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江寧沒想到自己竟然還有一幫讀者,一想到自己的信和照片能給人以精神鼓勵,他又加寫一封,多寄了幾張田野風光、萌寵照片。寄完這批,下批得在六月中旬以後了。

  事實上,江寧剛寄完照片和信,陳大山就找他來商量。說隔壁的向陽大隊又跟他打招呼了,要借調江寧半個月,讓他去向陽大隊用土法改裝拖拉機為收割機。這是去年就說好的事情。

  ◉ 第六十六章 麥收

  江寧考慮了一下也就答應了。沒兩天, 孫康就騎著自行車興沖沖趕來了。

  他把自行車往院牆上一靠,蹬蹬跑過來,說道:「師父, 沒想到你這麼快就回來了,早知道我也不出門了, 我剛才南鄉親戚家回來, 一聽說你也回來了,就趕緊來瞧瞧。」

  江寧把剩下的一些燕都特產拿出來給他, 孫康客氣了一下高興地收下了。

  孫康十分燕都的一切都十分感興趣,問東問西的, 江寧揀著有意思的說了一點。

  孫康羨慕道:「師父你真厲害, 見過那麼多世面,我連縣城都沒出過。」

  江寧說道:「以後你有的是機會出門。」

  孫康是不太相信的,出門多費錢啊,關鍵是去哪兒呀?他在城裡又沒有親戚。

  江寧把話題轉移到改造拖拉機方面, 「先說好,土法改制拖拉機可不比改制農具, 需要的鐵和工具可是不少, 你們大隊準備好了嗎?」

  孫康用篤定的語氣道:「沒問題。我爹前幾天開過社員大會, 大家都同意。他們說,要是弄好了,收麥子收得快,省得總擔心麥收時下雨。要是收割得早,還能到別的大隊幫著收麥,沒幾年, 就能把鐵器的錢掙回來。」

  江寧笑道:「你們大隊的社員腦子挺活呀。」

  說到這個, 孫康就來興致了, 他看看左右無人,就一臉驕傲地說道:「師父,你也不是外人,我也不怕你舉報。我們大隊66年以前可富了,因為做小生意的多,跑車的,收菜的,養羊的,日子過得滋潤,附近的姑娘都願意嫁到我們村。這幾年啥也不讓干,大家全都趴地里刨食。」

  江寧說:「不會一直這樣子的,以後政策寬鬆了,你們還能繼續,保准先富起來。」

  孫康眼睛亮晶晶的,「師父,真有那麼一天?」

  「等著吧。」

  兩人一路閒聊,很快就到了孫家。孫康的媽和弟弟妹妹熱情地出來迎接。

  孫康把江寧送來的東西放到桌上,「這是江師父送的燕都特產,你們肯定都沒吃過。」

  孫康媽連忙客氣幾句,她跟江寧閒敘幾句就去做飯。

  很快地,向陽大隊的其他社員聽說江寧來了,也紛紛上門打招呼問好,還有人送來了魚蝦。

  江寧見離吃飯還早,就叫上孫康和幾個年輕小伙去鐵鋪看看。幾個鐵匠剛好都在,一個個都光著膀子,汗流浹背地打鐵。他們看到江寧,也都停下手中的活,態度恭敬地打招呼。

  江寧示意他們繼續忙,在旁邊看了一會兒,問了幾個問題才回去。

  接著又去查看拖拉機的情況,拖拉機自從去年修好後,後來也出現過幾次小問題,江寧培訓過的幾個徒弟就派上了用場,搗鼓了幾次後竟然修好了。

  江寧拿出書包里攜帶的尺子,量了一下拖拉機頭的寬度和厚度,拿筆記下數據。

  明天,他要親自開著拖拉機去麥田實地考察,算算什麼高度最合適,記下基本數據,再畫張收割機的簡圖。

  對於土法收割機,江寧的理論設想就是在拖拉機頭部安裝兩副更長更寬的鐮刀。但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兩者中間還隔著一條黃河。只有實踐才能檢驗理論。

  他對大傢伙說道:「我以前沒做過,只是在書上看過類似的。我們先試驗一下。你們誰有好的想法,記得告訴我,咱們大家一起努力。」

  「好的,師父。」

  大家都信心滿滿。

  當天的晚飯十分豐盛,光葷菜就有三個:老鴨筍乾湯,紅燒魚,炒河蝦,還有米酒。江寧酒足飯飽後,回到房間發現,他的徒弟連洗腳水都打好了。

  他不好意思地說道:「以後不用這樣,我自己來。」

  孫康笑嘻嘻地說道:「你是我師父,當徒弟的就得有徒弟的樣子。」

  江寧:「……」

  江寧一邊泡腳一邊跟孫康閒扯,孫康問江寧有沒有去看燕都承天門,江寧隨口說:「我包里有照片。」

  孫康:「我要看。」

  江寧讓他幫來拿來書包,從裡面掏出幾張照片。這些照片前兩天剛從劉家河大隊的社員手裡回到他手中。

  江寧把照片遞給孫康,孫康激動得叫了一聲,看了一會兒,又跑著拿給家裡人看。

  半小時後,孫康帶著弟弟妹妹跑回來了。

  兩個小傢伙向江寧訴說了自己的夢想:「他們長大後要穿著軍裝站在承天門前照相,一次照十張,親戚家每家送一張。」

  江寧笑著鼓勵道:「你們好好讀書,一定可以實現這個夢想的。」

  兩個小傢伙一蹦一跳地離開了。

  次日,早飯後,江寧帶著孫康和幾個年輕人開著拖拉機進田,他記下幾組數據,回來就開始畫草圖。圖畫好後交給鐵匠,讓他們打制鐵器,還提前說好,可能需要修改。大家都沒意見。

  打制鐵器需要時間,其餘的空閒時間,江寧也沒閒著,開始著手改造鐮刀,去年秋收時用的那幾樣神器,也能用上派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