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頁
京城已破,還在路上的叛軍援軍一時間失去了目標,而徐秀越迅速向北向南擴張,讓這些想靠個城池休息的援軍一時間無處可倚。
幾萬的兵馬,糧草就是個大數。
最後他們只得南下尋找大本營,與徐秀越的軍隊半路相逢,徐秀越大勝收編。
戰事交給了各位將領,京城這邊反而需要徐秀越事必躬親。
此時的徐秀越並未稱帝,論起官職,只有個當初讓位的知府,也沒有經過哪個朝代的任命,但明眼人都知道,徐秀越如今,即使不當皇帝,將來也會把持朝堂。
這個時候,自然是京城貴族們巴結的最好時機,徐秀越光收上來的拜帖,便占滿了一桌子。
大部分世家是想在徐秀越面前混個臉熟,但還有一部分官宦人家,或是侯爵公府,因著有前朝的爵位,便帶了些試探之意。
如今徐秀越的班底還沒有完全到京城,她是不會見這些人的。
見了就是麻煩,倒不如保持點距離,先安頓好再說。
許是因為徐秀越誰也沒有召見,京城裡很快傳出了一些猜測。
徐秀越如今掌控大局,自然早就聽到了京中的風聲。
那傳言像是專門說給她聽得一般,有的說徐秀越想要將皇位給她的兒子,怕京中世家反對,這才不敢見人。
又有的說,徐秀越想擁護九皇子為帝,但九皇子還未到京城,未免意外,這才不見京城各家。
徐秀越有些納悶,怎麼就沒人說她自己想稱帝呢?
然而入主京城之後,九皇子的存在確實是一個問題。
只要九皇子重歸京城,必然會人心浮動。
但徐秀越也明白,堵不如疏,與其藏著掖著九皇子,倒不如大大方方的,現在就將事情解決,以免後患。
因此,九皇子隨同府城的搬家大隊,一起來到了京城,不過這已經是徐秀越入主京城三個月後了。
這三個月,徐秀越一邊修復戰損的京城,一邊摸清了前朝留下的各部官員,查清該入罪的入罪,該撤職的撤職。
而後他跟林修為商量著,將自家的人手安插進各個職位,有的人還沒到,但官先定下了。
確立了基本的管理班子之後,徐秀越感覺到了人手的不足。
不過這邊不著急,畢竟她的天下還沒打全,日後慢慢補給就是。
最重要的就是武將的論功行賞了。
這天下是他們打下來的,南方還有成王虎視眈眈,不可叫將士們寒心才行。
將手裡的錢財一一算過,又定好了安撫傷亡將士的標準,以及各將領的官職,徐秀越這才算略放了心。
三個月過,何家的人入了京城,同樣的,老夫人與知府大人也隨同回了京,後面跟著的大部隊,則是當初跟著徐秀越一起出村的上溪村村民,以及各位幕僚的家人和研究所的眾人。
老夫人早年在京城呆過一段時間,一入京城,便成了香餑餑。
有消息來源的家族們早就知道老夫人與徐秀越的關係,見不到徐秀越,自然巴結上了她這位生母。
老夫人卻沒有像徐秀越一樣,將眾人拒之門外,而是
挑選著當年與她相熟的人家,見了見,相談甚歡。
不久之後,這些人家的當家人,都被安排了些大大小小的職位,眾人這才看明白,老夫人這裡才是拉關係的重點。
然而實際上,老夫人見的人都是精挑細選的。
這些人家徐秀越觀察過,雖談不上各個都是君子之家,但沒有做過什麼出格的事情,且家中子弟曾為官,有些經驗,才讓老夫人見過之後,在看情況安排。
另一些人家,是當初與老夫人交好,且見過之後,老夫人感覺可以動用的,這才會告訴徐秀越。
徐秀越還是相信老夫人的眼光的,且這些人她都見過,看過面向,才確定了職位。
隨著小朝廷的建立,以及叛軍勢力的徹底覆滅,徐秀越手底下的人,也開始蠢蠢欲動。
如今他們幹著活,雖拿著俸祿,卻沒有官職,就是因為上面沒有皇帝。
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為的就是那一官半職,光宗耀祖。
林修為也與徐秀越提起了稱帝的事。
「九皇子如今就在京中,大人一日不稱帝,恐怕一日便會人心浮動,這些日子,楊大人等人已經來事聯絡故舊了,倒不如塵埃落定,若有問題,再行處理。」
徐秀越也知道,這樣拖下去也不是辦法,但她的心裡,總覺得還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
或許對於一個古人來說,稱帝代表著最高權利,聽起來就讓人血脈噴張,激動萬分,但徐秀越卻覺得這個擔子千斤重,且擔上去,輕易就放不下來。
林修為覷著她的神色,卻沒有猜出她的心理,便道:「大人可是有何猶豫?」
徐秀越想了想道:「如今京城初定,我總覺得不夠穩妥。」
林修為點頭道:「若說急切,也是急了些,不如先將風聲放出去,探探虛實,另外,各城兵防安排妥當後,大軍還朝,您也可以放心些。」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幾萬的兵馬,糧草就是個大數。
最後他們只得南下尋找大本營,與徐秀越的軍隊半路相逢,徐秀越大勝收編。
戰事交給了各位將領,京城這邊反而需要徐秀越事必躬親。
此時的徐秀越並未稱帝,論起官職,只有個當初讓位的知府,也沒有經過哪個朝代的任命,但明眼人都知道,徐秀越如今,即使不當皇帝,將來也會把持朝堂。
這個時候,自然是京城貴族們巴結的最好時機,徐秀越光收上來的拜帖,便占滿了一桌子。
大部分世家是想在徐秀越面前混個臉熟,但還有一部分官宦人家,或是侯爵公府,因著有前朝的爵位,便帶了些試探之意。
如今徐秀越的班底還沒有完全到京城,她是不會見這些人的。
見了就是麻煩,倒不如保持點距離,先安頓好再說。
許是因為徐秀越誰也沒有召見,京城裡很快傳出了一些猜測。
徐秀越如今掌控大局,自然早就聽到了京中的風聲。
那傳言像是專門說給她聽得一般,有的說徐秀越想要將皇位給她的兒子,怕京中世家反對,這才不敢見人。
又有的說,徐秀越想擁護九皇子為帝,但九皇子還未到京城,未免意外,這才不見京城各家。
徐秀越有些納悶,怎麼就沒人說她自己想稱帝呢?
