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殿中……
只見殿中沒什麼譚詡,穆涵定睛一看,一應內侍宮人也不見蹤影,九犀玉階之上陪侍的只有兩人,一個是他的好兒子穆庭霜,另一個眼生,而玉階正中央立的是皇帝。
皇帝冠冕十二旒,白玉珠明光煌煌,蔽膝佩綬威勢儼然,穆涵感到不對,這休沐日又向晚,幹什麼穿戴如此齊整?
李郁蕭一身玄纁朝裳,負著手淡然道:「穆涵,朕候你久矣。」
--------------------
作者有話要說:
與奪乖錯,賞罰失所,……見《志·吳書》
沒錯穆廣霖有生殖癌
第156章 先帝劍弓冷,玄冥阻驕陽·二
朱明承夜兮, 時不可以淹。
皋蘭被徑兮,斯路艱。
來此兩千個日夜,朱明承夜, 夜待朱明, 時雖不可追,也終於等到這日。
來此漫漫長路, 荊棘披徑, 荊棘為徑,斯路雖艱難, 也終於行到此。
承明殿這題旨在提醒為君者不可荒廢,敬承明光, 藻井裡雕的飛龍在天, 龍首含珠,口焰大張正對玉階,天神在上,時刻俯視人間天子一言一行。
此時龍首之下立的是穆涵, 他實在大不敬, 竟然縱馬上殿。
不僅縱馬他還佩戴兵器,不僅佩戴兵器,他還率領兵士, 妥妥的算是以武犯禁。
他身後將領大喝:「李氏小兒,勿要拖延。你登位以來疏斥正士、狎近奸諛, 溺信虛無、困竭國力,速速伏認弊政, 退位讓賢!」
聽見這話李郁蕭沒急著反駁, 靜靜注釋穆涵,穆涵回視。君臣兩個隔著殿中懸著的帷幔對視, 隔著藻井裡金龍的投影對視,玄幔金雕影繚亂,漸漸模糊出他尊他一聲仲父的這整十二載歲月。
李郁蕭忽而問:「仲父,朕有一問,請仲父解惑。」
穆涵審慎開口:「你問何事。」
無聲的對視恰是對峙,一者雄兵健馬,一者獨侍者兩名,強弱立下,可是,弱勢的一方分毫不讓,昂著臉,一定要問一句:
「朕要問,先帝之死。」
聲如金石,擲地有聲。
這句一出,御座之後的坐璧再之後,有人不明顯地吸氣。
原來承明殿中看似空無一人,實際大小臣工俱候在此處,連同長信宮姜太后,麟趾宮汝南王,連同兵戈在身的建章營精銳,都暗暗蟄伏在這裡,靜待時機。
他們聽聞陛下旁的先不問,單問先帝之死,誰是傻的,立刻聽出弦音:難道先帝不是病故?難道先帝的殯天另有蹊蹺?太后更是目光如炬,直直釘在屏璧之上。
既要算帳,當然要一筆一筆從頭算。
穆涵寒聲道:「先帝沉疴不治而亡。」
李郁蕭聲調平穩:「當真?」說著從袖中抽出一枚箋子,絲質,上有紅鏽,展開來,竟然是一卷血書,「本朝太醫令是先帝朝太醫丞升任,那麼先帝的太醫令,人呢?」
一揮袖子止住正待言語的穆涵,李郁蕭接著道:「朕來答你。先帝朝的太醫令,和先帝朝的莊丞相一道,都死在你手中。別忙否認,兩人被你設計關押,臨死前以血書心跡於服,今在殿上,穆侯爺,這遺令你敢不敢聽。」
若問聽不聽,你將死之人我聽你說甚,但問的是「敢不敢」,穆涵冷笑道:「左右不過臆造誣捏,你且念來。」
李郁蕭手緩緩解開絲帛,一瞬又合上,手臂平平伸向一旁一直默立的侍者:「這卷遺令朕不合念,莊相的遺令,還是莊相的後人來念更為情真意切。」
默默垂首的侍者抬起頭,穆涵眉心狠狠一跳,莊之武后人??莊之武還有後人?還沒死絕?
