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頁
而北鎮與秦州的聯合,在太子大義的加持下,軍力本身的影響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這種聯合所產生的政治符號,已足夠令長安內外與函谷東西翹首以待,繼而蠢蠢欲動。
見陳霆不語,陸振繼續發力道:「當然,時隱俯瞰天下,縱觀內外,對於時局剖析自有見解。或許各方反攻京畿,在崔將軍的金戈鐵馬之下,亦是勝負難分。但這幾日依我所觀,即便長安無事,時隱所處,亦非善地,還是宜早謀身。今日時隱身受鞭笞,原因或許在我,但深思一層,崔將軍與時隱的上下之宜,同僚與時隱的守望之心,似乎並非如此赤純。」
陳霆捫心自問,自崔諒攻入京畿後,初時自己尚有顯用,但日久天長,雖然官職未變,但權勢已有滑落。初時自己得任丞相府東曹掾,並以左衛將軍假節護衛長樂宮,隨後這支力量便漸漸縮小,僅限於永寧殿周圍。隨後,崔諒的嫡系將領許平綱假衛尉,崔諒的內侄崔孝任右衛將軍,一同介入永寧殿把守一職。
而太尉吳淼的話語權在幼子吳玥入居逍遙園後,也略有提升。雖然許多重要與實質性的政務從來不接於他手,但是崔諒抬高舊勛拉攏世族的姿態,也令局勢更加穩定。但是在他看來,先前允諾陸振宮室監之職,甚至默許陸振隨意苛待吳家父子,且陸家遲遲不與崔家合作,抬用吳淼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警告。
如此種種,雖有陸家的原因在裡面,但陳霆經此也能感受到自己被慢慢排抑。陳家雖然落沒,他們兄弟卻也各有部曲,對於崔諒而言,合作的意味更大於從屬。此時在京畿趨於穩態的狀況下,崔諒也在內部班底進行換血。部分原先得勢的寒門子弟正被慢慢換血,頂替上來的則是隸屬於崔諒本人的軍功嫡系。
這樣的苗頭或在他人眼中並不明顯,但陳霆本人能擔任謀主一職,對於權力的囂張與勢力的制衡也比他人更為敏感。
陸振隻身坐起,取來酒壺,先為陳霆斟了一杯,隨後自斟,一邊道:「陳君看我家雖算是門楣光耀,但如何自卑微而謀榮耀,老夫狂妄說一句,也算得上是頗有所得。時隱從崔諒將軍,不問事跡,只問心跡,想來也是欲伸展一番宏圖大志,恢復前丞相之門楣吧。可如今事態,時隱也是看的明明白白,崔諒既無高祖生於草莽的大開大合,亦無寄奴氣吞如虎之勢,上不能改天革地,下不能哺撫寒庶。太尉仍是太尉,中書仍是中書,北平亭侯不失爵位,舞陽侯府不失磚瓦,假使崔將軍大功竟成,來日分封各方時,不知時隱這個東曹掾一職,最終能換來什麼職位呢?」
話鋒如同鷹羽,光潔的羽瓣自陳霆顱頂一滑而落,輕描淡寫地撫平了厲色與厲聲的同時,亦用那鋒利的羽翮刺破了陳霆的心。
他忽然想到那一日蔡永對他說的話,如今已被一一印證了。高門仍是高門,曾經他們跟隨荊州軍,跟隨崔諒而喊的口號,在這片高聳的宮牆內已無任何回音。
維.穩,大局,所有不同於此道的言論都在當權者每一次高聲發話中更加暗弱。曾經,他們在南陽郡穿著草鞋,理著漁網,討論著天下蒼生與漁獲的興奮與壯志,如今看來卻是最為諷刺的畫面。
先前他們不是沒有建議過將這些高門嚴懲,但最終不過是賀家一家遭殃,甚至連衛遐的兩個兒子都逃出生天。高門已滲透得如此明顯,而崔諒則裝作不知,甚至絲毫不予追究。在崔諒的眼裡,出身決定了價值。大局永遠是靠高門來籠絡維繫,但打仗送死的只能是他們這些渣滓。
信仰的崩塌與信任的自毀將他的脊骨碾作泥塵,陳霆再也承受不住壓力,用最後的力氣憤而起身,咬牙恨道:「陸振,我知你家是前朝清流,江東世家。但如今高門尸位素餐者眾,豚食犬材者眾,即便我等不得顯重,終是與丞相同榮同辱。來日長安血戰,寒門庶子揮劍,更不知王謝幾家死此劍下!」
「同榮同辱?」陸振朗朗笑開,「陳君,崔將軍女到底在太子身邊,來日之事,誰也難料。許平綱如今已拜吳太尉為師,與舊時宿衛打得火熱。崔敬以巨資至王門,學習雕龍之技。你的那些東曹舊屬,相府同僚,更是王中書之座上賓。這些人都早已找好後路,卻不知時隱有何自信可以同榮,有何立場可以同辱?」
啪!
