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高姝身後跟著兩個丫頭,她見這頭來的是高謙,擺手叫丫頭們端著東西退了,自顧的來跟前略欠身,「喬王兄。」
高姝喜素,便是成了葉家少夫人,也不曾招搖過市。
秋日漸涼,她外頭罩了件黛藍的斗篷,行禮時露一節月白的裙角,髮髻梳的整齊,別了枚白玉簪,瞧起來卻格外嫻雅。
二人未拘多禮數,碰面後一同往襄公寢殿走。
「父王從前並不多疼你,此刻病重還要難為你放下葉家的事回來照顧。」
高謙不久前及冠,襄公早認定他是繼承者,病了這些日子,由著高謙整肅內外。
高姝眉眼平順,沒有明面作答,直轉了話頭問回去,「辰王兄還在宮中時,人人都以為他會繼承大統,沒成想卻要你撐起高氏基業。」
高謙失笑,何至於他,興許連襄公自己也不曾想到,曾經不起眼的一雙兒女,現如今一個穩坐高堂,一個身份高貴。
二人過淑夫人宮殿時瞧了一眼,又繼續往前,高姝側目看高謙的神色,拂過袖口提起一事,「葉家小妹生於九月末,屆時可就滿十八歲了,若淳姑姑的意思,是要開始替她相看議親了。」
高謙表情始終淡淡的,目光落在前路,高姝瞥了一眼繼續道,「葉家乃世家大族,老爺子的外孫都是北晉的侯爺,除開陳國境內,多少外人都有心攀附,可小苒那丫頭只對你有意,近來她雖對你有些疏遠,我雖不知因何緣故,便是你需要世家擁護,還是她尋求所愛,光是這一點,就表明你二人緣分匪淺。」
那樁舊事始終橫亘在他和葉苒之間,憑著線索,他已經全然知曉當年真相,許多年的冷落和白眼,傷害葉苒太多,他借著宮中事宜將這事在心頭壓下,卻沒想到會由高姝再次提起。
高謙正啟唇要說些什麼,已至襄公寢殿門口,宮人行禮推了門,他便沒再說話,高姝先他一步進門,回首一副瞭然於心的神態,垂眸間轉身進了內室。
襄公正喝完藥,精神頭尚好,醒著就免了二人行禮,才叮囑完兩句事,又喘了起來。
無法,青綰伺候,二人只得退出寢殿。
作者有話說:
盯!我猜你們一定忘了這兩個人
陳國高氏,喬世子高謙,平宜公主高姝
第86章 、凌虛台(五)
未及酉時, 朔城城門落鎖前進來一對爺孫模樣的人。
為首的老先生鬚髮盡白,目光炯炯有神,一一掃視城中景象。
跟在後面的女孩兒瞧著約莫十六, 烏髮圓臉, 眸中透著期待。
二人穿過燈火通明的長街,一路行至葉府前敲響了門。
有小廝應聲開門,問是何人。
老先生轉頭瞄了女孩一眼,和藹笑道, 「敢問葉老爺子是否在府中,勞煩帶句話,就說齊國故人來。」
小廝點頭躬身, 進門通報, 二人在階前靜候。
不多時裡頭傳來動靜,夏侯復轉身葉府門正開,立在中央正是葉家那位老爺子。
夏侯復求仙枷楞山,今次與葉雲山這一面, 隔了有近五十年,若不是為了周莘之事,夏侯復連枷楞山都不會下。
身為晚輩的成韻早行完了禮, 見二人站定足有小半刻鐘也沒敢說話。
「數年不曾相見, 葉老兄瞧著硬朗的很吶!」夏侯復多有調侃之意,話音剛落,對視的兩人同時大笑起來,叫在場的幾人都愣了神。
葉雲山眼中濕潤, 他在府中聽到齊國故人時, 手中上好的茶盞都碎了一地。
隔著家國山河, 萬千春秋, 他竟沒曾想過會再見到一位故人。
葉雲山不拘客套,迎了人進門,並肩入堂就開始論起舊事,「想當年你與周廷初到朔城,真是意氣風發,求仙論道不在話下。隔了這數年,我原以為沒機會再見……」
葉雲山的話戛然而止,思及當年欲攬青天明月的周廷,仍感唏噓。
夏侯復生在齊國夏侯家,早年曆經世事,於生死看淡,可談周廷之事也感慨良多。
他站定伸手拍了拍葉雲山肩頭,話中多有安慰之意,「老兄何必傷懷?天命自有定數,你我又何待?」
葉雲山入座,叫人奉了茶,新葉剛浮上杯沿,他就等不及要問,「你欲成仙之心,不比周廷小,如今怎麼肯下山?」
如今怎麼肯下山?
