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是而,這吊著的最後一口心氣兒也沒了。
穆蘇心想,穆岩沒明白一支軍隊的軍魂或許會因為一個人而凝聚,那人成為整個軍隊的主心骨;可這樣的情況只有在真正的沙場,刀口舔血的戰場上才能出現,只有共同歷經過生死的人才會如此肝膽相照,擰成一股繩。
可大慶已經百年未曾大興戰事,穆家軍早已不是百年前那支同先常平侯征戰沙場的穆家軍;穆岩也不曾帶領新的穆家軍一同歷經生死,如今的穆家軍只是一支名為穆家軍的軍隊。
穆蘇微微嘆息:為何如此看不清呢?
葬禮之後,慶元帝便下令穆蘇襲爵。
許是顧念著常平侯穆岩主動上交兵符,令他輕省不少;又或是想起穆蘇立功頗多,辦事不錯,此前涼州府立功之事也未曾嘉獎,慶元帝格外開恩,下旨奪情,讓穆蘇只需丁憂守孝一年便起復。
朝中大臣們見此,心思各異,暗道這穆蘇頗受慶元帝看重,想來日後章太傅退位之後,沒了這個岳丈,穆蘇定會入內閣。
再一想常平侯府三不降爵的聖旨,明白百年內常平侯府定昌盛不衰。
全文完
第126章 官拜內閣
一年後
朝中近來風聲鶴唳, 大臣們惶恐不安;只因邊關戰事吃緊,屢屢傳回噩耗,早朝之上慶元帝怒火頻發,是而朝中大臣的日子並不好過。
「前方軍糧告急?戶部是怎麼辦的差事?」慶元帝皺著眉, 將手中前方喬衡傳回的奏摺重重扔下御台, 下面的大臣閉口不言垂首, 生怕觸了慶元帝的霉頭。
戶部尚書岳雲禮是逃也逃不掉,頂著慶元帝的怒火回話:「回皇上,去歲各地大大小小遭了水患, 糧倉的糧食做賑災糧運出去不少,後喬將軍兩次討伐蠻族所用軍糧亦不少;今歲收成不好, 各地的稅糧都還未曾收齊, 故而戶部糧倉拿不出軍糧。」
「哼!平日裡你們是一派安居樂業、國富民強的話, 碰上正事兒,不是工部拿不出兵器就是戶部拿不出糧食,個個兒都給朕哭訴有苦衷。平日裡朕可以聽你們這些託詞,可如今是討伐蠻族揚我國威的時候, 朕不管你們想什麼法子,三日之內, 邊關所需的兵器、糧食、馬匹給朕置辦妥當運往邊關,朕不想再聽到什麼岔子, 若辦不到斬首示眾!」
慶元帝說完揮袖起身,徒留一眾大臣議論紛紛,其中最慘的還是戶部和工部的人,那可謂是愁白了頭髮。
吏部
穆蘇丁憂期滿前往吏部報到, 聞吏部官員們言論。
「估計過一陣子咱們吏部又得忙起來了。」
「那可不是,就近日朝中這局勢, 恐皇上一怒多少人烏紗帽難保。」
「這戶部尚書和工部尚書近日想必是焦頭爛額,那可是首當其衝的要吃瓜落的。」
「想必那新貴喬大將軍此次回京之後也不能再不似去歲那般受皇上器重了;如此一想,還是咱們吏部的差事好,安穩。」
「所言甚是。」
穆蘇聞言微微蹙眉,見裡面說話聲停下,這才入內,眾官員見他來閉口不言,仿若方才言論並不曾發生,正色為穆蘇處理丁憂之事。
出了吏部,穆蘇行色匆匆前往翰林院,欲上奏摺給慶元帝。
近一年,他雖丁憂在家,但章太傅及一眾來往的官員好歹還在朝中,是而穆蘇對近來朝中形勢自然還是知曉。
自穆蘇丁憂之前喬衡領兵討伐蠻族大獲全勝,慶元帝便再也收不住自己的野心,近一年兩次派喬衡出征於兩府邊關向外開拓疆土。
喬衡確有將領之才,穆家軍也算得精兵良將之師,屢屢獲勝,愈發壯大的慶元帝的野心;但邊關戰事這兩月開始吃緊,再不復此前的順利,皆因多次掀起戰爭,耗費財力
、物力、人力巨大,大慶已然承受不住。
雖朝中大臣皆知乃戶部、工部之過,但喬衡這個大將軍無論如何脫不了干係。
穆蘇近兩月也是揪心,奈何丁憂家中並不能插手朝中之事;如今丁憂已滿,他無論如何得助喬衡破眼前困局。
此時勸誡慶元帝停戰求和十有八九不能成事,慶元帝近年野心勃勃,意圖天下大業,哪裡能受的住這般落國威之事,這仗必須得打,還得贏!
