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頁
然而這一次,其他三路又一次讓天子失望了——不是全軍覆沒,便是損失慘重,又或者無功而返。
大漢百姓再度陷入恐慌之中,認為匈奴人不可戰勝,甚至不少朝臣上書天子,讓太子再度和親割地求和。
年輕的帝王焦躁地在宣室走來走去,接二連三的失敗讓他懷疑自己苦苦堅持的東西到底有沒有意義。
然而就在這時,衛士們的聲音嘹亮,帶來了勝利的曙光。
衛青直搗龍城。
龍城,是匈奴人的祭天聖地,其重要性不亞於大漢的長安城,如今大夏的華京城。
捷報傳來,九州為之沸騰。
自此之後,大漢軍隊在衛青的帶領下,拉開花式吊打匈奴的序幕。
而衛青首站拿下龍城,而後一生無敗績的功勳,更是讓他成為上古時代武將之最,成為上古時代,甚至這個時代世人心中的戰神。
可惜後來衛青英年早逝,年輕的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猜忌多疑,受奸人挑撥,要滅衛家滿門。
衛家為躲避迫害,帶著後人遠走長安,躲入衛青馳騁縱橫的大漠。
有人說,他們去了龍城,在龍城定居,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幾經滄海桑田,龍城的位置早就不可考,然而龍城衛家的傳說,卻就此流傳下來。
衛青天縱奇才,戰功卓絕,讓世人從不懷疑,若他的後人仍在,必然能將現在的北狄徹底消滅。
這樣的事情,不僅天下人相信,長公主與鎮遠侯亦是深信不疑——現在的北狄與上古時代的匈奴人類似,一是馬快,二是占有地形優勢,一旦戰事不利,他們便躲入無邊無際的沙漠之中,讓人根本尋不到他們的影子。
衛青當年既是大將軍,又是大司馬,有自己的一套養馬的法子,而首站奇襲龍城,更是將他認路的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
倘若他的後人繼承了他這兩個優勢,那麼大夏對於北狄的戰爭,很快便能結束。
懷著這種心理,無論是死去數年的鎮遠侯,還是現在的長公主,派出無數個斥候尋找傳說中的龍城衛家。
然而多年過去,都不曾得到半點消息。
直至今日,長公主被寧王帶到這裡。
這裡的房屋與中原之地大不相同,與邊關城池亦是不同,更像是她在書中看過的,上個時代大漢的房屋。
房屋如此,百姓們的裝束亦是如此。
長壽明光錦,波紋孔雀錦,甚至交龍錦、象文錦,這些早就消失在歷史長河裡的錦緞,被這裡的百姓穿在身上,往來不斷。
街邊叫賣的小廝,茶樓說書的先生,無不提醒著長公主,這個地方與大夏領土的不同。
長公主終於相信,寧王把她困在的地方,的的確確是龍城。
走了兩條街,寧王在一處茶樓停下腳步,跑堂的小二笑面相應,熟稔地將寧王帶到二樓雅座。
寧王揮手讓小二下去,倒上一杯茶,茶水亦不是長公主時常喝的大夏的茶。
長公主眉頭微動,輕啜一口。
雖不是她平日裡喜歡的茶,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門外響起叩門聲,寧王喚了一聲進來。
一個做小廝打扮的男子道:“殿下,那人又不老實了,又想趁機逃跑。”
“這都是這個月的第四次了。”
寧王瞥了一眼面無表情的長公主,輕笑道:“不老實?”
“不老實的人在我這裡,是要把腿打斷的。”
長公主抿唇,略帶薄繭的手指微微轉著茶杯。
寧王挑眉笑道:“也罷,看在長公主的面子,便不廢他的腿。”
“去,將他的胳膊卸一隻過來,與我做下酒菜。”
長公主蹙眉,終於開口道:“你到底想做什麼?”
她經歷過寧王華滿京都的時代,深知這個世界上,沒有寧王做不出來的事情。
他既說卸旁人的胳膊做下酒菜,便能輕笑飲酒和著血。
她不敢拿李夜城或者李承瑾的性命去賭寧王的心思。
“長公主也有坐不住的時候?”
寧王眸中閃過一抹戲謔,道:“我還以為,鎮遠侯死後,你便再沒有喜怒哀樂了。”
“看來是我多心了。”
“公主殿下仍是當年的公主殿下。”
長公主面上沒甚表情,手指卻微微收緊。
寧王懶懶斜坐在榻上,手指輕扣矮桌,道:“公主殿下,我們那一代的人,而今只剩下你我兩人而已。”
窗外陽光熾熱,寧王的語調似乎有著幾分唏噓,又似乎沒有,清凌凌的,肆意又張揚。
寧王道:“你我二人,還是暫且將舊日仇怨放下,待此事了結,你仍是萬人之上的長公主。”
長公主眸光驟冷。
她怎麼可能不恨寧王?
她與謝元的互相猜忌,鎮遠侯的埋葬邊關,甚至她忍無可忍發動逼宮,盡屠謝家滿門,再到後來的她與胞弟李泓的離心,崔莘海的反叛,李承璋的逼宮,楊奇文的斂財........
樁樁件件,哪一件少了寧王的手筆?
