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勻加速運動在自然界有個直觀的現象,比如說,一個桃子從書上掉下來。

  物體只在重力的作用下,開始下落,這種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當地點一致時,物體落下的加速度是相同的,這種也被稱為是自由落體加速度。

  人對這自由落體、對加速度研究了很多,其中伽利略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這個世界上存在著重力加速度,他用木板和小球,反覆進行實驗,表明了銅球的滾動速度是和時間的平方相關的。

  也在著名的比薩斜塔做過實驗,實驗的內容是物體的下落快慢問題。

  大家原先一致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和物體的重量有關的。

  就是說,同樣的東西,輕的會慢慢飄落,重的會砸下來。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用大小兩個不同質量的銅球進行了實驗,最終兩個是一起落地的,這證明了他自己的猜測,也推翻了眾人,甚至當時還有個權威的科學家的猜測。

  這說明什麼,咱不能因為有些道理是大家都在做的,就盲目地擁護

  、不管對錯,這年頭,很有可能大家在積極擁護著一項錯誤的決定。

  就像是大家都認可,重量不同的東西會是重的先落地一樣,最後是一起落地,驚呆了眾人。】

  天書講的例子並不算罕見,當然,大家甚至和天書有著一樣的觀念,都認為是重的先落地。

  沒別的,做實驗來證明真假大家還是能做到的,也不做一些太難的實驗,幾乎都是站在樹頂同時鬆手,石頭會如何這樣的實驗。

  也真是自己做過了實驗,才發現幾乎真的是一起落地,也會有點細微的差別,但是這種差別並不能阻止他們得出這個結論。

  「也太神奇了。」李世民看著地上還在滾動的石頭,覺得天書發現的東西真的一般也難以發現吧。

  「這種怎麼會被發現的。」李承乾跟著自家父皇之後感嘆。

  確實,明明大家都會因為重的東西更重,而認為一定會先落地,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竟然違背了這個默認的觀念,過於神氣了些。

  「太子,您說一斤棉花和一斤鐵,誰更重?」魏徵見自家太子震驚的表情一就在臉上,十分壞心眼地問了這個問題。

  李承乾的腦子一時之間有點沒轉過彎來,「棉花,鐵,棉花比鐵輕……不對,都是一斤,是一樣重!」

  還好反應了過來,不過李承乾的表現依舊讓他父皇的臣子笑得不行,太子的笑話也不是說看就能看到的,特別是在皇帝還有點護短的情況下。

  大家也都是正派人,不會輕易地留下口舌,除了某些人想要青史留名想瘋了,才會硬抓著孩子的錯漏不放。

  年少輕狂,會出錯更是常有的事情,一直盯著太子上書的人,適合居心真的會讓人有所懷疑。

  李世民一般是不會用最大的惡意來揣測自己的大臣的,這個人一直是認為,大臣們已經很努力了,所以他誇獎、懷柔為主。

  也因為有魏徵這樣的人物,給他帶上了一種錯誤的濾鏡,那就是他的大臣們有這個實力抓住別人的問題。

  這並不算有,甚至他們有時候都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

  就像是這加速度的問題,滿朝文武都在一起學習。

  早朝是上完了,但是李世民沒讓下超,於是乎,大家把公

  務文書都搬殿前一起處理。

  之前的打點計時器的問題還好,大家也不是什麼不能明事理的人,一段時間會打下的點,判斷出來速度變快也是正常現象。

  而現在就不一樣了,不管是加速度,還是自由落體運動結果大家一起落到地上,都是讓他們的腦子強行轉動的東西,甚至後者,即使天書展示了這樣的視頻,他們自己找人做了實驗,有人依舊相信經驗,而非是近在眼前的知識。

  「怎麼可能會一起落下,這天書教了這麼多天,總算是被我抓到了個錯誤的地方,就拿西瓜和桃子,都在我手上落下去,也是重的西瓜先落地啊,這有什麼要做實驗的必要嗎?」

  「就是,不知道怎麼了,那什麼視頻上的快慢都是天書能控制的吧,我現在扔個東西,看起來不是更加清晰明了嗎?」

  「不知道陛下怎麼想的,已經錯了的東西,應該要糾正過來吧,怎麼能將錯就錯呢?」

  不僅如此,他們還十分理直氣壯,想讓陛下在彈幕上替他們發聲,舌戰群儒。

  只能說,有勇氣,且堅定自己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沒有經歷過充足的實驗,就輕易根據所謂的「人生經歷」來下判斷,那也太過武斷了些。

  李世民難得在自己那群「敢於直諫」的人中發現了問題。

  這問題可太大了,以前李世民沒有發現,是因為他以前是觸髮式的。

  有人提出問題,李世民去觀察,發現確實有這樣的問題,那這個人提出的問題就有效,這個人就是個敢於勸諫的人。

  現在,李世民看著他們臉上的「積極」「狂熱」,透過現在,看到了曾經,他們曾經也是這麼說我的小寶,我家太子的。

  那個時候我是怎麼做的呢?

  李世民腦子還在,於是輕鬆地回憶起了往昔,曾經有人勸諫他,太子做了那些事情,這些都是不該做的,需要改正。

  如果有人維護太子,李世民會詢問在那個人心中太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如果沒有這個維護的人,李世民會自己去了解這段時間的太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