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為皇上解憂,為朝廷辦事乃是臣子本分。」穆蘇拱手,謙遜回答。
軍糧、兵器籌集之後,迅速送往邊關解了喬衡燃眉之急,一月之後不負眾望傳來捷報。
大軍班師回朝,慶元帝龍顏大悅論功行賞。
「從三品忠武將軍喬衡有功,擢升正三品雲麾將軍,賜黃金百兩,良宅一座。翰林院正四品侍講學士穆蘇獻策有功,擢升正三品戶部侍郎!」慶元帝話落,朝堂之上大臣們紛紛紛紛譁然。
自去歲喬衡接了穆家軍的兵權,之後又接連幾次打了勝仗,慶元帝便對其十分器重,屢屢晉升、賞賜。此次竟然連升兩級,便是這穆蘇也同樣連升兩級。
翰林院官員晉升之路,大多是在翰林院熬上十餘年,待官任正四品翰林院學士再入六部為侍郎,這中間整整跨了兩級,要知道一部侍郎那可是正三品的官職,因而從翰林院到侍郎一職大多翰林院官員要熬上許多年。
只因為一部侍郎之後下一步便是一部尚書,最後便是文臣們最仰望的入內閣。
入內閣代表著什麼?
內閣官員位同宰相,天下諸事皆經內閣商議,皇帝決策;然皇帝決策大多取決於內閣大臣之商議,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是而天下臣子為何對內閣如此趨之若鶩,實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這穆蘇短短四年時間便從翰林院熬出了頭,如今官任戶部侍郎,僅僅只差兩步便可入內閣;要知道大慶不成文的規定,只有從翰林院出來的官員日後才能入內閣,因而並不是旁的侍郎、尚書也能令他們忌憚。
這也是為何百年來翰林院如此受人尊敬、清貴,實乃是處魚化龍之地。
「臣叩謝聖恩!」
「臣叩謝聖恩!」
穆蘇同喬衡兩人一同謝恩,一文一武乃當今大慶朝堂最紅的兩名新貴。
許是因為穆蘇曾屢屢於戶部事務上大展才能,大慶又因幾番戰事國庫虧空,慶元帝將穆蘇安排到戶部便是想令其能將國庫充盈。
慶元帝畢竟乃一國之君,此前於戰事之上激進了些,過後回想也冷靜下來,不再提繼續提開拓疆土之事,開始休養生息,重心放在如何管理此前打下來的蠻族之地,免得日後反叛。
大慶重新迎來太平日子。
五年後,章太傅年歲漸高,力不從心,請辭卸甲歸田;慶元帝再三挽留未曾留下,降下聖恩賜配享太廟後放章太傅辭官。
彼時穆蘇已任戶部尚書,大慶財政在穆蘇的治理之下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
一年後,穆蘇年滿三十,此時再無章太傅及年歲尚淺、資歷不足等約束,對待這個能臣慶元帝也不吝嗇,當朝下令穆蘇入內閣;雖入內閣之後且還需磨練許多年或成首輔,但能入閣已經是進入權勢的塔尖,讓眾臣望其項背。
自此,內閣最年輕的宰輔聞名大慶。
第127章 悔不當初
番外悔不當初
「岩兒, 同那蘇家的婚事你定是要點頭的,你父親已經遣人前去下聘禮了。」老夫人劉氏耐心的勸說著自己正黑著臉的兒子穆岩。
