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第二天上班,周老師卻看見昨天送給笛飛的巧克力又出現在了自己的桌上。課間時分,周老師走到笛飛身邊,問道:「蘇老師不喜歡巧克力?」
笛飛笑了笑,搖了搖頭。
周老師見她冷淡,又一眼瞥見她上衣兜里的鋼筆,便又沒話找話道:
「早聽說蘇老師出身紹興大戶人家,這鋼筆肯定價值不菲吧,我能不能看看?」
笛飛警惕地一把捂住那根鋼筆,那是她隨身從大陸帶來的唯一一件東西。周老師見此,有些尷尬,只得笑了笑。笛飛也有些不好意思,開口緩緩說道:「謝謝周老師抬愛,只是,我在大陸上是訂了婚的,這根鋼筆,就是信物。」
周老師嘆了口氣道:「也是,像你這樣的大家小姐,肯定是早早訂過親的了。」
笛飛沒有再說話,周老師卻有些不死心道:「只是,誰知道什麼時候能回大陸去呢?何苦這樣痴痴地等他?他說不定已經在大陸上結婚了。我知道你喜歡崑曲,特意買了很多書來,你何不試試看?說不定我也可以是你的知己的?」
一句話險些把笛飛眼淚說下來,她平靜了半晌,聲音滄桑地哼唱起《桃花扇》中的一段老生唱腔:「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晚上回到家中,笛飛翻出自己的畫冊,一頁頁翻著。由於她隻身來到台灣,除了那根芝荔送她的鋼筆,什麼都沒帶,於是她業餘時間學了畫畫,用那支鋼筆把自己腦海中的家都畫了出來。第一張畫的是紹興蘇家花園內的假山,第二張是自己的鋼琴,第三張是一個女子倚在美人榻上,另一個女子坐在她身旁,便是年少的她和藤芝荔。笛飛慢慢撫著畫上的芝荔,不一會兒,一滴淚滴在了畫上。
到了1975年,笛飛已經退休在家了,閒來無事便免費教眷村的孩子彈鋼琴,有時也教台灣本地的孩子說國語。這天,一個學生家長找到笛飛,用帶著濃重閩南口音的國語說道:「蘇老師,孩子特別喜歡您的課,我們也不知道怎麼感謝您才好,聽孩子說您常常哼唱《何日君再來》。孩子的爸爸昨天拿到兩張鄧麗君演唱會的門票,下個月的,您和朋友一起去吧。」
笛飛一愣,說道:「還是你們去吧,我上歲數了,不追求這些流行的東西了。」
「您去吧,這個票很難弄的,也是我們一番心意。」那人真誠地說道。
笛飛聽罷便不好推脫,接過票時,卻看見背面的最後一首歌曲印著:「何日君再來」,笛飛想起往事,不由得紅了眼眶。
周末,笛飛又一次登上玉山,站在山頂,看著于右任的墓碑,上面刻著一首詩:「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唯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世難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
這章應該是全書最慘烈的一章,表面看起來我下筆挺狠的,但其實,每個細節都有可考據的一模一樣甚至更為悲慘的歷史原型。小說別處的很多情節是我自己虛構的,但涉及這種我民族嚴肅的歷史,我一般是選了非常清晰可考的歷史真實記錄放在主角身上寫進去的,兩相對比,真實的歷史往往比我寫的更加戲劇化、衝突化,嘆嘆。
第43章 日暮鄉關何處是
笛飛嘆了口氣,遠眺北方,心裡默念道:「阿姊,在大陸時,你連周璇也不喜歡我聽,這次我去聽聽鄧麗君,你會生氣嗎?生氣的話,你就陪我一起來聽好不好?當年想讓你聽的《何日君再來》,不知你自己後來可曾聽過嗎?和我一起去聽好不好?每次我求你,你一定會答應我,說我要有做小姐的樣子,這次算我求你了好不好阿姊?」
演唱會上,台上的鄧麗君芳華正盛,舉手投足之間風情萬種,唱到《月圓花好》時,台下的笛飛卻恍惚看見似乎是芝荔在台上,不由得想起無數個晚上,自己坐在芝荔的大煙榻上,聽著她輕輕唱著「浮雲散,明月照人來。」想著想著,笛飛忽然覺得手背上有一滴淚落下,伸手擦去時,卻又看見當年被芝荔咬傷的痕跡,笛飛輕輕撫著笑道:「姐姐,還好你咬了我一下,也算是給我留了個念想,不然,如今再回想,那些美好的日子都不敢確定是真實的還是我夢見的了。」
說著,笛飛回頭看向自己身邊空空的座椅,似乎又看見是芝荔坐在旁邊,笑著看著自己,她輕輕把頭靠在了芝荔肩上,說道:「阿姊,我好想你。」
聽完演唱會,笛飛走著回了家,要上樓之前,聽見鄰居有台灣本省小孩在學國語,用不太標準的國語念著「夫子廟」。笛飛俯下身來,笑著拉了拉那個孩子,問道:「知道夫子廟在哪裡嗎?」
「知道,在南京啊。」小孩子用台灣口音的國語說道。
笛飛笑著從兜里拿出糖來說:「囡囡真棒,說對了。」
「謝謝阿嫲。」
「奶奶教你背一首詩,你要是能背會,奶奶兜里的糖都給你好不好?」笛飛慈愛地說。
「好。」小女孩奶聲奶氣地答道。
笛飛念到:「夫子廟,秦淮邊,春色撩人是今年。
水袖舞,崑腔囀,笛聲飛揚醉遊園。
