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頁
然而這也讓謝雲萬分警醒。北六鎮多是鮮卑貴族,其沒落完全是因門閥執政之故,而且本身更是帶有宗王背景。引宗王入局,作為世族本身的謝雲雖然嫁女於皇室,但心中仍不乏警惕。
於是謝雲微笑道:「北鎮人事上車騎將軍必有權宜之選,倒是那裡的一樁舊俗,不知侍中可曾聽說過?」
「大尚書請講。」
謝雲道:「天賜年間,道武皇帝曾定下祭祀之策,於元春之日,集百官於平城西郊祭天。是日置方壇,設七根主木,東設二陛,四方設門,以白犢、黃駒、白羊各一為牲。皇帝列東方青門,皇后率六宮自北黑門入,而鮮卑貴族等帝部十姓遴選七人執酒,百官則在最外圍。祭祀時,女巫升壇搖鼓,帝後百官盡拜,而後殺生,七人以酒灑天神主,如此往復。」
「如今已是十月中,車騎將軍北上定事只怕也要過元春。祭祀之事在漢化改制之後不復,但北鎮舊人亦不乏行此祭祀者,可見怨望。譬如讓我等漢祚衣冠臘月不過除夕,冬至不行大儺,此事此情不可以不深查。」
陸昭聽聞立刻會意。謝雲所說的祭祀傳統乃是拓跋鮮卑初立國時需要宣揚君命天授。這場盛大的祭祀活動中,一共有三個群體,那便是皇帝、皇后與六鎮十姓。祭祀除了給予皇權賦能之外,還在給另外兩個群體賦能。而這兩個群體中,有一個是陸家必須要利用,卻讓世族不喜歡的一個群體,那就是北鎮的十姓們。
祭祀乃是六鎮最為固守的傳統,如果要聯絡六鎮的感情,這個傳統陸家必須要給予承認。一旦這一批因門閥政治鬱郁不得志的六鎮老人們接觸到長安困居的皇權,那麼時局必將更加動盪。可是如果沒有足夠的武力支持,那麼秦州是否能夠沖入長安,也是一個問題。
陸昭明白,謝雲既是在表明心跡,也是在提醒自己,她永遠不能剝離世族這個力量源泉。即便是利用六鎮,也必須要考慮世族的感受。謝家的身份既是世族,同樣也有宗王的關係,進入時局幫助陸家促成此事沒有問題。但如果讓這些人喧賓奪主,那麼謝家絕對不會認可這種回報方式。
陸昭瞭然一笑,也給予了答覆:「祭祀事,都中具有內線,皇后手書宜取,只是陛下病重恐不堪辛勞。或可淄川王代書,有大尚書作保,北鎮大抵可以安撫。」
謝雲舉杯亦笑曰:「如此甚佳。」
第213章 密議
酒過三巡, 眾人也三三兩兩散開,顧承業自挾琴登樓,手揮五弦。衛漸玄談雖未與顧承業有同台之幸, 卻也雄辯三場,如今正指點著龐滿兒。而陸昭、王謐、王濟、謝雲、彭通與祝雍等人則早早前往一處安靜地院落商議後續事宜。
桂棟蘭橑, 薰風湛露, 廣廈之內自是萬點燈火;萬點燈火之下自是錦繡貂裘;錦繡貂裘下包藏的則是一顆顆謀算的心。
「不知陸侍中此次前往北鎮,要假何身份?」身為尚書令的王濟此時最有發言權,如果陸昭需要一個新的身份或官名出使六鎮, 總是繞不開尚書台的。
此時已有侍者奉上茗茶,因席中祝雍的官位爵位皆遜於陸昭, 所以暫越過祝雍,向陸昭奉茶。陸昭則禮謝推過, 示意先奉祝雍,而後亦認真回答王濟道:「六鎮勛貴, 皆為鮮卑舊族,多與宗王姻親。依晚輩淺見, 不若就以女侍中身份北上, 只是還需中樞幫忙,女侍中之位或要重劃於皇后名下。」
從六鎮所注重的祭祀儀式而看,對於皇后的認可是極其看重的, 因此陸昭此次前往六鎮談判所執身份,所代表的必須是皇后。
