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樣啊。」

  崇禎皇帝不假思索道:「那就特設一個農科,由徐卿親自主抓,所需的一應人手,包括銀子,具體由徐卿和王伴伴對接,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

  韓贊周,你現在就去找王伴伴,將此事給他講明,並明確的告訴王伴伴,此事朕非常重視!」

  「奴婢領旨!」

  韓贊周聞言,哪裡還敢遲疑,當即拱手作揖道,在王在晉他們詫異的注視下,就匆匆離去了。

  天子對甘薯培育一事,所表現出的這種態度,的確叫王在晉他們沒有想到,難道這甘薯一物,果真有這般了得嗎?

  「對了徐卿。」

  瞅著激動不已的徐光啟,崇禎皇帝接著又說道:「朕特設的這個農科,不要只側重於甘薯培育這一個小項。

  在其他的糧種上,也要多下些功夫,不要擔心多耗費銀子。

  比如尋找培育新的糧種,比如耐寒性、耐旱性等等。

  不管是武備院,還是農科,內帑會一直調撥,你所負責的這些事情,皆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

  徐光啟在政治方面的能力,或許是相對較低的,但是在其他的方面,可以算是全才了。

  對待這樣的人才,多面手,崇禎皇帝肯定要保護好,並叫他在該有的領域,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陛下,若是這樣的話,能否在北直隸治下八府,皆挑選一處皇莊,用作良種培育?」

  徐光啟想了想,開口說道:「不管是甘薯培育一事,還是其他糧種培育,都需要儘可能多的,在不同的地方,觀察具體的變化……」

  「需要哪些皇莊,直接向王伴伴言明,到時悉數解決。」

  見徐光啟有些躊躇,崇禎皇帝當即表明態度:「培育良種的人才,徐卿還要多多的收攏聚集。

  一個人的力量和能力,終究是有限度的。

  農科所做只是,或許見效慢,耗費的銀子多,可若真的能為大明培育出好良種,哪怕是一類,那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所以徐卿這邊,千萬別有任何心理負擔。

  特設的農科,內帑暫撥二十萬兩銀子,後續還需要什麼,直接找朕即可。」

  「臣領旨!」

  在王在晉他們驚疑的注視下,徐光啟忙拱手道:「臣定不會辜負陛下厚望,做好農科這邊的事情,還有其他的事宜,臣也定會做好的。」

  士為知己者死。

  像崇禎皇帝這般信任徐光啟,對其所做的事情,都是堅決的支持,該放權放權,該給銀子給銀子,面對這樣的恩遇,徐光啟除了發光發熱外,還能做些什麼呢?

  而對於王洽、王在晉來講,那感慨也是頗深的,一個甘薯,竟能引起天子這般重視,甚至還特設農科。

  這樣的一種情況,也叫王在晉他們頗為好奇,倘若甘薯真能培育出來,在大明治下大規模種植,那麼對於整個國朝而言,將會帶來一種怎樣的改變呢?

  畢竟災害頻繁這個問題,是國朝最為頭疼的事情。

  第三十六章 開海前奏曲

  糧食不是一天養成的,問題不是一天形成的。

  想解決自然災害+人禍造成的區域性、爆發型的糧食荒,崇禎皇帝首先要擁有足夠的耐心,外加足夠高的眼界。

  唯有跳出大明的舊世界樊籠,站在更高的層次,來著手布局和謀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王承恩很忙。

  他這個司禮監掌印太監,提督大內行廠,要去做的事情很多,要督促的事情很多,以至於在御前服侍的時間,都大大縮減了。

  遠離天子身邊,這對內廷的太監來說,可謂是大忌。

  只是在內廷上下,尤其是太監這個小圈子,誰心裡都很清楚,天子對王承恩的寵信,是誰都無法撼動的。

  「王伴伴……這幾日忙壞了吧。」

  崇禎皇帝面露笑意,看著神情憔悴的王承恩,對韓贊周說道:「去,給王伴伴端來盞茶水,在搬個墩子過來。」

  「喏!」

  韓贊周強壓著驚異,拱手應道,便前去給王承恩端茶倒水,搬來墩子叫其休息。

  「皇爺在上,奴婢怎敢放肆。」

  王承恩拱手說道:「能為皇爺盡心辦差,是奴婢應該做的事情,奴婢……」

  「行啦,叫你做,你就坐。」

  崇禎皇帝擺手道:「這是在朕的乾清宮,就別那麼多廢話了,內廠干係重大,你這個內廠廠公,要做好分內事。

  多替朕分憂,才是正事。

  農科那邊的事情,做的不錯。

  所定下的那些皇莊,後續要派人過去,正告那些掌莊太監,敢對農科陽奉陰違,或故意刁難的,那便等著杖斃吧。」

  「皇爺放心。」

  捧著茶盞的王承恩,欠身說道:「武備院和農科之事,皆被奴婢在內廠列為頭等要務。

  但凡發現任何苗頭,敢耽擱武備院和農科,那內廠的執法隊,就會趕赴過去,將涉事者悉數緝拿。

  不過皇爺……眼下內廠要做的事情很多,人手方面有些不足,是否能從內書堂那邊,再調一批宦官補充進來?」

  「朕恩准了。」

  崇禎皇帝點頭應道,伸手示意叫王承恩坐下,隨後繼續道:「朕這裡還有件事情,需要你儘快著辦。」

  對自家皇爺表明的態度,在旁服侍的韓贊周,心裡唏噓不已,整個內廷,能被皇爺這般厚待和信任,唯王太監一人也!




章節目錄