「草民莊子椋,」這人不露面不開口還罷了,這一開口通身的氣度,到處都有莊之武的影子!穆涵不知不覺信服三分,只見此人接過絲帛,「謹遵聖旨。」
一字一句,莊子椋平穩誦來。
此書不長,莊之武與先太醫令統共沒留幾句話,穆涵說李郁蕭是臆造誣捏也不算胡說,原文確實沒寫在絲帛,而是刻在宣義侯府地牢床下,草榻遮掩因穆涵當時沒發覺。
後來過了□□年,穆庭霜奉旨聯絡莊之武門生故舊,摸出蛛絲馬跡,猜出莊之武臨死前既沒有押在廷尉也沒有押在宮裡,而就是應當關在宣義侯府。
幾番探查,暗觀穆涵暗衛行跡,穆庭霜摸到家裡的地牢,活兩輩子沒踏足過的地牢,又從地面一角拓出此物。
至於血書,那是李郁蕭的主意,刻在地板上,那總不能把地磚挖來,還是血書,血書夠味兒。
證物有了,誰人呈上。
早前穆庭霜找上一批莊之武門人,願意出山為少帝黨效力的,一步一步安插到朝中,不願出仕也無妨,暗中保護數年。滴水穿石矽步千里,終於有一門人解其冰心,將莊之武遺孤引見,就是莊子椋。
這才有今日忠臣之後朗聲高念遺令這一幕。
每念一句,莊子椋聲量愈高,其中太醫令如何受逼迫炮製毒物,這毒物如何下在武皇帝飲食當中,時任光祿卿穆涵如何矯制偽詔,如何加莊之武莫須有之罪,如何自封託孤丞相鳩占鵲巢,一五一十悉數道來,其音既清且沉,滿殿可聞。
末了李郁蕭閒閒接一句:「自封丞相,是為竊,今□□宮,是為盜。穆侯爺,你改賊做匪,可見朕這皇帝並不如你屬下所言一般昏庸,是不是?」
只見殿中沒什麼譚詡,穆涵定睛一看,一應內侍宮人也不見蹤影,九犀玉階之上陪侍的只有兩人,一個是他的好兒子穆庭霜,另一個眼生,而玉階正中央立的是皇帝。
皇帝冠冕十二旒,白玉珠明光煌煌,蔽膝佩綬威勢儼然,穆涵感到不對,這休沐日又向晚,幹什麼穿戴如此齊整?
李郁蕭一身玄纁朝裳,負著手淡然道:「穆涵,朕候你久矣。」
--------------------
作者有話要說:
與奪乖錯,賞罰失所,……見《志·吳書》
沒錯穆廣霖有生殖癌
第156章 先帝劍弓冷,玄冥阻驕陽·二
朱明承夜兮, 時不可以淹。
皋蘭被徑兮,斯路艱。
來此兩千個日夜,朱明承夜, 夜待朱明, 時雖不可追,也終於等到這日。
來此漫漫長路, 荊棘披徑, 荊棘為徑,斯路雖艱難, 也終於行到此。
承明殿這題旨在提醒為君者不可荒廢,敬承明光, 藻井裡雕的飛龍在天, 龍首含珠,口焰大張正對玉階,天神在上,時刻俯視人間天子一言一行。
此時龍首之下立的是穆涵, 他實在大不敬, 竟然縱馬上殿。
不僅縱馬他還佩戴兵器,不僅佩戴兵器,他還率領兵士, 妥妥的算是以武犯禁。
他身後將領大喝:「李氏小兒,勿要拖延。你登位以來疏斥正士、狎近奸諛, 溺信虛無、困竭國力,速速伏認弊政, 退位讓賢!」
聽見這話李郁蕭沒急著反駁, 靜靜注釋穆涵,穆涵回視。君臣兩個隔著殿中懸著的帷幔對視, 隔著藻井裡金龍的投影對視,玄幔金雕影繚亂,漸漸模糊出他尊他一聲仲父的這整十二載歲月。
李郁蕭忽而問:「仲父,朕有一問,請仲父解惑。」
穆涵審慎開口:「你問何事。」