酒杯執地,瞬間粉碎,陳霆的鞋履碾過如冰屑一般的白瓷,瘦骨嶙峋的右手驀地扼住了陸振的咽喉。他望著眼前仍作笑意,笑意滿是諷刺的陸振,怒吼道:「你住口!住口!我現在就可以讓侍衛殺了你!」
陸振略顯枯瘦的身軀紋絲不動,坐如槁木,仍意態散漫地望著眼前的年輕人:「請東曹自便。雖不能引東曹入正道,但以命相酬摯友,總算是不負,後世當有一段佳話。以人臣之身而死社稷,雖曾為降國遺族,但死後哀榮足以惠及子女。我赴黃泉即近,爾落冥府不遠,來日忘川河畔共渡舟,再與時隱把酒言歡!」
扼住咽喉的力道忽然鬆懈下來,轉而攜袍袖拂卻桌面,筆洗,筆架,瓷的,木的,零落滿地,與陳霆雙目中的火光一同沒入暗影之中。他匍匐跪在一地狼藉之上,粗厚的手掌按壓在碎裂滿地的瓷片上。這雙手與自己一樣,在滿庭的珍貴皎潔中,經無立錐之地。
不知過了多久,陳霆才緩緩起身,他默默攤開自己的雙手,鮮血斑斑點點地從指縫與掌紋間冒了出來,在一片死灰中迸發出最後的生機。
見陳霆不語,陸振繼續發力道:「當然,時隱俯瞰天下,縱觀內外,對於時局剖析自有見解。或許各方反攻京畿,在崔將軍的金戈鐵馬之下,亦是勝負難分。但這幾日依我所觀,即便長安無事,時隱所處,亦非善地,還是宜早謀身。今日時隱身受鞭笞,原因或許在我,但深思一層,崔將軍與時隱的上下之宜,同僚與時隱的守望之心,似乎並非如此赤純。」
陳霆捫心自問,自崔諒攻入京畿後,初時自己尚有顯用,但日久天長,雖然官職未變,但權勢已有滑落。初時自己得任丞相府東曹掾,並以左衛將軍假節護衛長樂宮,隨後這支力量便漸漸縮小,僅限於永寧殿周圍。隨後,崔諒的嫡系將領許平綱假衛尉,崔諒的內侄崔孝任右衛將軍,一同介入永寧殿把守一職。
而太尉吳淼的話語權在幼子吳玥入居逍遙園後,也略有提升。雖然許多重要與實質性的政務從來不接於他手,但是崔諒抬高舊勛拉攏世族的姿態,也令局勢更加穩定。但是在他看來,先前允諾陸振宮室監之職,甚至默許陸振隨意苛待吳家父子,且陸家遲遲不與崔家合作,抬用吳淼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警告。
如此種種,雖有陸家的原因在裡面,但陳霆經此也能感受到自己被慢慢排抑。陳家雖然落沒,他們兄弟卻也各有部曲,對於崔諒而言,合作的意味更大於從屬。此時在京畿趨於穩態的狀況下,崔諒也在內部班底進行換血。部分原先得勢的寒門子弟正被慢慢換血,頂替上來的則是隸屬於崔諒本人的軍功嫡系。
這樣的苗頭或在他人眼中並不明顯,但陳霆本人能擔任謀主一職,對於權力的囂張與勢力的制衡也比他人更為敏感。