聞言,穆岩似是被點燃的炮仗,宣洩自己心中的不滿:「誰想娶那窮鄉僻壤的村婦, 兒子喜歡永國公府的嫡女!」
老夫人劉氏輕撫自己兒子的後背:「永國公府的爵位比咱們侯府高上許多, 咱們高攀不上, 再者那永國公府自幼培養嫡女是為日後許配給皇嗣,以此入主後宮的;他們定不會瞧得起咱們常平侯府,再者你父親選那蘇家也是為了咱們常平侯府, 這是大事。」
「那就要犧牲自己的親兒子嗎?父親絲毫不過問兒子是否願意,婚姻大事也只是遣人來通知一聲, 仿若我這個兒子只是他的下屬, 聽命行事即可。」穆岩聞言更是不滿。
「你聽娘說, 蘇家書香世家,紮根臨淮百年,其創辦的柏江書院聞名天下,其中多少學生入了朝堂, 那可都是蘇家的關係;朝中不知多少人家想同蘇家結親。若咱們侯府能與蘇家結成姻親,日後朝中許多柏江書院出來的文官定能同咱們常平侯府結交幾分, 屆時咱們常平侯府不至於眼下這般越發落寞。」
老夫人將其中利害關係一一解釋,最後拿出殺手鐧:「岩兒你已弱冠, 平日裡同京城各家公子結交玩耍,你也該知道咱們常平侯府如今的境地,便是你同各家公子出門也顧忌了許多,這便是權勢, 你可明白?」
穆岩聽完老夫人劉氏的話,果然沉默。
他不是什麼都不懂的紈絝, 自然清楚常平侯府逐漸沒落;連他在出門同京中各家勛貴子弟遊玩都漸漸說不上什麼話,不似其他勛貴家的公子那般硬氣,可明明他還是個世子。因著這些遭遇穆岩也是一心想要將常平侯府立起來,不再小心翼翼看人臉色。
老夫人劉氏見穆岩軟下來,乘勝追擊:「那蘇家的你只管娶回來便是,不喜歡就當是個擺設放在正院兒,無需顧忌。」
「當真?」穆岩徹底被老夫人劉氏勸服。
「當真。」
穆岩同意了這樁婚事,心下還是有些不情不願,直到洞房花燭夜掀開了那紅蓋頭,燭火之下的面容讓人心動,眉不點而翠,鼻膩鵝脂,腮凝新荔,唇似紅櫻,觀之可親。
穆岩為美色所迷,對這個自己不情不願娶回來的妻子也有了幾分好感,夫婦二人也算過了一陣舉案齊眉的日子,可惜好景不長。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軍糧、兵器籌集之後,迅速送往邊關解了喬衡燃眉之急,一月之後不負眾望傳來捷報。
大軍班師回朝,慶元帝龍顏大悅論功行賞。
「從三品忠武將軍喬衡有功,擢升正三品雲麾將軍,賜黃金百兩,良宅一座。翰林院正四品侍講學士穆蘇獻策有功,擢升正三品戶部侍郎!」慶元帝話落,朝堂之上大臣們紛紛紛紛譁然。
自去歲喬衡接了穆家軍的兵權,之後又接連幾次打了勝仗,慶元帝便對其十分器重,屢屢晉升、賞賜。此次竟然連升兩級,便是這穆蘇也同樣連升兩級。
翰林院官員晉升之路,大多是在翰林院熬上十餘年,待官任正四品翰林院學士再入六部為侍郎,這中間整整跨了兩級,要知道一部侍郎那可是正三品的官職,因而從翰林院到侍郎一職大多翰林院官員要熬上許多年。
只因為一部侍郎之後下一步便是一部尚書,最後便是文臣們最仰望的入內閣。
入內閣代表著什麼?
