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通過這次對遼發動的戰事,讓本撫明白一個道理,忽略海上的發展,會讓大明錯失很多機會。」

  「既然孫巡撫願意支持,那就先擴招3000學子吧。」王徵開口道:「針對這批學子的要求,老夫還有一些……」

  「3000學子?!」

  孫元化震驚了,難以置信的看向王徵,「就算良甫公想培養人才,也用不了這般多的群體吧,當前大明船舶學院……」

  「這已經是最低限度了。」

  王徵正色道:「大明在船舶這一領域,其實已經落後很多了,老夫必須要加快布局,儘快讓大明追趕上來。

  先鑽研透徹歐羅巴各國的造船技術,並且從這批人才隊伍之中,遴選一批有天賦、悟性極高的群體。

  讓他們站在現有高度,用新理念和新思維,去研製出屬於大明的全新船舶。

  這不僅局限於軍用,還會延展到民用,等到那個時候,大明想要……」

  「可是這麼多的學子,大明船舶學院能傳授得過來嗎?」

  孫元化強壓驚意,打斷王徵之言:「不是本撫不想做這件事情,或者說有意推諉,實則是這麼多……」

  「這些就無需孫巡撫多慮了。」

  王徵眼神堅定道:「既然老夫敢招收這般多學子,那就一定能做好此事,為了大明今後的發展,還請孫巡撫儘快幫我大明船舶院,解決最基礎的生源問題吧。」

  說著,王徵向孫元化鄭重一拜,見王徵這般,孫元化心裡就清楚一點,只怕王徵所想要的群體,必然是非常棘手的存在。

  可是就算再怎樣難辦,那他也必須要設法解決。

  畢竟大明船舶院落地登萊時,崇禎皇帝就向他傳達密旨,必須滿足王徵的任何需求,以此推動大明造船業的整體發展。

  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陝的新生(1)

  山西,太原府。

  大雪紛飛,隆冬時節下的太原,寒氣逼人,對那些富庶的士紳、商賈等群體,這個冬天不那般難熬。

  可是對底層的百姓,特別是破產的群體而言,這個冬天就很難熬過去,甚至稍有不慎就會在睡夢中凍死。

  「巡撫,時下太原府城外,所籌的災民救濟區,各棚皆配發了煤爐。」

  徐英雄神情疲憊,捧著一摞案牘,看向伏案忙碌的劉鴻訓,「此外山西治下諸州、府城外,所設災民救濟區,皆遞交了相應公函。

  當前諸州、府所轄諸縣,存留的災民和流民,都趁著大雪降臨前匯聚,所籌措的煤爐和蜂窩煤,都預備了不少。」

  「現在咱山西賑災行署,還有多少的存糧?」

  劉鴻訓拿著要呈遞進京的奏疏,看向徐英雄說道:「此外山西諸州府治下,所轄的各縣境內,是否還殘留著零星災民和流民?

  安置在各州、府城外,所設災民救濟區,所定協辦義民隊伍,當前都招募的怎樣了?這關係到各處的安穩。

  將山西境內的災民和流民,都集中在各州府城外安置,這無疑是一次冒險的舉動,必須要確保萬無一失。

  還有各處籌建的醫匠隊伍,推進的怎樣了?別看是在隆冬下,還是要預防時疫,絕不能有任何的大意。」

  「稟巡撫,現在我們賑災行署這邊,算上那批義捐的存糧,還有27萬石……」徐英雄聞言,捧著那摞案牘,就來到劉鴻訓跟前,詳細的逐一講明。

  自劉鴻訓被崇禎皇帝外派到山西,出任巡撫以來,劉鴻訓就做三件件事情,一個繼續整肅山西官場,一個命各府縣剿滅境內匪寇,一個籌建山西賑災行署。

  得益於崇禎皇帝的統籌安排,肆虐在陝西境內的諸多流賊,並沒有大規模殺進山西,這使得山西境內的局勢,相對來說比較穩定。

  跟原有時間線相比,當前山西境內的情況,並沒持續惡劣下去,相反在劉鴻訓巡撫山西後,情況得到不少緩和。

  特別是晉藩、代藩這些宗藩分支,先前被崇禎皇帝傳召進京陛見,叫他們的子嗣悉數進京,入宗學進修,使得他們在就藩地所做之事,不似先前那般肆意妄為。

  「你先將這封呈遞的密奏,派人加急送到京城去。」

  看著眼前的案牘,劉鴻訓舉起手中的奏疏,皺眉道:「這些案牘本撫逐一查閱,現在山西賑災行署,將各處的災民和流民,都開始聚集在一起。

  糧食就成了最嚴峻的問題。

  僅靠山西本土自籌,無法等來年開春,有效的組織這批災民和流民,整飭馳道和整修水利,所以朝廷要多調撥一些才行。」

  「喏!」

  徐英雄當即拱手作揖道。

  崇禎皇帝所提募工之策,包括後續籌措官辦諸廠,除北直隸這邊接到相應公函,現在山陝和山東等地,也都接到相應的公函。

  山西巡撫劉鴻訓、陝西巡撫陳奇瑜、山東巡撫袁可立他們,根據朝廷所下公函,開始結合本地情況,以籌建的賑災行署為主,開始大批的聚攏破產災民和流民。

  想有效減少大明境內,各地出現叛亂的苗頭。

  唯一可行的辦法。

  就是讓這些破產的群體,都最大限度聚集在一起,奉行以工代賑的思想,有序在地方整飭馳道、整修水利,給籌措官辦諸廠搶一些時間。

  等地方出現規模化工坊後,再進行相應的分流安置,只要能讓他們填飽肚子,尖銳的階層矛盾就能緩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