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托盤旁有一個很大的收納櫃,抽開每一層,都按樣式整齊地放置著各類配飾。顧生喜歡配飾,也樂於分類。
林嶼想顧生一定是走的太急了,還沒來得及把這隻戒指收納起來,所以才隨便亂放一下,並不是因為他不重視的緣故。
林嶼合上了托盤旁的收納櫃,又看了一眼托盤,視線最後停留在自己手上的,相同款式的藍色玻璃戒指上。
而後轉身默默地回自己房間了。
第35章 8.2否定
林嶼回房之後整理了畫材和參考,雙手捧著材料箱往家裡的工作室走。
有假肢的生活他還不太習慣,偶爾取物也會因為控制不好而掉落。但林嶼對失敗不厭其煩,只想很快很多地做康復訓練,回到十幾年前與常人無異的樣子。
工作室里的長卷被林嶼重新攤開,旅行後新的創作狀態使他頗有信心。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林嶼才發現繪畫的進度並沒有因為裝了假肢就變得飛快,甚至因為身體的生疏和興奮,進度還放緩了許多。
作品徹底地完成用了接近一個半月的時間。工作室窗外的禿枝悄悄地萌發了新芽,室內的暖氣逐漸罷了工,城市裡洋溢起溫暖的朝氣。徐勻一塌糊塗的書法也隨著氣候變暖,在矯正的過程中開始舒展起來。
林嶼發覺身邊的一切都在往上坡走,唯獨他的戀情發展在向下滑坡。
顧生自從父親生病,就把畫廊全權委託給了表姐顧逸,自己回主公司打理家業。林嶼在進行創作的一個多月中,一次都沒有見到他。
考慮到顧生很忙,林嶼也鮮少主動聯繫。導致兩人間的短訊和電話少的可憐,和過去做普通朋友的時期相比更為寡淡。
這樣的時間久了,林嶼看著平淡如水的訊息,生出一種怪異的感覺。
他漸漸發現顧生發信息的頻率很固定,隔三天一次,都是在下午六點左右,以問他「今天過的如何」開始,和「注意休息」結束。而電話則是每五天一次,溝通的話題也是攀談日常瑣事,大約聊上一個小時,通常以顧生還有工作掛機。
林嶼隱約感覺到,顧生好像把與自己的交流時間列了表。如果在顧生選擇交流之外的時間打擾他,他一般會不回信息,或者隔幾天在固定的交流時間回復。
一次林嶼有急事沒有找到顧生,有些置氣地問,是不是與他溝通還得預約。顧生在電話那頭頓了好久,才抱歉地說沒有的事,如果以後林嶼找他都會儘快答覆。
自那以後好幾天,顧生都很快地處理了林嶼的信息。然而這個承諾只堅持了半個月,他就又變回了以前按固定時間交流的狀態。
林嶼對此頗覺無奈。他想起高中的時,顧生也有類似這樣的毛病。當面交流妥帖且高效,一旦用手機聯繫就有些困難。雖然信息發出去他一定會回復,但秒回這樣的字眼好像在顧生的字典里從未存在過。
林嶼在完成作品的這段時間,常去康復科例行看診。一次在醫院遇到了心理科的陳益淨醫生。就把顧生回覆信息的狀態告訴了她,想詢問是不是自己太沒有安全感。
陳醫生聞言露出了一個尷尬的表情。她翻看著林嶼的病例說,「不是你的問題。他是這樣的性格。」又問林嶼,「顧生有沒有和你說過他總是被甩的事?」
林嶼回想起在曉山,遭遇分手時的顧生落魄地說,他在感情里「從未主動提過分手」,還問林嶼「怎麼做別人才感到被珍重」。
林嶼疑惑又遲疑地點了點頭。
陳醫生思考了一會兒鄭重地說,「顧生的情況得讓他自己對你解釋,比較複雜。」看著一臉擔憂的林嶼又道,「但我想他對你應該是很特殊,很努力的。你要是受不了他,離開的時候也委婉一些。」
林嶼驚訝地說自己沒有要和顧生分開的意思,又問陳醫生怎麼會這樣講,顧生難道有什麼心理問題嗎。
陳益淨搖了搖頭說,「你得和他多溝通,他不是有心理問題,只是。。。不算特別正常。」
林嶼擔憂地追問醫生有什麼不正常,醫生只說,「這是你們的私事,我不便多管。」
林嶼一頭霧水地從醫院裡出來,反覆琢磨後,還是給顧生去了電話,且撥打多次後才被對方接起。林嶼猶豫著告知了顧生方才與陳醫生聊天的疑問。
顧生在電話那頭安靜了好久,最後沒頭沒尾地問林嶼,「你覺得我不正常嗎?」
林嶼很肯定的給了否認的回答。他聽到了顧生在那頭小聲而溫柔的輕笑,顧生又用柔軟的語氣問林嶼,「如果我每天都固定和你聯繫,你還會覺得難受嗎?」
林嶼想了想說不需要,說只要想聯繫的時候顧生能接應到就好了。
顧生沉默了一會兒,林嶼好像聽到顧生泄氣似的嘆了口氣,說,「那樣可能不太容易。」又說,「我忙完了這一陣再和你詳細說這件事。」
林嶼點點頭說了好,說很想他。顧生說他也是。準備掛機的時候林嶼又聽到顧生吞吞吐吐的聲音,好像是說,「我對這段感情很認真的,你可以相信我。」
林嶼莫名的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想起那個托盤裡隨意擺放的戒指,以及旁邊整齊收納的首飾盒。讓他想起它們待遇間的天差地別。
