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良雖然看不上劉邦的性格,但是他也不是嘴碎的人。

  所以現場唯有范增跟著劉邦一起吐槽已經當了皇帝的劉邦。

  「我說劉季啊,你當皇帝之後,臉皮還能變得更厚,可真有你的啊,現在就已經厚到不成人樣了,難道你是靠臉皮當的皇帝?」

  「就是就是,這個漢高祖臉皮太厚了,不要臉了,估計這皇位啊,是誰臉皮厚誰能搶的到吧?」

  劉邦當然知道不是這樣,皇位,又不是什麼路邊隨處可見的東西,更不是什麼誰都能搶一下的。

  想來他當上皇帝也經歷了很多事情,說不定還死了,不,不是說不定,是一定,一定會有兄弟因此死亡。

  權勢這個東西,像是包裹了蜂蜜的刀子一樣,擁有的權勢越大,就像從刀尖尖往裡走,而皇帝,無疑走到了終點,成了拿刀子的人,得多厲害,也得捅過去多少人。

  當然,劉邦選擇投靠嬴政,不是他畏懼當皇帝路上有可能會遇到的艱難險阻,而是他現在真的認同嬴政。

  可能是被天書「洗腦」了,也覺得嬴政雖然是個暴君,但是太厲害了,給人的安全感比以往的皇帝都多。

  天書能自信地認為,只要給嬴政一張地圖,嬴政能統一世界。

  她是打心眼裡認可,即使大秦壽命極短,也只是因為嬴政這個駕車的人沒有長生不老,如果給他一粒長生不老藥,那麼他將會真的把大秦延續下去。

  諸如此類的言論,天書說了一遍又一遍,不僅僅是秦皇,還有漢武,還有唐宗宋祖,甚至那位在天書上根本沒有發過言的成吉思汗。

  天書喜歡有能力一統世界的,這誰不喜歡,如果再能帶來個安穩甚至,那就是所有百姓都嚮往的生活了。

  而劉邦,現在也不過是眾多百姓中的一位。

  范增,包括張良,他們都是和大秦有仇的,有堅定的滅秦的想法,就理所當然地認為他

  劉季也需要滅秦。

  他們都是從小生活都很不錯的,劉邦一眼就能看出來,特別是張良,有些龜毛的性子,之前說不是金尊玉養的大家族,他都不信。

  而劉邦,祖上也闊過,但是現在也窮了,有一點點積蓄能送他去讀書的。

  他和盧綰一起就讀的馬公書院,書院名聲不顯,是馬維馬老先生辦的私塾。

  不過劉邦並不愛讀書,雖然聰明,腦子靈活,讀書也讀的快,但是他讀書的那段時間,世道不太平,總是打仗,他也十三歲左右就當了遊俠,想著去信陵君門下混口飯吃。

  但是這世道,即使是信陵君也沒活到劉邦過去,信陵君招募門客,但沒到劉邦,他就死了。

  信陵君的門客張耳此時恰好也招募,劉邦跟著他混過一段時間日子。

  之後劉邦建立大漢,張耳也是開國功臣之一。

  之後劉邦回到老父親身邊,又爭取做了這大秦的泗水亭長,人有鴻鵠之志,但是也有安於小家的心,他的鴻鵠志,更傾向於信陵君那種。

  交友無數,有門客三千,真性情,且仗義疏財,當個正直的好人。

  能不打仗的話,劉邦是不願意打仗的,特別是在接觸小孩多了之後。

  不是被生活磨平了稜角,而是更想要這世道,大家都能活著,能安安穩穩按部就班地讀書識字明理,當個正直的人。

  而不是年紀輕輕就要提著刀拎著劍上戰場。

  能像他爺爺那樣,年紀大了有個安生晚年能過。

  而不是因為年老體弱,於是成了戰爭中無足輕重的人物,甚至於是成了其中的炮灰。

  有個太平盛世,那就太好了。

  劉邦也願意為了這個目標努力,而不是為了現在並沒有的,當皇帝的野心。

  「就我這樣的,還能當好皇帝?我怎麼就那麼不信呢。」

  劉邦聲音說得極小,嘴唇也沒讓人看見在動,後者是知道有探子之後產生的後遺症,不給別人對口型的機會。

  「你就不能好好當個皇帝嗎?」韓信抱著自己的盔甲,像是被王母娘娘拆散的牛郎和織女,痛苦地涕泗橫流,根本不給人一點觀賞的餘地。

  被韓信指責的劉邦,腆著個大臉,伸手就

  要去拽韓信的盔甲,就像是沒有聽到韓信的話一樣。

  「哎呀,那有什麼的,你這盔甲借我玩玩啊,在這看天書也太無趣了。」

  剛劉邦發表的「高見」,韓信還沒忘記呢,他順勢問了,「你真弄明白了那瞬時速度、加速度是什麼東西了?」

  韓信是明白了,他聽課是很認真的,一直在努力跟在天書的腳步在學,但是劉邦,剛剛就在搞東搞西,也沒聽得樣子,突然就發個這個,真就讓本地人也摸不著頭腦。

  「沒有。」劉邦理直氣壯,「不懂裝懂,就是我,反正沒有人知道,吹牛也不犯法的嘍,這個知識啊,什麼時候學都是一樣的,幹嘛非得現在呢?」

  好傢夥,還好即使是傳染性極強的病,也不能隔著網線就傳播,不然啊,說這話的劉邦高低被人打一頓。

  至於什麼加速度之類的話,劉邦自然也沒怎麼懂,他甚至都沒開始學習,只是在和韓信兩人一邊聽著一邊給蕭何、張良找麻煩罷了。

  【了解了勻速直線運動,現在我們來進一步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當物體隨著時間在勻速增加,是勻加速,而隨著時間在勻速減少則是勻減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