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李邦華和王在晉二人,卻沒有立即上前規諫,僅僅透過『小範圍的試行調整』,他們就猜想到天子所念。

  對於上述的那些情況,李邦華和王在晉二人,心裡要更清楚些。

  「看來幾位卿家,考慮問題,是只顧及眼前啊。」

  崇禎皇帝也不氣惱,撩了撩袍袖,看著王洽他們,說道:「大明各地的實際情況,朕不去多言,諸卿心裡也都清楚。

  你們所說的這些,朕若是沒有考慮到,就不會叫軍機處這邊,先小範圍的去試行調整了。

  這件事情的推行,至少要通過十年的試行和摸索,才能逐步的形成,難道這這一年限之內,朕和諸卿,就不能解決所謂藩鎮割據的情況?

  難道維繫一支定國安邦的軍隊,就必須要全面採用募兵制嗎?

  朕想問問諸卿,若是不走這一步的話,那多數無用的衛所,平白占著大量的屯田,非但不能給國庫提供賦稅,相反還要朝廷養著他們,以後的大明財政會怎樣?」

  在這東暖閣內,迴蕩著崇禎皇帝的反問,王洽、周延儒他們,都陷入到沉思之中。

  對待天子所講之事,很多道理他們都明白,可是做這樣的事情,所產生的影響和風波,實在是太大了。

  一旦說朝野間知曉此事,那後果不堪設想啊。

  「陛下,臣斗膽詢問一句。」

  王在晉走上前,作揖道:「陛下所書的這些構想,是打算用天雄軍、忠勇軍、勇衛營等部的方式,在地方上進行實際鎮守嗎?」

  「不全是。」

  崇禎皇帝想了想,皺眉道:「現在朕還不能都講出來,連整頓衛所之事,都沒有形成相應的成效,就算是講出來,何用?

  拋開別的不談。

  就說北直隸這邊,有拱衛京畿的薊密永三協駐軍,有拱衛京城的三大營,朕想要問問你們,那一些非必要的京衛,繼續留著他們何用?

  不要拿著太祖高皇帝,成祖皇帝他們御極之時,去跟朕現在御極的時期相比,這是不一樣的。

  倘若北直隸治下,那些非必要的衛所,能像天津三衛那般,被逐步的裁撤掉,僅僅是編入各地的官田,就能增加不少田賦,更別提每年要調撥給他們的糧餉,這一收一支加起來,能給國庫減輕多少負擔?」

  天子所講的這些話,所算的這筆帳,叫王洽、周延儒、黃立極他們沉默了,的確,若能探索出全新的軍隊制度,那的確能給大明減輕不少負擔。

  可是他們實在想像不出,究竟是怎樣的軍隊制度,能合理,平穩的逐步替換掉,現有的軍隊制度。

  但是李邦華和王在晉二人,卻想到了一些。

  以西苑講武堂,隨軍講武堂為首的武將培養體系,只怕在以後的年限中,將肩負起越來越重的職責。

  甚至可以預見性的,若大明真能平叛流寇,平叛建虜,那周遇吉這幫能征善戰的武將群體,必然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陛下,臣覺得先對一些京衛,進行相應的裁撤和試行,是可行的。」李邦華此時上前道:「畢竟正如陛下所講的那般,圍繞京畿一帶,甚至整個北直隸,所戍守的各部兵馬,實在太多,太雜,這給朝廷造成極大的負擔。」

  去了一趟山西後,叫李邦華的想法改變很多,與其空想,與其瞻前顧後,倒不如好好的做事。

  「臣附議!」

  王在晉緊隨其後道。

  「這件事情暫且就這般定下。」

  見到此幕,崇禎皇帝拍板道:「先把能做的做好,以後遇到什麼情況,再具體的進行商榷和調整。

  五軍營和神樞營這邊,已然要撤離出京城,圍繞京城明確拱衛體系,你們軍機處在裁撤京衛時,要兼顧到這些。

  等北直隸裁撤衛所事結束後,到時朕會再召集諸卿,明確後續部署,若沒有其他事情就退下吧。

  朕不希望在朝堂之上,出現任何關於這方面的話題。」

  聽聞此言,王洽這幫軍機大臣,都明白一件事情,天子對待這件事情的決心,很強硬,只怕以後的大明啊,會有諸多的變動。

  第一百九十六章 利好

  從整體態勢來講,大明依舊是亂的,朝堂的爭鬥,皇權和臣權之爭,財政體系的諸多問題,地方災害和叛亂,土地兼併,皇權不下鄉等等,看起來跟原有軌跡上,有著極其相似的一面。

  可實際上卻並非這樣。

  圍繞朝堂,北直隸,山東,山陝,遼東等地,崇禎皇帝都凝聚打造起一批批務實,肯干,有能力的文武隊伍。

  他們在天子賦予的信任和權限內,做著各自的份內之事,並自發幫著天子減負,力求能做到問心無愧,這些可都是大明的棟樑。

  反觀他們效忠的崇禎皇帝,則坐鎮在紫禁城這一權力中樞,利用自己先知先覺的優勢,去給他們保駕護航,去給他們解決所需,叫他們能心無旁騖的做事。

  當黨爭這一怪圈,不再能影響到這批賢臣良將時,其實看似很亂的大勢下,崇禎皇帝在逐步收權,特別是北方諸省的權!

  明知道某些事情,不是靠天子威儀所能得到的,那崇禎皇帝表明的態度,就非常的明確了,就交給文官群體去接管吧。

  這樣能省下精力和時間,將自己心中所謀劃的部署,逐一的落實下來,等大明北方諸省的基本盤,徹底打造好,那轉過身收拾江南諸省,收拾西南諸地,就變得相對容易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