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巡門的宮衛看一看,相互嘀咕一句怎這麼一大隊人馬, 仿佛不是尋常出宮游幸的例?就有人說, 那是你不知道,太后每每出宮到周遭的寺廟拜佛,總是要帶去大票的供奉的,再說真真沒個體統,要你議論主子。

  那也是, 宮衛們稱諾,住下議論。

  少一刻, 汝南王領著人策馬前來, 隔著鳳輦的車幔問安,太后娘娘從步輦上緩步下來, 隨侍的一例不見宮人內侍只見女尼,十幾余名女尼簇擁著,太后換乘馬車,一行人遙遙出宮而去。

  此後一整日風平浪靜無事發生。

  大約申時,值守掖門的衛尉郎將派遣手下出宮,去催促太后鳳駕啟程回宮,再晚只怕宮門下鑰誤時辰。

  卻遲遲未見歸來復命。

  又過兩刻鐘,眼見再有半個時辰就要鎖宮門,中郎將急了,連派三四隊人馬去尋。酉時日入,宮門落鎖的正時辰,先前晌午派出去隨侍太后鳳駕和汝南王駕的那隊衛尉人馬返回宮中,一個一個行伍漢子皆面無人色,無他,太后和汝南王,不見了。

  值守的中郎將一個腦袋兩個大,怎的尋常值一晚要碰上這等事?可是宮門下鑰的規矩不能破,偶然給一二開罪不起的顯貴放行便罷了,真的堂而皇之留門,誰也不敢,他只能下令落鎖。

  一面又派人去告訴右都侯大人和衛尉卿許大人。

  隨後再召來手下仔細聽一回來龍去脈,原來是太后入景樂寺之後他們就沒見著人,那也無法,太后一向說一不二,說不許人跟著就不許,只領著汝南王和貼身女尼進去廟裡。

  只當是用完素齋還要燒香,還要拜佛,還要清談佛法,因此也無人催促。午時前後想著問一嘴來著,可是景樂寺的老方丈只說太后還在經堂,又隱約聽見汝南王殿下在照壁後頭領著人耍棋戲,想是太后聽經汝南王殿下無聊,想一想也就略略催促,並沒有打攪。

  誰知申時再去催促,慢說是太后和汝南王,老方丈都不見人影,整座寺廟人去樓空。

  不一時衛尉卿許秀領著左右都尉趕到,聽見人去樓空四個字當即一個激靈,底下的郎將不知道穆相的計較,他可是知道,就盯著洛邑幾座廟呢,空啦?這事兒,許秀心知不好,吸著氣連聲吩咐去稟報穆相,又忽然說且住,親自啟程趕往宣義侯府。

  得到消息,穆涵立刻下令嚴守城門,全城搜捕。

  不是搜索是搜捕,外人一律不許泄露,自己人也沒透半句實話,給的名目是妖僧為禍,偷盜太后鳳駕帶著的物什,因全城捉拿。

  穆涵要前往丞相府坐鎮,少不得連夜要把自己那一班人連同京兆尹也叫來合計合計,出府前略一思索,吩咐府令將二公子喚醒,今夜料不安寧,請二公子守一守夜。話剛說出去穆涵想起來,庭霜不在,晨起來告,說與裴玄約定到成皋的一座莊子飲宴,大約要盤桓一二,倒是不巧。罷了,穆涵下令看好府門,趕往相府。

  一夜過去,城中一隊一隊的衛尉人馬東西奔走,另還有一小撮灰黑袍子在街巷中躥走,可是,沒找著人。不僅沒找著人,人是在這座廟裡丟的,先頭肯定想著去旁的廟裡尋找,這一找不要緊,全城的寺廟竟然都是空的,別說僧人齋客,就是佛像前頭偷食香灰兒的小鼠兒都沒有半隻。

  消息一到丞相府,穆涵臉色一沉,不再著急尋人,而是傳來白日間在洛邑幾座城門巡守的郎將,仔細詢問有沒有見過年老婦人和十來歲少年郎的蹤跡,另就是有無僧人出入。

  幾隊人問完,果不其然,昨日各個城門都有僧眾出城。太后的蹤跡也很快打聽著,東南青陽門的一名巡衛年前年剛來城門衛,從前是在宮中太僕任職,見過汝南王的駕,這麼一問恍惚間想起來,哎,昨日午後青陽門有一位出城的小郎君,似乎正是汝南王。

  好,大致方向是有的,穆涵便使揚頎往洛邑東南邊尋找,又派遣自己手下一半的暗衛往沿途驛館發消息,務必攔住鳳駕。

  事到如今,穆涵也明白長信宮這是和宮外寺廟都通著氣兒呢,這是他的兩手計策露餡,巫蠱佛經與擄掠孩童,也不知道是哪個環節走漏的消息,太后得知禍事臨頭因此出逃。

  但穆涵想不明白的是,第一件,為何要往東南方向逃。要說中州四境哪裡可能稍稍有太后的一些根基,那也是待過八年的膠東郡,再不就是姜氏老家蜀郡,可膠東在東北蜀郡在西南,都差著些呢。

  東南,為何偏偏往東南?難道是障眼法?實際是往旁的方向或者還藏在城中?

  第二件,那老婦自己偽裝成姑子也好,扮作尋常老嫗也罷,隱藏蹤跡總是比帶著汝南王容易,青陽門就是汝南王叫認出來,那麼為何一定要帶那小崽子上路?

  平明時分,穆涵呷一口參茶,望著輿圖,目光久久釘在一處挪不開。

  此地不在洛邑周遭,不會是太后的藏身之處,相反此地離洛邑還遠著,正是東南,揚州。穆涵不是杯弓蛇影,而是有人打探到,太后不僅帶著汝南王,還帶著荊家那名幼子。

  原還不信,又潛親信的暗衛進荊將軍在洛邑的府宅,左右搜索一番,結果自然是幼主不在府中。

  如此一來前後就都說得通,穆涵思忖,那老妖婦不知什麼法子使自己兒子搭上荊家小兒,這是一齊投奔荊睢去了。

  投奔荊睢,穆涵是不怕的。荊睢膽敢收留,那麼連帶著扣給栽個劫持太后心懷不軌的罪名,這是送上門的便宜。他此時琢磨的重點,是太后哪裡得來的風聲。即便太后得知幼童走失案,那也,能立刻聯想到是旨在寺廟?穆涵知道她厲害,但覺著她沒有如此厲害,覺著她應當沒有如此的機警與急智。是以,到底是哪個關節出得紕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