只有這場戰事結束之後,待慶元帝冷靜後再勸誡不能履行戰事,方能成事。
是而,穆蘇現下欲將如何扭轉邊關戰事局面的奏章呈於慶元帝。
邊關戰事吃緊無非兩件事,一是軍糧,二是兵器,那便對症下藥。
商戶的手中定然是有不少糧食,軍糧可讓戶部召集大慶數得上名的商戶,許可其聲名之類,想必這些不差錢的商戶定然是趨之若鶩。
民間各打鐵鋪子之中少不了鍛造器材,兵器或可從這些打鐵鋪子中去籌集。
穆蘇迅速將對策一一寫於奏章之上,託了廖公公呈於慶元帝。
廖公公曆來同他還是有些情分在,又聞這奏章是解邊關戰事的,忙不迭送到了慶元帝面前。這些時日慶元帝龍顏不悅,他這個貼身伺候的總管太監日子最不好受。
慶元帝看罷果然召見了穆蘇,君臣二人一番商討,即刻派人下去著手辦理。
「穆愛卿果然乃朕的肱骨之臣,丁憂一滿便能為朕解憂,朕心甚悅。」慶元帝拍了拍穆蘇的肩膀,心頭大事被解決,不似前些時日的怒氣。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穆蘇心想,穆岩沒明白一支軍隊的軍魂或許會因為一個人而凝聚,那人成為整個軍隊的主心骨;可這樣的情況只有在真正的沙場,刀口舔血的戰場上才能出現,只有共同歷經過生死的人才會如此肝膽相照,擰成一股繩。
可大慶已經百年未曾大興戰事,穆家軍早已不是百年前那支同先常平侯征戰沙場的穆家軍;穆岩也不曾帶領新的穆家軍一同歷經生死,如今的穆家軍只是一支名為穆家軍的軍隊。
穆蘇微微嘆息:為何如此看不清呢?
葬禮之後,慶元帝便下令穆蘇襲爵。
許是顧念著常平侯穆岩主動上交兵符,令他輕省不少;又或是想起穆蘇立功頗多,辦事不錯,此前涼州府立功之事也未曾嘉獎,慶元帝格外開恩,下旨奪情,讓穆蘇只需丁憂守孝一年便起復。
朝中大臣們見此,心思各異,暗道這穆蘇頗受慶元帝看重,想來日後章太傅退位之後,沒了這個岳丈,穆蘇定會入內閣。
再一想常平侯府三不降爵的聖旨,明白百年內常平侯府定昌盛不衰。
全文完
第126章 官拜內閣
一年後
朝中近來風聲鶴唳, 大臣們惶恐不安;只因邊關戰事吃緊,屢屢傳回噩耗,早朝之上慶元帝怒火頻發,是而朝中大臣的日子並不好過。
「前方軍糧告急?戶部是怎麼辦的差事?」慶元帝皺著眉, 將手中前方喬衡傳回的奏摺重重扔下御台, 下面的大臣閉口不言垂首, 生怕觸了慶元帝的霉頭。
戶部尚書岳雲禮是逃也逃不掉,頂著慶元帝的怒火回話:「回皇上,去歲各地大大小小遭了水患, 糧倉的糧食做賑災糧運出去不少,後喬將軍兩次討伐蠻族所用軍糧亦不少;今歲收成不好, 各地的稅糧都還未曾收齊, 故而戶部糧倉拿不出軍糧。」
「哼!平日裡你們是一派安居樂業、國富民強的話, 碰上正事兒,不是工部拿不出兵器就是戶部拿不出糧食,個個兒都給朕哭訴有苦衷。平日裡朕可以聽你們這些託詞,可如今是討伐蠻族揚我國威的時候, 朕不管你們想什麼法子,三日之內, 邊關所需的兵器、糧食、馬匹給朕置辦妥當運往邊關,朕不想再聽到什麼岔子, 若辦不到斬首示眾!」
