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這番結束,席灼遠已經領著沈才均的車駕前往李幼蓉的營地,達州留了陳征留守,收了沈才均的殘兵,重新揚了南晉的王旗。
達州已是南晉領地。
第83章 、凌虛台(二)
達州至渭水方向, 行不過半個時辰,就能看見大片營帳,是女帝的所在。
席灼遠這次不止是送沈才均過來, 更要迎女帝進達州城。
一路至主營帳跟前, 是靈犀親自來接的人,領著二人往營帳後走,又一面解釋給席灼遠聽,「席將軍, 主上並不在帳中。」
李幼蓉沒什麼架子,說到底也還是個十六歲的孩子,出生高貴, 被擁護的緊, 除了汾州城外的小春山,連外頭的風雨都沒瞧過。
這會兒正卷了袖子和褲腳,在駐紮營地邊的河灘里叉魚。
衛玘的人只負責她的安全,並不多加管束, 靈犀更是希望她開心些,是以河灘身後留了不少侍衛守著。
李幼蓉著一身行裝,河灘的水沒過她的小腿, 手中握著魚叉, 聚精會神盯著水面。
靈犀領著人過來也不敢打斷,剛停下腳步,李幼蓉迅速下了叉子,岸上人都吊著心, 只見李幼蓉從水裡提起魚叉, 尖端赫然叉著一條魚。
李幼蓉心情頗好, 眸子裡都是笑意, 轉過身往岸邊,她赤著腳上岸,席灼遠和沈才均皆迴避,等靈犀差人替她套了鞋襪罩了斗篷才回過身來。
李幼蓉餘光早看見二人過來,只是捉魚要專心,便裝作未看見,她雙手將魚叉遞至席灼遠跟前,「席將軍,來回奔波著實辛苦,這魚來之不易,賜你加餐。」
說罷目光落在沈才均身上,擺手打斷席灼遠的開口,盯著沈才均道,「想來這位便是沈令尹了,我聽過你的名號,我御前有位張卿還曾臨摹過你的字跡呢。」
沈才均語調平順,「皆是妄傳,不必當真。」
張卿,張易之。
臨出行前還在李幼蓉面前多嘴兩句,「沈令尹,沈才均,天下文臣典範,二十二即令尹之位,真令人羨煞。」
李幼蓉笑著回他,「張卿何必妄自菲薄,如今你也是御前重臣,比他有餘。」
見沈才均這一面,李幼蓉才知張易之所言非虛,他天資卓絕,立在席灼遠一側不卑不亢,脊背挺得筆直,深入龍潭虎穴仍毫不畏懼,方是真膽色。
李幼蓉挪著步子,沈才均慢她半步,靈犀席灼遠及一眾侍衛在後空了一小節路。
「沈令尹及冠入仕,在北晉王庭兩年內穩坐令尹之位,我一向敬佩能平衡局勢之人,不知沈令尹這番來以為自己能有幾分勝算?」
李幼蓉單刀直入,話里似有遼闊壯志,斗篷上的龍紋隨風隱現,沈才均在汾州女帝登基盛景時就知道這個曾經的小郡主並不一般。
她與衛玘有舊約,底下有猛將席灼遠,出謀劃策有陳征,底下新臣擁護,百姓愛戴。
北晉內朝堂不穩,達州淪陷,說起來他沈令尹是真毫無勝算。
李幼蓉看的明白,沈才均又何嘗看不清。
離上京之時他臨了旨意蓋了璽印送往西北,只盼著西北兵力能早些南下。
沈才均眸底划過暗光,忽而明白此次女帝想要見他的緣由,「國運天定,事在人為,勝算不是憑何人斷言。」
李幼蓉側目,眸中興味不減,「沈令尹,北晉大勢已去,他日你便是舊臣,我知你一心為國,若國破你自甘願捨身,可到底活著才有出路,索性叫席將軍帶你來一問,我有心招你為臣,不知你作何想?」