但林嶼還是默默地對著手機說了「好,」說「我相信你。」
林嶼想顧生一定是走的太急了,還沒來得及把這隻戒指收納起來,所以才隨便亂放一下,並不是因為他不重視的緣故。
林嶼合上了托盤旁的收納櫃,又看了一眼托盤,視線最後停留在自己手上的,相同款式的藍色玻璃戒指上。
而後轉身默默地回自己房間了。
第35章 8.2否定
林嶼回房之後整理了畫材和參考,雙手捧著材料箱往家裡的工作室走。
有假肢的生活他還不太習慣,偶爾取物也會因為控制不好而掉落。但林嶼對失敗不厭其煩,只想很快很多地做康復訓練,回到十幾年前與常人無異的樣子。
工作室里的長卷被林嶼重新攤開,旅行後新的創作狀態使他頗有信心。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林嶼才發現繪畫的進度並沒有因為裝了假肢就變得飛快,甚至因為身體的生疏和興奮,進度還放緩了許多。
作品徹底地完成用了接近一個半月的時間。工作室窗外的禿枝悄悄地萌發了新芽,室內的暖氣逐漸罷了工,城市裡洋溢起溫暖的朝氣。徐勻一塌糊塗的書法也隨著氣候變暖,在矯正的過程中開始舒展起來。
林嶼發覺身邊的一切都在往上坡走,唯獨他的戀情發展在向下滑坡。
顧生自從父親生病,就把畫廊全權委託給了表姐顧逸,自己回主公司打理家業。林嶼在進行創作的一個多月中,一次都沒有見到他。
考慮到顧生很忙,林嶼也鮮少主動聯繫。導致兩人間的短訊和電話少的可憐,和過去做普通朋友的時期相比更為寡淡。
這樣的時間久了,林嶼看著平淡如水的訊息,生出一種怪異的感覺。
他漸漸發現顧生發信息的頻率很固定,隔三天一次,都是在下午六點左右,以問他「今天過的如何」開始,和「注意休息」結束。而電話則是每五天一次,溝通的話題也是攀談日常瑣事,大約聊上一個小時,通常以顧生還有工作掛機。
林嶼隱約感覺到,顧生好像把與自己的交流時間列了表。如果在顧生選擇交流之外的時間打擾他,他一般會不回信息,或者隔幾天在固定的交流時間回復。
一次林嶼有急事沒有找到顧生,有些置氣地問,是不是與他溝通還得預約。顧生在電話那頭頓了好久,才抱歉地說沒有的事,如果以後林嶼找他都會儘快答覆。
自那以後好幾天,顧生都很快地處理了林嶼的信息。然而這個承諾只堅持了半個月,他就又變回了以前按固定時間交流的狀態。
林嶼對此頗覺無奈。他想起高中的時,顧生也有類似這樣的毛病。當面交流妥帖且高效,一旦用手機聯繫就有些困難。雖然信息發出去他一定會回復,但秒回這樣的字眼好像在顧生的字典里從未存在過。
林嶼在完成作品的這段時間,常去康復科例行看診。一次在醫院遇到了心理科的陳益淨醫生。就把顧生回覆信息的狀態告訴了她,想詢問是不是自己太沒有安全感。
陳醫生聞言露出了一個尷尬的表情。她翻看著林嶼的病例說,「不是你的問題。他是這樣的性格。」又問林嶼,「顧生有沒有和你說過他總是被甩的事?」
林嶼回想起在曉山,遭遇分手時的顧生落魄地說,他在感情里「從未主動提過分手」,還問林嶼「怎麼做別人才感到被珍重」。
林嶼疑惑又遲疑地點了點頭。
陳醫生思考了一會兒鄭重地說,「顧生的情況得讓他自己對你解釋,比較複雜。」看著一臉擔憂的林嶼又道,「但我想他對你應該是很特殊,很努力的。你要是受不了他,離開的時候也委婉一些。」
林嶼驚訝地說自己沒有要和顧生分開的意思,又問陳醫生怎麼會這樣講,顧生難道有什麼心理問題嗎。
陳益淨搖了搖頭說,「你得和他多溝通,他不是有心理問題,只是。。。不算特別正常。」
林嶼擔憂地追問醫生有什麼不正常,醫生只說,「這是你們的私事,我不便多管。」
林嶼一頭霧水地從醫院裡出來,反覆琢磨後,還是給顧生去了電話,且撥打多次後才被對方接起。林嶼猶豫著告知了顧生方才與陳醫生聊天的疑問。
顧生在電話那頭安靜了好久,最後沒頭沒尾地問林嶼,「你覺得我不正常嗎?」
林嶼很肯定的給了否認的回答。他聽到了顧生在那頭小聲而溫柔的輕笑,顧生又用柔軟的語氣問林嶼,「如果我每天都固定和你聯繫,你還會覺得難受嗎?」
林嶼想了想說不需要,說只要想聯繫的時候顧生能接應到就好了。
顧生沉默了一會兒,林嶼好像聽到顧生泄氣似的嘆了口氣,說,「那樣可能不太容易。」又說,「我忙完了這一陣再和你詳細說這件事。」
林嶼點點頭說了好,說很想他。顧生說他也是。準備掛機的時候林嶼又聽到顧生吞吞吐吐的聲音,好像是說,「我對這段感情很認真的,你可以相信我。」
林嶼莫名的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想起那個托盤裡隨意擺放的戒指,以及旁邊整齊收納的首飾盒。讓他想起它們待遇間的天差地別。
但林嶼還是默默地對著手機說了「好,」說「我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