關押過多少犯人,圍牆上有幾處狗洞,我曾見人爬過的,入地牢後偷上一身衙差的衣服換上,包準他們查不出來。」
霍定方眼光一黯,即便早就知道自己和霍貴妃、明煦帝和承恩公的關係,他也很難再改口管一個叫了十來年舅舅的人為「父親」。
李時居聽了這話,再一回想今日地牢里好像除了格外臭以外,當真沒有關旁的犯人。
但她還是擔心,「那地牢看守嚴密,能行嗎?」
霍定方笑了,「三兄只是跟著侯公公學了些皮毛,就已經能打得長兄和二兄毫無還手餘地了,我可是結結實實在雞鳴山上呆了三年啊!」
那位侯公公難道是不出世的武林高人?
李時居若有所思,但自從來到這個時空,她一直悶著頭考科舉,哪兒有時間精力去探索其他呢。
既然霍定方如此自信,又是陳定川專門讓崔靖找過來的人,那她也沒什麼好顧慮的了。
當下將孫二偉號舍的位置同霍定方一說,又吩咐崔靖與霍定方同去作為幫手,並去仵作處領取毒藥的檢驗結果。
約定好碰面的時間和地點,她才鎮定轉身,上二樓書房謄寫最終定稿的科舉改良案。
待一切全然準備妥當,東方天色微微亮起,李時居重新換上一身緋袍,踏著滿城的新雪,往皇城而去。
第135章 求新
紫宸殿。
明煦帝坐在龍案前, 苦惱地按了按額頭。
潘石暴斃已經過去兩天了,陳定川一直被禁足於天寧宮內,他連著兩夜頭痛難忍, 連早朝都叫了散。
回籠覺睡得頗不踏實, 起床後簡單地用了點午膳,就命小太監上太醫院給他取止痛的湯藥。
小太監為難地說:「陛下, 您今早才用了一碗, 那樣的東西到底傷身子, 還是忍一忍吧。」
小孩子說話辦事不如大璫,從來不合他心意,明煦帝雙目闔起, 不痛快地揮了下手, 「童子昂呢?」
小太監道:「大璫還在審問偏殿孫二偉呢。」
明煦帝睜開雙眼, 想起來了。
一大早李時居就帶著崔靖和孫二偉入宮, 當面給他呈上一本摺子, 說明潘石暴斃另有隱情。
他看中李時居、破格提拔她為內閣中書的原因很簡單,這孩子聰慧、公正,而且行事有分寸, 從不會因侍奉御前的原因, 越過通政司當面給他遞摺子。
因此那小小的布面題本一呈上來,明煦帝便在心底長嘆一口氣。
——看來他的猜測,還是成了真。
她是做好了功課來的, 有十足的把握, 摺子里的案發經過和緣由寫得不比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失色, 邏輯嚴密, 亦有證詞證據,甚至還主動提出讓孫二偉再次接受親巈。
只是有一點, 摺子里並沒有點明,指使孫二偉、陷害陳定川的幕後之人到底是誰。
內閣大學士計玉書、御史雲天青,還有司禮監的幾位大璫都在場,就算是為了公正,明煦帝也不能再將此事私了。
於是只能講孫二偉從大理寺提出來,交給童子昂審問。
其實李時居不說,他也猜的出來是誰。
他的兒子裡,有這個賊心賊膽,行事又有城府的,就只剩下皇長子陳定夷一人了。
太子是國本,固然不可動搖,可是自己的兒子們,如今還好好在他眼前的,也所剩無幾了。
小太監看他發愣,又提醒道:「陛下,李大人還等在殿外呢。」
明煦帝側頭:「一直沒走?」
小太監說是,「陛下,是您叫李大人在外面等著的啊。」
是有這麼一回事,明煦帝扶了扶額頭。
這回又不疼了,只是暈得厲害。
年歲越來越大了,他有時候不得不承認,現在到了江山易主的當口,大邾的朝堂渴望新鮮血液激活頭腦,儘管他內心有許多不情願,但理智有時會占上風,幫他做出正確的選擇。
陳定夷固然可惜,但他也不能任由陳定川背上黑鍋,被囚禁在宮殿之內,而讓陰毒的長子坐上龍椅。
帝王自己的情感,總歸要讓位於大邾的天下,在霍氏企圖干政時,在嫡子企圖造反時,他不是已經做過兩回選擇了嗎?
既然證據已經擺到了眼前,是啊,他必須在今天,做出最後的抉擇。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