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特別是圍繞北直隸這邊,因為有京營的存在,使得崇禎皇帝心裡有所準備,就是地方出現暴亂或兵亂,那朝廷就能第一時間出兵鎮壓。

  只要北直隸這一核心基本盤,能叫崇禎皇帝經營好,那後續面對的局勢,就能逐步的改善變好。

  第二百七十八章 官辦學堂(1)

  紫禁城,乾清宮。

  「李卿,現在身體怎樣了?」

  崇禎皇帝面露關切,看向面色紅潤的李之藻,「近期有沒有叫中醫學舍的人複診?身體是本錢,就算身兼京師大學堂的重擔,也要以照顧好身體為前提,不可透支元氣,不然怎樣為社稷慮,為朕分憂?」

  「啟稟陛下。」

  李之藻心生暖流,拱手作揖道:「臣的身體已無大礙,武之望說了,只需溫補調理,不要太操勞就行。」

  「那就好。」

  崇禎皇帝微笑著說道:「有武卿之言,朕就放心了,不過卿家還是要多注意,萬莫太操勞才是。」

  「臣遵旨。」

  李之藻當即應道。

  看著眼前的李之藻,穩坐在龍椅上的崇禎皇帝,心裡生出些許感慨,此人可是難得的大才。

  作為大明最早接觸西學的群體,諸如李之藻、徐光啟這些人才,不管是在士林中,還是在仕途上,都不是特別的順利。

  哪怕他們的確有才。

  然大明的意識形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是很保守和僵化的,這也使得他們不被大明文官群體和多數讀書人所接受。

  不過這些都成了過去式。

  在崇禎皇帝的聚攏下,李之藻、徐光啟這些人,都得到相應的重用,並將接觸西學的群體,全都邀請到京城來了。

  這些對崇禎皇帝來說,可都是寶貝疙瘩,他們代表一種可能。

  能否吸收西學精華,摒棄西學糟粕,以神州文明為根脈,逐步開拓屬於大明的各領域學科。

  這個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卿家,當前京師大學堂,籌設發展的怎樣了?」

  崇禎皇帝神情嚴肅,看向李之藻說道:「涉及術算、物理、化學、天文、財政、地理等諸領域學科籌建,是否都逐一明確下來了?

  算起來,京師大學堂籌建時間不短了。

  朕雖說忙於政務,然心裡卻牽掛著此事,該學堂發展的好與壞,對大明能否中興,所起作用可不小啊。」

  儘管當前在西山那邊,武備院麾下人才濟濟,帶動著大明的前沿發展,然在崇禎皇帝的眼裡,還是太少了。

  以後大明想要發展,離不開成規模的人才隊伍,京師大學堂就是一顆火種,代表著解放大明思想的火種。

  大明科舉必然要徹底革新,靠讀幾本聖賢書,參加科舉考試,就能邁進大明仕途,這遴選的人才,不是崇禎皇帝想要的。

  治理河道他們懂嗎?

  梳理財政他們懂嗎?

  籌建產業他們懂嗎?

  規劃建設他們懂嗎?

  斷案判案他們懂嗎?

  大明黨爭不休的根源,一個是利益使然,一個是思想守舊,這就像是兩座大山,不是輕易就能剷除掉的。

  所以崇禎皇帝要逐步的撬動根脈,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革新大明的意識形態,徹底改造大明教育。

  「啟稟陛下,京師大學堂所開諸多學科,相應教材皆已編撰完畢。」

  李之藻眉宇間難掩激動,拱手作揖道:「尊奉陛下當初所定旨意,從初階、到中階、到高階,各個層次的教材,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時下直隸所轄皇莊,開設的那批小學堂,將初階的各類教材,都刊印並傳授相應知識。

  現在京師大學堂這邊,有各學科的教員129人,招募生員276人,讀書人431人,算是初具規模了。」

  都過去半年多的時間,才招募這麼一點人,未免太少了吧。

  崇禎皇帝眉頭微蹙,他心裡也清楚,在大明發展新學科,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沒想到困難成這樣。

  就這麼一點讀書人,只怕多數都是科舉無望,或家境貧寒的群體,只怕部分學科,所進修的讀書人更少。

  教育不能形成規模,就無法以量變形成質變,更別提邁向井噴式發展了,這可不是崇禎皇帝想要的。

  不過各領域學科的教材,由易到難都編撰起來了,這代表著只要加大投入,就能吸引更多的群體進來。

  現階段還不是給予京師大學堂,等同於國子監地位的時候,畢竟真要這樣做的話,只怕會引起文官群體的反撲。

  有很多謀劃和部署,都在穩步向前推進中,崇禎皇帝不允許秩序出現混亂,那對後續的發展沒有益處。

  「這些在學堂的讀書人,有多少是有潛力的?」

  崇禎皇帝收斂心神,看向李之藻說道:「按理來說,京師大學堂的待遇不錯,為何進學堂的讀書人,會這般的少?」

  李之藻臉上的笑容沒了,「有潛力的讀書人,可能只有不到兩成,剩下的那些讀書人,只能學到一些皮毛。

  京師大學堂的待遇是好,可是終究不能參加科舉,所以很多人都望而卻步,臣等也在絞盡腦汁,想招募更多的讀書人。」

  李之藻所說的這些,是很現實的事情,對大明的讀書人來講,不能參加科舉的學科,他們是碰都不會去碰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