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重要的,還是在這裡。

  自己怕的太快,又少不更事,難保不會得意忘形。

  陛下抬舉一個人雖然容易,可是如今看來,卻沒有比他更合適繼續在這場戲裡唱下去的世家子了。

  與其等到他忘乎所以走錯路,還不如在一開始,就好好的點撥點撥,叫他心裡有一怕,叫他記住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崔旻吞了吞口水。

  這樣看來,從陛下讓劉光同授意舅舅上書請立談貴妃,再到授意他上書這道參奏孟夔的摺子。

  這每一步,都是陛下早就算計好的。

  一石三鳥……不,陛下這一箭射出來,不知中了多少只鳥。

  談家、甄家、敲打劉光同、警告他,將來還有順其自然的賜婚謝鹿鳴、拉謝家入朝……

  崔旻深吸了一口氣。

  無怪世人說伴君如伴虎。

  也怪不得劉光同心較比干多一竅。

  皇帝那樣高高在上,握著世人的生死。

  若他是個色令智昏的無能君主,倒也好了,無非落個暴戾之名。

  可他偏偏是個精明睿智,御下有方的皇帝。

  崔旻莫名的感到一陣心驚。

  他知道,想要在朝堂中站穩腳跟,他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遠。

  崔旻回過神來,與其素稍稍拱手:「多謝內臣提醒。」

  說完後,便自顧自的邁步遠去。

  其素見他既已明白,就沒有再跟上去,只是看著他的背影,不由的搖頭。

  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郎君,能做到崔旻這樣沉穩的,也算得上少見了。

  他正想著,身後冷不丁傳來一道聲音:「那個,就是應天府的崔旻嗎?」

  其素認得這個聲音,便忙回身去請安:「太子殿下。」

  這位小太子,近來入宮的次數,是不是也忒多了些。

  其素有些狐疑,稍稍抬頭,打量了他一眼。

  357:六百里加急

  太子嗯了一聲,也沒再正經的看其素,只是若有所思的盯著崔旻離開的方向。

  沉默了許久後,太子咂舌道:「那就是崔旻嗎?」

  其素啊了一聲,把頭更低了一些:「是,那就是小崔大人。」

  太子沉聲笑了笑:「就是他啊。」

  其素一愣。

  這感情,太子爺認識崔旻?

  其素眼中的狐疑就更濃了:「殿下,您認識小崔大人?」

  「不。」沒成想,太子卻否認了。

  否認了一聲之後,他又隨口道:「只是聽燕翕提起來幾次,說他——」

  至於後話如何,太子並沒有再同其素講,只是站了會兒,就離開了。

  其素心中不解,卻不敢多問,只好躬身送他遠去。

  太子一邊往宮外去,一邊心中想。

  燕翕幾次說起崔旻,都說他盛名之下,果真不負。

  崔旻啊,是個可塑之才。

  誠然了,若他沒有些個真才實學,父皇也不會這樣重用他了。

  不過與崔旻相交,還需慎重。

  這也是燕翕當日勸過他的話。

  他有他的籌謀,父皇每日所謀之事,他也全看在眼裡。

  為君而言,父皇所做全都是對的,他也說不出什麼來。

  只是若將來——疑心這樣重,說到底可不是什麼好事兒,至少他不願意做個孤家寡人。

  想到孤家寡人四個字,年輕的太子爺臉色就沉了沉。

  是,他一時想起了自己的生母。

  雖然皇祖母一向不喜歡提起母后,可也不會避諱著隻字不言。

  他知道父皇對母后是有感情的。

  可就是因為有感情,他才更替母后不值和可惜。

  如果真的只是像談貴妃那樣,倒也罷了。

  可偏偏明明是心尖兒上的人,還是要為所謂的大局犧牲她,這難道不可笑嗎?

  再說清風殿中,劉光同陪站在寶座側旁,眼看著皇帝嘴角噙著笑一直不開口,他的一顆心也始終懸著放不下去。

  崔溥和孟夔更是不開口了。

  孟夔因自知說錯了話,已經無可挽回,此時一顆心沉到了低,心如死灰。

  崔溥心裡是怪他的,可是事已至此,多說無益。

  況且大家是同坐一條船的,到了這個境地,還有什麼好互相推諉責任的呢?

  皇帝的指頭在寶座的扶手上輕叩了幾下:「崔溥,你是什麼時候勾結上了甄籍的?」

  崔溥抿唇,竟也如實的回答:「十二年前。」

  皇帝的眸色就沉了沉。

  十二年前,那可真是久遠的很了。

  崔溥自己記得很清楚。

  十二年前,他剛剛入仕,不過是個六品的散職,但是因為有功名在身,又是世家出身,周遭的人哪個不高看他一眼?

  與他同年交好的陸秉均,當年就被外放到了臨江府下屬的一個縣去做的縣令,之後才有了步步高升。

  那一年他所在職上正好有事情要外出巡查,去的地方,就是陸秉均管轄的那個縣。

  崔溥彼時惦記舊友,就自請了一同前往。

  後來的很多年裡,崔溥都時常在想。

  如果那個時候,他沒有去,沒有去見陸秉均,那之後的諸多事情,是不是就不會發生了呢?

  時間過去的太久了,久到崔溥自己也不記得細節究竟是如何。

  總之那個時候,陸秉均把他引薦給了雲南甄籍。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