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沒錯。」儘管兩者多少自相矛盾。
「那不就好了,遇到後一種想要高收益產品的客戶,你就暗示那類產品銀行眼下沒上架,但你認識相關金融機構的人士可以搞到。把我的聯繫方式交給他們,其餘不必多說,全部交給我就行。保證後續不與你扯上任何關係。」他朝我抬了抬下巴,「除了銷售佣金。」
我嘆口氣說:「坦率地說,我不大喜歡這類事情的。」
「這個我也清楚,」他說,「非常清楚。可這樣的事在業內再正常不過了。」
「倒不是說要糾正社會不良風氣,你也知道,我是過著普普通通生活的普普通通的人,不想捲入背陽面的事情里去。」
「不要想那麼多,當作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如何——近來不是號稱要網際網路革命來著?所謂網際網路,不就是加速價值信息流通速度的工具。我們的所作所為,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
我長嘆一聲,感覺陡然老了好幾歲。
「從大學一認識你就知道了,你屬於細細考量利弊後才肯付之行動的一類人,腦子裡想的事複雜很多。」孫林把盤裡的香菇一掃而空,只留下青菜,「不像我,只會考慮賺錢與否——這種再簡單不過的事。」
但那終究只是孫林的自謙之詞,凡事一旦牽涉到金錢,就談不上簡單二字。
我按孫林所說,嘗試給他介紹生意——畢竟有求於人,我無法完全拒絕他的請求。作為交換,於情於理,至少也要幫忙介紹一兩個客戶。
非我自吹,我對工作一直挺上心的。逢年過節都向客戶噓寒問暖,很多人跟我挺聊得來。本以為就算不是朋友關係,基礎的信任關係還是有的。
結果兩個月下來,從來沒有成功過。很多人一聽不是銀行的產品就直接拒絕。
我不由得感覺到,自己恐怕只是完全依靠銀行牌子工作的附屬品而已,如同買豪車附贈的車載香薰一般。
年底,工作忙碌異常。這一天,我一連接待七八個客戶,連午餐也沒來得及吃。一點左右,剛準備去吃飯,一個麻煩的客戶就抬腳邁入銀行大門。一看到他的臉,我就不由得頭疼起來。
來者六十多歲,已然退休的年邁老頭。一頭硬發豎立著,處處夾雜著銀白。顴骨如海面冰山一樣凜然聳起,臉色總是冷冰冰的,不苟言笑,掛著一層絕不融化的寒霜。
據說,在我入職很久以前,他就開始每月固定時點到訪,東問西問半天,問出各種刁鑽到難以解釋的問題,再要去全部的理財產品資料,銀行帳戶里的餘額卻從未超過五千元。入職時,不知為何,他被劃分成了我名下的客戶(可能前輩們都想甩開這個包袱)。
去年底,行里推出了一款「年末答謝」理財產品,收益率前所未有的高。作為新人,我循規蹈矩向名下的每位客戶打電話推薦。出人意料的,老頭默不作聲地買了三萬元的份額。
剛開始,我還為自己啃下了硬骨頭客戶沾沾自喜。誰知道,轉月就不由得後悔起來——老頭開始更頻繁的到訪諮詢,頻率接近一周兩次。逢年過節,還主動上門索要節禮。不送他一桶重到幾乎拎不動的菜籽油,根本打發不走。
眼下,接待他的職責自然又落到了我身上。
我擠出僵硬的笑容。向他一一介紹了所有在售產品。他詳細問清了每一款的收益和期限,臉上卻未有一絲感興趣的痕跡,很難辨識出他的真實想法。
「您覺得如何呢?」我試探道。
「把資料列印給我,我回去看看。」
與年輕的客戶不同,他不會操作任何電子設備,看不了電子版的材料。每次他一來,我就得花上半小時守在印表機邊列印資料。
漫長的等候時間裡,我還不得不想方設法解答他的繁瑣提問:這個產品具體是投資什麼的,有沒有風險,有沒有項目類似但收益更高的產品……
應付問題的期間,我逐漸煩躁起來,說出了原本沒想說的台詞,「其實銀行對收益率都是有把控的,您需要的產品,可能這裡找不到呢。」
老頭不快地撇了撇嘴。
「不過,外面的公司,倒是有相似的產品,收益率年化能做到十。您需要的話,我也可以把那邊的聯繫方式給您。」
老頭的臉色一變,嘴角的肌肉抽動。我當然不會放過這一絲明確的情感跡象。
「不過,外面的產品一般投資起點比較高。」
「要買多少啊?」
「一百萬起步,三百萬收益更高些。」我輕描淡寫地說道。
老頭明顯被這個意想不到的投資起點嚇到了。不再詢問更多。但估計是為了掙回面子,他還是要走了孫林的聯繫方式。
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我多少收穫了些報復的快意。
過完年,我幾乎已經放棄幫孫林介紹生意了。行里又提出了新的考核指標要求,上班不得不疲於奔命,
晚上一般都要加班兩小時。到家一般已經八點了,我泡了一碗拉麵,一天之內唯一屬於自己的時段終於開始了。
等待拉麵泡好的時間裡,我坐在電腦前,檢查自己編程的交易軟體運行情況。很好,終於開始盈利了,收入四萬元。
不過,我操作的是虛擬盤,也就是說,模擬真實交易的數字遊戲,並不涉及真正的金錢收入。但開始盈利終究是件讓人高興的事,也許哪天就能以此謀生了也說不定。
