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觀察者 22瓶;XXXBLUE 5瓶;淮月弄舟人 3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83章 梅花乍入衣

  正月繁霜, 二月爭梅,棲蘭殿外頭這一季的白萼梅開了,開得熱鬧開得妖姣。

  陛下沒有獨賞, 準確地說是沒能獨賞, 因為自從開年那日打過樣兒,棲蘭殿裡殿隔三差五就有訪客夜裡留宿。陛下聲稱, 別的不說,安眠功效還是可以。

  可三月白日長,洛邑地氣烘起來, 白梅轉瞬即敗。倒無甚遺憾,因它這年已逞盡春風。

  只是呢, 還是那句, 宮中不只有春風。這日汝文弼來回稟前頭星宿箋子積累下來的一些事務。

  「……帳上無虞,姜公乘族裡正一撥一撥地往洛邑遷,祖產細軟雜七雜八,這筆進項混在其中, 任誰也察覺不了。」

  李郁蕭頷首, 說的是。這宗買賣假借的他好舅舅身邊一名家僕的手,黃藥子的人帶著箋子找過去,三言兩語就說得意動, 如今利錢分在手裡,是一輩子也沒見過的數目, 這名家僕哪還管得旁的盈餘去向,這筆錢可不就成沒頭兒的錢。

  又說起另一項, 是後來市面上湧現的成堆的星宿箋子, 李郁蕭曾命汝文弼細心留意來源,如今冷眼瞧得七七八八。「以新野鄧氏最為肆欲妄行, 」他道,「鄧氏在族中興建紙坊,紙坊縹坊漿坊等,足足占據十畝上下。」

  李郁蕭微微一笑:「投入只怕不小。」

  這話是拋磚引玉,汝文弼哈哈哈地接住話茬:「星宿箋最紅火時一張在四千左右,後頭各色仿品層見疊出,哪還維繫得住高價?很快不值一錢,三五十錢便能購得一整套,鄧氏這筆怕是賠得狠了。」

  是啊,供不應求,價格水漲船高,供大於求,價格自然陡轉直下。李郁蕭一手炒起來,趕得一波前期看漲的行情,鄧氏之流呢,很不幸,即便是連夜紙坊建起來,也只趕得上接跌價的盤。

  李郁蕭又給汝文弼出招:「鄧咸信在你手底下,你去告訴他,紙坊縹坊別忙拆,現成的箋子別繪星宿,寫些旁的,朕跟他買。」

  汝文弼笑說陛下真乃體恤臣下,又問:「不知這批箋子要寫什麼?」

  「就寫,」李郁蕭也笑起來,很雞賊,「先前你們給穆廣霖制的功勳簿,只州郡府里發去朕嫌不夠,不說百姓手裡人手一份,總要再傳閱得更廣些才好。」

  君臣兩個互相看看,嗯,這是給冠軍侯那道詔書打的配合,為的還是安穆涵父子的心,安鎮北軍的心。安心才能安逸,安逸就會麻痹,功勞簿上睡大覺,咱們才有機可趁。

  思索片刻,汝文弼道:「陛下此法很妙,此時向鄧氏購紙,確實不宜動作太大,唯有給穆氏歌功頌德,這些個紙坊才得以保存。」

  是這個道理,李郁蕭點點頭。不能上來就說,你們這些紙坊啊,仿製宮中禁物,罪該萬死,統統給朕改印書籍佛經贖罪。這樣子搞,很快就會引起穆涵的警覺,別哪天夜裡夜黑風高騰地一把火給燒完,那可不美,先印點兒穆涵能看過眼的吧。

  「兩件,」李郁蕭收尾,「一,這是『正事』,可在沈決處走明帳,用不著花咱們自己的錢,只說宮中紙坊不及印製,因向民間採辦。二,你也別上來就跟鄧咸信包攬許諾,你就提一嘴,說朕正發愁印功勳簿的事,引得他開口自薦,你裝作為難答應探一探口風,朕這兒再點頭,明白?」

  明白?明白!既然要當好人,那就要當得舒舒服服,要讓鄧氏感恩戴德,汝文弼聞一知十,很順溜地稱諾領命。君臣兩個又說幾句,既然要找沈決走帳,擇日不如撞日,即刻傳來,這樣那樣交代一番。

  底下兩個在商議銀錢數兒,馬虎不得,一項一項在說,說著說著,恰此時外頭進來一名內侍行至黃藥子跟前嘀咕一句什麼,黃藥子面色一跳,趕著低聲向李郁蕭匯報,說丞相長史正往棲蘭殿來,已經過乾明門。

  !乾明門在建章宮中間兒,分割南北兩台,可不遠了,不行,不能讓丞相長史覺著君臣三個在忙正事,李郁蕭眼睛一錯,眼疾手快在書篋里淘一淘,噌地從角落裡抽出一張不知何時畫的一件衣裳。左右看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哪來的閒情逸緻,衣袂上的梅花圖案繪得倒細緻。

  行,就它了,招沈、汝兩人上前,丞相長史進殿聽見第一句,陛下道:「朕覺著這衣裳總是太花哨,不得白萼梅的雅素風姿。」

  汝文弼知機,接茬道:「陛下英明,合該刪繁就簡,只在袍角與袖子上下功夫即可。」

  「嗯,」李郁蕭向一旁沈決吩咐,「好生記下,告與畫室與織室的人知道。」沈決稱諾,李郁蕭又招呼長史上來:「朕要制一件梅花畫衣,你也來瞧瞧。」

  看樣子,長史大人是不想上來看的。不過另外三位熱火朝天,從點朱的墨到織紗的錦說一個遍,好不容易告一段落,陛下意猶未盡地吩咐少府先試做一件瞧瞧,這才輪著問長史何事。

  原來是丞相府送來一批奏章,說是要陛下過目。

  老規矩,能流到棲蘭殿的奏章,那都是帶著目的的奏章,都是丞相點過頭可以呈到御前的奏章,更甚者,就是穆涵想叫陛下看見的奏章。

  行啊,展開一卷絲帛,李郁蕭想著高低看看又有什麼事,只是這一看,咦?上書的是丞相兵曹手底下一名主簿,說的是大將軍荊睢久在鄉關不歸,軍中好多庶務堆積,等著荊將軍回來拿主意呢,好教陛下知道,還是趕緊召荊將軍回朝的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