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這似乎是常歌首次坦誠地應答他對周天子的感情。祝政只覺得自己心中的弦霎時斷裂,撲上去便帶著些蠻橫地回應。
他吻得熾烈又心急,心中滿是多年苦求後的甘甜。
常歌終於坦誠,在他心裡眼裡,早就只有祝政一個人。
過了夷陵,大江去了險峻湍急,只留沉靜的碧波悠悠。
江上一葉扁舟,順流而下,兩岸儘是鬼斧神工的奇世美景,船艙中的二人卻全無賞景心思。廣袖遮擋下,俱是二人繾綣的秘密。
作者有話要說: **最浪漫的事不是你我心意相通,而是志同道合、生隨死殉
☆、還願
祝政終於得償所願,帶著常歌回到了歸心舊居。
世子丞相仍在巴陵雲溪行宮,尚未挪回。夷陵攻破之後,江陵城中人心惴惴,生怕何時益州軍順流便殺了下來,城中之人,逃的逃走的走。
這座荊州以往的繁華都城,眼下竟如一座死城。
祝政踏著無人街道上的落葉,只覺得蕭瑟的東風都如此柔和。
他牽著常歌,敲開了歸心舊居的大門。
來迎門的是調皮的幼清,他悄悄望了常歌一眼,口中不住樂道:「像,真像!真真兒和畫上一模一樣!」
常歌不解,頗為奇怪地問道:「什麼真像?」
祝政抿嘴笑道:「幼清,你帶將軍去看。」
幼清開心,朗聲應道:「好嘞!」
他機靈無比,轉而朝向常歌,說道:「將軍請隨我來。」
常歌點了點頭,跟著幼清繞過左側照壁,向著府邸內里走去。他走了兩步,卻見祝政仍站在原地。常歌不解,回頭問:「先生不去麼?」
祝政柔和地望著他,說:「你先去。我還有些事情。」
常歌這才跟著幼清,向著內院走去。
未及幾步,常歌便恍悟——之前祝政同自己抱怨的那些世子待自己不好、在荊州受了極大的委屈,俱是哄人的。
倘若真是如此,緣何賞了他偌大的院子,還布置的甚為精緻。
常歌跟著幼清三繞兩繞,走了頗遠,這才在一片隱匿竹林中發現了一間小小的書齋。
幼清朝他一笑,介紹道:「這間書齋連著先生的內室,素來是不進人的。我便不進去了,將軍自行看吧。」
他合手乖巧立於一側,常歌則邁開步子,穿過婆娑的竹林,推開了這間古樸書齋的格窗門。
書齋推門,迎面便是一扇闊窗,窗戶現下支起,一覽窗外碧湖美景。江上波光粼粼,日光由水面漫射,四處都是燦爛的光芒。
一曲廊凌於湖上,通往湖心的小築。
「搞得這麼風雅……」常歌看著這窗外頗有情致的景色,想起自己和卜醒在益州湊合過的軍營。
常歌賞過湖景,這才從窗外景致中收了眼神,目光落在門口的一大片竹簡書籍帛書之上。這書籍堆得有如小山一般,擋得他幾乎無處可走。
「怎麼這樣亂!」常歌嘆道。祝政並非雜亂無章之人,反之,還對整潔要求頗高。
他隨手撿起了幾本,想幫著歸置到書架上,卻發現書架上儘是滿的。
「不是書架上的?」常歌心下生疑,隨手翻了翻——
這幾本,俱是滇南和蠱毒書冊。他心中觸動,仔細地在書籍堆中翻找,發現每一本俱是滇南與蠱毒相關,看起來似乎都大略地翻過,因翻得倉促,方才一片狼藉。
——是因我所中的冰魂蠱毒和燧焰蠱毒麼……
常歌默默低了頭,為著曾經有那麼一瞬懷疑過祝政而深感愧疚。他嘆了口氣,將手上書籍輕輕置於書堆之上。
他抬頭,卻被書架後隱約透出的畫像吸引了目光[1]。
常歌只隱約望見了紅色。他站起身,繞開地上的書堆,走過幾列書架,當看清這幅畫之時,心中觸動。
畫上是他。是少時的他。
畫上的常歌一襲張揚的紅衣。畫中少年以紅飄帶束著高高的馬尾,以白飄帶束起廣袖,正露著白皙的小臂,挽弓。
這是他太學時的模樣。常歌品著這幅畫卷,心中思索:祝政緣何會記得?還繪成了畫卷?