慶元帝說完揮袖起身,徒留一眾大臣議論紛紛,其中最慘的還是戶部和工部的人,那可謂是愁白了頭髮。
吏部
穆蘇丁憂期滿前往吏部報到, 聞吏部官員們言論。
「估計過一陣子咱們吏部又得忙起來了。」
「那可不是,就近日朝中這局勢, 恐皇上一怒多少人烏紗帽難保。」
「這戶部尚書和工部尚書近日想必是焦頭爛額,那可是首當其衝的要吃瓜落的。」
「想必那新貴喬大將軍此次回京之後也不能再不似去歲那般受皇上器重了;如此一想,還是咱們吏部的差事好,安穩。」
「所言甚是。」
穆蘇聞言微微蹙眉,見裡面說話聲停下,這才入內,眾官員見他來閉口不言,仿若方才言論並不曾發生,正色為穆蘇處理丁憂之事。
出了吏部,穆蘇行色匆匆前往翰林院,欲上奏摺給慶元帝。
近一年,他雖丁憂在家,但章太傅及一眾來往的官員好歹還在朝中,是而穆蘇對近來朝中形勢自然還是知曉。
自穆蘇丁憂之前喬衡領兵討伐蠻族大獲全勝,慶元帝便再也收不住自己的野心,近一年兩次派喬衡出征於兩府邊關向外開拓疆土。
喬衡確有將領之才,穆家軍也算得精兵良將之師,屢屢獲勝,愈發壯大的慶元帝的野心;但邊關戰事這兩月開始吃緊,再不復此前的順利,皆因多次掀起戰爭,耗費財力
、物力、人力巨大,大慶已然承受不住。
雖朝中大臣皆知乃戶部、工部之過,但喬衡這個大將軍無論如何脫不了干係。
穆蘇近兩月也是揪心,奈何丁憂家中並不能插手朝中之事;如今丁憂已滿,他無論如何得助喬衡破眼前困局。
此時勸誡慶元帝停戰求和十有八九不能成事,慶元帝近年野心勃勃,意圖天下大業,哪裡能受的住這般落國威之事,這仗必須得打,還得贏!
只有這場戰事結束之後,待慶元帝冷靜後再勸誡不能履行戰事,方能成事。
是而,穆蘇現下欲將如何扭轉邊關戰事局面的奏章呈於慶元帝。
邊關戰事吃緊無非兩件事,一是軍糧,二是兵器,那便對症下藥。
商戶的手中定然是有不少糧食,軍糧可讓戶部召集大慶數得上名的商戶,許可其聲名之類,想必這些不差錢的商戶定然是趨之若鶩。
民間各打鐵鋪子之中少不了鍛造器材,兵器或可從這些打鐵鋪子中去籌集。
穆蘇迅速將對策一一寫於奏章之上,託了廖公公呈於慶元帝。
廖公公曆來同他還是有些情分在,又聞這奏章是解邊關戰事的,忙不迭送到了慶元帝面前。這些時日慶元帝龍顏不悅,他這個貼身伺候的總管太監日子最不好受。
慶元帝看罷果然召見了穆蘇,君臣二人一番商討,即刻派人下去著手辦理。
「穆愛卿果然乃朕的肱骨之臣,丁憂一滿便能為朕解憂,朕心甚悅。」慶元帝拍了拍穆蘇的肩膀,心頭大事被解決,不似前些時日的怒氣。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