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程仲卿微驚,但到底沒有躲開,受了程彥這一拜。

  內侍們扶程彥起身,床榻上的李泓虛虛咳嗽著,道:“今日之後,你便是李家的孩子了。”

  程仲卿重新跪回朝臣之列。

  李泓環視著殿內眾人,細數著長公主與程彥的功勞。

  殿中人亦有程彥與李斯年的人,聽此紛紛附和,至於那些不喜程彥干政的人,見李泓態度已決,程仲卿又如此行事,他們只能捏著鼻子受了——明目張胆反對程彥的人,此時墳頭上的草都三丈高了,在領教過程彥殺伐手段之後,他們哪敢在這個時候冒頭?

  李泓聲音徐徐:“天子這個位置,本就是長姐送給朕的,而今長姐下落不明,朕將皇位傳給長姐的獨女,也算是物歸原主。”

  這些年來,若沒有長姐護著他,只怕他早就死於謝元的算計或者宮變之中了。

  可嘆他委實糊塗,做了許多傷長姐心的事情。

  若此生還能再見長姐一面,他必好好地向長姐賠不是。

  思及往事,李泓眼角紅了紅。

  小內侍奉上一方錦帕,李泓攥在手裡,停了片刻,方繼續道:“你們莫覺得阿彥是個女子,便輕慢敷衍阿彥。”

  “阿彥是個聰明剔透孩子,誰也糊弄不了她。”

  眾人忍不住想起程彥發作反對她之人的雷霆手段,無不心驚膽戰。

  誰敢敷衍她?

  她不來找自己的錯處,便是萬幸了。

  眾人肅容稱是,李泓頗為滿意,便讓太常卿與太史令擇黃道吉日,舉行他傳位於程彥的禪讓大典。

  太常卿與太史令應下,李泓揮手,遣退殿中人。

  眾人散後,李泓將程彥叫到自己身邊,笑了一下,道:“阿彥,舅舅不想住紫宸殿。”

  “這裡太大,也太空。”

  李泓道:“舅舅想搬去昭陽殿。”

  程彥心中一酸。

  舅舅對於薛妃,始終難以釋懷。

  .......

  萬里之外,風沙漫天。

  長公主關上窗戶,寧王推門而入,挑眉瞧了一眼長公主,道:“你不跑?”

  “寧王想困住的人,普天之下,誰能逃脫?”

  寧王笑了笑,眼底盛氣一如多年前,清凌傲氣似驕陽耀眼。

  長公主鳳目微眯,道:“你究竟想做什麼?”

  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她從來看不透眼前的這個人。

  第118章

  寧王將端來的湯藥放在桌上, 眉梢輕挑,道:“長公主殿下覺得我想做甚麼?”

  長公主看了一眼黑漆漆的湯藥,淡淡道:“寧王殿下心思百轉千回, 豈是我這種凡夫俗子所能窺測?”

  面前這個清雋威儀如神祇之人, 曾是她心裡最深處的恐懼。

  不僅是她,經歷過寧王時代的人, 無不活在寧王的陰影之下。

  讓人不得不感嘆, 到底是梁王的嫡孫,縱然長於備受猜忌監視的華京城,他依舊是華滿京都的寧王, 讓天家子孫戰慄的存在。

  若是困著她的人是旁人,她或許還會生出逃跑的念頭, 可偏偏, 這個人是寧王,在他面前, 所有的掙扎都是徒勞的。

  個人的反抗, 只會成為貓逗老鼠般的笑柄樂趣。

  與其被他捉弄戲耍,倒不如平淡接受。

  他既然將她擒了來, 又沒有將她一劍殺了, 那便意味著,她對他有利用價值。

  只是不知道, 他想利用她做甚麼。

  他的心思, 從來沒有人能琢磨得透。

  寧王輕笑, 逆光負手而立, 道:“走吧。”

  見長公主沒有喝他送來的湯藥的意思,他便道:“我帶你瞧一瞧,你們一直在找的傳說中的龍城。”

  長公主眉頭微動,跟著寧王走出這個她待了數月的房間。

  七月的天氣,太陽似火爐一般,能將世間的一切烤化。

  酷熱的天氣,縱有風起,也當是微風,但在這裡,是風卷黃沙,遮天蔽日而來。

  長公主眯了眼睛。

  這便是她找了多年的龍城?

  那個傳說中上古戰將衛青後人所在的城池?

  長公主環視著四周景致。

  這個地方,無論是她,還是戰死多年的鎮遠侯,都曾派出無數斥候深入大漠尋找。

  九州之上,流傳著一個傳說,說只有龍城衛家才能將北狄徹底消滅。

  這句話傳了上千年,出自於何人之口,早就不可追尋,但這句話的真假,卻從無人去質疑——上古時代,大漢立國之初,如現在的大夏一般,經常受到關外匈奴的侵擾。大漢建/國幾十年,只以和親來阻擋匈奴南下的步伐,可換來的,卻是匈奴一次又一次的屠城。

  又一次邊關被屠後,大漢舉國震驚,當時的皇帝年輕氣盛,勢要一雪前恥,將匈奴徹底消滅,便屯兵三十萬,設下圈套等匈奴上鉤。

  然而天不遂人願,匈奴識破了大漢天子的計謀,天子舉全國之兵,消耗無數財力物力,最後卻無功而返,被朝臣宗親們接連上書,罵得狗血淋頭,以至於數年間,天子再不敢與匈奴言戰。

  衛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在天子視線,重新燃起了天子不甘受辱的心。

  天子力排眾議,再度用匈奴用兵,為提防再犯上次孤注一擲的錯誤,他將大軍分為四路,初出茅廬的衛青領了一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