紹興蘭苑中,暖帳衾枕私語聲。
滬上秋意濃,為君遙唱牡丹亭。
笛飛笑了笑,搖了搖頭。
周老師見她冷淡,又一眼瞥見她上衣兜里的鋼筆,便又沒話找話道:
「早聽說蘇老師出身紹興大戶人家,這鋼筆肯定價值不菲吧,我能不能看看?」
笛飛警惕地一把捂住那根鋼筆,那是她隨身從大陸帶來的唯一一件東西。周老師見此,有些尷尬,只得笑了笑。笛飛也有些不好意思,開口緩緩說道:「謝謝周老師抬愛,只是,我在大陸上是訂了婚的,這根鋼筆,就是信物。」
周老師嘆了口氣道:「也是,像你這樣的大家小姐,肯定是早早訂過親的了。」
笛飛沒有再說話,周老師卻有些不死心道:「只是,誰知道什麼時候能回大陸去呢?何苦這樣痴痴地等他?他說不定已經在大陸上結婚了。我知道你喜歡崑曲,特意買了很多書來,你何不試試看?說不定我也可以是你的知己的?」
一句話險些把笛飛眼淚說下來,她平靜了半晌,聲音滄桑地哼唱起《桃花扇》中的一段老生唱腔:「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晚上回到家中,笛飛翻出自己的畫冊,一頁頁翻著。由於她隻身來到台灣,除了那根芝荔送她的鋼筆,什麼都沒帶,於是她業餘時間學了畫畫,用那支鋼筆把自己腦海中的家都畫了出來。第一張畫的是紹興蘇家花園內的假山,第二張是自己的鋼琴,第三張是一個女子倚在美人榻上,另一個女子坐在她身旁,便是年少的她和藤芝荔。笛飛慢慢撫著畫上的芝荔,不一會兒,一滴淚滴在了畫上。
到了1975年,笛飛已經退休在家了,閒來無事便免費教眷村的孩子彈鋼琴,有時也教台灣本地的孩子說國語。這天,一個學生家長找到笛飛,用帶著濃重閩南口音的國語說道:「蘇老師,孩子特別喜歡您的課,我們也不知道怎麼感謝您才好,聽孩子說您常常哼唱《何日君再來》。孩子的爸爸昨天拿到兩張鄧麗君演唱會的門票,下個月的,您和朋友一起去吧。」
笛飛一愣,說道:「還是你們去吧,我上歲數了,不追求這些流行的東西了。」
「您去吧,這個票很難弄的,也是我們一番心意。」那人真誠地說道。
笛飛聽罷便不好推脫,接過票時,卻看見背面的最後一首歌曲印著:「何日君再來」,笛飛想起往事,不由得紅了眼眶。
周末,笛飛又一次登上玉山,站在山頂,看著于右任的墓碑,上面刻著一首詩:「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唯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世難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
這章應該是全書最慘烈的一章,表面看起來我下筆挺狠的,但其實,每個細節都有可考據的一模一樣甚至更為悲慘的歷史原型。小說別處的很多情節是我自己虛構的,但涉及這種我民族嚴肅的歷史,我一般是選了非常清晰可考的歷史真實記錄放在主角身上寫進去的,兩相對比,真實的歷史往往比我寫的更加戲劇化、衝突化,嘆嘆。
第43章 日暮鄉關何處是
笛飛嘆了口氣,遠眺北方,心裡默念道:「阿姊,在大陸時,你連周璇也不喜歡我聽,這次我去聽聽鄧麗君,你會生氣嗎?生氣的話,你就陪我一起來聽好不好?當年想讓你聽的《何日君再來》,不知你自己後來可曾聽過嗎?和我一起去聽好不好?每次我求你,你一定會答應我,說我要有做小姐的樣子,這次算我求你了好不好阿姊?」
演唱會上,台上的鄧麗君芳華正盛,舉手投足之間風情萬種,唱到《月圓花好》時,台下的笛飛卻恍惚看見似乎是芝荔在台上,不由得想起無數個晚上,自己坐在芝荔的大煙榻上,聽著她輕輕唱著「浮雲散,明月照人來。」想著想著,笛飛忽然覺得手背上有一滴淚落下,伸手擦去時,卻又看見當年被芝荔咬傷的痕跡,笛飛輕輕撫著笑道:「姐姐,還好你咬了我一下,也算是給我留了個念想,不然,如今再回想,那些美好的日子都不敢確定是真實的還是我夢見的了。」
說著,笛飛回頭看向自己身邊空空的座椅,似乎又看見是芝荔坐在旁邊,笑著看著自己,她輕輕把頭靠在了芝荔肩上,說道:「阿姊,我好想你。」
聽完演唱會,笛飛走著回了家,要上樓之前,聽見鄰居有台灣本省小孩在學國語,用不太標準的國語念著「夫子廟」。笛飛俯下身來,笑著拉了拉那個孩子,問道:「知道夫子廟在哪裡嗎?」
「知道,在南京啊。」小孩子用台灣口音的國語說道。
笛飛笑著從兜里拿出糖來說:「囡囡真棒,說對了。」
「謝謝阿嫲。」
「奶奶教你背一首詩,你要是能背會,奶奶兜里的糖都給你好不好?」笛飛慈愛地說。
「好。」小女孩奶聲奶氣地答道。
笛飛念到:「夫子廟,秦淮邊,春色撩人是今年。
水袖舞,崑腔囀,笛聲飛揚醉遊園。
紹興蘭苑中,暖帳衾枕私語聲。
滬上秋意濃,為君遙唱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