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左漢尋思半晌,著實找不出鐵證支撐自己那飄忽的感覺,見畫面中夏山最為欣欣向榮,想是積攢天地元氣精華最多,必有異象,於是猜道:「夏山?」

  春山

  夏山

  秋山

  冬山

  陳計白搖搖頭:「你看畫面里,唯獨哪座山不是頂天立地?」

  「秋山。」

  「沒錯。」陳計白推推眼鏡,「畫到秋山時,黃公望有意將山推遠。這一方面增加了畫面縱深,讓龍脈愈發延綿,更重要的是讓出了前方的一片水域。這是整個《富春山居圖》中唯一被圍起來的水域,你應該知道這在風水學裡叫什麼。」

  「聚寶盆!」左漢恍然。

  「沒錯。在這片應該是湖泊的水域中,黃公望勾勒出了全卷最大最動盪的水波幅度,且唯獨此處水草被風吹得最為飄搖,可見此處風水最旺。」陳計白說著,開始用手指指向湖面各處,「此湖周圍草木葳蕤,水中有漁船、有鴨群,象徵生活殷實;岸邊有迎客松,松柏常青,象徵長壽;湖畔亭中還有此畫唯一的讀書人,象徵文教昌隆。」

  左漢反觀其他水域,並未發現類似安排,不禁點頭:「此處必為《富春山居圖》畫眼。」

  「另外,你試著將畫對摺,看看這個長卷正中間安排的是什麼?」

  左漢不用對摺,用眼睛也能大致判斷出,正是秋山!

  「這太神奇了。按理來說,要安排四季,應是前半段兩座山,後半段兩座山。而黃公望冒著畫面重心失衡的危險,硬生生將前三座山安排在畫面前半段,然後用超高技巧橫拉出一片淺灘,才最終布置下冬山,真是藝高人膽大!」

  「是的,這片淺灘是奇蹟險中求,換個人也許就畫壞了。大多數人認為黃公望這麼處理是為了調整畫面節奏,就像是交響樂一連串重音過後,來一串悠揚的小提琴獨奏。這自然沒錯,淺灘確實起到了這個效果。但我的觀點是,黃公望這麼做,更重要的是為了將風水最盛的秋山安排在畫面正中,給予它應有的位置。」

  「有理,有理。」左漢點頭。

  「最後說說《富春山居圖》的核心哲學。」陳計白許是乏了,略去很多他認為沒必要提的,直擊重點,「你數數看,畫面中有幾個人?」

  左漢大致數了一下,說六個,陳計白說不對。他又看,說七個,陳計白又說不對。

  「是八個,還有一個在這兒。」陳計白指了指隱藏在山林里的一位樵夫。

  左漢終於看清,但不禁問老頭他到底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中國山水畫的主題雖是山水,但畫面的精神所寄,往往在人。我建議你以後看山水畫,看完畫面整體後,首先看點景,尤其是人。」

  此話一出,左漢頓時如醍醐灌頂。

  「全卷共有八人,其中四個漁夫,一個樵夫,一個讀書人,兩個過橋老人。」陳計白見左漢點頭,繼續道,「在古代,文人在朝堂過得不如意了,就將自己放歸山野,從事漁樵,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漁夫樵夫。在本畫中,你最後一個找到樵夫,大多數人也是如此,說明這樵夫隱藏最深。」

  左漢點頭。

  「然後注意看兩個過橋老人。過橋即是從此岸渡到彼岸,象徵意味很濃,這兩個老人的安排也大有文章。」陳計白舔舔略顯乾澀的嘴唇,「你也知道,國畫如古書,要從右到左看,比如此卷由春到冬就是從右到左安排。結合此畫強烈的時間寓意,可知右邊象徵過去,左邊象徵未來。全畫出現的第一人即為那個過橋老人,他由過去走向未來。而全畫最後一個人物,恰恰是另一個過橋老人,他則是從未來又走了回來。這時候畫面要結束了,老人並不是走向一個更遠的未來,這與西方認為的時間是一條線不同,它表明的是中國的時間哲學——時間是一個圓,是周而復始的循環,如同太極。這個概念很大,所以黃公望要安排這兩個過橋老人守住畫面的開始和結尾。」「太神奇了!」左漢聽得越來越激動,這是他畫畫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注意到的細節。

  《富春山居圖》山前湖

  「再看這四個漁夫。他們之中,前兩個是由過去劃向未來,而後兩個則是由未來劃回來,同樣象徵著輪迴。但你注意看,前兩個漁夫刻畫得很精細,而且是孤獨地前行;而後兩個則是逸筆草草,如同簡筆畫,而且結伴歸來。這至少有兩層象徵意味:第一,人生在出發時總是一身行囊,可是悟道之後,方知大道至簡,能拿掉的全部拿掉,孑然一身歸來;第二,出發時,人往往自負而孤獨,可是得道之後,德不孤,必有鄰,即便江上打個照面,也不妨共渡一程。」

  左漢深深吸了口氣,消化著黃公望沉重而輕盈的人生哲學,許久後才道:「那最後一個讀書人呢?」

  「這個讀書人,應該與前兩個漁夫結合起來看。我說過,古代讀書人和漁夫往往可以隨時轉換身份。也就是說,他們是一個人的兩面。你看,這湖面上的第一個漁夫恰好和亭中讀書人對望,其實他們在看的,正是另一個自己。」

  「天哪……」

  《富春山居圖》中的漁夫與讀書人

  「還有,你發現沒,其實前兩個漁夫的刻畫幾乎是複製粘貼,這對於講究變化的中國書畫來說是忌諱。但黃公望作此處理,有心暗示這兩個漁夫其實是同一人。第一個漁夫在小湖中,他經過了讀書人,如同出仕一遭,可是隨後他又變回漁夫,將自己放逐更大的江海。這說明《富春山居圖》不是靜態的照片,它是電影,上面記錄了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不同人生階段的狀態,這是此畫新的一層維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