內閣官員位同宰相,天下諸事皆經內閣商議,皇帝決策;然皇帝決策大多取決於內閣大臣之商議,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是而天下臣子為何對內閣如此趨之若鶩,實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這穆蘇短短四年時間便從翰林院熬出了頭,如今官任戶部侍郎,僅僅只差兩步便可入內閣;要知道大慶不成文的規定,只有從翰林院出來的官員日後才能入內閣,因而並不是旁的侍郎、尚書也能令他們忌憚。
這也是為何百年來翰林院如此受人尊敬、清貴,實乃是處魚化龍之地。
「臣叩謝聖恩!」
「臣叩謝聖恩!」
穆蘇同喬衡兩人一同謝恩,一文一武乃當今大慶朝堂最紅的兩名新貴。
許是因為穆蘇曾屢屢於戶部事務上大展才能,大慶又因幾番戰事國庫虧空,慶元帝將穆蘇安排到戶部便是想令其能將國庫充盈。
慶元帝畢竟乃一國之君,此前於戰事之上激進了些,過後回想也冷靜下來,不再提繼續提開拓疆土之事,開始休養生息,重心放在如何管理此前打下來的蠻族之地,免得日後反叛。
大慶重新迎來太平日子。
五年後,章太傅年歲漸高,力不從心,請辭卸甲歸田;慶元帝再三挽留未曾留下,降下聖恩賜配享太廟後放章太傅辭官。
彼時穆蘇已任戶部尚書,大慶財政在穆蘇的治理之下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
一年後,穆蘇年滿三十,此時再無章太傅及年歲尚淺、資歷不足等約束,對待這個能臣慶元帝也不吝嗇,當朝下令穆蘇入內閣;雖入內閣之後且還需磨練許多年或成首輔,但能入閣已經是進入權勢的塔尖,讓眾臣望其項背。
自此,內閣最年輕的宰輔聞名大慶。
第127章 悔不當初
番外悔不當初
「岩兒, 同那蘇家的婚事你定是要點頭的,你父親已經遣人前去下聘禮了。」老夫人劉氏耐心的勸說著自己正黑著臉的兒子穆岩。
聞言,穆岩似是被點燃的炮仗,宣洩自己心中的不滿:「誰想娶那窮鄉僻壤的村婦, 兒子喜歡永國公府的嫡女!」
老夫人劉氏輕撫自己兒子的後背:「永國公府的爵位比咱們侯府高上許多, 咱們高攀不上, 再者那永國公府自幼培養嫡女是為日後許配給皇嗣,以此入主後宮的;他們定不會瞧得起咱們常平侯府,再者你父親選那蘇家也是為了咱們常平侯府, 這是大事。」
「那就要犧牲自己的親兒子嗎?父親絲毫不過問兒子是否願意,婚姻大事也只是遣人來通知一聲, 仿若我這個兒子只是他的下屬, 聽命行事即可。」穆岩聞言更是不滿。
「你聽娘說, 蘇家書香世家,紮根臨淮百年,其創辦的柏江書院聞名天下,其中多少學生入了朝堂, 那可都是蘇家的關係;朝中不知多少人家想同蘇家結親。若咱們侯府能與蘇家結成姻親,日後朝中許多柏江書院出來的文官定能同咱們常平侯府結交幾分, 屆時咱們常平侯府不至於眼下這般越發落寞。」
老夫人將其中利害關係一一解釋,最後拿出殺手鐧:「岩兒你已弱冠, 平日裡同京城各家公子結交玩耍,你也該知道咱們常平侯府如今的境地,便是你同各家公子出門也顧忌了許多,這便是權勢, 你可明白?」
穆岩聽完老夫人劉氏的話,果然沉默。
他不是什麼都不懂的紈絝, 自然清楚常平侯府逐漸沒落;連他在出門同京中各家勛貴子弟遊玩都漸漸說不上什麼話,不似其他勛貴家的公子那般硬氣,可明明他還是個世子。因著這些遭遇穆岩也是一心想要將常平侯府立起來,不再小心翼翼看人臉色。
老夫人劉氏見穆岩軟下來,乘勝追擊:「那蘇家的你只管娶回來便是,不喜歡就當是個擺設放在正院兒,無需顧忌。」
「當真?」穆岩徹底被老夫人劉氏勸服。
「當真。」
穆岩同意了這樁婚事,心下還是有些不情不願,直到洞房花燭夜掀開了那紅蓋頭,燭火之下的面容讓人心動,眉不點而翠,鼻膩鵝脂,腮凝新荔,唇似紅櫻,觀之可親。
穆岩為美色所迷,對這個自己不情不願娶回來的妻子也有了幾分好感,夫婦二人也算過了一陣舉案齊眉的日子,可惜好景不長。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