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各自的就藩地,他們是地位崇高的藩王,享受著榮華富貴,但是到了紫禁城,來到乾清宮,他們就是臣!

  王承恩面色平靜,從乾清宮正殿走去,看向朱常洵他們,朗聲道:「傳皇爺口諭,宣北地諸藩覲見。」

  「臣等遵旨。」

  朱常洵他們聞言,忙作揖行禮道。

  此次進京陛見的北地諸藩,親王和郡王加起來就達百餘眾,而在大明江南和西南諸省的治下,還有著諸多宗藩。

  大明宗藩的問題,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

  崇禎皇帝穩坐在龍椅上,看著進殿的這幫宗藩,除了福王朱常洵,他多少有一些印象之外,其他人根本就不認識。

  若非是他的皇兄,天啟皇帝駕崩了,只怕這個時候,他亦是大明宗藩的一員,被敕封到某地就藩。

  大明藏著太多的秘密。

  「臣等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

  彼時的正殿內,以福王朱常洵為首的諸王,紛紛行跪拜之禮,向崇禎皇帝作揖行禮道。

  崇禎皇帝神情自若,看著眼前這幫養尊處優的諸王,沒有出言說什麼,就是這般靜靜的看著。

  跪在地上的諸王中,有不少人變得緊張起來。

  「想來很多人的心中,都在想朕傳召北地諸藩進京陛見,究竟是為了什麼吧?」

  不知過了多久,崇禎皇帝面色平靜,環視殿內諸王,淡漠道:「不為別的,就是想看看你們。

  替太祖高皇帝他老人家,問問他這些子孫後代,究竟心裡有沒有裝著大明社稷,究竟想叫朱家江山敗壞到那種程度。」

  福王朱常洵他們,無不是臉色微變,相互間看了起來,他們不清楚天子講這些話,究竟是何意。

  「當前大明是什麼情況,你們或多或少也都清楚。」

  崇禎皇帝倚靠在龍椅上,俯瞰著那幫宗藩,繼續說道:「遼東的建虜叛亂,這就不提了,人盡皆知了。

  陝西境內的流賊叛亂,想必代藩、晉藩、秦藩一脈的,了解的要最清楚吧,朝廷為鎮壓叛亂,可是調撥不少糧餉,出動不少平叛大軍。

  山東境內的多地水患,想必魯藩、衡藩一脈的,也很清楚吧,畢竟百姓受災之下,有些人也能趁機斂財嘛。

  河南境內的連年歉收,想必福藩、唐藩、崇藩、周藩、潞藩一脈,也都了解吧,你們覺得朱家的江山怎樣呢?」

  被接連點名的諸藩親王,包括同脈的那幫郡王,一個個生出冷汗,這好端端的提及這些問題,天子是發現什麼了?

  對於眼前這幫宗藩,崇禎皇帝沒有興趣多了解什麼,他只是想敲打這幫傢伙,叫諸藩的世子和嫡子,包括他們偏愛的庶子,全都聚攏到京城這邊。

  無他。

  一來摒棄過去那套宗藩養豬政策,開啟宗學教育,為日後海外移藩做準備。

  二來以此充當質子,警告這些承襲爵位的諸藩,以後在藩地別太為所欲為。

  三來拿走他們一批積攢的家財,充實內帑儲備銀子,給自己謀改大明夯築根基。

  「你們在藩地幹了些什麼,朕心裡都一清二楚。」

  崇禎皇帝緩緩站起身,俯瞰著朱常洵他們,冷冷道:「先前朕心中想著,你們皆乃大明宗藩族裔,哪怕一時鬼迷心竅,亦會知途迷返的。

  只是你們中的一些人,所做的那些事情,太叫朕失望了。

  那些腌臢事,朕不想提。

  今日在乾清宮召見你們,就講明一件事情,朕要在京開設宗學,凡諸藩世子、嫡子、庶子,全都給朕送到京城來。

  朕這位朱家的大家長,來親自找人,好好教教他們規矩,教教他們宗法禮制,叫他們明白,何為君,何為臣!」

  「!!!」

  朱常洵他們聽聞此言,無不是臉色微變,不少都抬起頭來,看向神情冷厲的崇禎皇帝。

  「王伴伴,剩下的事情,你來宣讀!」

  崇禎皇帝一甩袍袖,看都沒看他們一眼,皺眉對王承恩說道,隨後便昂首朝殿後快步走去。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應道。

  敲詐這批宗藩的銀子,崇禎皇帝不能直接講明,畢竟是大明天子,該保持的威儀,還是要有的。

  敲詐的也不多,親王爵每人兩百萬兩,郡王爵每人五十萬兩,什麼時候銀子抵京了,所生子嗣都進京了,那他們才能離京歸藩。

  大明宗藩和宗室群體,累世積攢的家財,究竟有多少無人知曉,但崇禎皇帝卻清楚一點,這幫親王和郡王,一個個都是富得流油。

  不敲詐他們,敲詐誰?

  北地諸藩只是一個開始。

  等這件事情做好後,崇禎皇帝還要逐步把湖廣、江浙等地的諸藩,也一步步的落實下來,捏住他們的子嗣,不怕他們不聽話。

  實在不聽話的,那就奪爵論罪。

  第二百三十一章 群臣激憤

  宗藩進京一事,在朝引起極大的重視,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大明的文官群體,對於勛戚和宗藩,都是充滿警惕和限制的。

  一來,勛戚和宗藩失去約束,掌握權柄,就會讓大明社稷存有風險,特別是明成祖的靖難之役,叫大明宗藩這一群體,從先前的精英教育,逐步演變成養豬政策。

  二來,文官群體並不希望在朝權力,被別的群體分走一部分,所以對宦官、勛戚、宗藩皆抱有敵意和提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