甚至她女兒與李斯年的“大好姻緣”,也是寧王一手促就。
這個人,將天下都算計了去。
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想做什麼,想要什麼。
大漢百姓再度陷入恐慌之中,認為匈奴人不可戰勝,甚至不少朝臣上書天子,讓太子再度和親割地求和。
年輕的帝王焦躁地在宣室走來走去,接二連三的失敗讓他懷疑自己苦苦堅持的東西到底有沒有意義。
然而就在這時,衛士們的聲音嘹亮,帶來了勝利的曙光。
衛青直搗龍城。
龍城,是匈奴人的祭天聖地,其重要性不亞於大漢的長安城,如今大夏的華京城。
捷報傳來,九州為之沸騰。
自此之後,大漢軍隊在衛青的帶領下,拉開花式吊打匈奴的序幕。
而衛青首站拿下龍城,而後一生無敗績的功勳,更是讓他成為上古時代武將之最,成為上古時代,甚至這個時代世人心中的戰神。
可惜後來衛青英年早逝,年輕的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猜忌多疑,受奸人挑撥,要滅衛家滿門。
衛家為躲避迫害,帶著後人遠走長安,躲入衛青馳騁縱橫的大漠。
有人說,他們去了龍城,在龍城定居,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幾經滄海桑田,龍城的位置早就不可考,然而龍城衛家的傳說,卻就此流傳下來。
衛青天縱奇才,戰功卓絕,讓世人從不懷疑,若他的後人仍在,必然能將現在的北狄徹底消滅。
這樣的事情,不僅天下人相信,長公主與鎮遠侯亦是深信不疑——現在的北狄與上古時代的匈奴人類似,一是馬快,二是占有地形優勢,一旦戰事不利,他們便躲入無邊無際的沙漠之中,讓人根本尋不到他們的影子。
衛青當年既是大將軍,又是大司馬,有自己的一套養馬的法子,而首站奇襲龍城,更是將他認路的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
倘若他的後人繼承了他這兩個優勢,那麼大夏對於北狄的戰爭,很快便能結束。
懷著這種心理,無論是死去數年的鎮遠侯,還是現在的長公主,派出無數個斥候尋找傳說中的龍城衛家。
然而多年過去,都不曾得到半點消息。
直至今日,長公主被寧王帶到這裡。
這裡的房屋與中原之地大不相同,與邊關城池亦是不同,更像是她在書中看過的,上個時代大漢的房屋。
房屋如此,百姓們的裝束亦是如此。
長壽明光錦,波紋孔雀錦,甚至交龍錦、象文錦,這些早就消失在歷史長河裡的錦緞,被這裡的百姓穿在身上,往來不斷。
街邊叫賣的小廝,茶樓說書的先生,無不提醒著長公主,這個地方與大夏領土的不同。
長公主終於相信,寧王把她困在的地方,的的確確是龍城。
走了兩條街,寧王在一處茶樓停下腳步,跑堂的小二笑面相應,熟稔地將寧王帶到二樓雅座。
寧王揮手讓小二下去,倒上一杯茶,茶水亦不是長公主時常喝的大夏的茶。
長公主眉頭微動,輕啜一口。
雖不是她平日裡喜歡的茶,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門外響起叩門聲,寧王喚了一聲進來。
一個做小廝打扮的男子道:“殿下,那人又不老實了,又想趁機逃跑。”
“這都是這個月的第四次了。”
寧王瞥了一眼面無表情的長公主,輕笑道:“不老實?”
“不老實的人在我這裡,是要把腿打斷的。”
長公主抿唇,略帶薄繭的手指微微轉著茶杯。
寧王挑眉笑道:“也罷,看在長公主的面子,便不廢他的腿。”
“去,將他的胳膊卸一隻過來,與我做下酒菜。”
長公主蹙眉,終於開口道:“你到底想做什麼?”
她經歷過寧王華滿京都的時代,深知這個世界上,沒有寧王做不出來的事情。
他既說卸旁人的胳膊做下酒菜,便能輕笑飲酒和著血。
她不敢拿李夜城或者李承瑾的性命去賭寧王的心思。
“長公主也有坐不住的時候?”
寧王眸中閃過一抹戲謔,道:“我還以為,鎮遠侯死後,你便再沒有喜怒哀樂了。”
“看來是我多心了。”
“公主殿下仍是當年的公主殿下。”
長公主面上沒甚表情,手指卻微微收緊。
寧王懶懶斜坐在榻上,手指輕扣矮桌,道:“公主殿下,我們那一代的人,而今只剩下你我兩人而已。”
窗外陽光熾熱,寧王的語調似乎有著幾分唏噓,又似乎沒有,清凌凌的,肆意又張揚。
寧王道:“你我二人,還是暫且將舊日仇怨放下,待此事了結,你仍是萬人之上的長公主。”
長公主眸光驟冷。
她怎麼可能不恨寧王?
她與謝元的互相猜忌,鎮遠侯的埋葬邊關,甚至她忍無可忍發動逼宮,盡屠謝家滿門,再到後來的她與胞弟李泓的離心,崔莘海的反叛,李承璋的逼宮,楊奇文的斂財........
樁樁件件,哪一件少了寧王的手筆?
甚至她女兒與李斯年的“大好姻緣”,也是寧王一手促就。
這個人,將天下都算計了去。
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想做什麼,想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