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針對朝堂這邊,非重大事件,非緊急要務,他是不會給朝中有司,調撥一兩銀子,想以嘴上大義,騙他的內帑銀子,不可能。

  大明吏治這般腐敗,調撥一百萬兩銀子,能有三四成落到實處,就算是燒高香的存在了。

  叫大明面臨的財政危機壓力,給到文官群體這邊,是崇禎皇帝必須要做的,既然想在朝為官,以確保自身階層的利益,那就要承受這方面的壓力。

  大明的俸祿拿著。

  大明的皇糧吃著。

  大明的特權享著。

  卻不想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天底下可沒有這等好事情。

  至少崇禎朝不會再有了!

  對待帝黨這邊,但凡對發展有益的構想和部署,崇禎皇帝能看到相應的前景,那沒其他可說的,該調撥多少糧餉,就調撥多少,該籌措多少人才,就籌措多少,總之就是做好後勤部長的角色。

  大明能幹實事的人才,攏共就這麼一小撮,要是他這位大明皇帝,不堅定的站在他們身後撐腰,那盧象升他們的壓力更大。

  寒了這批人的心,大明算徹底沒救了。

  「等等,朕給盧卿寫封密旨。」

  見王承恩要走,崇禎皇帝伸手說道:「到時,挑選可靠的人,跟隨押運隊伍,一起趕赴保定府。」

  「喏!」

  崇禎皇帝快步朝御案那邊走去,心裡所想的,是關於馳道建設的一些意見,包括合理徵收過路費的構想。

  「卿家所呈奏疏,朕已知曉。」

  坐到龍椅上,崇禎皇帝拿起御筆,抽出一份公函,就開始書寫起來:「針對馳道建設這一塊,朕沒有意見,前期籌謀的核算類目很詳細,此事的確要辦,以賑災行署為主導,一切由卿家根據情況來斷。

  然馳道建設必然需要各類建材,特別是新運用的水泥,考慮到這種情況,朕覺得可以在直隸境內籌建一批官辦諸廠。

  可參考天津治下的發展。

  就以水泥廠為起點,先行探索官辦諸廠的經驗,具體掌控的衙署,最好由卿家所在巡撫府直轄,或賑災行署直轄。

  等到時機成熟後,可以籌建起玻璃、冶煉、紡織等諸產業,盡力確保治下破產百姓,能分流到諸產業中,為日後謀改商稅做準備。」

  崇禎皇帝一邊寫著,一邊思索著,在旁服侍的王承恩,則小心的研墨。

  「除此之外,對籌建的直隸馳道,朕心中有個構想,待馳道全面竣工後,可叫進出馳道的群體,繳納一定份額的過路費。

  對於該筆收入,可用於馳道養護,擴建新的馳道,挪用其他領域建設……」

  大明跟後世可不一樣,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隨便離開一地,前去一地,像底層的百姓群體,可能一輩子都沒離開過出生地。

  能輾轉去往各地,不是達官貴胄,就是讀書人,要麼就是商賈群體,這些人,那可是不缺銀子的。

  大明籌建基礎建設工程,雖說跟後世沒法相比,但是所占比的開支,依舊是極為龐大的存在。

  崇禎皇帝不可能一直自己掏銀子,去推動這方面的建設,最好的辦法,就是能形成相應的產業,演變成良性循環。

  以基礎建設為核心,開闢上下游產業,聚攏破產的百姓群體,培養相應的人才,繼而帶動更深層次的發展。

  要做的事情很多,核心的經驗摸索,還需盧象升他們去探索,去總結,崇禎皇帝所能做的,就是指明方向。

  「王伴伴,將這份密旨派人送到盧卿那邊。」

  崇禎皇帝放下御筆,伸手對王承恩說道:「內帑銀子可先行調撥,至於糧食,內廠可與直隸巡撫府進行對接。

  倘若直隸馳道建設,真的要步入落實階段,那對大明社稷的改變,是極有益處的。」

  「奴婢明白。」

  王承恩當即作揖道。

  大明的摸索發展,尚需時間來沉澱,不過就時下的趨勢來看,崇禎皇帝心裡很是欣慰,不說資本萌芽怎樣,單單是產業萌芽,被他逐步孵化出來了。

  第二百三十章 路,朕給你們了

  自京衛都督府創設,涉及宮城和皇城的禁衛,就變得愈發嚴密起來,特別是劉文炳、衛時泰他們掌權,諸上直親衛軍,就不像先前那般鬆散。

  紫禁城不再是個篩子。

  外朝的文官群體,想要了解內廷情況,算是難如登天的存在,崇禎皇帝幹什麼,不幹什麼,沒有人知曉。

  想以此揣摩聖意,難了!

  「新樂侯,你說天子召見北地諸藩,究竟是所為何事?」衛時泰眉頭微皺,挎刀前行,側首看了眼身後各藩諸王,低聲說道:「這些親王和郡王進京,可引起不小的轟動,外朝那幫大臣,都吵翻天了。」

  「不清楚。」

  劉文炳瞅了眼身後諸王,隨後說道:「天子說什麼,咱們做什麼,至於別的,別想,別問。」

  以福王朱常洵為首,北地諸藩的親王和郡王,一個個面色緊張,跟著劉文炳、衛時泰他們,朝乾清宮方向趕去。

  置身在這威嚴的紫禁城,心裡有種說不出的忐忑難安,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這輩子還是第一次進京,第一次進紫禁城。

  朱常洵他們並不清楚,天子傳召他們進京陛見,究竟是為了什麼。

  近了。

  乾清宮那邊,聚集著眾多的大漢將軍和內廷宦官,無數道目光匯聚到他們身上,叫朱常洵這些宗藩,一個個心裡緊張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