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說得有理。」周瑜將詔書抄本收起,遞還給蔣干。

  「你收著吧,我還有。」蔣干吸了吸鼻子,目光越過山頂,看向遠處。「天子雖不能來,但有些人卻不會等。不出意外的話,已經有人在路上了。我這次趕來,除了看你,也是想知道你有多大的地盤,能夠接收多少人。我們漢人遠離故土,只有團結才能生存,可不能各自為戰,甚至內訌。」

  周瑜回頭,思索片刻。「我抓緊些,到年底就能建成小城,收攏千人應該不成問題。由此向東千餘里,能建城的地方很多,只要他們不怕吃苦,居住肯定不成問題。只是……西域都護府打算接管嗎?」

  「接管不了。」蔣干收回目光,露出狡黠的笑容。「所以,我向都護請了一道命令,由你主持這裡的軍政事務,從鹹海到黑海,都是你的轄區。你趕緊取個什麼名字,儘快上報。」

  周瑜眉梢輕挑,也忍不住笑了。

  怪不得蔣干心情這麼好,原來給他爭取了這麼多好處。

  兩海夾一川,這個轄區夠大。

  他想了想。「黑海直通地中海,以後就是我大漢的西海,不如就叫西海,如何?」

  蔣干眉頭微皺。「涼州有個西海,你再叫西海,是不是重了?都護可是金城人,你騙不過他。」

  「正因為都護是金城人,我才想叫西海。一想到西海還在西域之西,他是不是就不會想家了?」

  蔣干啞然失笑,抬手指指周瑜。

  周瑜又道:「再者,涼州的大湖之所以叫西海,是因為當時那裡不受中原正朔,在中原以西。如今大漢疆域已經跨過蔥嶺,那個西海已成境內之湖,再稱為西海未免名不符實,應該改一改。這西海之名,還是留給好客海更好。」

  蔣干拍拍手。「聽你這麼一說,還真是有些道理。」他想了想,又笑道:「只怕羅馬人會不高興,他們可是一直當地中海當做自己的內海的。」

  周瑜微微一笑。「兩強相遇,必有一戰。我們已經不遠萬里,來到了這裡。他們也該出來走兩步,亮出他們的鷹旗了。」

  蔣二嘿嘿一笑,帶著幾分不屑。

  他這幾年穿梭於安息、羅馬之間,對羅馬的情況最為了解。如今的羅馬就像十年前的大漢一樣,地方割據,內憂外患,崩潰在即。他們不重經義,奢侈成性,不僅出不了天子那樣的英主,就連曹操、孫策那樣稱霸一方的俊傑很難看到。

  說實話,他很懷疑羅馬出兵的可能性。

  即使是羅馬最強盛的時候,這裡也在他們的疆界之外,更何況他們已經奄奄一息。

  這就是命。

  「公瑾,我這次趕到這裡來,除了傳達都護的命令之外,就是聯絡沈子正,看看他那邊的進展如此。安息的情況和羅馬差不多,權臣逼主,內亂在即,西域都護府有出兵的打算,只怕時間倉促,兵力不夠,想和鮮卑人聯手。」

  「你說的權臣,是那個自稱女神後裔,崇拜火的阿達希嗎?」

  「你也聽說過?」

  「聽人說過一些,知道此子野心勃勃,有如袁紹。」

  「天下事,了無新意。」蔣干哈哈大笑。「大漢有袁紹,羅馬也有袁紹,安息豈能例外。」

  正說著,遠處有人大叫。

  蔣干、周瑜舉頭看向,只見靠岸的船中,有兩人站在船頭,其中一人揮舞著手臂,大聲叫喊。他的身後站著近百名武士,個個身形雄壯,腰帶長刀。

  「子正來了。」周瑜笑著。「我們去迎一迎。」

  蔣干一邊跟上周瑜,一邊驚聲說道:「這豎子,是不是也收到消息了,帶了這麼多人來?」他追上周瑜,扯了他一下。「他娶軻比能的女兒了?」

  「不知道。」周瑜也反應過來,隨即停住腳步,臉色微變。「你是說,他帶了大軍?」

  「那不能。」蔣干脫口而出。「除非沈子正被女色迷住,忘了自己是誰,否則他不可能教鮮卑人水戰的。」

  周瑜鬆了一口氣,卻還是不安的看了看遠處。

  大船靠岸,沈友先跳了下來,一手抓著周瑜的手臂,一手抓住蔣乾的手臂,用力晃了晃,連聲說道:「能見到你們真好,能見到你們真好。」

  周瑜、蔣干也很激動。

  「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沈友壓低了聲音。「伯言傳來消息,他們已經到了羅馬,成了最受當地權貴歡迎的貴客,並說動了其中一位,將與我大漢聯手,夾擊安息。我這次來,就是想看看你準備得怎麼樣了,能召集多少人馬,能否為我籌集糧草。」

  蔣干、周瑜互相看了一眼,隨即說道:「你們拿下羅馬人的石城了?」

  「不,我們講和了,羅馬人可以保留石城,但必須向我們納稅。石城之外,都是我們的牧場。」

  蔣干又驚又喜。「怎麼做到的?」

  「石城堅固,沒有大型攻城器械,很難攻克,所以我們威脅羅馬人說,他們要是不投降,我們就另建一個城,然後禁止沿途兩岸的部落和他們做生意,讓他們無利可圖,以後吃的每一塊餅都要從羅馬運來。」

  沈友攤攤手,眉毛輕聳。「然後他們就答應了。」

  蔣干又道:「那軻比能呢?」

  「他有大片的土地等著接收,何必在乎一城。再說了,匈奴人還在背後虎視眈眈,他不能不防。這時候和羅馬人決戰,時機還不成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