「那不就好了,遇到後一種想要高收益產品的客戶,你就暗示那類產品銀行眼下沒上架,但你認識相關金融機構的人士可以搞到。把我的聯繫方式交給他們,其餘不必多說,全部交給我就行。保證後續不與你扯上任何關係。」他朝我抬了抬下巴,「除了銷售佣金。」
我嘆口氣說:「坦率地說,我不大喜歡這類事情的。」
「這個我也清楚,」他說,「非常清楚。可這樣的事在業內再正常不過了。」
「倒不是說要糾正社會不良風氣,你也知道,我是過著普普通通生活的普普通通的人,不想捲入背陽面的事情里去。」
「不要想那麼多,當作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如何——近來不是號稱要網際網路革命來著?所謂網際網路,不就是加速價值信息流通速度的工具。我們的所作所為,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
我長嘆一聲,感覺陡然老了好幾歲。
「從大學一認識你就知道了,你屬於細細考量利弊後才肯付之行動的一類人,腦子裡想的事複雜很多。」孫林把盤裡的香菇一掃而空,只留下青菜,「不像我,只會考慮賺錢與否——這種再簡單不過的事。」
但那終究只是孫林的自謙之詞,凡事一旦牽涉到金錢,就談不上簡單二字。
我按孫林所說,嘗試給他介紹生意——畢竟有求於人,我無法完全拒絕他的請求。作為交換,於情於理,至少也要幫忙介紹一兩個客戶。
非我自吹,我對工作一直挺上心的。逢年過節都向客戶噓寒問暖,很多人跟我挺聊得來。本以為就算不是朋友關係,基礎的信任關係還是有的。
結果兩個月下來,從來沒有成功過。很多人一聽不是銀行的產品就直接拒絕。
我不由得感覺到,自己恐怕只是完全依靠銀行牌子工作的附屬品而已,如同買豪車附贈的車載香薰一般。
年底,工作忙碌異常。這一天,我一連接待七八個客戶,連午餐也沒來得及吃。一點左右,剛準備去吃飯,一個麻煩的客戶就抬腳邁入銀行大門。一看到他的臉,我就不由得頭疼起來。
來者六十多歲,已然退休的年邁老頭。一頭硬發豎立著,處處夾雜著銀白。顴骨如海面冰山一樣凜然聳起,臉色總是冷冰冰的,不苟言笑,掛著一層絕不融化的寒霜。
據說,在我入職很久以前,他就開始每月固定時點到訪,東問西問半天,問出各種刁鑽到難以解釋的問題,再要去全部的理財產品資料,銀行帳戶里的餘額卻從未超過五千元。入職時,不知為何,他被劃分成了我名下的客戶(可能前輩們都想甩開這個包袱)。
去年底,行里推出了一款「年末答謝」理財產品,收益率前所未有的高。作為新人,我循規蹈矩向名下的每位客戶打電話推薦。出人意料的,老頭默不作聲地買了三萬元的份額。
剛開始,我還為自己啃下了硬骨頭客戶沾沾自喜。誰知道,轉月就不由得後悔起來——老頭開始更頻繁的到訪諮詢,頻率接近一周兩次。逢年過節,還主動上門索要節禮。不送他一桶重到幾乎拎不動的菜籽油,根本打發不走。
眼下,接待他的職責自然又落到了我身上。
我擠出僵硬的笑容。向他一一介紹了所有在售產品。他詳細問清了每一款的收益和期限,臉上卻未有一絲感興趣的痕跡,很難辨識出他的真實想法。
「您覺得如何呢?」我試探道。
「把資料列印給我,我回去看看。」
與年輕的客戶不同,他不會操作任何電子設備,看不了電子版的材料。每次他一來,我就得花上半小時守在印表機邊列印資料。
漫長的等候時間裡,我還不得不想方設法解答他的繁瑣提問:這個產品具體是投資什麼的,有沒有風險,有沒有項目類似但收益更高的產品……
應付問題的期間,我逐漸煩躁起來,說出了原本沒想說的台詞,「其實銀行對收益率都是有把控的,您需要的產品,可能這裡找不到呢。」
老頭不快地撇了撇嘴。
「不過,外面的公司,倒是有相似的產品,收益率年化能做到十。您需要的話,我也可以把那邊的聯繫方式給您。」
老頭的臉色一變,嘴角的肌肉抽動。我當然不會放過這一絲明確的情感跡象。
「不過,外面的產品一般投資起點比較高。」
「要買多少啊?」
「一百萬起步,三百萬收益更高些。」我輕描淡寫地說道。
老頭明顯被這個意想不到的投資起點嚇到了。不再詢問更多。但估計是為了掙回面子,他還是要走了孫林的聯繫方式。
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我多少收穫了些報復的快意。
過完年,我幾乎已經放棄幫孫林介紹生意了。行里又提出了新的考核指標要求,上班不得不疲於奔命,
晚上一般都要加班兩小時。到家一般已經八點了,我泡了一碗拉麵,一天之內唯一屬於自己的時段終於開始了。
等待拉麵泡好的時間裡,我坐在電腦前,檢查自己編程的交易軟體運行情況。很好,終於開始盈利了,收入四萬元。
不過,我操作的是虛擬盤,也就是說,模擬真實交易的數字遊戲,並不涉及真正的金錢收入。但開始盈利終究是件讓人高興的事,也許哪天就能以此謀生了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