天光下偌大的營帳,喧囂沉寂,他們都在等,等一個回答,等一個明知答案的回答。
沈才均淡淡笑著,往後瞥了席灼遠一眼,「若有朝一日,南晉危在旦夕,有人要席將軍受降招攬,我相信席將軍定不會為眼前所趨。」
席灼遠眉峰皺起,和沈才均對視瞬間見他眼底有細碎的日光,像琉璃一樣冰冷。
預料之中的答案,李幼蓉並不可惜,神態自若的招了席灼遠上前,「沈令尹不肯招降,那便是階下囚了。」
席灼遠心領神會,擺手叫人押了沈才均,鎖鏈加身,他不再是北晉的臣,而是南晉的俘虜,好在他名聲猶在,又是女帝和席將軍親自接見的人,就算是被看押,也未受些皮肉之苦。
沈才均被帶走,席灼遠吩咐拔營,午時要趕到達州城,又將城中一事詳細奏報李幼蓉聽,想起和陳征對峙時還有個周莘,便道:「主上,隨沈才均一同來達州的還有小周姑娘,現下與衛侯爺正在達州城內。」
李幼蓉坐在地上,膝前擺著堪輿圖,聽這話手指正停在達州地界,她眸光微抬,指尖漫不經心的點沿著官道北上,又似輕笑一聲,看著收整好的營地,對席灼遠道,「出發吧。」
·
周莘在平山一夜傷的不清,回來這幾日休息的也不好,明面上無恙,暗地裡少不得擔憂衛玘的平安。
出了上京城一路奔波南下,傷口是好了,傷的元神還需要慢慢調理,見了衛玘一時激動卸下顧慮,在衛玘眼前就睡了過去。
周莘精疲力盡,她這一閉眼,夢裡都是兵戈劍戟,赤霧黃沙。
目光所至,是衛長風跪在赤霞關外的身影,是平山行宮裡葉芷嫣垂下的手。
赤霞關外的濃霧,行宮外的大雨,帶走的不止是陳舊的血,還有周府里那些過往。
達州已是南晉領地。
第83章 、凌虛台(二)
達州至渭水方向, 行不過半個時辰,就能看見大片營帳,是女帝的所在。
席灼遠這次不止是送沈才均過來, 更要迎女帝進達州城。
一路至主營帳跟前, 是靈犀親自來接的人,領著二人往營帳後走,又一面解釋給席灼遠聽,「席將軍, 主上並不在帳中。」
李幼蓉沒什麼架子,說到底也還是個十六歲的孩子,出生高貴, 被擁護的緊, 除了汾州城外的小春山,連外頭的風雨都沒瞧過。
這會兒正卷了袖子和褲腳,在駐紮營地邊的河灘里叉魚。
衛玘的人只負責她的安全,並不多加管束, 靈犀更是希望她開心些,是以河灘身後留了不少侍衛守著。
李幼蓉著一身行裝,河灘的水沒過她的小腿, 手中握著魚叉, 聚精會神盯著水面。
靈犀領著人過來也不敢打斷,剛停下腳步,李幼蓉迅速下了叉子,岸上人都吊著心, 只見李幼蓉從水裡提起魚叉, 尖端赫然叉著一條魚。
李幼蓉心情頗好, 眸子裡都是笑意, 轉過身往岸邊,她赤著腳上岸,席灼遠和沈才均皆迴避,等靈犀差人替她套了鞋襪罩了斗篷才回過身來。
李幼蓉餘光早看見二人過來,只是捉魚要專心,便裝作未看見,她雙手將魚叉遞至席灼遠跟前,「席將軍,來回奔波著實辛苦,這魚來之不易,賜你加餐。」
說罷目光落在沈才均身上,擺手打斷席灼遠的開口,盯著沈才均道,「想來這位便是沈令尹了,我聽過你的名號,我御前有位張卿還曾臨摹過你的字跡呢。」
沈才均語調平順,「皆是妄傳,不必當真。」
