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不過幸好總算不必在北境過冬,李郁蕭手掌輕輕相擊,總算平安歸來。
這回大敗扶餘,生擒扶餘王, 冊封賞賜上李郁蕭很大方, 尤其爵位,但有克敵攻城之功者,左右庶長、上造封出來一堆, 還力捧出兩位縣侯。
不過這其中有一項卻很玄妙,兩位領首功的將領, 鎮北將軍與平虜校尉,卻好像不太得陛下青眼的樣子。
鎮北將軍穆廣霖原說是要封冠軍侯, 可是陛下推說聖旨早就發過, 宣義侯府早已經代為收下,一事不二訴, 不必再另頒一道旨意。
平虜校尉呢,引用的是出征前穆相本人的話,一說家世不足,二說此次派兵原本旨在偵伺保邊,平虜校尉又不獨掌調兵遣將之權,悉聽北境將軍府號令罷了,談何有功。
一個沒有明旨冊封,實在不夠鄭重其事,另一個更好,連個封都沒落著。
大約是這個緣故,兒子不得臉,慶功的宴上宣義侯和武襄侯,臉色都不是很好。
黃公公詳頌,一道道聖旨下去,最後一封新立扶州的旨意念完,果真沒有冊兩位將軍的旨,座中都嗅得一二詭異氣息,紛紛閉口不言。
陛下兀自笑吟吟,環視座中一周,卻把老話搬出來:「鎮北將軍乃朕的將星,此番既歸,還是多在朝中留一留。」穆涵謝絕,說犬子封侯拜將,敢不有四方之志,當為陛下戍邊。陛下也沒說什麼,略說兩句這一茬揭過。
至於,穆相的「封侯拜將」四個字說得有多咬牙切齒,他席旁裴夫人面色又有多難看,李郁蕭看在眼裡,面上只作不覺。
宴後除卻兩位將軍,另還有一些旁的議論。
大傢伙轉頭細細一瞧,咦,怎是家裡從前最不起眼、最不受待見的庶子、庶侄子最爭氣?得著的賞賜更豐厚,爵位也更隆重?
如此一來難免人心浮動,從來嫡出的子息正道是拜太學讀書,只等著中正定品定一個清品入仕罷了,上戰場是要死人的,不是正途,可如今瞧著,怎麼好似大有可為?
明眼人又有議論,甚麼拜太學,可只看宣義侯長子罷,怎麼他家嫡系上趕著要從軍?
消息從朝中邊邊角角、四面八方匯聚而來,黃藥子打聽著,呈在李郁蕭案頭,李郁蕭很滿意,趕緊的,別只是議論,趕緊把各家小郎送去從軍,少趴窩似的盤踞朝中搞得烏煙瘴氣。這項早在幾年前穆廣霖回朝時就結下的善緣,為著家裡多一個祖傳之外的爵位,已經早有苗頭,可好著,再給吹吹風添添火。
……
閒話休提,大約是韓琰回洛邑第五六日,在北邙軍營中飲一回酒,當中藉口有事出來,領一二隨從往邙山腳下龍泉觀悄悄潛來。
他回來少不得應承各方的接風,從前建章營和太僕的故舊不提,武襄侯族中近來逗留國都,從前面也吝見的父兄親族也都一股腦湧出來,總不得閒,又要防穆涵的眼線和疑心,這日終於遞話進宮,願得陛下一見。
陛下回信,會面的址就是龍泉觀,具體擇在邱祖殿後頭的東客堂。
到地方,韓琰見東客堂門前是黃公公親候,給打帘子進去,韓琰腳步一頓。
陛下正與一人議論,是穆庭霜。
聽陛下道:「裴夫人氣得太狠,穆涵說不許穆廣霖留朝,她當即風儀都沒維持得住,我擔心她沉不住氣。」
旁的便了,韓琰只聽見陛下這句自稱,我。
「陛下多慮,」穆庭霜聲音響起,「宣義侯府不日辦親,裴夫人主母架勢拿得住,還親自見一見韓氏的親娘。」
