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6頁
「士家還有多少人?」
「包括士燮幼孫在內,一共三十七人。」周忠拿出一份名單,雙手遞了過去。
劉協接在手中,打開一看,愣了一下。
這份名單上可不止三十七人,至少有三四百。只不過大部分名字上面都有一個紅色的圓圈。
「這是……」
「回稟陛下,這是蒼梧士氏的族人名單,上面用硃砂標識的是已經被殺的。有些是陣亡,有些是病死,大部分是被孫策部所殺。」
劉協眉頭一跳,看向周忠。
周忠再次拱手。「陛下,臣昧死敢言。士燮辜負朝廷,萬死不能贖,但其年過七旬,余日無多,其族九成身死,與覆族無異,足以警告來者。上天有好生之仁,陛下不妨赦其死罪,處以流刑,使其子孫感陛下之懷……」
劉協抬手,打斷了周忠。「周公,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行,就依你的意見,處以流刑吧。」
說完,他提起硃砂筆,在判決文書上寫了一個字。
可。
「謝陛下。」周忠如釋重負,躬身再拜。
「周公最近為制新法,焚膏以繼,辛苦了。」劉協離席,將周忠扶了起來。「看到周公如此用心,朕心甚慰。」
周忠鼻子一酸。「陛下,老臣愚鈍,積重難返,唯陛下寬容,記功忘過。老臣感激銘內,幸甚幸甚。」
劉協也有些感慨。
雖說周忠時不時的還有些老思想作祟,可是比起建安初年,如今的周忠已經改了很多。作為一個老臣,能做到這一步,已經難能可貴了,不能要求太高。
況且周忠已經年過六旬,身體又不怎麼好,再過幾年,就要致仕了,就讓他站好這最後一班崗吧。
「周公要保重身體,增設長史的事儘快辦了吧。」
「唯。」周忠大喜。「臣儘快擬一份候選名單,請陛下過目。」
「名單確定之後,將律學堂擬定的新法草案抄寫幾份,先請他們過目,提些意見,就當作他們的入職考核。要做好司空府的長史,可不僅要有理事的能力,還要有足夠的見識。必要的時候,讓他們到律學堂來進修,周公不妨親自給他們講講課,扶他們一程。」
周忠笑得合不攏嘴。
有了天子這個安排,他這新政第一任司空的位置就穩了,將來必能在青史有傳。
「陛下聖明。」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未來可期
周忠告退,回到臨時的司空署。
鍾繇、高柔都在堂上等著,看到周忠進來,他們便相視而笑。
不用說,肯定是如願以償,否則周忠的笑容不會這麼燦爛,腳步不會這麼輕快如風。
兩人同時起身,向周忠拱手施禮。
「祝賀周公。」
周忠哈哈一笑,甩甩袖子。「坐,坐,有好消息告訴你們。」
鍾繇很驚訝。「還有好消息?」
「天子要我增設長史,還要安排他們去律學堂進修,你們二位以後要辛苦了。」周忠眉開眼笑。鍾繇、高柔都是熟人,他也不用掩飾心中的喜悅。「到時候,我如果有空,也會去說幾句,不過主要責任還是你們的。尤其是這新法,會是討論的重點。」
周忠說著,將手裡的文稿抖得嘩嘩作響,正如他此刻雀躍的心情。
鍾繇也是喜出望外。「天子要將這新法作為增設長史的教材?」
周忠入席,長出一口氣,才將與天子見面的經過詳細說了一遍,最後對鍾繇說道:「元長,你入了律學堂,這長史之位怕是吸引不了你,我也不勉強了。可是這推薦人選,你可不能置身事外。新政設立之初,總有不周到的地方,須有精明能幹之人打好基礎,後來人才有章可循。天子顧念老臣,對我寄予厚望,可是我老了,精力不濟,只能讓你們辛苦一些。」
鍾繇笑了,連連拱手。「周公言重了。你可一點也不老,再干十年不成問題。」
周忠哈哈大笑,連連搖手,謙虛了幾句。
知足不辱。他能走到這一步已經知足了,不想賴在朝堂上,堵別人的路,讓人嫌惡。
如果可能,他也想學楊彪、賈詡,做個安逸的三公。
所以,挑選合格的長史至關重要,至少不能比張松、禰衡等人弱,被司徒府比下去。
周忠吩咐置酒,要小酌兩杯。
——
數日後,一則消息出現在邸報上不起眼的角落。
故交阯太守士燮擅自封拜,兄弟並列州郡,不受詔命,抗拒王師,其罪當誅。天子憫其年老,家族覆滅,特減死一等,流放日南。
這則消息波瀾不驚,不注意看,很容易漏過去。
相比之下,另一則消息則占據了頭版。
天子依仁重法,司空府將優選官吏,研習法律,擬定新法,以體現聖意。茲使各州郡舉薦明法之人,赴行在,參與考核,並為新法提供建議。
消息之後,節選了新法的總綱和部分條文。
有心人一看這些節選內容,立刻想到了不久前的文章《以仁立法論》。
如果說那篇文章只是論理,新法就是在落實理論,將之變成一條條切實可行的條文,變成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
這可比士燮的下場引人關注。
而朝廷立法之前,先公布條文,徵詢民眾的意見,更是聞所未聞的舉措。