然而入主京城之後,九皇子的存在確實是一個問題。
只要九皇子重歸京城,必然會人心浮動。
但徐秀越也明白,堵不如疏,與其藏著掖著九皇子,倒不如大大方方的,現在就將事情解決,以免後患。
因此,九皇子隨同府城的搬家大隊,一起來到了京城,不過這已經是徐秀越入主京城三個月後了。
這三個月,徐秀越一邊修復戰損的京城,一邊摸清了前朝留下的各部官員,查清該入罪的入罪,該撤職的撤職。
而後他跟林修為商量著,將自家的人手安插進各個職位,有的人還沒到,但官先定下了。
確立了基本的管理班子之後,徐秀越感覺到了人手的不足。
不過這邊不著急,畢竟她的天下還沒打全,日後慢慢補給就是。
最重要的就是武將的論功行賞了。
這天下是他們打下來的,南方還有成王虎視眈眈,不可叫將士們寒心才行。
將手裡的錢財一一算過,又定好了安撫傷亡將士的標準,以及各將領的官職,徐秀越這才算略放了心。
三個月過,何家的人入了京城,同樣的,老夫人與知府大人也隨同回了京,後面跟著的大部隊,則是當初跟著徐秀越一起出村的上溪村村民,以及各位幕僚的家人和研究所的眾人。
老夫人早年在京城呆過一段時間,一入京城,便成了香餑餑。
有消息來源的家族們早就知道老夫人與徐秀越的關係,見不到徐秀越,自然巴結上了她這位生母。
老夫人卻沒有像徐秀越一樣,將眾人拒之門外,而是
挑選著當年與她相熟的人家,見了見,相談甚歡。
不久之後,這些人家的當家人,都被安排了些大大小小的職位,眾人這才看明白,老夫人這裡才是拉關係的重點。
然而實際上,老夫人見的人都是精挑細選的。
這些人家徐秀越觀察過,雖談不上各個都是君子之家,但沒有做過什麼出格的事情,且家中子弟曾為官,有些經驗,才讓老夫人見過之後,在看情況安排。
另一些人家,是當初與老夫人交好,且見過之後,老夫人感覺可以動用的,這才會告訴徐秀越。
徐秀越還是相信老夫人的眼光的,且這些人她都見過,看過面向,才確定了職位。
隨著小朝廷的建立,以及叛軍勢力的徹底覆滅,徐秀越手底下的人,也開始蠢蠢欲動。
如今他們幹著活,雖拿著俸祿,卻沒有官職,就是因為上面沒有皇帝。
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為的就是那一官半職,光宗耀祖。
林修為也與徐秀越提起了稱帝的事。
「九皇子如今就在京中,大人一日不稱帝,恐怕一日便會人心浮動,這些日子,楊大人等人已經來事聯絡故舊了,倒不如塵埃落定,若有問題,再行處理。」
徐秀越也知道,這樣拖下去也不是辦法,但她的心裡,總覺得還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
或許對於一個古人來說,稱帝代表著最高權利,聽起來就讓人血脈噴張,激動萬分,但徐秀越卻覺得這個擔子千斤重,且擔上去,輕易就放不下來。
林修為覷著她的神色,卻沒有猜出她的心理,便道:「大人可是有何猶豫?」
徐秀越想了想道:「如今京城初定,我總覺得不夠穩妥。」
林修為點頭道:「若說急切,也是急了些,不如先將風聲放出去,探探虛實,另外,各城兵防安排妥當後,大軍還朝,您也可以放心些。」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