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漢文帝劉恆,難得覺得自己的妻弟認回的不錯,雖然平時很聽話,不會仗著自己是皇后的娘家人就囂張生事,不過到底是被大臣們忌憚過的。

  竇漪房分別已久的弟弟竇廣國,賣苦力去燒過炭。白居易有《賣炭翁》一文,其中的伐薪燒炭正是他們要做的事情,沒有技術門檻,全靠賣苦力。

  任是哪個大臣都會擔心,這半路認回來的兄弟,會不會是假的,到時候直接借勢而起,在朝堂攪風攪雨。

  好在一年了,他們都安安分分,基本上不出什麼岔子。

  正巧天書說了煤炭一事,既然對正常生活影響不大,推廣開來也是可以的。

  劉恆想把這個差事交由妻弟負責,準備和皇后竇漪房商量一番。

  竇漪房在劉恆稱帝之後行事越發謹慎,幾乎是復刻了劉恆曾經當代王時候的狀態,少說少錯,不說不錯。

  竇家有多少能量,沒有人比竇漪房更清楚,全靠她在這撐著了現在,而哥哥、弟弟靜心安排老師教導了這麼些日子有些成效,也不見得就

  能獨當一面,扛起事來。

  「沒事的,朕會派人照看著,再不給他們點無足輕重的事情做做,怕是那些大臣們遲遲安不下心。」劉恆想得很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自己來證明的,特別是在沒辦法自證的時候。

  自證竇家沒有野心,在沒有做事的時候,不爭在別有用心的人眼裡都是在爭。

  不如安排個沒什麼前途的事情,這邊安排下去,那邊歡天喜地認真做了,總能打消別人心頭的疑慮。

  竇漪房替家裡人先應了下來,但做了就要有一直做下去的覺悟,她只思索片刻,沒忍住求了陛下。

  「讓我問天書關於煤炭的事情?」倒也不是劉恆不願意問,只不過,「煤炭還能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只開採出來不就成了嗎?」

  可惡,實在是因為天書那張嘴不太饒人,這要是他湊上去,保不齊得讓天書想起來點事情,到時候被說上兩嘴,他這名聲也就不要了。

  要是天書是問什麼答什麼,不會多嘴說別的,那種比較嚴謹的人就好了。

  劉恆心想,那樣可好交流地多。

  竇漪房又軟語勸了一下,劉恆便答應了下來,他發彈幕的時候,已經把自己的一生都回顧完了,但凡皇帝能匿名到某國人的程度,他都得頂個匿名上去問。

  [漢文帝劉恆]:敢問天書,這煤炭的開採和使用上有什麼需要關注的地方嗎?

  可真別說,江思瑤看到劉恆的第一反應,便是,那不是竇漪房的老公嗎?

  不怪劉恆,文景之治多有名啊,劉恆的人生多輝煌啊?

  但是那可是竇漪房唉?誰能忘記竇漪房呢,大大小小的影視劇里只要涉及到這個時期都不會忽視的女人,從宮女做到太皇太后,從呂雉時期一直到武帝劉徹時期。

  大漢就這麼些輝煌燦爛的時刻,竇漪房都涉及了。

  腦子裡又過了一遍這個人的事跡,江思瑤才定睛一看,原來是在問煤。

  【喲,竟然是代王!問煤啊,讓我想想,煤炭確實從挖到最後用都比較危險,它含有硫元素對人類是有一定傷害的。】

  沒多說什麼,劉恆鬆了一口氣,但是怎麼也沒夸朕?

  人,貪得無厭的很,在有未知的恐懼的時候,會擔心,

  在發現沒有危險的時候又想回頭找補點什麼,得到些利益。

  這天書的優勢劉恆看的明明白白,這些天經過天書的不斷宣傳,百姓對嬴政的觀感尤其的好,民間甚至有人開始給嬴政「平反」,證明嬴政只是法律嚴格,並不是濫殺無辜之人。

  究竟有沒有我們大漢是終結了秦朝的罪魁禍首的意識啊?

  不,他們沒有,他們已經堅定地和天書走一個想法,認為如果秦始皇活得久,那麼根本不會亂起來,至少不會讓項羽蹦噠那麼久。

  多少有點劉邦是開國皇帝的意識,沒有直接說大漢可能都不會存在這個觀點。

  【挖煤呢首先要注意好選址,相信即使我不多介紹,你們也知道不規範挖礦,是會有礦體坍塌的風險的吧?咱挖煤也好,挖金礦也罷,那礦都是在地下經過上億年形成的,不會一時半會就長腿跑掉。所以在挖之前,做好準備工作是很重要的的。挖掘的時候優先確定好岩體,也別過度開採導致山體失去了支撐,很危險。】

  【其次是在挖掘的過程中要保持通風。不通風的話,封閉的環境裡,呼吸時候會消耗氧氣,本就不是很安全的家庭,挖礦時候會有這樣的危機產生就很難受啦。因為都是可以避免的。】

  【挖煤實際上對人的身體又很大的害處,但是不少人沒有一技之長,只能賣苦力謀生,希望有朝一日大家都可以好好生活,不需要拿命掙錢吧。

  煤裡面含有硫元素,在挖掘過程中,可能相關氣體產生,所以需要嚴防死守。

  當然,比判斷煤是優質還是劣質,還真就是根據這硫來判斷的,含硫量越少的煤質量越好。

  這樣的煤點燃之後不會有濃煙,對身體也相對來說更好一點。

  當然最重要也是和我們最密切相關的一點啊,燒煤炭的時候記得保持通風!】

  【製作煤炭呢,自然也離不開煅燒。

  將煤炭放進高溫爐,不需要別的操作,加熱即可,最後形成的就是煤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