無聲的對視恰是對峙,一者雄兵健馬,一者獨侍者兩名,強弱立下,可是,弱勢的一方分毫不讓,昂著臉,一定要問一句:
「朕要問,先帝之死。」
聲如金石,擲地有聲。
這句一出,御座之後的坐璧再之後,有人不明顯地吸氣。
原來承明殿中看似空無一人,實際大小臣工俱候在此處,連同長信宮姜太后,麟趾宮汝南王,連同兵戈在身的建章營精銳,都暗暗蟄伏在這裡,靜待時機。
他們聽聞陛下旁的先不問,單問先帝之死,誰是傻的,立刻聽出弦音:難道先帝不是病故?難道先帝的殯天另有蹊蹺?太后更是目光如炬,直直釘在屏璧之上。
既要算帳,當然要一筆一筆從頭算。
穆涵寒聲道:「先帝沉疴不治而亡。」
李郁蕭聲調平穩:「當真?」說著從袖中抽出一枚箋子,絲質,上有紅鏽,展開來,竟然是一卷血書,「本朝太醫令是先帝朝太醫丞升任,那麼先帝的太醫令,人呢?」
一揮袖子止住正待言語的穆涵,李郁蕭接著道:「朕來答你。先帝朝的太醫令,和先帝朝的莊丞相一道,都死在你手中。別忙否認,兩人被你設計關押,臨死前以血書心跡於服,今在殿上,穆侯爺,這遺令你敢不敢聽。」
若問聽不聽,你將死之人我聽你說甚,但問的是「敢不敢」,穆涵冷笑道:「左右不過臆造誣捏,你且念來。」
李郁蕭手緩緩解開絲帛,一瞬又合上,手臂平平伸向一旁一直默立的侍者:「這卷遺令朕不合念,莊相的遺令,還是莊相的後人來念更為情真意切。」
默默垂首的侍者抬起頭,穆涵眉心狠狠一跳,莊之武后人??莊之武還有後人?還沒死絕?
「草民莊子椋,」這人不露面不開口還罷了,這一開口通身的氣度,到處都有莊之武的影子!穆涵不知不覺信服三分,只見此人接過絲帛,「謹遵聖旨。」
一字一句,莊子椋平穩誦來。
此書不長,莊之武與先太醫令統共沒留幾句話,穆涵說李郁蕭是臆造誣捏也不算胡說,原文確實沒寫在絲帛,而是刻在宣義侯府地牢床下,草榻遮掩因穆涵當時沒發覺。
後來過了□□年,穆庭霜奉旨聯絡莊之武門生故舊,摸出蛛絲馬跡,猜出莊之武臨死前既沒有押在廷尉也沒有押在宮裡,而就是應當關在宣義侯府。
幾番探查,暗觀穆涵暗衛行跡,穆庭霜摸到家裡的地牢,活兩輩子沒踏足過的地牢,又從地面一角拓出此物。
至於血書,那是李郁蕭的主意,刻在地板上,那總不能把地磚挖來,還是血書,血書夠味兒。
證物有了,誰人呈上。
早前穆庭霜找上一批莊之武門人,願意出山為少帝黨效力的,一步一步安插到朝中,不願出仕也無妨,暗中保護數年。滴水穿石矽步千里,終於有一門人解其冰心,將莊之武遺孤引見,就是莊子椋。
這才有今日忠臣之後朗聲高念遺令這一幕。
每念一句,莊子椋聲量愈高,其中太醫令如何受逼迫炮製毒物,這毒物如何下在武皇帝飲食當中,時任光祿卿穆涵如何矯制偽詔,如何加莊之武莫須有之罪,如何自封託孤丞相鳩占鵲巢,一五一十悉數道來,其音既清且沉,滿殿可聞。
末了李郁蕭閒閒接一句:「自封丞相,是為竊,今□□宮,是為盜。穆侯爺,你改賊做匪,可見朕這皇帝並不如你屬下所言一般昏庸,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