他陡然明了,驀然回首。
想見他。
想見他、想問他。
以及……想吻他。
這個念頭在常歌心中剛剛泛起,就燒紅了他的耳根。常歌不敢再待在這間書齋之中,推門便走了出去。
門外換了一位侍童,約莫十六七歲的年紀,模樣倒是生得清秀沉靜。他得體地行了一禮,說道:「吾乃景雲。請常將軍用膳。」
*
景雲帶著他至偏殿用了膳,圓桌上擺著一溜飯食,家常、卻儘是他愛吃的。
常歌久未見到祝政,問道:「你家先生呢?」
景雲答道:「先生有事,讓將軍先吃。」
常歌問:「他可吃了?」
景雲答道:「先生怕將軍憂心,已先用過了。」
常歌聽著這回答,頗有些悶悶不樂。要常歌自己跑去看畫,自己卻先跑去用膳了。
不過,須臾時候,常歌已將這點煩悶拋之腦後。他幾日未曾好好吃過,這頓合他胃口的飯食倒是吃的有滋有味,回味悠長。
飯畢,景雲像是極懂他的心思一般,又引著常歌去沐浴。
歸心舊居沐浴之處,居然是一汪假山溫泉。常歌泡進去的時候,深感上當。祝政在荊州究竟過得什麼神仙日子,還在他面前裝可憐。
他吻得熾烈又心急,心中滿是多年苦求後的甘甜。
常歌終於坦誠,在他心裡眼裡,早就只有祝政一個人。
過了夷陵,大江去了險峻湍急,只留沉靜的碧波悠悠。
江上一葉扁舟,順流而下,兩岸儘是鬼斧神工的奇世美景,船艙中的二人卻全無賞景心思。廣袖遮擋下,俱是二人繾綣的秘密。
作者有話要說: **最浪漫的事不是你我心意相通,而是志同道合、生隨死殉
☆、還願
祝政終於得償所願,帶著常歌回到了歸心舊居。
世子丞相仍在巴陵雲溪行宮,尚未挪回。夷陵攻破之後,江陵城中人心惴惴,生怕何時益州軍順流便殺了下來,城中之人,逃的逃走的走。
這座荊州以往的繁華都城,眼下竟如一座死城。
祝政踏著無人街道上的落葉,只覺得蕭瑟的東風都如此柔和。
他牽著常歌,敲開了歸心舊居的大門。
來迎門的是調皮的幼清,他悄悄望了常歌一眼,口中不住樂道:「像,真像!真真兒和畫上一模一樣!」
常歌不解,頗為奇怪地問道:「什麼真像?」
祝政抿嘴笑道:「幼清,你帶將軍去看。」
幼清開心,朗聲應道:「好嘞!」
他機靈無比,轉而朝向常歌,說道:「將軍請隨我來。」
常歌點了點頭,跟著幼清繞過左側照壁,向著府邸內里走去。他走了兩步,卻見祝政仍站在原地。常歌不解,回頭問:「先生不去麼?」
祝政柔和地望著他,說:「你先去。我還有些事情。」
常歌這才跟著幼清,向著內院走去。
未及幾步,常歌便恍悟——之前祝政同自己抱怨的那些世子待自己不好、在荊州受了極大的委屈,俱是哄人的。
倘若真是如此,緣何賞了他偌大的院子,還布置的甚為精緻。
常歌跟著幼清三繞兩繞,走了頗遠,這才在一片隱匿竹林中發現了一間小小的書齋。
幼清朝他一笑,介紹道:「這間書齋連著先生的內室,素來是不進人的。我便不進去了,將軍自行看吧。」
他合手乖巧立於一側,常歌則邁開步子,穿過婆娑的竹林,推開了這間古樸書齋的格窗門。
書齋推門,迎面便是一扇闊窗,窗戶現下支起,一覽窗外碧湖美景。江上波光粼粼,日光由水面漫射,四處都是燦爛的光芒。
一曲廊凌於湖上,通往湖心的小築。
「搞得這麼風雅……」常歌看著這窗外頗有情致的景色,想起自己和卜醒在益州湊合過的軍營。
常歌賞過湖景,這才從窗外景致中收了眼神,目光落在門口的一大片竹簡書籍帛書之上。這書籍堆得有如小山一般,擋得他幾乎無處可走。
「怎麼這樣亂!」常歌嘆道。祝政並非雜亂無章之人,反之,還對整潔要求頗高。
他隨手撿起了幾本,想幫著歸置到書架上,卻發現書架上儘是滿的。
「不是書架上的?」常歌心下生疑,隨手翻了翻——
這幾本,俱是滇南和蠱毒書冊。他心中觸動,仔細地在書籍堆中翻找,發現每一本俱是滇南與蠱毒相關,看起來似乎都大略地翻過,因翻得倉促,方才一片狼藉。
——是因我所中的冰魂蠱毒和燧焰蠱毒麼……
常歌默默低了頭,為著曾經有那麼一瞬懷疑過祝政而深感愧疚。他嘆了口氣,將手上書籍輕輕置於書堆之上。
他抬頭,卻被書架後隱約透出的畫像吸引了目光[1]。
常歌只隱約望見了紅色。他站起身,繞開地上的書堆,走過幾列書架,當看清這幅畫之時,心中觸動。
畫上是他。是少時的他。
畫上的常歌一襲張揚的紅衣。畫中少年以紅飄帶束著高高的馬尾,以白飄帶束起廣袖,正露著白皙的小臂,挽弓。
這是他太學時的模樣。常歌品著這幅畫卷,心中思索:祝政緣何會記得?還繪成了畫卷?
他陡然明了,驀然回首。
想見他。
想見他、想問他。
以及……想吻他。
這個念頭在常歌心中剛剛泛起,就燒紅了他的耳根。常歌不敢再待在這間書齋之中,推門便走了出去。
門外換了一位侍童,約莫十六七歲的年紀,模樣倒是生得清秀沉靜。他得體地行了一禮,說道:「吾乃景雲。請常將軍用膳。」
*
景雲帶著他至偏殿用了膳,圓桌上擺著一溜飯食,家常、卻儘是他愛吃的。
常歌久未見到祝政,問道:「你家先生呢?」
景雲答道:「先生有事,讓將軍先吃。」
常歌問:「他可吃了?」
景雲答道:「先生怕將軍憂心,已先用過了。」
常歌聽著這回答,頗有些悶悶不樂。要常歌自己跑去看畫,自己卻先跑去用膳了。
不過,須臾時候,常歌已將這點煩悶拋之腦後。他幾日未曾好好吃過,這頓合他胃口的飯食倒是吃的有滋有味,回味悠長。
飯畢,景雲像是極懂他的心思一般,又引著常歌去沐浴。
歸心舊居沐浴之處,居然是一汪假山溫泉。常歌泡進去的時候,深感上當。祝政在荊州究竟過得什麼神仙日子,還在他面前裝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