夏侯復擰著眉,哼了一聲,沒好氣道,「若不是周廷生了個和他一般倔的丫頭,倒也用不著我擔憂!」
葉雲山霎時就明白過來,他知周莘自枷楞山而來,未曾想還與夏侯復有些淵源,神色頗感意外,隨後又一副豁然的模樣,「你我與周廷的情分不淺,便是沒了他也延續到小周身上,真是天意如此。」
南北戰事瞬息萬變,各國探子一拿到消息立刻往回傳,達州失守,令尹出兵被俘,席灼遠領兵北上,這事兒一早就傳到葉雲山這裡。
戰報里並沒有傳回衛玘的消息,他落水之隱秘還是慶陽軍帶了話回葉家才安他們的心,是以葉雲山不提此事。
「小周現下應隨南晉大軍北上,不知因何要你下山一趟?」
成韻站在一旁,聽到這話從袖中掏了兩封信放在葉雲山跟前,都是周莘親筆。
信是周莘在南晉時寫的,那時女帝初登,周莘就放下青玉璽及詢問碧璽珠串一事連著給夏侯復去了兩封信,那之後周莘就再沒了消息。
高姝喜素,便是成了葉家少夫人,也不曾招搖過市。
秋日漸涼,她外頭罩了件黛藍的斗篷,行禮時露一節月白的裙角,髮髻梳的整齊,別了枚白玉簪,瞧起來卻格外嫻雅。
二人未拘多禮數,碰面後一同往襄公寢殿走。
「父王從前並不多疼你,此刻病重還要難為你放下葉家的事回來照顧。」
高謙不久前及冠,襄公早認定他是繼承者,病了這些日子,由著高謙整肅內外。
高姝眉眼平順,沒有明面作答,直轉了話頭問回去,「辰王兄還在宮中時,人人都以為他會繼承大統,沒成想卻要你撐起高氏基業。」
高謙失笑,何至於他,興許連襄公自己也不曾想到,曾經不起眼的一雙兒女,現如今一個穩坐高堂,一個身份高貴。
二人過淑夫人宮殿時瞧了一眼,又繼續往前,高姝側目看高謙的神色,拂過袖口提起一事,「葉家小妹生於九月末,屆時可就滿十八歲了,若淳姑姑的意思,是要開始替她相看議親了。」
高謙表情始終淡淡的,目光落在前路,高姝瞥了一眼繼續道,「葉家乃世家大族,老爺子的外孫都是北晉的侯爺,除開陳國境內,多少外人都有心攀附,可小苒那丫頭只對你有意,近來她雖對你有些疏遠,我雖不知因何緣故,便是你需要世家擁護,還是她尋求所愛,光是這一點,就表明你二人緣分匪淺。」
那樁舊事始終橫亘在他和葉苒之間,憑著線索,他已經全然知曉當年真相,許多年的冷落和白眼,傷害葉苒太多,他借著宮中事宜將這事在心頭壓下,卻沒想到會由高姝再次提起。
高謙正啟唇要說些什麼,已至襄公寢殿門口,宮人行禮推了門,他便沒再說話,高姝先他一步進門,回首一副瞭然於心的神態,垂眸間轉身進了內室。
襄公正喝完藥,精神頭尚好,醒著就免了二人行禮,才叮囑完兩句事,又喘了起來。
無法,青綰伺候,二人只得退出寢殿。
作者有話說:
盯!我猜你們一定忘了這兩個人
陳國高氏,喬世子高謙,平宜公主高姝
第86章 、凌虛台(五)
未及酉時, 朔城城門落鎖前進來一對爺孫模樣的人。
為首的老先生鬚髮盡白,目光炯炯有神,一一掃視城中景象。
跟在後面的女孩兒瞧著約莫十六, 烏髮圓臉, 眸中透著期待。
二人穿過燈火通明的長街,一路行至葉府前敲響了門。
有小廝應聲開門,問是何人。
老先生轉頭瞄了女孩一眼,和藹笑道, 「敢問葉老爺子是否在府中,勞煩帶句話,就說齊國故人來。」
小廝點頭躬身, 進門通報, 二人在階前靜候。
不多時裡頭傳來動靜,夏侯復轉身葉府門正開,立在中央正是葉家那位老爺子。
夏侯復求仙枷楞山,今次與葉雲山這一面, 隔了有近五十年,若不是為了周莘之事,夏侯復連枷楞山都不會下。
身為晚輩的成韻早行完了禮, 見二人站定足有小半刻鐘也沒敢說話。
「數年不曾相見, 葉老兄瞧著硬朗的很吶!」夏侯復多有調侃之意,話音剛落,對視的兩人同時大笑起來,叫在場的幾人都愣了神。
葉雲山眼中濕潤, 他在府中聽到齊國故人時, 手中上好的茶盞都碎了一地。
隔著家國山河, 萬千春秋, 他竟沒曾想過會再見到一位故人。
葉雲山不拘客套,迎了人進門,並肩入堂就開始論起舊事,「想當年你與周廷初到朔城,真是意氣風發,求仙論道不在話下。隔了這數年,我原以為沒機會再見……」
葉雲山的話戛然而止,思及當年欲攬青天明月的周廷,仍感唏噓。
夏侯復生在齊國夏侯家,早年曆經世事,於生死看淡,可談周廷之事也感慨良多。
他站定伸手拍了拍葉雲山肩頭,話中多有安慰之意,「老兄何必傷懷?天命自有定數,你我又何待?」
葉雲山入座,叫人奉了茶,新葉剛浮上杯沿,他就等不及要問,「你欲成仙之心,不比周廷小,如今怎麼肯下山?」
如今怎麼肯下山?
夏侯復擰著眉,哼了一聲,沒好氣道,「若不是周廷生了個和他一般倔的丫頭,倒也用不著我擔憂!」
葉雲山霎時就明白過來,他知周莘自枷楞山而來,未曾想還與夏侯復有些淵源,神色頗感意外,隨後又一副豁然的模樣,「你我與周廷的情分不淺,便是沒了他也延續到小周身上,真是天意如此。」
南北戰事瞬息萬變,各國探子一拿到消息立刻往回傳,達州失守,令尹出兵被俘,席灼遠領兵北上,這事兒一早就傳到葉雲山這裡。
戰報里並沒有傳回衛玘的消息,他落水之隱秘還是慶陽軍帶了話回葉家才安他們的心,是以葉雲山不提此事。
「小周現下應隨南晉大軍北上,不知因何要你下山一趟?」
成韻站在一旁,聽到這話從袖中掏了兩封信放在葉雲山跟前,都是周莘親筆。
信是周莘在南晉時寫的,那時女帝初登,周莘就放下青玉璽及詢問碧璽珠串一事連著給夏侯復去了兩封信,那之後周莘就再沒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