張卿,張易之。
臨出行前還在李幼蓉面前多嘴兩句,「沈令尹,沈才均,天下文臣典範,二十二即令尹之位,真令人羨煞。」
李幼蓉笑著回他,「張卿何必妄自菲薄,如今你也是御前重臣,比他有餘。」
見沈才均這一面,李幼蓉才知張易之所言非虛,他天資卓絕,立在席灼遠一側不卑不亢,脊背挺得筆直,深入龍潭虎穴仍毫不畏懼,方是真膽色。
李幼蓉挪著步子,沈才均慢她半步,靈犀席灼遠及一眾侍衛在後空了一小節路。
「沈令尹及冠入仕,在北晉王庭兩年內穩坐令尹之位,我一向敬佩能平衡局勢之人,不知沈令尹這番來以為自己能有幾分勝算?」
李幼蓉單刀直入,話里似有遼闊壯志,斗篷上的龍紋隨風隱現,沈才均在汾州女帝登基盛景時就知道這個曾經的小郡主並不一般。
她與衛玘有舊約,底下有猛將席灼遠,出謀劃策有陳征,底下新臣擁護,百姓愛戴。
北晉內朝堂不穩,達州淪陷,說起來他沈令尹是真毫無勝算。
李幼蓉看的明白,沈才均又何嘗看不清。
離上京之時他臨了旨意蓋了璽印送往西北,只盼著西北兵力能早些南下。
沈才均眸底划過暗光,忽而明白此次女帝想要見他的緣由,「國運天定,事在人為,勝算不是憑何人斷言。」
李幼蓉側目,眸中興味不減,「沈令尹,北晉大勢已去,他日你便是舊臣,我知你一心為國,若國破你自甘願捨身,可到底活著才有出路,索性叫席將軍帶你來一問,我有心招你為臣,不知你作何想?」
天光下偌大的營帳,喧囂沉寂,他們都在等,等一個回答,等一個明知答案的回答。
沈才均淡淡笑著,往後瞥了席灼遠一眼,「若有朝一日,南晉危在旦夕,有人要席將軍受降招攬,我相信席將軍定不會為眼前所趨。」
席灼遠眉峰皺起,和沈才均對視瞬間見他眼底有細碎的日光,像琉璃一樣冰冷。
預料之中的答案,李幼蓉並不可惜,神態自若的招了席灼遠上前,「沈令尹不肯招降,那便是階下囚了。」
席灼遠心領神會,擺手叫人押了沈才均,鎖鏈加身,他不再是北晉的臣,而是南晉的俘虜,好在他名聲猶在,又是女帝和席將軍親自接見的人,就算是被看押,也未受些皮肉之苦。
沈才均被帶走,席灼遠吩咐拔營,午時要趕到達州城,又將城中一事詳細奏報李幼蓉聽,想起和陳征對峙時還有個周莘,便道:「主上,隨沈才均一同來達州的還有小周姑娘,現下與衛侯爺正在達州城內。」
李幼蓉坐在地上,膝前擺著堪輿圖,聽這話手指正停在達州地界,她眸光微抬,指尖漫不經心的點沿著官道北上,又似輕笑一聲,看著收整好的營地,對席灼遠道,「出發吧。」
·
周莘在平山一夜傷的不清,回來這幾日休息的也不好,明面上無恙,暗地裡少不得擔憂衛玘的平安。
出了上京城一路奔波南下,傷口是好了,傷的元神還需要慢慢調理,見了衛玘一時激動卸下顧慮,在衛玘眼前就睡了過去。
周莘精疲力盡,她這一閉眼,夢裡都是兵戈劍戟,赤霧黃沙。
目光所至,是衛長風跪在赤霞關外的身影,是平山行宮裡葉芷嫣垂下的手。
赤霞關外的濃霧,行宮外的大雨,帶走的不止是陳舊的血,還有周府里那些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