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罷了,說了你也不會理解,走吧,你到底是我的兒子,也不必羨慕兄弟們的王位,早晚你也會有的。」
何安正出了門,還是想不通他娘的說法,只不過最後那句有關王位的,倒叫他舒服了些。
娘心中總歸還是有他的。
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統一南北只是一個開始。
經歷戰亂的百姓們需要休養生息,徐秀越也需要穩定天下,而且她知道,元朝雖大,但元朝之外,還有更為廣袤的土地。
她雖然並不打算擴張版圖征服世界,但也不能落後以至於挨打。
那些於戰爭無用因此擱置的研究,也可以繼續下去了。
天下安定之後,徐秀越將兵權漸漸從幾個王爺手中剝離,下放到低階武將下面,之後便是大力推廣雜交糧種。
試種第一年,各地的糧食產量幾乎翻了一倍。
百姓們沒有過多的想法,他們不在乎誰當皇帝,在徐秀越執政幾年之後,他們也不在乎男的還是女的當皇帝了,只要讓他們吃飽穿暖過上好日子,就是好皇帝!
第二年,元朝大量出現了一種名為自行車的新奇玩意,用它騎行,比人走更快,還不費鞋,且售價不貴,比買牛馬便宜的多。
而同時售賣的,還有一種能運送貨物的三輪車,雖貴了些,卻更受百姓喜愛。
第三年,京城出現了一種名為蒸汽火車的東西,聽說是跟燒水一個道理,就是不知道怎麼做成的。
火車縱穿京城,官員們上朝都喜愛乘坐,就是排出的氣體味道難聞了些。
很快,各種各樣奇怪的東西在元朝興盛起來,徐秀越也不知道自己的國家怎麼就變得有點古不古現不現的了。
主要是在農業取得一定發展之後,國家富有了,徐秀越對於研究所的投入便大了起來。
當然研究的宗旨還是以助農、武裝、便民為主,但耐不住每個研究都有些副產品,有一些新奇有趣,有一些在奇怪的地方也有點用,於是就造成了如此混亂的變化。
罷了,控制不住,就不控制了。
只要武裝力量在自己手中,就足夠了。
想開了之後,徐秀越徹底放開,連模糊想起的產電方式都告訴了研究所,隨便他們發明吧。
元朝蒸蒸日上,有些東西通過商貿傳到了周邊國家,因此徐秀越還在古代接待了幾位外國來使。
徐秀越才知道,外面的世界還沒有發展到工業革命,但是類似文藝復興的時代已經到來。
徐秀越覺得自家也不能只發展工業,於是也引進了一些國外的藝術手法譬如
繪畫一類,還有她不知道如何燒制的玻璃。
那邊對元朝的瓷器以及一些小工業物件也很感興趣,於是雙方制定了友好的商貿政策。
關鍵的技術,徐秀越是不會允許外流的,但保持與周邊的溝通,也很重要。
自從當了皇帝,她最怕跟世界斷層,以至於將來因為技術不足而挨打,元朝不需要最強,至少不能挨打。
一年又一年,元朝像是一個新生的生命體一樣,自由而健康的生長,或許將來會長成徐秀越都難以想像的樣子,但到今年,徐秀越這具身體已經五十周歲了。
再是保養得宜,對古代人來說,五十歲也已經步入了老年,更何況這具身體早年疾病纏身,即使徐秀越好生休養,到底也是落了病根。
朝中請求立太子的摺子也開始試探性的上表,徐秀越也感覺到自己的精力比之以前有些不足。
又一年過,徐秀越遲遲沒有立繼承人,朝中猜測眾多,直到一場風寒讓徐秀越罷朝三日,請立的摺子便一張張如雪花般遞到了徐秀越案前。
徐秀越並不是不想立,而是不知道該立誰。
如今她的四兒一女都在朝中任職,甚至連她的孫子孫女,都開始在朝中歷練,就連何安正,在徐秀越重新找個由頭封了他郡王之後,也安穩起來。
大郎何安平因著性子平和,在朝中人緣不錯,隱隱有賢名傳出,但徐秀越並不很看好他。
何安平性格敦厚,但太過良善了,徐秀越坐在帝位這些年,深深的明白一個道理,主弱臣便強,何安平若當了皇帝,很可能心慈手軟,以至於壓服不住人。
二郎何安樂其實很有些成算,只是他為人沉默寡言,也不喜交際,正好跟何安平相反,在朝中沒有幾個熟人。
這也不算什麼大問題,不拉幫結派總是招帝王喜歡的。
只是他做事有些鑽牛角尖,不夠圓滑,若為帝,很可能平衡不了各家的關係。
三郎何安正強在武功,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即使如今安慰了,於管理上還是個愣頭青一樣,且因為之前與田氏和離,他已經失了一部分民心。
尤其在朝中女官漸多之後,他絕對得不到女官的支持。
四郎何安卓反而是兄弟幾個中最適合這個位置的,他自小讀書,懂得兵法,後來跟著朝中大臣歷練,也懂得國家各個部門的運作方式。
且何安卓雖說瞧著是個和緩性子,實際徐秀越卻知道,他根子里很是看重利益。
或許作為一個普通人,這一點有利有弊,但作為帝王,卻是利大於弊。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何安正出了門,還是想不通他娘的說法,只不過最後那句有關王位的,倒叫他舒服了些。
娘心中總歸還是有他的。
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統一南北只是一個開始。
經歷戰亂的百姓們需要休養生息,徐秀越也需要穩定天下,而且她知道,元朝雖大,但元朝之外,還有更為廣袤的土地。
她雖然並不打算擴張版圖征服世界,但也不能落後以至於挨打。
那些於戰爭無用因此擱置的研究,也可以繼續下去了。
天下安定之後,徐秀越將兵權漸漸從幾個王爺手中剝離,下放到低階武將下面,之後便是大力推廣雜交糧種。
試種第一年,各地的糧食產量幾乎翻了一倍。
百姓們沒有過多的想法,他們不在乎誰當皇帝,在徐秀越執政幾年之後,他們也不在乎男的還是女的當皇帝了,只要讓他們吃飽穿暖過上好日子,就是好皇帝!