陸振隻身坐起,取來酒壺,先為陳霆斟了一杯,隨後自斟,一邊道:「陳君看我家雖算是門楣光耀,但如何自卑微而謀榮耀,老夫狂妄說一句,也算得上是頗有所得。時隱從崔諒將軍,不問事跡,只問心跡,想來也是欲伸展一番宏圖大志,恢復前丞相之門楣吧。可如今事態,時隱也是看的明明白白,崔諒既無高祖生於草莽的大開大合,亦無寄奴氣吞如虎之勢,上不能改天革地,下不能哺撫寒庶。太尉仍是太尉,中書仍是中書,北平亭侯不失爵位,舞陽侯府不失磚瓦,假使崔將軍大功竟成,來日分封各方時,不知時隱這個東曹掾一職,最終能換來什麼職位呢?」
話鋒如同鷹羽,光潔的羽瓣自陳霆顱頂一滑而落,輕描淡寫地撫平了厲色與厲聲的同時,亦用那鋒利的羽翮刺破了陳霆的心。
他忽然想到那一日蔡永對他說的話,如今已被一一印證了。高門仍是高門,曾經他們跟隨荊州軍,跟隨崔諒而喊的口號,在這片高聳的宮牆內已無任何回音。
維.穩,大局,所有不同於此道的言論都在當權者每一次高聲發話中更加暗弱。曾經,他們在南陽郡穿著草鞋,理著漁網,討論著天下蒼生與漁獲的興奮與壯志,如今看來卻是最為諷刺的畫面。
先前他們不是沒有建議過將這些高門嚴懲,但最終不過是賀家一家遭殃,甚至連衛遐的兩個兒子都逃出生天。高門已滲透得如此明顯,而崔諒則裝作不知,甚至絲毫不予追究。在崔諒的眼裡,出身決定了價值。大局永遠是靠高門來籠絡維繫,但打仗送死的只能是他們這些渣滓。
信仰的崩塌與信任的自毀將他的脊骨碾作泥塵,陳霆再也承受不住壓力,用最後的力氣憤而起身,咬牙恨道:「陸振,我知你家是前朝清流,江東世家。但如今高門尸位素餐者眾,豚食犬材者眾,即便我等不得顯重,終是與丞相同榮同辱。來日長安血戰,寒門庶子揮劍,更不知王謝幾家死此劍下!」
「同榮同辱?」陸振朗朗笑開,「陳君,崔將軍女到底在太子身邊,來日之事,誰也難料。許平綱如今已拜吳太尉為師,與舊時宿衛打得火熱。崔敬以巨資至王門,學習雕龍之技。你的那些東曹舊屬,相府同僚,更是王中書之座上賓。這些人都早已找好後路,卻不知時隱有何自信可以同榮,有何立場可以同辱?」
啪!
酒杯執地,瞬間粉碎,陳霆的鞋履碾過如冰屑一般的白瓷,瘦骨嶙峋的右手驀地扼住了陸振的咽喉。他望著眼前仍作笑意,笑意滿是諷刺的陸振,怒吼道:「你住口!住口!我現在就可以讓侍衛殺了你!」
陸振略顯枯瘦的身軀紋絲不動,坐如槁木,仍意態散漫地望著眼前的年輕人:「請東曹自便。雖不能引東曹入正道,但以命相酬摯友,總算是不負,後世當有一段佳話。以人臣之身而死社稷,雖曾為降國遺族,但死後哀榮足以惠及子女。我赴黃泉即近,爾落冥府不遠,來日忘川河畔共渡舟,再與時隱把酒言歡!」
扼住咽喉的力道忽然鬆懈下來,轉而攜袍袖拂卻桌面,筆洗,筆架,瓷的,木的,零落滿地,與陳霆雙目中的火光一同沒入暗影之中。他匍匐跪在一地狼藉之上,粗厚的手掌按壓在碎裂滿地的瓷片上。這雙手與自己一樣,在滿庭的珍貴皎潔中,經無立錐之地。
不知過了多久,陳霆才緩緩起身,他默默攤開自己的雙手,鮮血斑斑點點地從指縫與掌紋間冒了出來,在一片死灰中迸發出最後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