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和有同樣遭遇的百姓們十分憤怒:「怎麼就不能換成新鈔了?這不都是朝廷發行的大明寶鈔嗎?」

  吏目不耐煩的往外趕人:「上面發布的命令,你們聽著就行,在這兒和我歪纏也沒用!趕緊走,別打擾我們辦公,否則把你們抓牢里去。」

  末了還要嘟囔一句:「一群窮酸刁民!」

  無奈,男人回到家中,恨恨對著妻子道:「這簡直就是強盜行徑!我們交給官府的是真正的金銀財物,換回來的卻是這樣的廢紙!」

  妻子雙目垂淚,卻沒有半點辦法,最終只能嘆了一聲:「他們非要如此無恥,咱們這樣的升斗小民能怎麼辦?這段時間趕緊把這些錢都花出去吧,能換回來些東西也是好的。」

  【那些痛罵桑弘羊的人搞搞清楚,這才是真正的與民爭利!】

  【從北宋到大明,朝廷發行紙幣從來沒有過準備金。】

  路小柒還特意放了一張圖,文字解釋了一下準備金的概念。

  其實就是現

  在的央行在發行貨幣的時候,發行多少面額一般就要按照比例來準備擔保金。

  一般為黃金或者是白銀。

  要允許老百姓用紙幣向國家兌換黃金和白銀。

  【一直到成化年間,才有一位叫做丘濬的官員提出來「物與幣兩相當值」

  的觀點,認為該銀鈔並行,但那時候寶鈔已經全無信用,只能在明中期就黯然退市。】

  ……

  北宋。

  蘇軾又長嘆了一聲:「仙畫說得對!罵得好!」

  將他徹底罵清醒了。

  讓老百姓們手裡的錢不再是錢,卻掠奪走他們家中的金銀財物,這才是真正的與民爭利!

  王朝雲見他有些頹唐,安慰性的又給他斟了一杯酒。

  明朝。

  朱元璋這次倒是沒有發脾氣,只是靜靜地坐在龍椅上,臉色略有些不好看。

  「朕明明下過旨意,即使是舊鈔,只要無污損也可以照常使用照常收稅!不允許提價!」

  可是這條旨意執行起來就是他娘的很困難!

  朱元璋開始痛罵起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吏們,罵到吹鬍子瞪眼,口乾舌燥,最終咕嚕咕嚕的灌了兩大口水這才作罷。

  朱棣這才敢進言:「父皇,兒臣以為或許可以學習後世的準備金。」

  他剛剛可是聽得很仔細。

  想來這準備金定是行之有效,才成為了後世的固定做法。

  而且,假若他是百姓,如果知道手中寶鈔可換金銀,那心中也覺得安穩一些。

  朱元璋沉思:「要著人好好商議此事。」

  既然明白了大明寶鈔的一些弊端,那就要痛定思痛,能改進的改進,不然這仙畫白看了?

  北宋的趙匡胤同樣在琢磨著準備金的問題。

  宰相趙普開始犯愁了:

  「官家!如今大宋境內白銀和銅都緊缺很!」

  上哪兒搞那麼多白銀黃銅什麼的來當準備金?

  戶部的官員也站了出來:「臣聽聞在益州等地都已經開始使用鐵做錢幣了,就是因為缺銅。」

  趙匡胤犯難了,立刻想到:「這莫不就是交子從益州先出現的原因?」

  因為沒銅啊!

  這時候,趙德昭眼睛一亮,激動的小聲喊了出來:

  「父皇!還記得之前的仙畫曾經講過,在海外諸島,有著大量的金銀銅礦!」

  據他所知,大宋民間的商船這兩年都在往那邊跑,而朝廷的船隊也快要組建完成了!

  大宋君臣上下對望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興奮之情。

  這簡直就是瞌睡遇到有人送枕頭啊!

  ……

  【讓我們回到紙制貨幣的開端。】

  【北宋出現紙質貨幣這樣的產物並非偶然,一個是它商業發達超出以往任何朝代甚至是之後的朝代,另一個則是因為當時銅錢和貴金屬短缺,發生了「錢荒」,根本沒辦法應對越來越繁華的商貿。】

  【明朝其實也是這樣的。】

  【寶鈔退市後,白銀成為了主要的流通貨幣,明朝後期因為白銀不足而導致了嚴重的經濟危機,被很多歷史學家認為這也是促使明朝最終覆滅的主因之一!】!

  第186章 一切都與錢有關(九)

  朱元璋和朱棣對望一眼,眼中皆有著無奈。

  之前仙畫談瘟疫的時候,說道明朝後期的大瘟疫,談氣候的時候,說道明朝小冰河時期頻發天災,談教育的時候,說道明朝科舉制度僵化,這些都是讓大明滅亡的主因。

  現在,又多了一條!

  到底哪條才是最緊要的?

  剛被召喚進來,有幸能與皇帝和太子一起觀看仙畫的戶部主事夏原吉卻道:「自然是此事更緊要。」

  他不緊不慢的說道:「若是國庫豐盈、民眾富裕,那便可更多的去發展醫學、研究消滅瘟疫之道。也可有更多的糧食和物資去賑濟受災的百姓,同樣也能興建更多的大學,發掘出更多的人才。」

  朱棣細想一下,覺得還真是這個理兒L,不禁對夏原吉刮目相看。

  「看來,這世間還真是錢最重要!」

  朱元璋畢竟是當過幾十年的皇帝了,看得更深遠一些,不過夏原吉在場,他喜怒不形於色,擺出了威嚴的模樣,只是在心中感慨:

  「還有人,人同樣重要。」

  或者說,吏治同樣重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