第二年,元朝大量出現了一種名為自行車的新奇玩意,用它騎行,比人走更快,還不費鞋,且售價不貴,比買牛馬便宜的多。
而同時售賣的,還有一種能運送貨物的三輪車,雖貴了些,卻更受百姓喜愛。
第三年,京城出現了一種名為蒸汽火車的東西,聽說是跟燒水一個道理,就是不知道怎麼做成的。
火車縱穿京城,官員們上朝都喜愛乘坐,就是排出的氣體味道難聞了些。
很快,各種各樣奇怪的東西在元朝興盛起來,徐秀越也不知道自己的國家怎麼就變得有點古不古現不現的了。
主要是在農業取得一定發展之後,國家富有了,徐秀越對於研究所的投入便大了起來。
當然研究的宗旨還是以助農、武裝、便民為主,但耐不住每個研究都有些副產品,有一些新奇有趣,有一些在奇怪的地方也有點用,於是就造成了如此混亂的變化。
罷了,控制不住,就不控制了。
只要武裝力量在自己手中,就足夠了。
想開了之後,徐秀越徹底放開,連模糊想起的產電方式都告訴了研究所,隨便他們發明吧。
元朝蒸蒸日上,有些東西通過商貿傳到了周邊國家,因此徐秀越還在古代接待了幾位外國來使。
徐秀越才知道,外面的世界還沒有發展到工業革命,但是類似文藝復興的時代已經到來。
徐秀越覺得自家也不能只發展工業,於是也引進了一些國外的藝術手法譬如
繪畫一類,還有她不知道如何燒制的玻璃。
那邊對元朝的瓷器以及一些小工業物件也很感興趣,於是雙方制定了友好的商貿政策。
關鍵的技術,徐秀越是不會允許外流的,但保持與周邊的溝通,也很重要。
自從當了皇帝,她最怕跟世界斷層,以至於將來因為技術不足而挨打,元朝不需要最強,至少不能挨打。
一年又一年,元朝像是一個新生的生命體一樣,自由而健康的生長,或許將來會長成徐秀越都難以想像的樣子,但到今年,徐秀越這具身體已經五十周歲了。
再是保養得宜,對古代人來說,五十歲也已經步入了老年,更何況這具身體早年疾病纏身,即使徐秀越好生休養,到底也是落了病根。
朝中請求立太子的摺子也開始試探性的上表,徐秀越也感覺到自己的精力比之以前有些不足。
又一年過,徐秀越遲遲沒有立繼承人,朝中猜測眾多,直到一場風寒讓徐秀越罷朝三日,請立的摺子便一張張如雪花般遞到了徐秀越案前。
徐秀越並不是不想立,而是不知道該立誰。
如今她的四兒一女都在朝中任職,甚至連她的孫子孫女,都開始在朝中歷練,就連何安正,在徐秀越重新找個由頭封了他郡王之後,也安穩起來。
大郎何安平因著性子平和,在朝中人緣不錯,隱隱有賢名傳出,但徐秀越並不很看好他。
何安平性格敦厚,但太過良善了,徐秀越坐在帝位這些年,深深的明白一個道理,主弱臣便強,何安平若當了皇帝,很可能心慈手軟,以至於壓服不住人。
二郎何安樂其實很有些成算,只是他為人沉默寡言,也不喜交際,正好跟何安平相反,在朝中沒有幾個熟人。
這也不算什麼大問題,不拉幫結派總是招帝王喜歡的。
只是他做事有些鑽牛角尖,不夠圓滑,若為帝,很可能平衡不了各家的關係。
三郎何安正強在武功,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即使如今安慰了,於管理上還是個愣頭青一樣,且因為之前與田氏和離,他已經失了一部分民心。
尤其在朝中女官漸多之後,他絕對得不到女官的支持。
四郎何安卓反而是兄弟幾個中最適合這個位置的,他自小讀書,懂得兵法,後來跟著朝中大臣歷練,也懂得國家各個部門的運作方式。
且何安卓雖說瞧著是個和緩性子,實際徐秀越卻知道,他根子里很是看重利益。
或許作為一個普通人,這一點有利有弊,但作為帝王,卻是利大於弊。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