「包括士燮幼孫在內,一共三十七人。」周忠拿出一份名單,雙手遞了過去。
劉協接在手中,打開一看,愣了一下。
這份名單上可不止三十七人,至少有三四百。只不過大部分名字上面都有一個紅色的圓圈。
「這是……」
「回稟陛下,這是蒼梧士氏的族人名單,上面用硃砂標識的是已經被殺的。有些是陣亡,有些是病死,大部分是被孫策部所殺。」
劉協眉頭一跳,看向周忠。
周忠再次拱手。「陛下,臣昧死敢言。士燮辜負朝廷,萬死不能贖,但其年過七旬,余日無多,其族九成身死,與覆族無異,足以警告來者。上天有好生之仁,陛下不妨赦其死罪,處以流刑,使其子孫感陛下之懷……」
劉協抬手,打斷了周忠。「周公,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行,就依你的意見,處以流刑吧。」
說完,他提起硃砂筆,在判決文書上寫了一個字。
可。
「謝陛下。」周忠如釋重負,躬身再拜。
「周公最近為制新法,焚膏以繼,辛苦了。」劉協離席,將周忠扶了起來。「看到周公如此用心,朕心甚慰。」
周忠鼻子一酸。「陛下,老臣愚鈍,積重難返,唯陛下寬容,記功忘過。老臣感激銘內,幸甚幸甚。」
劉協也有些感慨。
雖說周忠時不時的還有些老思想作祟,可是比起建安初年,如今的周忠已經改了很多。作為一個老臣,能做到這一步,已經難能可貴了,不能要求太高。
況且周忠已經年過六旬,身體又不怎麼好,再過幾年,就要致仕了,就讓他站好這最後一班崗吧。
「周公要保重身體,增設長史的事儘快辦了吧。」
「唯。」周忠大喜。「臣儘快擬一份候選名單,請陛下過目。」
「名單確定之後,將律學堂擬定的新法草案抄寫幾份,先請他們過目,提些意見,就當作他們的入職考核。要做好司空府的長史,可不僅要有理事的能力,還要有足夠的見識。必要的時候,讓他們到律學堂來進修,周公不妨親自給他們講講課,扶他們一程。」
周忠笑得合不攏嘴。
有了天子這個安排,他這新政第一任司空的位置就穩了,將來必能在青史有傳。
「陛下聖明。」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未來可期
周忠告退,回到臨時的司空署。
鍾繇、高柔都在堂上等著,看到周忠進來,他們便相視而笑。
不用說,肯定是如願以償,否則周忠的笑容不會這麼燦爛,腳步不會這麼輕快如風。
兩人同時起身,向周忠拱手施禮。
「祝賀周公。」
周忠哈哈一笑,甩甩袖子。「坐,坐,有好消息告訴你們。」
鍾繇很驚訝。「還有好消息?」
「天子要我增設長史,還要安排他們去律學堂進修,你們二位以後要辛苦了。」周忠眉開眼笑。鍾繇、高柔都是熟人,他也不用掩飾心中的喜悅。「到時候,我如果有空,也會去說幾句,不過主要責任還是你們的。尤其是這新法,會是討論的重點。」
周忠說著,將手裡的文稿抖得嘩嘩作響,正如他此刻雀躍的心情。
鍾繇也是喜出望外。「天子要將這新法作為增設長史的教材?」
周忠入席,長出一口氣,才將與天子見面的經過詳細說了一遍,最後對鍾繇說道:「元長,你入了律學堂,這長史之位怕是吸引不了你,我也不勉強了。可是這推薦人選,你可不能置身事外。新政設立之初,總有不周到的地方,須有精明能幹之人打好基礎,後來人才有章可循。天子顧念老臣,對我寄予厚望,可是我老了,精力不濟,只能讓你們辛苦一些。」
鍾繇笑了,連連拱手。「周公言重了。你可一點也不老,再干十年不成問題。」
周忠哈哈大笑,連連搖手,謙虛了幾句。
知足不辱。他能走到這一步已經知足了,不想賴在朝堂上,堵別人的路,讓人嫌惡。
如果可能,他也想學楊彪、賈詡,做個安逸的三公。
所以,挑選合格的長史至關重要,至少不能比張松、禰衡等人弱,被司徒府比下去。
周忠吩咐置酒,要小酌兩杯。
——
數日後,一則消息出現在邸報上不起眼的角落。
故交阯太守士燮擅自封拜,兄弟並列州郡,不受詔命,抗拒王師,其罪當誅。天子憫其年老,家族覆滅,特減死一等,流放日南。
這則消息波瀾不驚,不注意看,很容易漏過去。
相比之下,另一則消息則占據了頭版。
天子依仁重法,司空府將優選官吏,研習法律,擬定新法,以體現聖意。茲使各州郡舉薦明法之人,赴行在,參與考核,並為新法提供建議。
消息之後,節選了新法的總綱和部分條文。
有心人一看這些節選內容,立刻想到了不久前的文章《以仁立法論》。
如果說那篇文章只是論理,新法就是在落實理論,將之變成一條條切實可行的條文,變成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
這可比士燮的下場引人關注。
而朝廷立法之前,先公布條文,徵詢民眾的意見,更是聞所未聞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