王濟點頭道:「你如今有持節之便,倒也不算是單車。子卿如今東歸洛陽, 有使持節之權, 若六鎮實在桀驁,也可與他通氣商量。」
謝雲與王謐聞言, 心中也長舒一口氣,至少在人事方面,陸昭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多麻煩。要知道北鎮鎮撫之責,朝廷基本上都是先派亭侯,也都是有分量的兩千石,其中不乏宗室背景。但現下尚書印不在自己人手裡,運作起來也是太困難。
謝雲道:「皇后處,侍中想來溝通無虞。不過既是持節赴任,隨眾屬官也是不能少。諸多名目,若是四百石或是皇后名下女官,我等自可為之,若再往上,可能要請示太子,於事於情反倒不美。」
時下任官,多要自辟掾屬,名額多少,則由屬長而定,台中也會斟酌給予撥款來支付這些掾屬的工錢。可如今陸昭的屬長算是皇后,皇后能給出的掾屬名額不可能有武將,更多是較為底層的人員與女官的配置。這樣的配置不可能徵辟到一流的世家子弟。但若無這些子弟充任,主官的威勢也會有所下跌。
陸昭明白,自己的聲望誠然已高,但男尊女卑的觀念仍是千百年之久。此時先不必做無謂爭鬥,畢竟為利益發聲的永遠都是群體,而非個人。
陸昭道:「文吏雜簿,兄長處當有所補全,只是還想向祝太守請借夫人,加以女尚書之名,隨我同往,不知尊夫人是否方便?」
祝雍未料到自己也被提及,他任護羌校尉多年,所娶妻子是鮮卑舊勛的女兒嵇氏。借六鎮勛貴的餘威,這場政治聯姻也為他在西北打開了局面。現下,陸昭所提出的請求不可謂不誘人。六鎮如今沒落,自己的妻子已無法再為家族提供助力,反倒因為出身而讓自家後續乏力。
祝雍也非趨炎附勢之人,對待妻子亦是如常,所謂年少夫妻老來伴,倒也適意。只是兒女婚事終於是老兩口心中的愁事,相較於其他太守的兒女們,他們可以選擇高門的餘地並不多。
於是謝雲微笑道:「北鎮人事上車騎將軍必有權宜之選,倒是那裡的一樁舊俗,不知侍中可曾聽說過?」
「大尚書請講。」
謝雲道:「天賜年間,道武皇帝曾定下祭祀之策,於元春之日,集百官於平城西郊祭天。是日置方壇,設七根主木,東設二陛,四方設門,以白犢、黃駒、白羊各一為牲。皇帝列東方青門,皇后率六宮自北黑門入,而鮮卑貴族等帝部十姓遴選七人執酒,百官則在最外圍。祭祀時,女巫升壇搖鼓,帝後百官盡拜,而後殺生,七人以酒灑天神主,如此往復。」
「如今已是十月中,車騎將軍北上定事只怕也要過元春。祭祀之事在漢化改制之後不復,但北鎮舊人亦不乏行此祭祀者,可見怨望。譬如讓我等漢祚衣冠臘月不過除夕,冬至不行大儺,此事此情不可以不深查。」
陸昭聽聞立刻會意。謝雲所說的祭祀傳統乃是拓跋鮮卑初立國時需要宣揚君命天授。這場盛大的祭祀活動中,一共有三個群體,那便是皇帝、皇后與六鎮十姓。祭祀除了給予皇權賦能之外,還在給另外兩個群體賦能。而這兩個群體中,有一個是陸家必須要利用,卻讓世族不喜歡的一個群體,那就是北鎮的十姓們。
祭祀乃是六鎮最為固守的傳統,如果要聯絡六鎮的感情,這個傳統陸家必須要給予承認。一旦這一批因門閥政治鬱郁不得志的六鎮老人們接觸到長安困居的皇權,那麼時局必將更加動盪。可是如果沒有足夠的武力支持,那麼秦州是否能夠沖入長安,也是一個問題。
陸昭明白,謝雲既是在表明心跡,也是在提醒自己,她永遠不能剝離世族這個力量源泉。即便是利用六鎮,也必須要考慮世族的感受。謝家的身份既是世族,同樣也有宗王的關係,進入時局幫助陸家促成此事沒有問題。但如果讓這些人喧賓奪主,那麼謝家絕對不會認可這種回報方式。
