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姜翹道謝,然後從容地蘸墨寫字:殿下可是在疑惑,為何臣希望殿下將那團圓餅分給眾人?

  澹臺勉聞沒有接筆,定了定神,注視著姜翹的眼睛。

  興許是姜翹一直讓他感到真誠,也興許是姜翹的回望使他做不到保持緘默,於是片刻後,他還是點了點頭。

  遲來的回應並沒有讓姜翹急躁,她繼續寫道:殿下與其他人一同讀書,想來也知道,午後容易睏乏,吃些食物就會好些。此時殿下若能考慮到同窗,將來殿下成為一國之君而同窗成為殿下的臣子,自然也會是君臣和諧。臣子愛戴君主,除卻對國家與百姓的愛,更需要君主的心中有臣子;同窗與殿下交好,除卻朝夕相處自然熟識,更需要殿下真誠對待同窗。殿下可否願意做那至誠之人?

  如此長篇大論看完,澹臺勉聞心中有一絲惱火。

  明明他並不在意那些人,也不需要在意,又何必把君臣跟這等小事聯繫在一起?為君為人,自有太子太師教導,何時輪到她多言?

  可是很快,委屈就緊隨其後。

  姜翹說這番話,是真覺得他將來能成為一國之君嗎?還是僅僅是在奉承?

  所有人心知肚明,這個太子之位不可能長長久久地坐下去。

  澹臺勉聞不喜歡獨自住在東宮,他不願意在這個地方快活久了,最後卻又被廢了太子之位,狼狽離去。

  也許此時他的阿耶阿娘已經在考慮要下一個小孩了,他註定了不會成為皇帝,那麼像他這樣的人,無論怎樣對待那些貴胄子弟,又有什麼所謂呢?

  澹臺勉聞想得很簡單但又很遙遠,於是看起來就像是愣住了。

  姜翹沒有打擾,給他留足了思考的空間。

  良久,澹臺勉聞避開了姜翹的目光。

  他沒有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回答,但姜翹回庖屋之前,他最後還是同意了往後姜翹給同窗們準備下午的加餐。

  太子那漫長的沉默讓姜翹百思不得其解,她不想解讀為「自私」「占有欲強」之類,於是只能先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記錄了這件事,盼著以後能想辦法搞懂。

  有一幫廚路過,恰好瞧見了,隨後問道:「姜主膳記這些作甚?莫非心疼起那有錢有權的主子來了?每日準備膳食已經夠疲累,還要想那麼多,日子當真沒法兒過了。」

  姜翹收起本子,道:「可人心皆為肉長,無論貧富,各有各的煩惱,當人滿足了物質需求,其上還有精神需求,太子殿下被孤立在外,於他而言就是痛苦,我以我淺薄無用的血肉之心關切一番又如何?」

  那幫廚不懂什麼「物質」啊「精神」啊這些是什麼,只好訕笑幾聲,姜翹也沒多言,兀自去忙自己的,誰也沒再談論這事。

  倒是不遠處的門外,有一個背著竹籃的男人,聽到這番言論後微微眯起眼睛,似是在笑。

  第9章 【009】

  幾乎天天都要在東宮與舍館之間往返,姜翹已經漸漸習慣了,走多了,還附帶健身效果,一段時間下來,她走六七里地都不帶喘的。

  她對家人與現代生活的思念,在中秋當日達到頂峰,但很快又淹沒在每日的忙碌中,如今比在現代當社畜時還要再辛勞一些,連思念的力氣都沒有。

  但沒辦法,她要賺錢,她希望將來自己可以在京城或者京城周邊買個房,開個小店,只能趁現在多打拼。

  好在自打帶上了太子的同窗們的下午茶,姜翹的月例又漲了三百文,前途一片光明。

  在心中愉快地哼唱著這個時代沒有的歌,這日的姜翹又開始準備下午茶了。

  在冰庫里冷藏過的洋蔥,從側面切成大拇指甲一樣寬的片,稍稍一撥,洋蔥就散成了大小不一的圓圈。

  太小或者碎掉的洋蔥圈挑出去,將漂亮的那一部分放到大盆里,撒少許鹽,端著大盆像顛勺一樣顛起來,讓鹽均勻分布,放在一旁備用。

  宋如羨打來乾淨的井水,姜翹在其中加上麵粉以及一小撮糖,調成麵糊。

  「注意這裡,麵粉攪勻之後是稀的,上次你做的時候麵粉就多了,太稠的面餬口感不好,後面再蘸乾粉也不容易掛均勻。」姜翹說道。

  教幫廚上手一些簡單的菜品可以省不少事兒,姜翹也不覺得自己會的菜是什麼秘密,所以一般能教則教。

  宋如羨之前做過一次炸洋蔥圈,麵粉水粘稠了,卻沒有調整油炸的時間和火候,導致中心的洋蔥沒炸透,難免辛辣,厚厚的麵糊又沒什麼味道,吃著忒干。

  「我曉得了。」宋如羨說著,又取來麵粉和玉米澱粉,混合成均勻的乾粉。

  本朝已經在馴化玉米了,但與現代顆粒飽滿的玉米還有很大差距,澱粉含量低,且只有十排籽粒,在物產豐富的本朝並不是很值得大力推廣,因此種植數量還不多。

  不多,但起碼是有,倒是像小蘇打與泡打粉這樣的東西,那可真是沒辦法獲取了。

  炸洋蔥圈想要外殼膨脹得更好,利用小蘇打跟白醋的反應,是很有必要的,不過也不是沒有替代方案。

  姜翹打了幾顆雞蛋,只取蛋清,打散到充分捲入空氣,但遠遠沒到打發的程度,用來幫助洋蔥圈的外殼變蓬鬆。

  這樣雖然會增加蛋味,使洋蔥的甜香不夠純粹,但也不算差。

  這時候,洋蔥已經被鹽殺出水分,表面裹上薄薄一層乾粉,蘸取一層蛋清,再上一層乾粉,才可以放入先前調的麵粉糊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