韓琯的親娘不是武襄侯正室夫人,按朝禮、按身份都不夠見裴夫人,裴夫人卻肯見一面,不知該說她涵養好還是該說她耐性佳。
韓琰不再旁聽,幾步逕到內堂見禮:「見過陛下,陛下萬安。」
「哎,你何時來的,」李郁蕭搭他的手臂叫起,「朕正與庭霜說起你家的喜事。」
神色揶揄語氣輕快,並沒有君王架子,可是韓琰不由自主注意到,他的自稱變回那個字,朕。
朝一旁默不作聲的穆庭霜看一眼,韓琰道:「算不得喜事。」
「怎不是?」李郁蕭笑,君臣又說笑幾句,笑完李郁蕭問,「穆涵連失裴越、揚頎兩大助力,此番括買到你頭上,怎樣,他沒疑心你吧?」
韓琰答並沒有:「陛下佯裝不肯加封,也不肯在光祿和衛尉給臣授職,穆涵只以為陛下還在生攝武台的氣,氣臣擋著荊勒還的路,還氣臣家中的投靠。」
嗯,這些都是先前說定的,李郁蕭頷首,不過猶不放心:「穆涵是個疑心重的,你又與阿荼交好,別是假意受你投誠。」
韓琰想一想道:「從前陛下與尚書台諸大人的宴,並不招攬臣前去,穆涵派人打聽這些,並沒有紕漏。還有從前太后與汝南王南下,當中也沒臣的插手。再說北境,此番臣不僅在幽州、扶州行走,整個北境都有涉足,替穆廣霖處置好些事務,在他面前做好。有穆廣霖說項,穆涵,」稍稍遲疑,又道,「想來自有考量。」
此時穆庭霜插嘴:「何必遮掩,將軍只須提一句曾受某算計謫居太廄,穆涵哪有不信。」
是哦,還有這一茬呢,李郁蕭心想。
不過韓琰沒接話,瞅穆庭霜目光愈見深邃,只道:「穆涵萬般信任,陛下放心。」
又說起往後穆涵的盤算:「扶州在幽州往北,於穆涵而言不外乎北境將軍府的馬場和糧倉,他有意許臣扶州騎督衛。」
這回大敗扶餘,生擒扶餘王, 冊封賞賜上李郁蕭很大方, 尤其爵位,但有克敵攻城之功者,左右庶長、上造封出來一堆, 還力捧出兩位縣侯。
不過這其中有一項卻很玄妙,兩位領首功的將領, 鎮北將軍與平虜校尉,卻好像不太得陛下青眼的樣子。
鎮北將軍穆廣霖原說是要封冠軍侯, 可是陛下推說聖旨早就發過, 宣義侯府早已經代為收下,一事不二訴, 不必再另頒一道旨意。
平虜校尉呢,引用的是出征前穆相本人的話,一說家世不足,二說此次派兵原本旨在偵伺保邊,平虜校尉又不獨掌調兵遣將之權,悉聽北境將軍府號令罷了,談何有功。
一個沒有明旨冊封,實在不夠鄭重其事,另一個更好,連個封都沒落著。
大約是這個緣故,兒子不得臉,慶功的宴上宣義侯和武襄侯,臉色都不是很好。
黃公公詳頌,一道道聖旨下去,最後一封新立扶州的旨意念完,果真沒有冊兩位將軍的旨,座中都嗅得一二詭異氣息,紛紛閉口不言。
陛下兀自笑吟吟,環視座中一周,卻把老話搬出來:「鎮北將軍乃朕的將星,此番既歸,還是多在朝中留一留。」穆涵謝絕,說犬子封侯拜將,敢不有四方之志,當為陛下戍邊。陛下也沒說什麼,略說兩句這一茬揭過。
至於,穆相的「封侯拜將」四個字說得有多咬牙切齒,他席旁裴夫人面色又有多難看,李郁蕭看在眼裡,面上只作不覺。
宴後除卻兩位將軍,另還有一些旁的議論。
大傢伙轉頭細細一瞧,咦,怎是家裡從前最不起眼、最不受待見的庶子、庶侄子最爭氣?得著的賞賜更豐厚,爵位也更隆重?