陸昭瞭然一笑,也給予了答覆:「祭祀事,都中具有內線,皇后手書宜取,只是陛下病重恐不堪辛勞。或可淄川王代書,有大尚書作保,北鎮大抵可以安撫。」
謝雲舉杯亦笑曰:「如此甚佳。」
第213章 密議
酒過三巡, 眾人也三三兩兩散開,顧承業自挾琴登樓,手揮五弦。衛漸玄談雖未與顧承業有同台之幸, 卻也雄辯三場,如今正指點著龐滿兒。而陸昭、王謐、王濟、謝雲、彭通與祝雍等人則早早前往一處安靜地院落商議後續事宜。
桂棟蘭橑, 薰風湛露, 廣廈之內自是萬點燈火;萬點燈火之下自是錦繡貂裘;錦繡貂裘下包藏的則是一顆顆謀算的心。
「不知陸侍中此次前往北鎮,要假何身份?」身為尚書令的王濟此時最有發言權,如果陸昭需要一個新的身份或官名出使六鎮, 總是繞不開尚書台的。
此時已有侍者奉上茗茶,因席中祝雍的官位爵位皆遜於陸昭, 所以暫越過祝雍,向陸昭奉茶。陸昭則禮謝推過, 示意先奉祝雍,而後亦認真回答王濟道:「六鎮勛貴, 皆為鮮卑舊族,多與宗王姻親。依晚輩淺見, 不若就以女侍中身份北上, 只是還需中樞幫忙,女侍中之位或要重劃於皇后名下。」
從六鎮所注重的祭祀儀式而看,對於皇后的認可是極其看重的, 因此陸昭此次前往六鎮談判所執身份,所代表的必須是皇后。
王濟點頭道:「你如今有持節之便,倒也不算是單車。子卿如今東歸洛陽, 有使持節之權, 若六鎮實在桀驁,也可與他通氣商量。」
謝雲與王謐聞言, 心中也長舒一口氣,至少在人事方面,陸昭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多麻煩。要知道北鎮鎮撫之責,朝廷基本上都是先派亭侯,也都是有分量的兩千石,其中不乏宗室背景。但現下尚書印不在自己人手裡,運作起來也是太困難。
謝雲道:「皇后處,侍中想來溝通無虞。不過既是持節赴任,隨眾屬官也是不能少。諸多名目,若是四百石或是皇后名下女官,我等自可為之,若再往上,可能要請示太子,於事於情反倒不美。」
時下任官,多要自辟掾屬,名額多少,則由屬長而定,台中也會斟酌給予撥款來支付這些掾屬的工錢。可如今陸昭的屬長算是皇后,皇后能給出的掾屬名額不可能有武將,更多是較為底層的人員與女官的配置。這樣的配置不可能徵辟到一流的世家子弟。但若無這些子弟充任,主官的威勢也會有所下跌。
陸昭明白,自己的聲望誠然已高,但男尊女卑的觀念仍是千百年之久。此時先不必做無謂爭鬥,畢竟為利益發聲的永遠都是群體,而非個人。
陸昭道:「文吏雜簿,兄長處當有所補全,只是還想向祝太守請借夫人,加以女尚書之名,隨我同往,不知尊夫人是否方便?」
祝雍未料到自己也被提及,他任護羌校尉多年,所娶妻子是鮮卑舊勛的女兒嵇氏。借六鎮勛貴的餘威,這場政治聯姻也為他在西北打開了局面。現下,陸昭所提出的請求不可謂不誘人。六鎮如今沒落,自己的妻子已無法再為家族提供助力,反倒因為出身而讓自家後續乏力。
祝雍也非趨炎附勢之人,對待妻子亦是如常,所謂年少夫妻老來伴,倒也適意。只是兒女婚事終於是老兩口心中的愁事,相較於其他太守的兒女們,他們可以選擇高門的餘地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