如此一來難免人心浮動,從來嫡出的子息正道是拜太學讀書,只等著中正定品定一個清品入仕罷了,上戰場是要死人的,不是正途,可如今瞧著,怎麼好似大有可為?
明眼人又有議論,甚麼拜太學,可只看宣義侯長子罷,怎麼他家嫡系上趕著要從軍?
消息從朝中邊邊角角、四面八方匯聚而來,黃藥子打聽著,呈在李郁蕭案頭,李郁蕭很滿意,趕緊的,別只是議論,趕緊把各家小郎送去從軍,少趴窩似的盤踞朝中搞得烏煙瘴氣。這項早在幾年前穆廣霖回朝時就結下的善緣,為著家裡多一個祖傳之外的爵位,已經早有苗頭,可好著,再給吹吹風添添火。
……
閒話休提,大約是韓琰回洛邑第五六日,在北邙軍營中飲一回酒,當中藉口有事出來,領一二隨從往邙山腳下龍泉觀悄悄潛來。
他回來少不得應承各方的接風,從前建章營和太僕的故舊不提,武襄侯族中近來逗留國都,從前面也吝見的父兄親族也都一股腦湧出來,總不得閒,又要防穆涵的眼線和疑心,這日終於遞話進宮,願得陛下一見。
陛下回信,會面的址就是龍泉觀,具體擇在邱祖殿後頭的東客堂。
到地方,韓琰見東客堂門前是黃公公親候,給打帘子進去,韓琰腳步一頓。
陛下正與一人議論,是穆庭霜。
聽陛下道:「裴夫人氣得太狠,穆涵說不許穆廣霖留朝,她當即風儀都沒維持得住,我擔心她沉不住氣。」
旁的便了,韓琰只聽見陛下這句自稱,我。
「陛下多慮,」穆庭霜聲音響起,「宣義侯府不日辦親,裴夫人主母架勢拿得住,還親自見一見韓氏的親娘。」
韓琯的親娘不是武襄侯正室夫人,按朝禮、按身份都不夠見裴夫人,裴夫人卻肯見一面,不知該說她涵養好還是該說她耐性佳。
韓琰不再旁聽,幾步逕到內堂見禮:「見過陛下,陛下萬安。」
「哎,你何時來的,」李郁蕭搭他的手臂叫起,「朕正與庭霜說起你家的喜事。」
神色揶揄語氣輕快,並沒有君王架子,可是韓琰不由自主注意到,他的自稱變回那個字,朕。
朝一旁默不作聲的穆庭霜看一眼,韓琰道:「算不得喜事。」
「怎不是?」李郁蕭笑,君臣又說笑幾句,笑完李郁蕭問,「穆涵連失裴越、揚頎兩大助力,此番括買到你頭上,怎樣,他沒疑心你吧?」
韓琰答並沒有:「陛下佯裝不肯加封,也不肯在光祿和衛尉給臣授職,穆涵只以為陛下還在生攝武台的氣,氣臣擋著荊勒還的路,還氣臣家中的投靠。」
嗯,這些都是先前說定的,李郁蕭頷首,不過猶不放心:「穆涵是個疑心重的,你又與阿荼交好,別是假意受你投誠。」
韓琰想一想道:「從前陛下與尚書台諸大人的宴,並不招攬臣前去,穆涵派人打聽這些,並沒有紕漏。還有從前太后與汝南王南下,當中也沒臣的插手。再說北境,此番臣不僅在幽州、扶州行走,整個北境都有涉足,替穆廣霖處置好些事務,在他面前做好。有穆廣霖說項,穆涵,」稍稍遲疑,又道,「想來自有考量。」
此時穆庭霜插嘴:「何必遮掩,將軍只須提一句曾受某算計謫居太廄,穆涵哪有不信。」
是哦,還有這一茬呢,李郁蕭心想。
不過韓琰沒接話,瞅穆庭霜目光愈見深邃,只道:「穆涵萬般信任,陛下放心。」
又說起往後穆涵的盤算:「扶州在幽州往北,於穆涵而言不外乎北境將軍府的馬場和糧倉,他有意許臣扶州騎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